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血液细胞形态检查用于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本研究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期间需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常规组各48例。常规组进行常规自动化血液分析系统检测,研究组在常规基础上进行血液细胞形态检测。对两组血液疾病检测结果及血液细胞异常检测准确率进行比较。 结果:本次研究显示,研究组与常规组是检查结果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的异常检出率比常规组低(P

  • 标签: 血液细胞形态学 血常规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以骨髓涂片为主和/或血片进行的血液形态检查,需要与时俱进。几种形态方法之间需要进行优化互补,四片(骨髓涂片、血片、骨髓印片和骨髓切片)联检即是一种较为完善的整合模式,与有意义的形态新检验项目一起,可以明显地提升形态的可靠诊断。同时在诊断思路上也需要进行扩展与深化,整合临床、免疫表型和遗传思路,并以诊断证据与规则为标尺,已是现代形态检验诊断的主旋律。

  • 标签: 形态学检查 四片联检 整合诊断思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细胞形态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 月134例贫血且血常规检验危急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视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者134例作为研究对象,为参照组。所有实验者均给予血细胞形态检验,分析诊断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中性粒细胞阳性、单核细胞阳性、淋巴细胞阳性率均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白细胞形态异常、淋巴细胞异常、红细胞异常发生率高于参照组,差异P<0.05。结论血细胞形态检验可有效诊断疾病,可有效检测红细胞积压等多种数值,明确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异常,有效检出疾病,为临床诊断提供指导,应用效果显著,有助于患者治疗,预防漏诊与误诊。

  • 标签: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临床检验 贫血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当前临床血常规检验中,血涂片细胞形态检测联合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的应用价值和应用意义进行评估。方法 筛选本院在2021.9-2022.12期间收治的到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100名患者,所有患者均适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进行患者的血常规检验,对患者的分析结果进行分析,针对存在异常情况的血液样本,联合使用血涂片细胞形态检测,针对联合检测的结果进行评估,就二者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结果 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采取血涂片细胞形态检测联合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进行临床血常规检验有较高的检验精准度,相较于单一检验方式,检验结果更准确,结果比对有显著统计差异,P<0.05。结论 在进行临床血常规检验的过程中,引入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筛选,苏后采取血涂片细胞形态进行血液标本的检验能够有更为精准的检验结果,在临床推广普及有突出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 标签: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 血常规检验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发热患者临床诊断中应用血细胞形态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从2022年1月-2023年3月择取60例发热患者作为研究组,并择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名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血细胞形态检验,对血细胞形态异常检出情况进行对比,并比较两组不同血细胞形态检验指标的结果。结果:从血细胞形态异常检出情况分析,研究组白细胞变化、小细胞性贫血、异常细胞、异型淋巴细胞变化、大细胞性贫血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形态正常例数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平均细胞体积的检验结果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

  • 标签: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发热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利用人工智能辅助血细胞形态检查具有十分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它可以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减轻人力负担,避免主观化,有利于实现标准化。其主要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图像获取、图像分割、细胞识别与分类等几个关键的技术环节。近年来,无论是硬件设备还是软件算法都进展迅速,这使得人工智能辅助系统从数字图像采集、白细胞分割到细胞特征提取、分类等方面都出现了重要的发展。其中,相对于传统的机器学习而言,深度学习技术在血细胞形态识别方面的应用尤其值得关注。此外,显微血细胞图像数据库的不断涌现也为各种算法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提供了重要支撑。了解人工智能辅助血细胞形态检查的关键技术进展将有利于推进其不断发展,更好地走向临床应用。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从“传统的机器学习”向“深度学习”转变,不再依赖于人工提取特征,而是依靠其自动抽取数据的能力来实现。与国外血细胞图像数据库相比,国内数据库还有较大差距,应加强此方面的建设。

  • 标签: 白血病 人工智能 血细胞 形态学
  • 简介:【摘要】目的:在血常规检验中运用外周血细胞形态检查技术,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期间收治的98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所有对象均接受血常规、血细胞形态检查,比较血常规、血细胞形态的血细胞形态异常检出率。结果:血细胞形态的血细胞异常率为98.98%,明显高于血常规的87.76%,漏检误检率为1.02%,明显低于血常规的12.24%,差异显著(P<0.05);与血常规检验结果相比,血细胞形态对中性粒细胞、红细胞形态异常的检出率更高,而白细胞形态异常检出率较低(P<0.05)。结论:血细胞形态检查能够更好地检出血细胞异常,较单纯血常规检验相比更具优势,值得推广。

  • 标签: 血常规 血细胞形态学 血细胞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临床检验中采取血细胞形态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本院2021.1.1-2022.12.31期间收治的30例血常规提示贫血、发热、危急患者(观察组)以及5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入院对象均行血细胞形态检验,观察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MCHC、MCV、HCT低于对照组,MCH高于对照组,血细胞形态异常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临床检验 血细胞形态异常率
  • 简介:【摘要】目的:开展血细胞形态检验,并分析其在临床检验中开展的必要性。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72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72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血常规检查以及血细胞形态检验。比较2组的检验结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HCT、MCV、RDW均更低,差异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中检测出红细胞形态异常、附红细胞体、口型红细胞、异常细胞、异形淋巴细胞比例均更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开展血细胞形态检验有助于检出血细胞形态异常,对疾病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临床检验 血常规 血细胞形态学
  • 简介:摘要血细胞形态检查在引起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变化的相关临床疾病诊疗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目前临床实验室血细胞分析的重要复检手段。人工显微镜下血细胞形态检查被认为是标准方法,但存在的不足明显限制了其广泛开展和深入应用。人工智能辅助血细胞形态检查具有检验效率高、重复性好、便于结果审核和确认等性能特点,但该技术方法还存在诸多不完善的方面,在应用时需要制定科学、规范、有效的检验流程和操作程序。为此白求恩精神研究会检验医学分会等3家学术团体组织专家结合文献学习和来自全国多家医疗机构的专家临床工作总结制定了本专家共识。共识包括术语和定义、标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血涂片染色、临床应用范围、检测系统的性能评估、阅片方式和数据采集、结果分析和报告、数据保存共享和再利用、检验人员的能力要求、标准化共10个方面的内容,提出了28条专家建议。

  • 标签: 人工智能 血细胞 形态学检查 自动化 性能评价 结果报告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近几年,数字病理技术的不断进步,促使病理学与检验可以借助电子屏幕与软件工具对细胞、组织数字图像展开精确、方便的重复性分析,不需要依赖传统显微镜检查。而现代临床细胞方面的检验,正朝向数字化流程转换,但仍旧缺乏数字病理技术在骨髓细胞形态检验中的相关研究报道。对此,本文着重探讨,数字病理技术应用进展。

  • 标签: 数字病理技术 骨髓细胞形态学 检验 基本原理 应用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检验中对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于本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100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随机分组,分别各有5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血常规检验,观察组在前者基础上行外周血细胞形态检查。比较两组患者血细胞异常率、漏检率与误检率。结果:观察组总检出异常率、漏检率与误检率分别为92.00%、8.00%明显高于对照组76.00%、8.00%(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查中增加外周血细胞形态检查,可以显著提高血液中异常细胞的检出率、同时帮助降低漏检率与误检率,为临床诊断或治疗提供专业依据。

  • 标签: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 血常规检验 漏检率 误检率
  • 简介:摘要血细胞形态检查是血细胞分析的重要复检手段,也是以细胞病变为病理改变的血液病诊断的基础。人工智能辅助血细胞形态检查可有效弥补人工显微镜检查方法的不足,极大提高细胞形态检验的工作效率,很大程度上解决人力不足和劳动强度的问题,明显提高检验结果的重复性,便于检验结果的审核及复检,可以实现远程在线血细胞形态检验和诊断等。但我国目前血细胞形态检查方法仍是以人工显微镜检查为主要方法,为促进和拓展人工智能辅助血细胞形态检查的临床应用,自动化血细胞形态分析仪研发生产商及临床检验专家应共同致力于推动自动化血细胞形态分析的标准化,加强其性能评价及验证,不断提高其分析性能,拓展其临床应用范围,推进我国血细胞形态数据库的建设。

  • 标签: 人工智能 血细胞 形态学检查 自动化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分析骨髓细胞形态检验联合免疫分型及细胞遗传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21.01~2023.03我院收治的41例高度疑似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41例患者均接受骨髓细胞形态检查、免疫分型检查及细胞遗传检查。评估以上三种检查方式单一应用及联合应用的诊断效能。结果:三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相当(p>0.05);联合检查的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其他三项单一检查,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骨髓细胞形态检验联合免疫分型及细胞遗传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效能较高,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
  • 简介:目的:分析骨髓细胞形态检验联合免疫分型及细胞遗传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21.01~2023.03我院收治的41例高度疑似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41例患者均接受骨髓细胞形态检查、免疫分型检查及细胞遗传检查。评估以上三种检查方式单一应用及联合应用的诊断效能。结果:三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相当(p>0.05);联合检查的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其他三项单一检查,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骨髓细胞形态检验联合免疫分型及细胞遗传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效能较高,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4月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血液涂片两种方式的血常规检查,对比检查结果。结果 血涂片细胞形态检验阳性率比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更高,差异明显(P<0.05),血涂片细胞形态和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验细胞分类结果的差别不大(P>0.05)。结论 在血常规检测中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提高血常规检查的效率,但是在区分细胞形态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在临床上进行血常规检测时,可以将两种方法相结合,做到优势互补,提高血常规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 标签: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血涂片细胞形态学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血常规检验中使用两种不同方式(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我院口腔医院检验科选择62例血常规检验患者进行数据研究,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数据纳入到研究组中,采用血涂片细胞形态的数据纳入到对照组中,比较组间数据。结果:对比两组的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淋巴细胞,P>0.05;对比对照组,研究组检出嗜碱性细胞的机率明显更低,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临床价值高,有误诊可能,因此临床建议联合两种不同方式(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可以将临床诊断符合率明显提升。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血涂片细胞形态学 临床价值
  • 作者: 牛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08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3期
  • 机构:曲靖市中医医院,云南曲靖655000
  • 简介:目的:研究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细胞形态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这期间我院收治的发热患者47例作为试验对象,设为试验组,选择同期接受体检的47例健康人群设为对照组,均对其进行血常规检验,分析两者的血细胞形态差异。结果:试验组检出率较高,两组的血细胞形态阳性与血细胞形态指标检测结果存在差异(P<0.05)。结论:在针对发热疾病患者使用血细胞形态检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血细胞形态学;血常规;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