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细菌及病毒性脑膜炎的预后,除了与病因、急性感染癫痫、高颅压、硬膜下积脓等并发症有关之外,脑灌流的受累所造成的缺血性脑损害,也是致死或致残的原固之一。经颅多普勒(TCD)为脑膜炎病人提供了一种无创性观察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方法。110例脑膜炎病人,37%为细菌感染,24%为直

  • 标签: 脑血流速度 缺血性脑损害 细菌感染 脑血流动力学 急性感染期 北京军区医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应用血管内多普勒导丝测量血流(DFV)评价冠脉造影血流TIMI分级(TIMI-FG)及其计帧值(TIMI-FC)的准确性.方法:在11只猪的冠脉狭窄模型和36例冠脉造影及17例行血管介入治疗的病人,比较TIMI-FG、TIMI-FC与DFV的相关性.结果:①随着动物模型充盈球囊造成血管狭窄程度的加重,DFV减慢、TIMI-FG下降、TIMI-FG变大,P均<0.01;②17例病人25支血管在介入治疗后,DFV增加,TIMI-FG上升,TIMI-FC变小(P<0.05~<0.01);③TIMI-FC与DFV呈负相关(冠心病人r=-0.49~0.58,猪r=-0.41);而TIMI-FC变化差值与DFV变化差值相关性则有提高(冠心病人r=-0.62~0.66,猪r=-0.71).结论:冠脉造影TIMI-FC推测冠脉血流具有一定准确性,对血流变化的推测更佳.

  • 标签: 冠状动脉 血管内多普勒导丝 血流速度 TIMI分级 冠心病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直径的内热针对家兔骨骼肌慢性损伤肌筋膜微血管血流的影响 。 方法 选 4 0只家兔, 造成左下肢 股二头肌慢性骨骼肌损伤模型, 随机分为 4 组,治疗 1 组 10只, 针直径 0.5mm ; 治疗 2 组 10只, 针直径 1.1mm ; 模型对照 组 10 只 和正常对照 组 10 只。治疗 1 组、 治疗 2 组 使用相应 直径内热针进行内热针治疗;模型对照组和正常组不进行干预。 生物显微镜下观察内热针治疗(时间 20分钟)前后各组 目标血管血液流动情况。对各组相应肌肉组织取材,进行 HE 染色。 统计分析各组 血流 变化并 进行各组间的方差分析 ,电镜下观察肌肉组织 HE 染色结果。 结果 治疗 1 组治疗前后血流为 [0.205±0.137 ( mm/s)] 、 [0.308±0.203 ( mm/s ) ], 治疗 2 组分别为 [0.198±0.103(mm/s)] 、 [0.439±0.129(mm/s] ,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 < 0.01 ;正常组和模型对照组前后血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各组间血流改变值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 < 0.05 。各组间治疗 2 组血流变化最大。肌肉组织 HE 染色结果表现两组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瘢痕样组织范围较小,肉芽组织再生较多。

  • 标签: 内热针 软组织损伤 血流速度
  • 简介:目的:探讨趺阳脉涩脉的成因与下肢动脉血流、阻力指数的关系。方法41例趺阳脉为涩脉的患者,先用NX-3型多功能脉图仪,对切诊为涩脉的病例将脉象仪的传感器探测点置于被测试者趺阳脉搏动最明显处描记脉图,选其中与参照脉图基本一致的作为的样本测取数据,从脉图上读取主波高(y)、主波升支角(P);然后在同一下肢用彩超检测动脉壁和血流,分别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探查股动脉-股浅动脉-腘动脉-腓动脉-足背动脉(趺阳脉)。测得对应下肢动脉各段斑块、狭窄处的最大血流和阻力指数,各取其平均值。结果指切法与脉图法符合率70.69%,主波高(y)、主波升支角(P)分别与平均血流(x1)、平均阻力指数(x2)成二元线性回归(P<0.05),主波高(y)与主波升支角(P)成一元直线相关(P<0.05)。结论趺阳脉涩脉的成因与下肢动脉血流、阻力指数的变化有直接的关系。

  • 标签: 趺阳脉 涩脉 下肢动脉血流速度 下肢动脉阻力指数
  • 简介:断指再植手术现已广泛开展,术中操作不当、血管条件差、感染及术后护理不当等很多因素都可导致血管危象发生,血管危象处理不及时可致再植手指坏死。临床医师常苦恼在血管危象早期诊断中没有明确的量化指标,而当临床表现明显,出现皮温肤色改变、患指肿胀及毛细血管返流异常等情况,可确诊为血管危象时常常丧失了宝贵的抢救时机。本文中应用多普勒血流测定仪测量指端血流.探讨其在血管危象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 标签: 血管危象 指端 血流速度 早期诊断 断指再植术 术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彩超直径法和血流法评价颈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50例患者,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别用彩超直径法和血流法对颈动脉狭窄的程度进行评估和检查。并据此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进行对比。结果直径法灵敏度98.23%,假阴性率5.46%,特异度80.23%,假阳性率23.66%,约登指数0.6,流速法灵敏度99.83%,假阴性率3.57%,特异度89.35%,假阳性率13.86%,约登指数0.6。结论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资料与分别用彩超直径法和血流法对颈动脉狭窄的程度进行评估和检查,其对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准确率较高,但是,两者相较而言,血流法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均较高于直径法。

  • 标签: 超声 彩超直径法 血流速度法 颈动脉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脑血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从2016年8月到2017年6月收治于我院的60例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归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行健康检查的60例认知功能正常的老年人群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对两组分别给予TCD检查,对两组患者TCD下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大脑中动脉血流为(76.99±5.92)cm/s、大脑前动脉血流为(71.03±5.48)cm/s,对照组大脑中动脉血流为(89.12±6.04)cm/s、大脑前动脉血流为(81.06±5.73)cm/s,两组在大脑中动脉血流与大脑前动脉血流指标的比较上,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此外观察组血流异常的血管数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人认知功能患者在TCD检查下,大脑前动脉、中动脉血流要显著低于正常人群,此外老年认知功能患者血流速异常的血管数量也显著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的老年人,表明老年认知功能与脑组织慢性缺血存在一定关联。

  • 标签: 认知功能障碍 TCD 脑血流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为严重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运用调节低温技术,对患者血流的影响效果。方法将我院急诊外科确诊收治的32例严重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选做研究对象,在运用标准化临床操作规程针对患者展开治疗过程中,结合运用调节低温技术对患者展开治疗干预,观察比较本组患者在接受调节低温控制前后的血流指标。结果接受调节低温控制后,本组患者的血液流动速度指标显著低于接受调节低温控制前,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为急诊外科临床中确诊收治的严重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运用调节低温技术展开处置干预,能够获取较好临床结果,减慢患者的血流,减少出血,控制性保障重要脏器有效血供,为进一步临床治疗提供机会及平台打下了基础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调节低温技术 严重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 血流速度 影响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上动脉峰值血流(STA-PSV)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毒症病因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新诊断的未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毒症患者301例,其中Grave病(GD)患者241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IT)患者60例,比较两组患者STA-PSV、甲状腺功能、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等相关指标。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STA-PSV的相关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STA-PSV对GD的鉴别能力。结果GD组STA-PSV明显高于AIT组[61.00(41.00,86.50)cm/s比34.50(25.25,46.00)cm/s,P<0.001],ROC曲线分析,AUC为0.790(95%CI 0.734~0.845,P<0.001),当STA-PSV切点值≥49.5 cm/s时,诊断GD的敏感性为64.3%,特异性为83.3%。在所有甲状腺毒症患者中,以STA-PSV(对数转换后)为因变量,以游离甲状腺素(FT4)和TRAb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TA-PSV与FT4(β=0.371,95%CI 0.005~0.010,P<0.001)和TRAb(β=0.138,95%CI 0.001~0.014,P=0.035)独立相关。结论STA-PSV对GD和AIT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意义,且与甲状腺素水平和TRAb相关。

  • 标签: 格雷夫斯病 甲状腺炎,自身免疫性 甲状腺毒症 血流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依达拉奉和辛伐他汀对于脑血管痉挛患者脑血流变化的影响。方法: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间,选择本院接收的脑血管痉挛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6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依达拉奉、辛伐他汀进行治疗,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脑血流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依达拉奉 辛伐他汀 脑血管痉挛 脑血流速度
  • 简介:目的探索犬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模型上腔静脉血流频谱的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通过股静脉注入血栓栓子建立犬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通过右心导管监测肺动脉压力,将探头置于右侧锁骨上窝,对血栓注入前后上腔静脉进行超声检测,测量收缩回心波峰值血流(S)、舒张回心波峰值血流(D)、心房收缩反向波峰值速度(AR)及心室收缩反向波峰值速度(VR),分析上腔静脉血流多普勒频谱形态变化规律.造模前后参数的比较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上腔静脉频谱指标随肺动脉收缩压的改变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以肺动脉峰值收缩压超过30mmHg为模型建立成功的标准,成功建立犬肺动脉高压模型24只.上腔静脉血流频谱显示:在中度肺动脉高压组S、AR分别为(15.37±8.08)cm/s、(14.08±5.30)cm/s,与栓塞前S、AR[(19.92±7.27)cm/s、(10.05±2.81)cm/s]比较,S减低,AR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5、-3.155,P均<0.05);重度肺动脉高压组S、AR、VR分别为[(14.72±7.42)cm/s、(21.84±6.56)cm/s、(13.03±6.67)cm/s],与栓塞前S、AR及VR[(0.49±0.19)cm/s]比较,S减低,AR、VR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5、-8.892、-2.101,P均<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R/S、VR/S比值随肺动脉收缩压的升高而升高,与肺动脉收缩压呈正相关(r=0.693、0.646,P<均0.01).结论急性肺动脉高压犬上腔静脉血流频谱AR/S及VR/S比值随肺动脉压力的升高而显著升高,可对肺动脉高压早期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描记术 肺动脉高压 上腔静脉 肺栓塞 疾病模型 动物
  • 简介:目的应用血流向量成像技术(VFM)观察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舒张血流状态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36名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和39例左心室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组)作为观察对象,获得其左心室血流向量成像图像,分析其舒张不同时相涡流特征并比较两组的定量参数.结果健康对照组在等容舒张未见明显涡流图像,舒张早期和晚期在二尖瓣前后叶下方可见2个较小且对称的涡流,舒张中期显示充盈左心室腔较大的整体涡流.心肌梗死组在舒张各时相的涡流变化规律与健康对照组相似,但舒张早期、晚期的二尖瓣下涡流横径、纵径均大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42±6.77)mmvs(24.53±4.73)mm,(41.50±5.87)mmvs(25.55±4.72)mm,t=12.916、23.248,P均<0.05)];舒张早期、中期、晚期涡流横向距离和纵向距离均大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60±4.60)mmvs(13.23±4.25)mm,(28.65±3.75)mmvs(15.20±4.38)mm,(17.70±3.79)mmvs(12.59±4.20),(40.93±7.33)mmvs(26.13±4.83)mm,(51.69±11.41)mmvs(22.84±4.52)mm,(36.00±8.25)mmvs(21.50±3.59)mm,t=9.618、18.528、13.336、17.266、36.805、27.528,P均<0.05==.心肌梗死组舒张各时相涡强度均大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71±5.24)/svs(15.18±4.39)/s,(19.33±3.67)/svs(11.23±3.53)/s,(33.42±5.38)/svs(21.17±6.32)/s,t=8.542、10.358、9.751,P均<0.05)],而最大向量速度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VFM可显示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舒张血流状态的变化,并可对涡流的特点作定量分析.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肌梗死 涡流
  • 简介:  频谱分析技术在涉及血流动力学异常疾病的超声检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5].动脉舒张反向血流频谱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波形表现,因其对相当一部分急性血运障碍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重要信息而日益受到临床医师重视.在急性睾丸不全扭转及重症急性睾丸附睾炎等阴囊急症引起的急性睾丸供血障碍中,睾丸动脉也可检出舒张反向血流频谱.本文就舒张反向血流频谱诊断急性睾丸供血障碍的意义作一综述.……

  • 标签: 反向血流 供血障碍 舒张期 频谱多普勒 睾丸白膜 急性睾丸附睾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颅脑创伤(TBI)患者不同高压氧(HBO)治疗时机对其疗效及脑血流、垂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就诊的88例TBI患者,按照治疗时机分为早期组(n=45)和晚期组(n=43)。2组患者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HBO治疗,早期组在创伤后1个月内、晚期组在创伤后1~2个月内开始HBO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残疾等级量表(DRS)评分,脑血流和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分级;使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相关垂体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早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77.8%)高于晚期组(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患者的GCS、ADL及DR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后,早期组患者的GCS和ADL评分显著高于晚期组,DRS评分显著低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期组患者的GOS分级优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脑血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生长素(GH)、促甲状腺素(TSH)、催乳素(PRL)、促卵泡生成素(FSH)以及黄体生成素(L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早期组患者治疗后GH水平显著降低晚期组患者治疗后LH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早期组患者FSH水平显著低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BI患者尽早进行HBO治疗可有效改善脑组织缺氧,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 标签: 高压氧治疗 颅脑创伤 脑血流速度 垂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接受长春西汀治疗的效果以及对RVA、LVA血流的影响。方法将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100例,以双盲法进行随机分组,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对照组实施舒血宁治疗,实验组则实施长春西汀治疗,分析2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治疗的结果。结果实验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其治疗的总有效率(96.00%),明显较对照组总有效率(72.00%)高,P<0.05;2组治疗后的LVA、RVA血流均较治疗前提高,其中实验组治疗后的血流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接受长春西汀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效果,促进其血流的提高。

  • 标签: 长春西汀 慢性脑供血不足 血流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索静脉血流与内径比值(V/D)对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1例临床确诊为精索静脉曲张的患者(VC组)及50例健康受检者(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左侧精索静脉的发病情况,并记录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VC组精索静脉内径较对照组明显增宽,V/D比值较对照组明显减小,均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血流在两组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精索静脉血流与内径比值作为评价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精索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一项重要指标,对精索静脉曲张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精索静脉曲张 精索静脉 血流速度内径比值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血流向量成像(VFM)技术评估不同年龄段正常成人左室内压差(IVPD)和左室内压力梯度(IVPG)在舒张不同时相的变化特点。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 093例,分为青年组(18~40岁)、中年组(41~65岁)和老年组(>65岁)。应用VFM技术分别测量等容舒张(IR)、快速充盈(RF)、缓慢充盈(SF)和心房收缩(AC)的IVPD和IVPG,并与左室舒张功能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的IVPD-IR、IVPD-AC、IVPG-IR和IVPG-AC呈增高趋势,IVPD-RF、IVPD-SF和IVPG-RF呈减低趋势(均P<0.05);②IVPD-RF和IVPG-RF与E峰呈正相关(r=0.391、0.402,均P<0.001);IVPD-AC和IVPG-AC与A峰呈正相关(r=0.407、0.425,均P<0.001),与E/e′呈正相关(r=0.268、0.294,均P<0.001),与E/A呈负相关(r=-0.510、-0.506,均P<0.001),与e′/a′呈负相关(r=-0.514、-0.511,均P<0.001)。结论IVPD和IVPG可以定量分析正常成人舒张不同时相左室血流动力学变化,有望成为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新指标。

  • 标签: 血流向量成像 相对压成像 左心室内压差 正常人 左室舒张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