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背景:髋关节成形患者具有较高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骨质疏松症影响假体存活率,髓腔闪烁指数与骨密度均随年龄变化。目的:探讨股骨髓腔闪烁指数与股骨骨密度的关系,提高对骨质疏松症的关注。方法:回顾性研究57例髋关节成形患者的骨盆X射线正位片的股骨髓腔闪烁指数和股骨骨密度,探讨二者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57例髋关节成形患者的股骨髓腔闪烁指数为1.8-4.8(3.1±0.7);髓腔闪烁指数4.7者1例。年龄对髓腔类型有影响,〉60岁组烟囱型髓腔显著性多于≤60岁组,髓腔闪烁指数≥3组的骨密度显著高于髓腔闪烁指数60岁组患者的股骨骨密度为(0.590±0.092)g/cm2,显著低于≤60岁组患者的股骨骨密度(0.751±0.235)g/cm2(P=0.000),比较发现随骨密度降低,髓腔闪烁指数均值变小。因此股骨骨密度与髓腔闪烁指数显著相关。

  • 标签: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髓腔闪烁指数 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 髋关节成形术
  • 简介:目的:研究绝经后女性股骨骨密度的变化规律与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性骨折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法国Medlink公司Osteocore3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本地区417例绝经后女性股骨颈、大转子、粗隆间、全髋进行骨密度测定。结果骨折组各年龄段、各部位的BMD均比非骨折组低(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股骨骨量逐渐丢失,除了45~50组,其余各年龄段骨折组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非骨折组(P<0.05),骨密度值越低,骨折危险性越大。结论绝经后女性股骨骨密度与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呈明显负相关性,应该注意预防。

  • 标签: 骨密度 股骨近端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性骨折 绝经后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双能X线骨密度仪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股骨骨密度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于湖南第一人民医院核医学科接受髋关节表面置管术的32例患者,在术前1周以及术后1周、3个月、6个月通过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置换侧股骨骨密度进行测量,并对非置换侧股骨骨密度进行测量,对两侧股骨骨密度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置换侧术前1周与术后3个月骨密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4.525、3.326、13.105、8.553;P=0.000、0.002、0.000、0.000),置换侧术前1周与术后6个月骨密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非置换侧术前1周与术后6个月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股骨骨密度变化测量中,双能X线骨密度仪的应用可以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 标签: 双能X线骨密度仪 髋关节表面置换术 股骨近端骨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讨论老年肱骨骨折患者的肱骨骨皮质厚度和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使用CT扫描70例老年肱骨骨折患者的肩关节,然后在工作站的影像归档以及通信系统的处理软件中将两个水平层面的皮质骨厚度测量后取平均值,骨密度采用X线检测获得,以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方法来进行腰椎和股骨颈处的骨密度和平均皮质骨厚度的相关性进行计算。结果男患者的腰椎以及股骨颈处的骨密度以及平均皮质骨的密度要好于女性患者,且差异性较大。患者腰椎和股骨颈处的骨密度和平均皮质骨密度有密切的关联。结论老年患者的肱骨骨皮质厚度和骨密度有密切的关联,采用CT扫描是评价其有效的方法之一。

  • 标签: 肱骨近端骨折 老年人 骨皮质厚度 骨密度
  • 作者: 金睿1高峰1张卓2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1-11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1期
  • 机构:              (1.吉林市中心医院(骨一科) 吉林吉林 132011;2.吉林市中心医院(影像中心) 吉林吉林 132011)  【摘 要】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骨折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取我院2017.01到2019.01时间段内诊疗的78例股骨近端骨折患者,以1:1比例分为参照组39例、实验组39例。即参照组使用切开复位股骨近端钢板固定治疗,实验组使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比较患者总有效率、术中各项指标。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2.31%,参照组则为74.36%,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参照组骨折愈合时间为(20.35±1.22)周,实验组则为(15.51±0.78)周,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股骨近端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方式,既可增强治疗总会有效率,还具有创伤小,轴向加压、侧方阻挡、抗旋转、稳定性强优势,保证力线和颈干角,无需解剖复位,值得推广。  【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股骨锁定钢板及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行股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PFNA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用时以及术中出血量等均短于或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为90.00%,对照组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为77.50%(P<0.05)。结论在股骨骨折患者的治疗中,PFNA的治疗效果更优,具有微创和安全性高等优点,该治疗方案值得应用并推广。

  • 标签: 锁定钢板 PFNA 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髓内钉治疗股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来我院采用股骨髓内钉治疗的股骨骨折患者52例,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平均用时75分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天;术后随访12个月,均无并发症发生;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0周;根据Harris评分,优良率为86.6%。结论股骨髓内钉治疗股骨骨折创伤小、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股骨 近端骨折 髓内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髓内钉(PFNA)固定术治疗股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股骨骨折23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优19例(82%),良2例(8.69%),可1例(4.34%),差1例(4.34%)结论PFNA对各型股骨骨折治疗适用范围广,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股骨转子间骨折(AO分型A1、A2、A3)和高位转子下骨折,手术创伤小,复位、固定可靠,术后能早期功能锻炼。利于功能恢复。

  • 标签: 股骨骨折 内固定 PFNA
  • 简介:摘要目的股骨髓内钉和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股骨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探讨。方法本次临床研究入选对象均为2015年4月~2016年3月期间内,我院骨科科室所收治的股骨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患者,共计40例。设置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均为20例。对照组20例患者接受解剖锁定钢板的治疗方法。观察组20例患者接受股骨髓内钉的治疗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股骨髓内钉方法对股骨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优于解剖锁定钢板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股骨近端髓内钉 近端解剖锁定钢板 治疗 骨折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髓内钉和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股骨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共选择2017年5月份至2020年5月份期间在我院治疗的股骨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患者60例,随手术方法分为PFAN组(n=30)和ALP组(n=30)。 PFAN组患者采取PFNA进行治疗,ALP组患者采取AL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并统计其并发症(髋内翻、骨不连、骨折未愈合、内固定松动或断裂)发生率。结果:PFNA组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都比ALP组更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股骨近端骨折 髓内钉 解剖锁定钢板 股骨干骨折 手术方法 疗效
  • 简介:目的总结空心钉治疗股骨骨折的适应证,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35例股骨骨折病例行空心钉固定治疗,观察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结果35例平均随访18.5个月(4个月~2年半),优良率占91.4%,并发症有空心钉切割股骨头及髋内翻.结论空心钉治疗股骨骨折,操作简单,抗弯应力及防旋转能力强,既能对股骨头开槽减压,又有骨折双头加压作用,提高了愈合率.

  • 标签: 空心钉 股骨颈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股骨防旋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在股骨骨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6月-2015年1月间56例股骨骨折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实验组患者采用股骨防旋髓内钉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锁定钢板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肢功能活动良好,无明显受限者18例,对照组11例;实验组患肢功能活动尚可,轻度受限者7例,对照组11例;实验组患者患肢功能活动差者3例,对照组6例,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X2=5.03。实验组有2例并发症患者,对照组有3例,两组比较P>0.05。结论防旋髓内钉在股骨骨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更为理想。

  • 标签: 股骨近端骨折 防旋髓内钉 锁定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髓内钉法和解剖锁定钢板法治疗股骨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 2017年 8月 ~2019年 8月收治的 60例股骨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 n=30)接受解剖锁定钢板法治疗,观察组( n=30)接受股骨髓内钉法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股骨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采取 股骨髓内钉法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降低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

  • 标签: 股骨近端髓内钉法 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法 股骨近端骨折 股骨干骨折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髓内钉法和解剖锁定钢板法治疗股骨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 2017年 8月 ~2019年 8月收治的 60例股骨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 n=30)接受解剖锁定钢板法治疗,观察组( n=30)接受股骨髓内钉法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股骨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采取 股骨髓内钉法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降低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

  • 标签: 股骨近端髓内钉法 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法 股骨近端骨折 股骨干骨折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中采用股骨髓内钉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期间接收的股骨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患者60例,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运用解剖锁定钢板术治疗,观察组运用股骨髓内钉术治疗,分析不同手术后患者治疗疗效、手术指标情况。结果治疗后Harris优良率上,观察组为96.67%,对照组为70.00%,两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与骨折愈合时间等指标上,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中采用股骨髓内钉术治疗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疗效,减少手术损伤,加快术后恢复速度,整体效果更有优势。

  • 标签: 股骨近端骨折 股骨干骨折 股骨近端髓内钉术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肱骨骨密度(BMD)的测量方法,研究肱骨BMD与年龄和体质量指数(BMI)的关系,探讨肱骨BMD在预报骨质疏松症的敏感性。方法选择绝经后健康女性志愿者,使用HologicDELPHI—A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及本研究设计的肩部定位器和前臂定位器测量肱骨BMD。研究第一部分包括30名志愿者,每人连续测量右侧肱骨BMD2次,根据测量结果计算短期精密度RMSSD和RMSCV;第二部分包括92名志愿者,记录其年龄、身高、体重,测量右侧肱骨BMD,分析肱骨BMD与年龄和BMI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肱骨BMD测量方法的短期精密度:RMSSD=0.011g/cm2,RMSCV=2.4%。本研究92名志愿者平均(60.2±6.4)岁,平均身高(159.5±5.4)cm,平均体质量(59.4±7.5)kg,平均BMI23.3±2.7,平均肱骨BMD(0.543±0.083)g/cm2,肱骨BMD同年龄呈负相关,同BMI无显著相关。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测量肱骨BMD的方法;年龄越大肱骨BMD越低;由于BMI对BMD的影响会掩盖骨质的丢失,而非负重区域即肱骨会最大程度地减少BMI对BMD的影响程度。

  • 标签: 肱骨 骨密度 骨质疏松 年龄相关 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分层抽样法从2015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抽取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治疗方式分为PFLP组和DHS组,各53例患者。股骨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较短、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的临床优势,并可获得良好的髋关节功能,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FLP组患者采取股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DHS组患者采取动力髋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结果FLP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明显比DHS组短,手术时间明显比DHS组短,术中出血量明显比DHS组少,术后负重时间明显比DHS组短,骨折愈合时间明显比DHS组短,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PFLP组患者术后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4.91%,显著高于DHS组的67.92%,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FLP组患者的感染、疼痛、螺钉松动、钉头切出、内固定断裂、髋内翻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DHS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股骨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较短、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的临床优势,并可获得良好的髋关节功能,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 股骨转子间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股骨解剖锁定板(APFLP)与股骨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IF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9年4月在本院治疗的70例IFF患者,由交通伤、跌伤所致;患者年龄范围为53~82岁,Jensen-Evans分型:Ⅰ~Ⅲ型。按内固定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行APFLP治疗的33例患者为APFLP组,行PFNA治疗的37例患者为PFNA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FNA组术中出血量为(119.85±21.07)ml,少于APFLP组的(152.37±25.43)ml,手术时间为(55.81±15.73)min、切口长度为(45.61±12.07)mm,短于APFLP组的(112.49±16.32)min、(106.73±30.21)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PFLP、PFNA均可作为治疗IFF有效方法,但PFNA具有切口小、手术耗时短且出血量少等优点。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板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髋关节功能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