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我国刑法针对盗窃罪行为对象的表述是公私财物,并未像德日刑法将侵犯财产罪的犯罪对象切分为财物与财产性利益,由此引发热议,在我国盗窃财产性利益是否构成犯罪,存在否定说与肯定说之争。究其根本在于清楚定义盗窃公私财物的含义。本文认为财产性利益属于盗窃罪的行为对象,并且在分析行为对象时不能将客观构成要件排除其外,不会因为行为对象的原因造成盗窃罪的宽泛松散。

  • 标签: 盗窃财产性利益
  • 简介:摘要2017年两院三部联合发布的《排除非法证据的规定》并未对以引诱、欺骗方法取得的供述作出规定,本文对以引诱、欺骗方法获取供述的容许性分析,提出引诱、欺骗方法取得的供述应当考虑刑事诉讼法的真实与权利的价值取向,兼顾侦查手段的合理性考察,构建形式违法性、实质违法性、比例原则的三者相结合对引诱、欺骗方法的供述进行排除的规则,为司法解释或立法方向的提供参考。

  • 标签: 非法证据排除 引诱 欺骗 供诉
  • 简介:“套路贷”犯罪是一种新型犯罪模式,其犯罪行为具有多样性,通常构成以诈骗行为为目的,其他为手段的牵连犯,但要注意敲诈勒索行为与诈骗行为存在互斥关系,应当结合具体实际进行事实判断。“套路贷”具有严密组织性以及暴力性,有一定的涉黑化倾向,因其危害性特征不符暂不属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但仍需对其进行积极预防,避免行为进一步恶化。

  • 标签: 套路贷 诈骗罪 敲诈勒索罪 虚假诉讼罪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
  • 简介:本文通过对犯罪学和刑法学中的犯罪行为的比较研究,犯罪学研究的犯罪行为与刑法学研究的犯罪行为是断裂的两个部分,而刑法学上的行为是以刑法规范为依据从可以为犯罪学关注的

  • 标签: 中犯罪行为 体系修正 刑事法视野
  • 简介:摘要社会越轨行为与犯罪行为在不仅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更出现在诸多社会学学者的研究中。本文将从社会越轨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定义出发,浅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并将引入社会控制的概念提出对于包括犯罪行为在内的消极性社会越轨行为的干预与控制手段。本文研究目的有二一阐明社会越轨行为与犯罪行为的概念,旨在通过概念及二者关系的描述拓宽读者的视角;二通过社会控制的角度以系统性的描述提出一系列预防、干预、管控犯罪行为等消极性越轨行为的思路与建议。

  • 标签: 社会失范理论 社会越轨行为 犯罪 社会控制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科学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行业和领域,其中对我国金融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互联网的发展为金融融资提供了丰富的渠道,扩大了筹资范围,而因为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发展刚刚起步,管理机制和法律法规还不是很完善,所有会有很多人借助互联网进行金融融资诈骗,所以在互联网金融中存在着较大的刑事风险。因此要保证互联网金融在健康的坏境下发展,就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刑法规制,保证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

  • 标签: 互联网金融 刑法规制 涉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