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基层医院运用气管切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危重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35例为观察组,行经气管切开术,其余均为对照组,行传统气管切开术,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同时,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切口大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切开术作为新型的一种急救技术,具有安全、微创、操作简单以及快速等特点,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使用及推广。

  • 标签: 基层医院 经皮气管切开 传统气管切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气管切开术在ICU患者的临床运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将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接治84例ICU患者纳入研究中,根据气管切开术差异分为组和传统组,每组42例;组患者采取经气管切开术治疗,传统组采取传统气管切开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情况。结果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等均要优于传统组,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组的手术切口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要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ICU患者治疗中采取经气管切开术,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较少,安全性高,且康复较快,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经皮气管切开术 ICU 运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扩张气管切开术(PDT)的配合及护理。方法自2014年12月至2016年3月,对59例危重患者实施了床旁气管切开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9例微创扩张气管切开后病人手术顺利。从切到安置导管时间为5~10分钟,出血量3~10ml。57例首次气管穿刺置管成功。二次气管穿刺成功2例。1例进行了二次扩张。结论扩张气管切开术(PDT)节约了抢救时间,保证了护理质量,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对患者实施术前配合、术中护理、术后护理有助于降低拔管后愈合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值得推广。

  • 标签: PDT 术前配合 术中护理 术后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穿刺气管切开术在重症医学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95例需要接受气管切开术救治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气管切开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穿刺气管切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中切口长度、术后创口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4.2%)与对照组患者(17.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刺气管切开术在重症医学科患者抢救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患者手术时间更短且安全性得到有效提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 传统气管切开术 重症医学科 手术指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基层医院ICU危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综合ICU在2012年12月-2015年4月开展PDT术的30例患者,并选取同期行传统气管切开术(OT)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等。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PDT组的手术时间短于OT组,切口长度短于OT组,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少于O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DT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0%明显少于OT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张气管切开术是一种简单、快捷、安全、微创的外科手术,对于基层医院ICU中的危重患者是一个良好的选择。

  • 标签: 经皮气管切开术 重症监护病房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气管切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择取2013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62例纳入本次实验研究,依照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每组患者分别占据31例的常规组与实验组,实验组实施微创气管切开手术治疗,常规组实施传统气管切开术,且常规组患者采取一般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采取综合性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77%与80.65%,比较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颅脑损伤患者而言,给予气管切开术的应用价值显著,对其给予综合性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可利于手术的顺利开展,手术安全有效,具有手术损伤小、手术快捷、对组织分离少等优势。

  • 标签: 颅脑损伤 护理 经皮气管切开术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危重患者使用超声引导进行经扩张气管切开(PD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外科监护室行PDT的老年患者(〉65岁)55例,根据气管切开操作时引导方式不同分为纤支镜组(35例)和超声组(20例),分别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术后各类并发症、住院时间及死亡率等情况。结果超声组患者手术时间比纤支镜组短(12.3±4.8vs.15.25±3.4min,P=0.023),术中出血量也少于纤支镜组(9.3±3.8vs.12.8±2.3mL,P=0.005)。两组患者术中低氧血症、术后出血、气管狭窄等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重症监护室(ICU)及总住院时间和死亡率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超声引导下PDT可有效缩短气管切开术时间并减少术中出血,可为老年危重症患者快速、安全、精确开放气道的首选方式。

  • 标签: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 老年人 患者 超声 危重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旋转气管切开术(PDT)在高原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07月-2014年12月入住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各种有气管切开术指征无禁忌症的危重症患者60例。随机分2组,观察组旋转气管切开术组(PDT组)30例,对照组传统气管切开术组(ST组)30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结果与ST组相比,PDT组手术时间缩短、出血量减少、切口小(P<0.01)。PDT组术后并发症例数少于ST组(P<0.01)。结论对高原危重症患者实施PDT可减少手术创伤,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控制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经皮旋转气管切开术 经皮气管切开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耳鼻喉科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方法观察、分析本科自2014.08~2015.07所收治的气管切开病人治疗护理过程,并总结护理体会。结果对患者加强基础护理,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正确及时的清除气道内分泌物及心理指导、出院指导等护理措施,患者恢复进度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良好的护理工作能使病人的身心尽快的恢复健康,做到真正的整体护理,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耳鼻喉科 气管切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有限切开复位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骨科住院治疗的89例胫骨下段骨折患者进行探讨,根据其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有限切开组和钢板组,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愈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年发现,有限切开组患者中骨折愈合率为100%,未见延迟愈合现象出现,其平均愈合时间为(18.2±1.3)周,钢板组患者中愈合率为90.9%,2例具有延迟愈合现象,1例患者发生畸形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22.1±2.4)周。结论根据骨折类型适当选取手术术式,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有限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对胫骨骨折患者治疗方面具有可靠疗效,即可满足患者骨折固定又能保障骨折区血液供应,钢板固定技术治疗A和B型骨折时骨折延迟愈合率较高。

  • 标签: 有限切开复位 经皮钢板内固定 胫骨下段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骨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微创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100例胫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应用微创治疗,对照组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50例,优22例,占44%;良18例,占36%,可8例;差2例,占4%,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50例,优20例,占40%;良14例,占28%;可6例,占12%;差10例,占20%,总有效率为70%,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胫骨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具有较好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胫骨骨折 微创经皮 临床价值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微创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06例胫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每组53例,A组采取微创锁定钢板固定治疗,B组采取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A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切口长度、肿胀消退时间、骨折愈合时间(48.5±12.5)min、(115.5±52.6)ml、(6.5±1.5)cm、(3.2±2.0)d、(7.5±2.5)周,上述临床指标均明显好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治疗优良率94.3%,并发症率7.5%,B组治疗优良率79.2%,并发症率22.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手术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优于传统切开复位固定治疗,安全性更好。

  • 标签: 微创经皮 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 胫骨骨折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