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2 个结果
  • 简介: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打破西方核垄断、核讹诈,捍卫了国家尊严。正如邓小平所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大家要记住那个年代……”记住那个年代,就要了解那个年代的环境,那个年代的艰辛,并自觉传承那个年代的艰苦奋斗、百折不挠、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 标签: 核试验基地 中国 国家尊严 六十年代 艰苦奋斗 无私奉献
  • 简介:更优条款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冲突条款,其目的除了解决不同条约之间的冲突外,还能更为有力地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国际法实践中的更优条款主要集中在个人权利保护的国际条约之中,但其适用也要遵循一定的要求和条件。在国际条约中适当引入更优条款,对于解决条约冲突有着积极的作用。

  • 标签: 条约冲突 更优条款 个人权利保护 自足制度
  • 简介:法学界,既判力、一事不再理和禁止双重危险的界定一向不尽清晰,在理论与实践中均造成了一定的混乱。既判力的基本目的乃是确保实体判决之确定性和终局性,禁止法院就既决事项进行相互矛盾的实体审判,具有实体法的效果,客观上产生一事不再理的效果;一事不再理仅具有程序性效力,约束就同一诉讼标的再行起诉或审理;禁止双重危险主要是保护人民的权利,间接达到确保判决终局性的目的,不以实体判决为前提,且具有争点效。三者有很大不同,不能相互替代、混同使用。

  • 标签: 既判力 一事不再理 禁止双重危险 辨析
  • 简介:在19世纪,我国与外国侵略者打了很多次仗,现在有学者认为.其中的一些战争其实是可以避免的,这里面有清政府的失误。事实到底如何姑且不论,但至少有一场战争,大家都一致认为它非打不可,这就是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

  • 标签: 中日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 外国侵略者 19世纪 清政府
  • 简介:是二战期间苏联与日本签订的一个举世震惊的条约.这个条约是苏日两国长期对抗与妥协的产物,也是粉碎英美"绥靖政策"的需要,是离间法西斯轴心国联合进攻的需要.此外,中苏两国关系迅速降温加快了条约的出笼.条约的签订虽然转嫁了苏日矛盾,改变了日本的侵略方向,但是它严重地打击了中国抗战的热情,伤害了中国的民族情感,增加了中国抗战的压力,客观上加速了美蒋联合的步伐.

  • 标签: 《苏日中立条约》 中国 二战时期 苏联 日本 “绥靖”政策
  • 简介:1941年,中日战争僵持之际,苏、日两国于4月13日签订了.条约的签订,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民众也没有置之度外,纷纷通过报纸、杂志等媒体表达自己的意见,在民众舆论的配合下,中国政府经过交涉,终于弄清了苏联签约的真正意图,明确了以后的外交方向.

  • 标签: 苏日中立条约 中外关系 战时国民外交
  • 简介:美俄元首4月8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签署新的核裁军条约,这是美俄核裁军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从条约谈判过程透露出的若干细节以及美俄近来发表的相关言沦判断,新条约似乎埋有“伏笔”且充满“暗算”,颇有看头。

  • 标签: 核裁军 条约 谈判过程 布拉格
  • 简介:反对和禁止就业歧视是促进就业的突出和重要的内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大背景下,对就业歧视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现行禁止就业歧视法律规范存在诸多问题,建议采取制定《反就业歧视》,成立专门解决就业歧视问题的机构,确立工会在反歧视中的职责,加强国家和政府责任等措施禁止就业歧视。

  • 标签: 就业歧视 平等就业权 法律规制 法律对策
  • 简介: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妄议中央大政方针,破坏党的集中统一"被明令禁止。一看到"妄议中央"四个字,有的人就紧张了:中央的事连议论都不让吗?这些言论实属危言耸听!新修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禁止的"妄议中央"行为是有前提的。

  • 标签: 党内民主 十六条 信息网络 从严治党 马森 违反政治纪律
  • 简介: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是国际法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其中,条约在国内的接受和适用问题,又是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对于条约在国内发生法律效力并得到执行的全过程,有必要区分为接受和适用两个不同的阶段。现在绝大多数探讨条约在国内适用问题的论述所使用的纳入(也称并入)和转化、直接适用(自动执行)和间接适用(非自动执行)等概念,是在条约适用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含义的表述。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希望能对继续深入研究条约在国内适用问题有所裨益,并能对我国完善有关条约的接受和适用法律制度有所启示。

  • 标签: 纳入 转化 直接适用 间接适用
  • 简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禁止可以减少用人单位商业秘密被侵犯的机会,但劳动者的保密义务不以当事人之间的明示约定为前提.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竞业禁止协议必须建立在真正的契约自由的基础之上,以用人单位存在可保护的商业秘密为前提,并不得侵犯劳动者的基本人权.

  • 标签: 劳动关系 保密义务 竞业禁止
  • 简介:1995年俄国《远东问题》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米高扬秘密赴华使命(1949年1—2月)》的文章,作者列多夫斯基,现任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文中披露了米高扬写给苏共中央的关于他1949年访问西柏坡时同毛泽东会谈情况的报告。报告中谈到,斯大林曾于1949年2月5日发给毛泽东这样一份电报,内容是:“随着中共执政,形势会发生根本变化。苏联政府作过决定,一旦同日本签订和约,继而美国撤离日本,它就废除这个不平等条约并把军队撤出旅顺口。但是,如果中共认为把苏军立即撤出旅顺口地区为好,那么苏联就准备实现中共的这个愿望”。《国外中共党史研究动态》1995年第5、6期转载了列多夫斯基的文章。文章中作者对斯大林电文中“废除这个不平等条约”作的注释认为,此处的“这个不平等条约”是指“1945年8月14日苏联和中华民国政府代表在莫斯科签订的友好同盟条约”。一些中国学者在引用这条材料时,也把它作为是斯大林曾经承认1945年《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不平等条约并同意废除这个条约的证据,以此来说明斯大林后来在毛泽东访问苏联期间对待是否废除旧约的态度是出尔反尔的。笔者经过查阅相关资料认为,斯大林在给毛泽东的电报中,“废除这个不平等条...

  • 标签: 中苏友好 友好同盟 同盟条约
  • 简介:《里斯本条约》为欧盟的各项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加快了欧盟政治一体化的进程,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与《欧盟宪法条约》相比,它涵盖的内容更加宽泛,内容表述更合理、精炼,不乏许多新的亮点和创新之处,包括赋予欧盟以法律人格,增设常任欧盟理事会主席职务,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的职务合一,改革决策表决制度,扩大欧洲议会的权力,调整和理顺内部关系,营造和谐欧盟等。尽管《里斯本条约》的生效历程充满着艰辛与坎坷,但其付诸实施必将对欧洲政治一体化的进一步深化和当代国际法的发展以及中欧关系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它对我国推进区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也有借鉴和启示的作用。

  • 标签: 里斯本条约 欧盟一体化 借鉴
  • 简介:为了进一步贯彻实施《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国务院令第364号),严厉打击非法使用童工行为,规范全县市场经济秩序.保护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切实维护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按照县委的统一安排,县劳动保障局组织工会、团委、公安、工商等部门于2005年1月9日至10月19日,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一次“禁止使用童工”专项执法检查活动.

  • 标签: 《禁止使用童工规定》 执法检查 专项 石柱县 非法使用童工 市场经济秩序
  • 简介:《刑法修正案(九)》规定的职业禁止属于保安处分,当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对行为人从事相关职业另有禁止或限制性规定时,人民法院应根据其他法律、行政法规以及我国《刑法》第37条之一的规定宣告职业禁止;适用职业禁止的实质条件是犯罪人的“犯罪情况和预防再犯罪的需要”;主体条件为利用职业便利实施犯罪或者实施违背职业要求的特定义务的犯罪的行为人;禁止内容是行为人在犯罪时从事的相关职业,相关职业的范围一般不能超出我国职业分类体系中中类的界限,原则上不能妨碍犯罪人重返社会后的生存和发展,同时必须与犯罪人的再犯罪危险性相适应。另外,相关职业的范围存在最大边界但不存在最小边界。“刑罚执行完毕”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执行完毕;对于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与无期徒刑的犯罪人,有可能在法院裁定减刑或假释时同时宣告职业禁止;管制执行期间可以通过“禁止令”来实现职业禁止的效果;拘役、有期徒刑执行期间,事实上无需宣告职业禁止亦可实现禁止职业的效果。

  • 标签: 职业禁止 保安处分 正当化根据 适用条件
  • 简介:职介服务不成功的应退还中介服务费;招工信息应标明薪酬,"月薪面议"字样将禁止出现;仅靠三五个人、一张桌子、一部电话不可能成立一家职介公司;

  • 标签: 使用月薪 信息使用 劳动部新规
  • 简介:什么叫赌博?《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是:用斗牌、掷骰子等形式,拿财物作注比输赢。法理上的定义是:以金钱或有价值的物品作台面上的抵押,通过各种形式的输赢较量后,使这些抵押品在投注人之间更易或转移的一种行为。对赌博的危害性,古代有识之士早就有深刻感受和认识,明确指出:“天下之恶,莫过于赌”,陷溺其中,必致废时误事,。能令士失其行、农失其时、工商失其艺”,使人。荒弃本业,荡费家资。;“输极无聊”,即。携卖人口,谋财劫杀”,“斗殴由此而生,争讼由此而起,盗贼由此而多,匪类由此而聚”。所以,自古

  • 标签: 赌博 中国 社会问题 危害性 法制规定
  • 简介:“法无禁止即可为”和“法无授权不可为”是流行于17、18世纪的西方谚语,是卢梭《社会契约论》和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等启蒙著作的重要“常识”来源.这个说法有时翻译为“法不禁止即自由,法无授权即不可”等.2014年2月11日李克强在国务院召开的第二次廉政工作会议上说:对市场主体,是“法无禁止即可为”;而对政府,则是“法无授权不可为”.李克强总理在这里用这两句话界定政府和市场的法理适用边界具有重大意义,说明法治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存在,更应该是认知上的自觉.

  • 标签: 《论法的精神》 《社会契约论》 市场主体 顶层设计 政府效率 治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