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良恶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75例疑有乳腺肿瘤患者的MRI动态增强扫描检查,患者皆为女性,均从乳腺病变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方面综合分析。结果结合病变的强化形态及时间-信号强化曲线鉴别肿块的良恶性诊断正确者为64个,准确率为87.18%。结论根据乳腺病变的强化形态及强化曲线特征,MRI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有较高价值。

  • 标签: 乳腺病变 MRI动态增强 TIC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增强扫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50例前列腺癌患者及50例参与癌症筛查的其他前列腺疾病患者,均采取核磁共振增强扫描和CT检查,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核磁共振增强扫描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均高于CT检查(P<0.05)。结论:对前列腺癌患者采用核磁共振增强扫描效果确切,能够提高诊断准确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前列腺癌 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通过磁共振增强扫描技术观察单侧乳腺癌病变对双侧胸廓内动脉(internalthoracicartery,ITA)的影响.方法:156例患者首次行乳腺磁共振增强检查,选取动脉期时相的相应图像,测量并计算双侧ITA的平均内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69例,右乳癌组44例,左乳癌组43例.正常对照组左、右ITA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乳腺癌组左、右ITA内径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大,且无论病灶位于哪侧乳腺,右侧ITA内径增大程度较左侧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乳腺癌病变会导致双侧ITA不同程度扩张,ITA及其分支可能是乳腺癌病变的主要供血动脉.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 乳腺癌 胸廓内动脉
  • 简介: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磁共振腹部动态增强扫描患者进行护理心得与体会。方法 筛选2018年6月到2019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磁共振腹部动态增强扫描的150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患者焦虑程度和检查成功率。结果 干预组患者产生焦虑情绪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干预组检查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图像结果质量较对照组更好。结论 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帮助磁共振腹部动态增强扫描患者改善紧张焦虑情绪,减少对检查结果的影响,有利于提高检查成功率和成像质量。

  • 标签:         磁共振 腹部增强扫描 护理干预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3.0 T磁共振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中的表现特征及应用价值。方法 系统回顾分析38例临床明确诊断垂体微腺瘤患者, 均使用3.0 T磁共振进行平扫、动态增强扫描以及延迟扫描, 以总结3.0 T磁共振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中的表现特征及应用价值。结果 38例垂体微腺瘤经平扫检出25例, 检出率为65.8%, 经动态增强扫描检出36例, 检出率为94.7%, 其中11例为磁共振平扫正常患者。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为正常垂体组织的强化信号高于肿瘤区, 并且二者之间存在较为清晰的边界。延时扫描, 垂体微腺瘤组织可有缓慢强化的表现, 其中7例延时扫描见肿瘤区信号增强, 但仍低于正常垂体组织, 4例延时扫描肿瘤区信号高于正常垂体组织。结论 3.0 T磁共振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中具有特征性的检出信号, 同时能够显著的提高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 提高诊断的可靠性, 采用磁共振增强扫描可作为诊断垂体微腺瘤的常规检查手段。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 垂体微腺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前列腺癌患者给予核磁共振增强扫描检查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时间范围处于2021年8月~2022年12月阶段的74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作为诊断研究分组依据,展开所有前列腺癌患者不同组别划分;其中施以常规性MRI序列扫描影像学检查的设为参照组(n=37);施以核磁共振对比增强扫描影像学检查的设为研究组(n=37);对比两组患者诊断准确性以及诊断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前列腺癌患者诊断准确率同参照组展开比较,结果呈现出显著提升(P<0.05);研究组前列腺癌患者诊断总满意度同参照组展开比较,结果呈现出显著提升(P<0.05)。结论:临床对前列腺癌患者在实施疾病诊断期间,同常规性MRI序列扫描比较,核磁共振增强扫描方式的有效应用,不但可将诊断准确性显著提高,而且可将诊断满意度显著提升,可对前列腺癌患者的早期诊治,提供有力依据。

  • 标签: 前列腺癌 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 诊断准确性 诊断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脑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在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60例脑垂体微腺瘤患者,回顾分析所有患者采用MRI动态增强扫描检查的相关资料。结果脑垂体微腺瘤患者常规MRI检查,在T1WI模式下主要表现为低信号和等信号,在T2WI模式下表现为高信号和等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后,绝大多数患者表现为低信号,个别患者在延迟扫描中存在强化现象。结论脑垂体微腺瘤患者采用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可进一步明确疾病特点,提高临床诊断率并为疾病的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垂体微腺瘤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技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磁共振增强扫描与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对于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入我院收治的62例前列腺疾病患者,同时选取期前列腺正常者22例,时间为2015年7月-2018年7月,借助磁共振增强扫描与DWI成像技术对所有人员进行扫描,观察比较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分组患者与前列腺正常组者的影像检测结果。结果在所有患者中,明确诊断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病例分别为37例(59.68%)、25例(40.32%)。前列腺癌组在b=50s/mm2、b=800s/mm2的信号强度值显著低于前列腺增生组、前列腺正常组的信号强度值,具有显著差异(P<0.05);前列腺癌组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比前列腺增生组、前列腺正常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增强扫描与DWI成像技术能够尽早发现并诊断前列腺癌,值得应用。

  • 标签: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 检测 DWI 前列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前列腺癌诊断中采取 DWI 成像技术磁共振增强扫描技术的价值。 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于 2018.10~2019.10 期间我院接收的疑似前列腺癌患者 41 例,所有患者均实施 DWI 成像技术磁共振增强扫描技术进行诊断,金标准为病理检查结果,对 2 种诊断技术的诊断效果。 结果: 与 DWI 成像技术相比,磁共振增强扫描技术可提升诊断准确率( P<0.05 )。 结论: 前列腺癌诊断中采取 DWI 成像技术磁共振增强扫描技术诊断价值均较高,尤其是磁共振增强扫描技术, 2 者可以结合诊断,有效提升其诊断准确率。

  • 标签: 前列腺癌 DWI 成像技术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技术 诊断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 3.0 T磁共振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中的表现特征及应用价值。方法 系统回顾分析 38例临床明确诊断垂体微腺瘤患者, 均使用 3.0 T磁共振进行平扫、动态增强扫描以及延迟扫描, 以总结 3.0 T磁共振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中的表现特征及应用价值。结果 38例垂体微腺瘤经平扫检出 25例, 检出率为 65.8%, 经动态增强扫描检出 36例, 检出率为 94.7%, 其中 11例为磁共振平扫正常患者。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为正常垂体组织的强化信号高于肿瘤区, 并且二者之间存在较为清晰的边界。延时扫描, 垂体微腺瘤组织可有缓慢强化的表现, 其中 7例延时扫描见肿瘤区信号增强, 但仍低于正常垂体组织, 4例延时扫描肿瘤区信号高于正常垂体组织。结论 3.0 T磁共振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中具有特征性的检出信号, 同时能够显著的提高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 提高诊断的可靠性, 采用磁共振增强扫描可作为诊断垂体微腺瘤的常规检查手段。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垂体微腺瘤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value of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 in pituitary microadenoma. Methods 38 patients with pituitary microadenoma were analyzed systematically. All patients were scanned with 3.0T MR, including plain scan,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scan and delayed scan. Results 25 of 38 pituitary microadenomas were detected by plain scan, the detection rate was 65.8%, 36 by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scan, the detection rate was 94.7%, 11 of them were normal patients. Dynamic enhanced scanning showed that the signal intensity of normal pituitary tissu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umor area, and there was a clear boundary between them. Delayed scanning showed that pituitary microadenoma tissue could be enhanced slowly. In 7 cases, delayed scanning showed signal enhancement in tumor area, but it was still lower than that in normal pituitary tissue, and in 4 cases, delayed scanning signal in tumor area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normal pituitary tissue. Conclusion 3.0T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 has the characteristic detection signal in the diagnosis of pituitary microadenoma, and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detection rate of pituitary microadenoma,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diagnosis. Using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 scan can be used as a regular inspection method for the diagnosis of pituitary microadenoma.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在核磁共振增强扫描检查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磁共振增强扫描检查的病人148例,分成对照组(n=74,实行常规护理)与检查组(n=74,实行优质护理),对比两组病人造影剂不良副作用发生率、护理满意及其护理前、后的心理变化。结果:检查组造影剂渗漏发生率小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检查组的SAS与SDS评分小于对照组。结论:对采用磁共振增强扫描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大大降低造影剂渗漏的几率,维持病人的心态平和,提高病灶检出率,值得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不良反应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在核磁共振增强扫描检查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磁共振增强扫描检查的病人148例,分成对照组(n=74,实行常规护理)与检查组(n=74,实行优质护理),对比两组病人造影剂不良副作用发生率、护理满意及其护理前、后的心理变化。结果:检查组造影剂渗漏发生率小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检查组的SAS与SDS评分小于对照组。结论:对采用磁共振增强扫描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大大降低造影剂渗漏的几率,维持病人的心态平和,提高病灶检出率,值得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不良反应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增强扫描技术在垂体微腺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病例样本均为在我院接受诊疗的垂体微腺瘤患者,共计收录50例,均收录于2019.2——2022.1期间,样本入组后均接受磁共振平扫、3.0T磁共振增强扫描,并统计两种检查方式的检出率,分析3.0T磁共振增强扫描技术的影像学表现,来探讨3.0T磁共振增强扫描技术在垂体微腺瘤中的应用价值。结果:针对50例垂体微腺瘤患者开展磁共振平扫、3.0T磁共振增强扫描两种诊断方案,结果显示采用磁共振平扫进行检查时共计检出阳性33例,该诊断方式的检出率为66.00%;采用3.0T磁共振增强扫描进行检查时,检出阳性47例,该诊断方式的检出率为94.00%;3.0T磁共振增强扫描的检出率更高,P<0.05。结论:垂体微腺瘤诊断中,3.0T磁共振增强扫描技术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和明显的影像学表现特征。

  • 标签: 垂体微腺瘤 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技术 阳性检出率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磁共振增强扫描在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31例经活检病理证实的乳腺癌女性患者起先均接受NAC,每4周重复治疗,共6个疗程,化疗后1~2周又经手术病检。依据病理切片上观察的肿瘤细胞密度(TCD)减小程度进行病理反应性分级:1级无变化;2级减小30%以下;3级减小30%~90%;4级减小90%以上;5级肿瘤完全消失。1~3级称组织学非显著反应(NMHR)组,4~5级称组织学显著反应(MNHR)组。所有患者于化疗前及3个疗程后均经磁共振平扫与增强扫描,以获得剪影图和在MIP像上测量治疗前与3个疗程后乳腺癌灶最大径线的变化情况,并与术后病理反应级别进行统计学分析与比较。结果MRI与病理反应级相关性分析表明,MHR组乳腺癌灶最大径线减小程度及其变化率均显著高于NMHR组(P〈0.05)。结论磁共振增强扫描与术后病理相结合,是评价乳腺癌NAC疗效较敏感的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 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磁共振增强扫描(DCE-MRI)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接受的66例乳腺疾病患者纳入本次研究范围,所有患者均开展DCE-MRI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诊断结果差异。结果 DCE-MRI的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准确率与病理结果接近,P>0.05。结论 乳腺疾病患者以DCE-MRI进行良恶性鉴别的准确率与病理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疾病误诊或漏诊风险较低,达到了理想的应用效果。

  • 标签: 磁共振 动态增强扫描 乳腺疾病 良恶性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肝癌诊断中磁共振增强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采集50例CT/超声检查结果阳性征象患者临床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研究对象均应用磁共振增强技术诊断。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标准,评价并比较CT与磁共振增强技术诊断效能,观察磁共振增强技术诊断的小肝癌分类情况。结果:磁共振增强技术的阳性预测值96.55%,阴性预测值90.48%,灵敏度93.33%,特异度95.00%,准确度94.00%,灵敏度、准确度与CT检查差异显著(P<0.05)。经磁共振增强技术准确检出的28例研究对象中,46.43%为速升速降型,35.71%为缓升速降型,10.71%速升缓降型,7.14%为缓升缓降型,以分别以动脉供血、动脉门脉供血、门脉供血、供血较少为主要表现。结论:磁共振增强技术对小肝癌诊断具有较好灵敏度、准确度,可有效判断小肝癌类型,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磁共振动态增强技术 小肝癌 临床诊断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核磁共振增强技术应用于小肝癌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20年4月接收和收治的47例经过CT或者超声检查呈阳性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通过磁共振增强技术进行检查,观察CT和磁共振增强技术的诊断结果。结果:磁共振增强技术对小肝癌的诊断率明显优于CT检查,(P

  • 标签: 磁共振 动态增强技术 小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磁共振增强扫描(DCE-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于医院内部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120例疑似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分别接受磁共振增强扫描检查和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对比两种检查和联合检查的诊断效果。结果联合检查的真阳性率和真阴性率显著高于DCE-MRI和DWI,联合检查的假阳性率与假阴性率显著低于DCE-MRI和DWI(P<0.05);联合检查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以及诊断符合率均明显高于DCE-MRI和DWI(P<0.05)。结论磁共振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在诊断乳腺癌中均具有较为良好的诊断效果,使用两种检查方式联合诊断乳腺癌,能够使检查诊断的效果得到显著的提升,适宜广泛应用于乳腺肿瘤的临床诊断中。

  • 标签: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 弥散加权成像 乳腺癌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循证护理在3.0T磁共振增强扫描中应用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4例肝脏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屏气配合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4.59%,对照组为67.6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平均检查完成时间、一次检查成功率及所得影像伪影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过敏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13.51%)明显低于对照组(2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3.0T磁共振增强扫描中应用循证护理方法,可降低过敏反应,提高检查质量,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3.0T磁共振 增强扫描 循证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