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进行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优质护理在进行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宋文军

吉林市中心医院,吉林吉林132011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在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检查病人中的应用效果。:选择在我院接受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检查的病人148例,分成对照组(n=74,实行常规护理)与检查组(n=74,实行优质护理),对比两组病人造影剂不良副作用发生率、护理满意及其护理前、后的心理变化。结果:检查组造影剂渗漏发生率小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检查组的SAS与SDS评分小于对照组。:对采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大大降低造影剂渗漏的几率,维持病人的心态平和,提高病灶检出率,值得应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不良反应率护理满意度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是医学常见的检测手段,具备检测疾病精确度高的优点。不过,在实际操作中,因为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的工作持续时间较长、噪声较高,而病人又需在空间狭窄或处于被动位置工作,易导致病人出现恐慌、紧张的情绪,这样不但会降低检查效率,而且还会增加病人的疼痛。所以,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中对病人采取优质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以在我院实施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的148例病人为研究对象,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在本院接受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的病人148例进行研究,分为对照组(n=74,开展常规护理),检查组(n=74,开展优质护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差别,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

(1)拟行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患者;

(2)病人的家属了解研究,愿意加入到科研中;

(3)各项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

(1)合并精神疾病;

(2)因既往有注射造影剂;

(3)存在严重认知困难,或不能表现自我认识、情感。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检查组实施优质护理。(1)检查前:①在注射造影剂前,先告诉病人注意事项并进行心理干预。根据病人当时的动作情况、身体反应判断病人的心理状况,通过温和有效的方式和病人沟通告诉病人不要过于着急、不安,耐心回答病人的问题,减少病人的负面情绪[1]。②护理人员应采用安慰、鼓励性方式来安慰病人,以减轻病人的害怕、焦虑的情绪,并针对病人的具体心理情况、性格特点,予以针对性引导,并介绍检查的意义、注意事项等,以增强病人的意识,引导病人积极的诊治;③配好检查所使用的药物、备好急救药品、检查各种设备;引导和教病人正确屏气、呼吸的方式。

(2)检查中:①在穿刺部分,选择病人体表裸露、粗直、柔韧性较佳的手肘静脉,在穿刺过程中需在安全无菌的条件下进行,以防止引起感染;在注射时注意注射速度、用量、血压,对年老体弱者应适当减慢速率[2]。②检时病人采用平卧位,检测时间一般在15~30min为宜,因此为增加病人的舒适感,在患者病情允许的前提下,医护工作人员还可帮助病人适当调节身体(比如腰椎间盘突出者,需让患者维持屈膝仰卧位,体检时隙中引导病人适当运动肢体);③在检测中对发生烦躁情绪的患者,医护人员还需进行心理开导工作,并适时回答病人所提出疑问,能减少病人的心理顾虑。

(3)检验后:检验结束后,用棉球按压患者的穿刺点,避免发生血液渗漏的情形,关注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嘱咐患者多饮水,促使造影剂加快排出。

1.3观察指标

(1)造影剂不良反应评估:根据病人穿刺造影点局部水肿区域分为轻度渗出、中度渗出、重度渗出。(2)护理满意度评估:由我院自主设定满意问卷表,重点从护士服务态度、就医环境条件、手术技术等几个主要方面予以测评,总分100分。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1.0数据应用程序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明,组间对比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比例(%)表明,组间对比所用x2检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造影剂渗漏发生率比较

检查组渗漏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造影剂渗漏发生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轻度渗漏

中度渗漏

重度渗漏

总发生率

检查组

74

2(2.70)

1(1.35)

0(0.00)

3(4.05)

对照组

74

5(6.76)

3(4.05)

2(2.70)

10(13.51)

x2





4.132

P





0.042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检查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

组别

例数

完全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检查组

74

42(56.76)

30 (40.54)

2(2.70)

72(97.30)

对照组

74

30(40.54)

36(48.65)

8(10.81)

66(89.19)

x2





3.861

p





0.049

2.3 两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后,检查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两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x±s,分)

组别

例数

SAS评分

SDS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检查组

74

57.65±3.81

42.51±2.74

59.04±3.23

43.28±2.35

对照组

74

57.63±3.82

44.38±2.56

59.07±3.21

45.91±2.27

t


0.032

4.290

0.057

6.924

P


0.975

0.000

0.955

0.000

3.讨论

检查组进行优质护理检查时,对造影剂泄漏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大于对照组。主要是因为优质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来开展护理,从而进一步提高总体的护理水平;建立以人为本的护理体系,把病人摆在重要位置,千方百计根据病人的需要进行医护工作[3]。在进行护士工作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针对病人具体情况,帮助病人制订看护计划,同时优化操作过程,尽最大能力地向病人提出更高品质的、高水平的医护服务,由此才能保障病人的健康,增加病人的满意度。在研究结果中,检查组进行优质护理时,对其身心状况评价小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接受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患者的护理质量,优质护理可以减少造影剂渗漏的可能性,并提高患者心理素质,有助于患者病灶检出。

参考文献

[1]张丽娟.在磁共振增强扫描检查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观察[J].健康大视野,2019(2):195-196.

[2] 李雪莲.优质护理预防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中的作用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6):21.

[3] 闫冰冰.综合护理在核磁共振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8):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