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综合(SBS)是一组由于广泛小肠切除或旷置后,残存的功能性肠管不能维持患者营养需要或儿童生长需求的吸收不良相关症候群。虽然该病发病率较低,但近年来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且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SBS的轻重程度及预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发病及残留小肠的长度。成人与儿童在常见病因上存在明显差异。充分认识其原发病因,从源头上干预和治疗,是预防和减少SBS的重要策略。本文总结了SBS的常见病因,以期为临床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短肠综合征 病因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shortbowe1syndrome,SBS)是指由于广泛的小肠切除或小肠的广泛病变(如克罗恩病、放射性肠炎)使小肠吸收面积极度减少,引起全身严重的营养不良等一系列紊乱。目的讨论综合的诊断。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病史与检查结果进行诊断。结论本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临床表现。

  • 标签: 短肠综合征 诊断
  • 简介:摘要综合是指大段小肠切除后,残存的功能性肠管不能维持病人营养需要的吸收不良综合。目的讨论综合外科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准确记录腹泻的次数、量和形态,观察粪便中是否带血;腹泻严重、全身症状明显的病人应卧床休息,注意腹部保暖,可用热水袋热敷腹部,以减弱肠道的运动,减少排便次数;排便频繁时,因粪便的刺激,可使肛周皮肤损伤,引起糜烂及感染。排便后应用温水清洗肛周,保持清洁干燥,涂无菌凡土林或鞣酸软膏以保护肛周皮肤。

  • 标签: 短肠综合征 外科护理
  • 简介:摘要综合的治疗形成了肠道康复和肠道替代为目的的两大治疗方向,具体包括营养支持、促进残存小肠适应性代偿的康复内科治疗、非移植外科手术和小肠移植4类措施,其中外科治疗包括非移植外科手术和小肠移植两大类技术。非移植外科手术措施是以肠道康复治疗为目的外科治疗技术,主要包括恢复肠道连续性的消化道重建手术、延长小肠长度为目的缩窄肠管直径类手术、延长食物转运时间的手术;小肠移植是不可逆功能衰竭的功能替代治疗技术。综合治疗应采用多学科团队管理模式,在外科治疗策略上恢复消化道连续性手术占有重要地位。

  • 标签: 短肠综合征 非移植手术 小肠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病人的护理要点。方法对1例综合病人进行分阶段护理。结果经精心护理,患者的营养状况明显改善,恢复经口饮食,腹泻减少2-4次/日,体重增加15kg。结论综合综合护理方法能降低综合的死亡率,促进病人早日康复,达到临床治愈水平。

  • 标签: 短肠综合症 阶段护理 小肠造口 肠液回输
  • 简介:摘要综合是因各种疾病广泛行肠道切除或旷置,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吸收功能障碍的一组综合,残存的肠管无法维持机体能量及营养需求是其共同特点。通过合理的营养与康复治疗帮助患者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甚至完全康复回归社会是综合治疗的主要目标,本文就综合的营养及残余肠道代偿治疗进行探讨。

  • 标签: 短肠综合征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肠道康复
  • 简介:小肠是营养物质消化与吸收的器官,长达3~5m。因为较长,代偿能力很强,常难令人珍惜。但是小肠一旦减少到不足100cm时,残存小肠将无法消化吸收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的营养需要,综合就会发生。患者将会出现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障碍.并最终导致各种营养与代谢并发症的发生。有作者认为,少于180cm即为综合。较为权威的观点是,如残留肠管功能正常,

  • 标签: 短肠综合征 残存小肠 消化吸收障碍 营养物质 代谢并发症 代偿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的临床治疗方法与体会。方法对2008年~2011年我院收治的22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患者均在治疗后情况有所改善,肠道吸收功能增加。结论结合相应疗法可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并减轻其痛苦,提高治愈率。

  • 标签: 短肠综合征 治疗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刺疗法治疗综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综合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1例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及康复对症治疗,观察组1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疗法,治疗30d后对比两组近期疗效,持续治疗及随访2年,对比两组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为主治疗综合,以中医针灸理论为基础,整体调节胃肠功能,可促进患者内营养应用,明显提高疗效,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针刺 短肠综合征 腹泻
  • 简介:【摘要】新生儿综合主要是由于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NEC等因素引起的小肠过短,小肠作为营养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过短会导致新生儿难以吸收足够的营养物质,不利于新生儿的健康发育。内营养作为身体发育的主要的营养来源,新生儿综合患儿往往存在发育不良等现象。基于此文章就喂养方式、喂养过程等因素对新生儿综合内营养进行分析,以此对患儿提供持续性营养支持。

  • 标签: 新生儿 短肠综合征 肠内营养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 总结1例综合并发肠炎患儿的护理要点。通过实施个性化的营养支持及饮食指导,监测液体出入量及体重变化;做好患儿的用药护理,保证用药效果;做好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患儿腹泻好转,体重增长良好,最后给予针对性的出院指导。经过21天的治疗及精心护理,患儿好转出院。

  • 标签: 短肠综合征 肠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综合(SBS)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小肠有效吸收面积不足,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远期生存的一组症状。随着近年对SBS病理生理机制的深入认识,该病的诊断治疗及其慢性并发症的管理均有进展。SBS分为末端空肠造口、空肠或回肠-结肠吻合、空肠-回肠吻合3种解剖类型,其术后演变可遵循急性期(高分泌期)、代偿期和维持期3个阶段。长期SBS可合并小肠细菌过度生长、高草酸尿症、代谢性骨病、肝胆疾病等慢性并发症。本文就各阶段、各类型SBS的病理生理及临床表现作一论述。

  • 标签: 短肠综合征 肠衰竭 病理生理 炎症性肠病
  • 简介:目的总结利用肠液回输治疗新生儿造瘘术后功能性综合的临床疗效与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肠液回输治疗的新生儿造瘘术后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其一般资料、手术情况、肠液回输情况以及治疗恢复情况。结果共14例新生儿造瘘术后患儿接受肠液回输治疗,平均出生胎龄为(33.4±2.8)周,出生体重为(2129±501)g。近端造口与Treitz韧带之间平均距离为(39.6±10.3)cm,远端造口与回盲部之间平均距离为(45.0±18.1)cm,平均造瘘液量为(65.4±9.2)mL·kg^(-1)·d^(-1),肠液回输治疗平均时间为(29.1±9.2)d,回输期间平均体重增长(26.6±6.4)g/d,造瘘术后(47.0±14.6)d关瘘。通过肠液回输,全组患儿静脉营养减少或完全由内营养代替,未出现与回输肠液直接相关的并发症。结论肠液回输操作安全可行,可减少造瘘术后功能性综合患儿外营养,改善患儿关瘘前营养状态。

  • 标签: 肠液回输 短肠综合征 婴儿 新生
  • 简介:摘要克罗恩病是导致综合的最主要疾病之一。以往,在缺乏有效治疗措施的情况下,疾病频繁复发和由此造成的多次切除是造成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治疗理念的进步和治疗水平的提升,疾病复发已不再是主要因素,而治疗不规范,尤其是克罗恩病并发症或手术后并发症处理不当已成为该病导致综合的最主要原因。规范克罗恩病的治疗,采取积极的治疗策略是避免综合发生的主要措施。

  • 标签: 克罗恩病 短肠综合征 肠衰竭 慢性肠衰竭 手术后并发症 预康复
  • 简介:患者男,51岁.因饮酒后腹痛,阵发性加重3d,伴恶心,无呕吐,无发热,有稀水样便3~4次/d.经抗炎、输液治疗不见好转,腹痛加重,于2001年5月29日收入院.查体:心率140次/min,血压测不到.全腹有压痛、反跳痛,无移动性浊音,鸣音消失,腹部透视见腔有液气平面.

  • 标签: 小肠广泛切除术 短肠综合征 小肠切除 病例报告
  • 简介:摘要易激综合(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病,该病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或)大便性状改变为临床表现,而缺乏胃肠道结构和生化异常。典型症状为与排便异常相关的腹痛、腹胀,根据主要症状分为腹泻主导型;便秘主导型;腹泻便秘交替型。精神、饮食、寒冷等因素可诱使症状复发或加重。

  • 标签: 肠易激综合症 病因 治疗
  • 简介:易激综合(IBS)是一组有胃肠道症状,特别是低位肠道症状,但缺乏某种已知的器质性疾病的证据构成的综合。在西欧和美国,就诊于消化科的患者中几乎有50%其症状无法用器质性疾病解释,其中很多即被冠以IBS的诊断。由于没有可以检测的生理学或结构上的异常,对这些各种各样的、主观的症状很难进行诊断和鉴别。应注意的是不要将包括了一组症状的综合误认为是一个单独的疾病。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 IBS 胃肠道 诊断 生理学
  • 简介:易激综合(IBS)是一种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系一组包括持续或间歇发作的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形状异常而又缺乏生化学和形态学可资解释的症候群。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诊断主要依赖症状学和排除器质性疾病。由于IBS临床症状复杂,病理生理学尚不清楚,故至今尚无一种药物或单一疗法对IBS完全有效。

  • 标签: IBS 肠易激综合征 诊断 器质性疾病 大便 排便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