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前“炎症,损伤”已成为冠心病研究领域的热点,白介素-8(IL-8)、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参与心肌梗死重要的炎症因子。IL-8、IL-1、TNF-α参与急性心梗的病生理过程是早期诊断心肌梗死及提示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在心肌梗死极早期,尚不能做临床确诊时,病灶区附近便有IL-8、IL1、TNF-α的升高。因此早期发现并确定IL-8、IL-1、TNF-α来源的心肌区域对尽早诊断,及时处理有较大的价值。

  • 标签: 白介素-8(IL-8) 白介素-1(IL-1) 肿瘤坏死因子&alpha (TNF-&alpha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近年研究表明白介素-1家族(包括11个成员)与炎症性皮肤病有密切关系,可发挥促炎及抗炎作用。多个白介素-1家族成员(IL-1、IL-18、IL-33等)在银屑病皮损或外周血中有高表达,对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向提供了广阔的研究空间。

  • 标签: 白介素-1家族 银屑病 IL-1 IL-18 IL-33
  • 简介:血液透析(HD)通过血液、透析膜、透析液间相互反应可激活外周单个核细胞并影响到机体细胞因子产生,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IL-6)为炎性介质,在致热原反应中起一定作用,同时已知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导致肾小球基质增生、系膜细胞增殖、肾小球硬化及病变进展、肾功能恶化重要因素之一.此项研究采用酶免疫吸附(ELISA)双夹心抗体法测定30例健康对照组,3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CRF)未血液透析及60例CRF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后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检测HD患者第一次血液透析时,单次透析前后上述指标改变,以探讨CRF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及透析对其影响.

  • 标签: 白介素-1Β 慢性血液透析 白介素-6 IL-6 肿瘤坏死因子-Α 患者
  • 作者: 申丽旻 1 任珊 1 何聪 1 蒋小芝 1 常瑞利 2 赵鹤龄 1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0-05-06
  • 出处:《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医学临床专集》2019年第39卷12月
  • 机构:1.河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石家庄 050000 2.南宫冀南长城医院重症医学科 邢台 055750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辛伐他汀对脓毒症大鼠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 -6、白介素 -1及降钙素原的影响。方法:将 80只雌性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4组,Ⅰ组:健康对照组( 8只);Ⅱ组:假手术组( 8只);Ⅲ组:脓毒症模型组( 32只) :应用盲肠结扎及穿孔( CLP)方法制造脓毒症模型;Ⅳ组:辛伐他汀预处理组( 32只):给予辛伐他汀 20mg/kg. day,每日一次,连续灌胃 2周,其他三组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Ⅰ组大鼠活杀留取血液标本。Ⅱ组术后 6h留取血液标本。Ⅲ组及Ⅳ组分别于术后 3h、 6h、 24h及 48h留取血液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方法检测血液标本中 TNF-α、 IL-1 、 IL-6 、 PCT水平。结果:Ⅲ组各时间点测定的 TNF-α、 IL-6、 IL-1、 PCT水平较 I、 II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升高,有统计学差异 (P< 0.05),Ⅳ组各时间点 TNF-α、 IL-6、 IL-1、 PCT水平较Ⅲ组明显减少 (P< 0.05)。结论:辛伐他汀可明显降低脓毒症模型大鼠血清 TNF-α、 IL-1、 IL-6、 PCT水平, 抑制脓毒症大鼠炎症反应。

  • 标签: 肿瘤坏死因子 -α 白介素 -1 白介素 -6 降钙素原 辛伐他汀 脓毒症
  • 简介:病例:患者,男,67岁。因“贲门癌术后6月,再次化疗”入院。诊断为:贲门黏液腺癌术后pT4N1M0临床IIIA期。既往史:有高血压病史20年,最高血压150/90mmHg,长服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qd+酒石酸美托洛尔片25mg,qd,有心房颤动史10年。有吸烟史40年,每日约20支,手术后戒烟。否认饮酒史。查体:体温37.4°C,脉搏134次/min,呼吸30次/min,血压110/75mmHg。胸廓外形正常,可见左侧胸壁一弧形手术疤痕形成20cm,其余未见异常。患者曾于2016年1月7日无诱因情况下出现中上腹不适,进食后饱胀感,嗳气,无呕吐、黑便、腹痛、腹泻。2016年1月21日胃镜提示:贲门癌(食管下端累及),胸部增强CT提示:两肺未见明显异常,主动脉及冠状动脉管壁钙化,附见肝脏囊性灶。2016年1月25日胃镜活检病理提示:低分化腺癌,胃镜病理提示:黏液腺癌。2016年1月26日上腹腔增强CT提示:贲门胃壁增厚,肿瘤性病变可能(请结合胃镜)。腹膜后小网膜多发小淋巴结,肝脏多发囊肿,左肾上极小囊性灶,腹主动脉管壁多发钙化。2016年2月23日行左胸下段食管+近段胃大部切除,胃-食管主动脉弓下吻合术。

  • 标签: 重组人白介素11 主动脉弓下吻合术 注射用 贲门癌术后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酒石酸美托洛尔片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慢性荨麻疹患者32例,健康检查的正常人32名,分为两组,分别测定其血清中白介素(IL)-4、IL-6、IL-8、IL-10及干扰素(IFN)-γ的含量。结果慢性荨麻疹患者组血清中IL-4、IL-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IL-6、IL-10水平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IFN-γ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L-4、IL-6、IL-8、IL-10及IFN-γ水平异常,提示慢性荨麻疹的发病与免疫机制有关。

  • 标签: 慢性荨麻疹 白介素 干扰素-Γ
  • 简介:摘要: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是临床常用的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药物,其参与血小板生成的全过程。临床常见不良反应为心律失常、水肿等,极少伴发意识障碍。本次报道临床所见1例使用rhIL-11后反复发作心律失常伴发意识障碍的病例,以为广大一线临床医生提供经验。

  • 标签: 重组人白介素-11,心律失常,意识障碍
  • 简介:目的:观察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对致敏豚鼠的抗喘作用.方法:用卵白蛋白致敏豚鼠,用张力换能器和MedLab软件记录气道平滑肌的肌张力和收缩活动.结果:整体实验时,在0.33~9.0mg@kg-1剂量范围内,IL-1ra能使组胺-乙酰胆碱及卵白蛋白诱发的致敏豚鼠哮喘的潜伏期延长,动物跌倒率降低.此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其中,9.0mg@kg-1剂量组的作用与异丙基肾上腺素相同;离体实验时,3×10-7mol@L-1以上浓度的IL-1ra对气管平滑肌具有直接松弛作用,其EC50为5.88×10-7mol@L-1;10-7mol@L-1的IL-1ra能对抗卵白蛋白引起的气管平滑肌肌张力的增加:3×10-7mol@L-1以上剂量组的IL-1ra预防给药则能使卵白蛋白诱发的气管平滑肌的收缩程度显著降低,其IC50为4.48×10-7mol@L-1.结论:IL-1ra能直接松弛致敏豚鼠的气管平滑肌,拮抗多种抗原诱发的致敏豚鼠的哮喘发作.

  • 标签: 药理学 白介素-1 受体拮抗剂 豚鼠 组胺 乙酰胆碱
  • 简介:药疹:又称药物性皮疹,是指使用某些药物后皮肤发生急性或慢性变态反应。表现为麻疹或猩红热样损害,逐渐加重,最终致全身皮肤出现弥散性皮疹,皱褶部位皮疹连成片状,严重者出现水疱,糜烂,同时伴有唇及口腔粘膜潮红,眼部球结膜水肿,分泌物增多。一般2周后红肿减轻,全身皮肤开始呈鳞片状脱屑,可有色素沉着。

  • 标签: 白介素 药疹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肺癌患者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N)基因多态性,以及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5月间接收的30例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来我院进行检查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并比较两组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1RN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组织标本中IL-1RN含量明显高于观察组血清中IL-1RN含量,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L-1RN含量在正常人和癌症患者血清中存在明显差异,并在组织标本中尤为突出,临床上在对患者进行癌症诊断的同时可以采用IL-1RN含量进行,以期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肺癌 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 基因多态性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白细胞介互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水平的影响。方法冠心病患者5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20例;健康对照者20名。所有试验对象当天采集空腹静脉血5ml。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氟伐他汀40mg治疗组(26例)和80mg治疗组(25例),30d时再次采血5ml,测定IL-6、IL-10和MMP-1浓度。结果治疗前AMI、UAP组IL-6和MMP-1显著升高(P〈0.01);两组治疗后IL-6和MMP-1均有明显下降(P〈0.01),但80mg组下降更甚(P〈0.01)。血清IL-6水平与血清MMP-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47,P〈0.01)。IL-10在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结论IL-6、MMP-1在ACS患者中血清水平明显升高,可能与炎症反应、斑块不稳定相关,从而促进了冠心病患者发展为临床上的ACS;IL-10在冠心病患者血清水平中无明显变化;IL-6、MMP-1和IL-10与冠脉病变支数无关;氟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IL-6、MMP-1的水平而发挥抗炎作用,其效用与药物浓度相关。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急性冠脉综合征 白细胞介互素-6 白细胞介素-10 基质金属蛋白酶-1 氟伐他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白介素17(IL-17)和白介素22(IL-22)在慢性荨麻疹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对3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IL-17和IL-22水平,并与正常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经ELISA检测发现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IL-17、IL-22水平显著升高,与正常人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L-17、IL-22可能在慢性荨麻疹的发病中发挥作用。

  • 标签: 荨麻疹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22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非孕妇女、正常妊娠及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中白介素-12(IL-12)和白介素-18(IL-18)水平,探讨Th1/Th2细胞因子在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孕20周后的子痫前期患者34例(轻度子痫前期15例,重度子痫前期19例),正常妊娠组32例,非妊娠对照组16例。取外周血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选取CD28表达量最高者的淋巴细胞作为实验对象。采用ELISA法测定IL-12、IL-18,流式细胞仪测定Th1/Th2细胞比。结果正常妊娠组、非孕组及子痫前期组IL-12比较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01)。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织与正常妊娠组IL-18比较均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各组IL-18/IL-12浓度比比较正常妊娠组与子痫前期组比较存在显着性差异(P<0.0001)。IL-18/IL-12浓度比与Th1/Th2细胞比的相关性比较,呈明显负相关(P<0.01)。结论正常妊娠的IL-18/IL-12浓度比明显高于子痫前期,与Th1/Th2细胞比呈相反变化。

  • 标签: Th1 Th2 白介素-18 白介素-12 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测定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α)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入组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的首发患者及正常对照,测定血清IL-1β及IL-1Rα水平,比较两组间差异,统计其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tiveandnegativesyndromescale,PANSS)得分、疾病未治期及个人与社会功能量表得分的相关性。结果纳入病例组47例及对照组32例;病例组血清IL-1β水平较对照组高(P<0.01);患者血清IL-1β水平与PANSS总分相关,但程度低(r=0.378,P<0.01),与阴性症状得分呈低度相关(r=0.366,P<0.05)。血清IL-1Rα水平与阴性症状得分呈低度负相关(r=-0.385,P<0.01)。结论白介素-1可能参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白介素-1&beta 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alpha 阴性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丙泊酚静脉全麻取卵过程中卵泡液中IL-1β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其对卵子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IVF-ET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静脉全麻组,每组30例。于手术开始后5min、10min、15min、20min收集主导卵泡液测定卵泡液中IL-1β水平,并记录术后VAS评分及获卵数、胚胎移植日胚胎评分、临床妊娠率。结果静脉全麻组患者T1、T2、T3、T4时间点卵泡液IL-1β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全麻组术后疼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静脉全麻组患者获卵数、优胚率、受精率、移植胚胎数、临床妊娠率及早期流产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丙泊酚静脉全麻不影响卵泡液中IL-1β细胞因子水平,可安全用于IVF-ET患者取卵术。

  • 标签: 丙泊酚 卵泡液 细胞因子
  • 简介:武警部队新兵由于入伍地地理、气候、生活环境及个体因素不同,其本身体能基础差、心理和机体适应性、耐受性不强,再加上新训科目多、强度大、训练经验少、技术不熟练,容易出现运动性血红蛋白尿、骨关节及软组织等损伤[1]。因此,强调新兵训练伤防治关口前移,创新医学监控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观察武警部队新兵训练3个月前后,各个时期血清IL-4、IL-8和IFN-γ的含量变化,探索新兵军事训练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 标签: 军事训练 IL-4 IL-8 IFN-Γ 新兵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天然高本底地区(high background radiation areas,HBRA)人群白介素(IL)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完全随机方法从高本底地区阳江塘口镇和对照地区恩平市横坡镇分别选取45~65岁健康男性41名和44名,外周静脉血离心分层后取上层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IL-2、sIL-2R、IL-4、IL-5、TGF-β1的血浆含量。对两地区居民血浆白介素进行比较,并通过协方差分析观察地区、年龄、吸烟、饮酒、收入等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HBRA健康居民除IL-2的浓度略高于对照地区外,其余指标均低于对照地区居民,其中IL-5(t=7.124,P<0.001)、TGF-β1(t=4.900,P<0.001)的统计结果在两地区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协方差分析结果提示吸烟对IL-2水平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83,P<0.05)。结论受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影响,阳江天然高本底地区居民血浆白介素各种类呈现不同的水平改变,免疫平衡偏向Th1型细胞因子,免疫功能略强于对照地区,提示长期慢性低剂量电离辐射可能诱导机体免疫功能发生适应性改变,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高本底辐射 白介素 适应性反应
  • 简介:报道1例注射用重组人白介素-2引起的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注射用重组人白介素-2作为升血小板药物常被应用于肿瘤患者,可出现轻至中度的不良反应,停药后均可消退,但在某些患者中亦可引起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即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在使用该药过程中,医护人员应高度警觉,一旦出现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相关症状,及时做好应对措施,保障该药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重组人白介素-2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5和白细胞介素-7在荨麻疹患者中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确诊为荨麻疹的患者100例,按照临床表现进行分期,急性期患者50例,慢性期患者50例,同时纳入我院体检科检查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受试者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患受试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5和白细胞介素-7的表达水平,对患者及受试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5和白细胞介素-7进行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荨麻疹的急性期患者白细胞介素-7、白细胞介素-25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及慢性期患者,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介素-7与白细胞介素-25的表达水平之间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荨麻疹患者白细胞介素-7、白细胞介素-25水平表达增高,且急性期表达水平要高于慢性期,提示两者参与了荨麻疹急性发作的病理过程,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荨麻疹 白细胞介素-7 白细胞介素-25 表达特点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