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IL-33/ST2轴在几织物特定的自体免疫的疾病的致病被含有。腹的疾病(CD)是主要基因因素(HLA-DQ2/DQ8)和为危险性的etiologic(饮食的面筋)在被知道的唯一的自体免疫的疾病。我们测量了浆液层次和IL-33和它的受体的坚定的肠的织物表示在病人与的可溶的ST2与疾病活动调查他们的协会的CD。没有CD,IL-33和sST2的浆液和织物层次与在控制病人的那些相比在有CD的病人是显著地更高的。我们证明显著地从大麦和小麦麦胶蛋白质提取的有毒的肽从腹的病人在有教养的外部血mononuclear房间刺激IL-33和ST2的生产,强烈含有在CD的致病的IL-33/ST2轴。在织物和浆液的IL-33和它的受体ST2的高水平反映一个活跃煽动性的状态并且可以为疾病活动代表潜在的biomarker。IL-33/ST2版本,行动的模式,和规定的更好的理解将是关键的开发治疗学指向IL-33/ST2小径到对待CD。

  • 标签: 自身免疫性疾病 潜在作用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组织特异性 腹腔
  • 作者: Jiao Xu Jianlei Tang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 2022年第12期
  • 机构: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Medicine, Wu-Ji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Jiangsu University, Wu-Jin Clinical College of Xuzhou Medical University, Changzhou, Jiangsu 213017, China,Department of Intensive Care Unit, Wu-Ji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Jiangsu University, Wu-Jin Clinical College of Xuzhou Medical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l-33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选取84例TNB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检测IL-33蛋白,并分析IL-33的表达情况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结果在TNBC患者中,IL-33的表达情况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与有关(P<0.05)。与年龄、病理性分级和绝经情况无关(P<0.05)。与年龄、病理性分级和绝经情况无关(P<0.05)。IL-33表达组与未表达组的5年生存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距随访3年的时间时,84例患者中有73例获得随访,随访率86.9%。随访5年时,有5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率61.9%。IL-33表达组与未表达组的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33的表达与TNBC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评估疾病恶性分期与病情进展的潜在指标,为临床治疗提供新靶点。

  • 标签: il-33在 三阴性乳腺癌 表达意义
  • 简介:3青岛大学医学院山东青岛266021)摘要目的通过测定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及滑液中IL-33的水平,分析IL-33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与其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70例RA患者,20例骨性关节炎(OA)患者,16例正常对照组,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RA患者、OA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清中IL-33的水平,同时测定RA组患者滑液中IL-33的水平及血清中其他实验室指标抗环瓜氨酸抗体(抗-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并记录关节晨僵时间、关节疼痛及肿胀数目,DAS28评分,并分析上述指标与IL-33的相关性。结果RA患者血清中IL-33水平显著高于OA组、健康对照组和RA组滑液患者,RA活动组血清中IL-33水平显著高于RA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L-33在RA患者血清及滑液中均有表达,可见IL-33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IL-33 酶联免疫吸附法中图分类号R593.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451-02
  • 简介:摘要 :目的 外周血 IL-33IL-25对不同表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鉴别作用 。 方法 选取某医院53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和 53例健康对照者。将支气管哮喘患者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级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量支气管哮喘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清中 IL-25和 IL-33的水平,并通过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嗜酸性粒细胞的水平。用 肺功能仪 检测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的肺功能FEV1, PEF。 结果 支气管哮喘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IL-25, IL-33和 ECP有显著差异( 均有 P <0.05),不用组别中重度哮喘患者要显著高于中低度患者 ( F=100.55 , P<0.05)。各哮喘组之间 PEV1 和 PEF均存在显著差异( p<0.05)。 结论 血清中 IL-25和 IL-33的含量能反映支气管哮喘的活动情况及病情的严重程度 , 可用于临床中哮喘疾病的鉴别及严重程度的评估。

  • 标签: IL-25 IL-33 支气管哮喘
  • 简介:摘要 :目的 外周血 IL-33IL-25对不同表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鉴别作用 。 方法 选取某医院53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和 53例健康对照者。将支气管哮喘患者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级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量支气管哮喘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清中 IL-25和 IL-33的水平,并通过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嗜酸性粒细胞的水平。用 肺功能仪 检测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的肺功能FEV1, PEF。 结果 支气管哮喘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IL-25, IL-33和 ECP有显著差异( 均有 P <0.05),不用组别中重度哮喘患者要显著高于中低度患者 ( F=100.55 , P<0.05)。各哮喘组之间 PEV1 和 PEF均存在显著差异( p<0.05)。 结论 血清中 IL-25和 IL-33的含量能反映支气管哮喘的活动情况及病情的严重程度 , 可用于临床中哮喘疾病的鉴别及严重程度的评估。

  • 标签: IL-25 IL-33 支气管哮喘
  • 简介:摘要 :目的 外周血 IL-33IL-25对不同表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鉴别作用 。 方法 选取某医院53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和 53例健康对照者。将支气管哮喘患者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级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量支气管哮喘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清中 IL-25和 IL-33的水平,并通过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嗜酸性粒细胞的水平。用 肺功能仪 检测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的肺功能FEV1, PEF。 结果 支气管哮喘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IL-25, IL-33和 ECP有显著差异( 均有 P <0.05),不用组别中重度哮喘患者要显著高于中低度患者 ( F=100.55 , P<0.05)。各哮喘组之间 PEV1 和 PEF均存在显著差异( p<0.05)。 结论 血清中 IL-25和 IL-33的含量能反映支气管哮喘的活动情况及病情的严重程度 , 可用于临床中哮喘疾病的鉴别及严重程度的评估。

  • 标签: IL-25 IL-33 支气管哮喘
  • 简介:摘要白细胞介素-33(IL-33)作为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在炎症、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种疾病中发挥重要"警报素"作用。研究表明,IL-33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可促进机体的炎症反应,加重肺部损伤。本文就IL-33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成人 白细胞介素33 肿瘤发生抑制蛋白2
  • 简介:摘要目的外周血IL-33IL-25对不同表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鉴别作用。方法选取某医院53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和53例健康对照者。将支气管哮喘患者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级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量支气管哮喘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清中IL-25和IL-33的水平,并通过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嗜酸性粒细胞的水平。用肺功能仪检测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的肺功能FEV1,PEF。结果支气管哮喘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IL-25,IL-33和ECP有显著差异(均有P<0.05),不用组别中重度哮喘患者要显著高于中低度患者(F=100.55,P<0.05)。各哮喘组之间PEV1和PEF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中IL-25和IL-33的含量能反映支气管哮喘的活动情况及病情的严重程度,可用于临床中哮喘疾病的鉴别及严重程度的评估。

  • 标签: IL-25 IL-33 支气管哮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昆布多糖对哮喘小鼠肺泡灌洗液(BALF)内白细胞介素-33IL-3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及气管重塑的影响。方法将40只SPF昆明系小鼠随机分为哮喘模型组、激素吸入组、昆布多糖组和对照组4组,每组10只。经OVA致敏激发制模成功后,哮喘模型组用生理盐水0.3ml灌胃干预,激素吸入组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0.4ml干预,昆布多糖组采用昆布多糖50mg/kg灌胃干预,均每日1次。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代替0VA致敏激发和灌胃干预。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哮喘小鼠肺组织病理学形态的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小鼠BALF中IL-33、VEGF及α-SMA的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昆布多糖组及激素吸入组BALF中IL-33、VEGF、α-SMA显著降低(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昆布多糖及激素吸入组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昆布多糖组与激素吸入组IL-33、VEGF及α-SM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O.01)。结论昆布多糖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急性哮喘小鼠的气道炎症,减轻气道重塑的发生。

  • 标签: 昆布多糖 支气管哮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白细胞介素-33 &alpha -平滑肌肌动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33、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microRNA-122在脓毒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接受治疗的脓毒症患者60例,并根据患者脓毒症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32例)和重症脓毒症组(28例),随机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30例)。抽取三组研究对象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并进行离心处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IL-33水平,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HMGB1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microRNA-122表达,并对IL-33、HMGB1、microRNA-122在脓毒症中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脓毒症组和重症脓毒症组患者血清IL-33、HMGB1表达水平和microRNA-122相对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6.39,22.06和56.43,P值均<0.05)。重症脓毒症患者血清IL-33、HMGB1表达水平和microRNA-122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脓毒症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4.87 ± 2.03) pg/mL比(12.66 ± 1.97)pg/mL,(137.69 ± 24.51)μg/L比(80.66 ± 12.97)μg/L,(1.63 ± 0.08)比(1.35 ± 0.05),t值分别为4.27,11.46和16.47,P值均<0.05)]。对IL-33、HMGB1、microRNA-122在脓毒症中表达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L-33与HMGB1,IL-33与microRNA-122, HMGB1与microRNA-122表达水平变化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3、0.76、0.59,P值均<0.05)。结论IL-33、HMGB1、microRNA-122在脓毒症中表达异常,并且三者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对IL-33、HMGB1、microRNA-122表达水平进行检测能够为脓毒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临床诊断提供一定的帮助。

  • 标签: 脓毒症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白细胞介素-33 microRNA-122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中白介素(IL)-33及可溶性肿瘤抑制素(sST2)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脂水平的相关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3 (interleukin-33IL-33)调控腹腔Ⅱ型固有淋巴细胞(group 2 innate lymphoid cells, ILC2)募集以及ILC2对脓毒症腹腔感染时巨噬细胞的影响,进一步了解腹腔感染的免疫调控机制。方法选择健康的6~8周雄性C57BL/6野生型小鼠40只、C57BL/6背景的Il-33-/-小鼠20只、IL-33受体ST2敲除(Il1rl1-/-)小鼠10只,繁殖并饲养于浙江大学和美国匹兹堡大学的SPF级医学动物中心。采用盲肠结扎穿孔的方法构建脓毒症小鼠模型。接受假手术用来作为对照的小鼠除了不进行盲肠结扎穿孔操作外,其余手术操作和脓毒症小鼠操作完全相同。将盲肠结扎穿孔模型小鼠作为脓毒症组,将假手术操作的小鼠作为对照组。外源性腹腔注射给予IL-33蛋白,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腹腔灌洗液中ILC2的变化及其胞内细胞因子水平。运用体外实验证实ILC2分泌的IL-9和IL-13对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采用t检验或One-Way ANOVA检验统计分析。结果①相较于ILC2在IL-33刺激之前和之后,ILC2在腹腔Lin-CD45+细胞中的比例分别为9.90±0.80比18.43±0.46,ILC2受刺激后在腹腔中的比例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ILC2在腹腔中的数量分别为(5 786.00±289.50)个比(17 820.00±324.30)个,ILC2受刺激后在腹腔中的数量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C57BL/6野生型小鼠在接受构建脓毒症小鼠模型操作24 h后腹腔ILC2募集较对照组显著增多,20.50±0.59比10.83±1.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Il-33-/-、Il1rl1-/-小鼠在接受构建脓毒症小鼠模型操作24 h后腹腔中的ILC2并未增加,而给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重组IL-33蛋白后ILC2的比例比未注射的对照组Il-33-/-小鼠的ILC2比例显著增多,10.53±0.47比19.43±0.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给脓毒症组小鼠腹腔注射重组IL-33蛋白后ILC2的比例比未注射的脓毒症Il-33-/-小鼠的ILC2比例显著增多,10.13±0.57比21.37±0.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对腹腔募集的ILC2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研究显示,构建脓毒症小鼠模型操作后12 h腹腔ILC2分泌IL-9、IL-13的比例显著增加,IL-9在操作前后的分泌比例分别为16.53± 0.74比24.67±1.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IL-13在操作前后的分泌比例分别为15.40± 0.87比29.40±0.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IL-4的分泌比例为6.14±0.59比5.89± 1.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6)。④通过腹腔注射重组IL-33蛋白发现,IL-33促进CD45+F4/80+的巨噬细胞在腹腔中的募集,注射前和注射后的比例分别为52.40±1.70比72.40±2.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⑤在ILC2分泌的IL-9、IL-13的作用下,脓毒症组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较对照组显著增加,IL-9作用下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分别为61.27±1.46比48.30±1.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IL-13作用下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分别为61.63±2.03比48.30±1.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结论IL-33促进腹腔源性脓毒症时ILC2和巨噬细胞的募集。腹腔ILC2的募集依赖于IL-33/ST2信号通路,脓毒症时分泌细胞因子IL-9和IL-13增多且能够提升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从而发挥保护作用。

  • 标签: 脓毒症 腹腔 Ⅱ型固有淋巴细胞 白介素33 巨噬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黄芩苷对过敏性鼻炎(AR)大鼠免疫因子及IL-33/ST2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24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A)、模型组(B)、黄芩苷低剂量组(C)、黄芩苷高剂量组(D),除A组外,其余3组建立大鼠AR模型。每组于致敏第15d后开始给药,C、D组分别以50、100mg/kg黄芩苷尾静脉注射,A、B组灌胃等量0.9%生理盐水,连续14d,处死,采样待检。HE染色观察鼻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检测血清IgE、IL-4、INF-γ含量;RT-PCR检测鼻黏膜IL-33、ST2、NF-kBmRNA表达。结果D组较B组IgE、IL-4、IL-33、ST2、NF-kB表达均明显降低,IFN-γ含量明显升高(P<0.01)。结论黄芩苷可调节AR免疫因子及IL-33/ST2信号通路,对AR有治疗作用。

  • 标签: 过敏性鼻炎 黄芩苷 免疫因子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糖皮质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IL-18、IL-33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60例临床资料,纳入分析组,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和健康体检者比较血清IL-18、IL-33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L-18、IL-3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确有较好效果,与患者血清IL-18、IL-33水平有关。

  • 标签: 糖皮质激素 支气管哮喘 急性发作期 白介素-18 白介素-33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白细胞介素-33(IL-33)水平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抽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黄河中心医院收治的97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急诊PCI治疗,且治疗后获得1年随访结果,随访截至2021年3月;以患者PCI治疗后1年是否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心力衰竭、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计划再次血运重建等)作为预后观察指标并分组,分为预后良好组(70例)和预后不良组(27例)。所有患者均于入院时检测血清ICAM-1、IL-33水平,分析二者对STEMI患者行PCI治疗预后的影响。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入院时血清ICAM-1、IL-33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入院时血清ICAM-1、IL-33单独及联合预测STEMI患者PCI治疗预后不良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UC)>0.80,均有一定预测价值;相关性检验发现,STEMI患者血清ICAM-1、IL-33水平呈正相关(r=0.268,P=0.008)。结论血清ICAM-1、IL-33在STEMI患者中过表达对STEMI患者PCI治疗预后具有一定影响,可能会增加预后不良风险。

  • 标签: 心肌梗死 ST段抬高 细胞间黏附分子-1 白细胞介素-33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 简介:摘要组织损伤后的持续炎症会使病变组织处于慢性损伤状态,若不能及时逆转,则会导致组织纤维化,使功能受损。近年来,固有免疫在组织纤维化中的作用得到重视。该文综述了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在固有免疫系统中的核心作用,即在受到炎症和感染等刺激后,参与机体的免疫作用;详述了组织损伤后IL-33/ILC2通路可被多种炎症因子激活,产生2型免疫细胞因子,从而参与组织修复和促进纤维化形成的病理生理过程;阐述了IL-33/ILC2通路与皮肤纤维化典型疾病(系统性硬化病)的临床相关性,为临床其他皮肤纤维化疾病(包括瘢痕疙瘩等)的药物治疗提供潜在的新靶点和理论基础。

  • 标签: 白介素-33 纤维化 瘢痕疙瘩 2型固有淋巴细胞 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