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病例:患者,男,67岁。因“贲门癌术后6月,再次化疗”入院。诊断为:贲门黏液腺癌术后pT4N1M0临床IIIA期。既往史:有高血压病史20年,最高血压150/90mmHg,长服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qd+酒石酸美托洛尔片25mg,qd,有心房颤动史10年。有吸烟史40年,每日约20支,手术后戒烟。否认饮酒史。查体:体温37.4°C,脉搏134次/min,呼吸30次/min,血压110/75mmHg。胸廓外形正常,可见左侧胸壁一弧形手术疤痕形成20cm,其余未见异常。患者曾于2016年1月7日无诱因情况下出现中上腹不适,进食后饱胀感,嗳气,无呕吐、黑便、腹痛、腹泻。2016年1月21日胃镜提示:贲门癌(食管下端累及),胸部增强CT提示:两肺未见明显异常,主动脉及冠状动脉管壁钙化,附见肝脏囊性灶。2016年1月25日胃镜活检病理提示:低分化腺癌,胃镜病理提示:黏液腺癌。2016年1月26日上腹腔增强CT提示:贲门胃壁增厚,肿瘤性病变可能(请结合胃镜)。腹膜后小网膜多发小淋巴结,肝脏多发囊肿,左肾上极小囊性灶,腹主动脉管壁多发钙化。2016年2月23日行左胸下段食管+近段胃大部切除,胃-食管主动脉弓下吻合术。

  • 标签: 重组人白介素11 主动脉弓下吻合术 注射用 贲门癌术后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酒石酸美托洛尔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血小板生成素与重组白介素-11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72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6例,A组接受重组血小板生成素治疗,B组接受重组白介素-11治疗,对两组患者血小板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结果A组血小板最大值、最小值均较B组高,血小板恢复至70×109/L时间均较B组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11%,明显较B组41.67%低(P<0.05)。结论重组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效果优于重组白介素-11,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重组人白介素11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
  • 简介:摘要:重组白介素-11(rhIL-11)是临床常用的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药物,其参与血小板生成的全过程。临床常见不良反应为心律失常、水肿等,极少伴发意识障碍。本次报道临床所见1例使用rhIL-11后反复发作心律失常伴发意识障碍的病例,以为广大一线临床医生提供经验。

  • 标签: 重组人白介素-11,心律失常,意识障碍
  • 简介:目的:通过研究重组白介素-11(rhIL-11)对IEC-6细胞辐射损伤的影响,为临床应用rhIL-¨治疗急性放射病及肿瘤放化疗过程中肠道损伤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MTT法检测rhIL-11对γ射线照射后IEC-6细胞的增殖作用,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及细胞坏死的影响.结果:IEC-6细胞在受到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后均发生增殖抑制,并发生明显的G0/G1期阻滞,rhIL-11可使增殖抑制作用及周期阻滞现象更加明显,并使坏死细胞明显减少.结论:rhIL-¨对IEC-6细胞的辐射损伤具有明显的防护作用.

  • 标签: 辐射损伤 IEC-6细胞 RHIL-11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重组白介素-11治疗因化疗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科54例患有急性白血病、侵袭性淋巴瘤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7例。在化疗结束骨髓抑制期仅给予预防出血、输注血小板的为对照组;化疗结束24小时开始予重组白介素-111.5~3mg/d(40μg/kg)皮下注射治疗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化疗后血小板计数恢复及出血并发症等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化疗后14d,患者血小板计数恢复程度要高于对照组,并且在临床疗效上,观察组也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恶性肿瘤化疗中,使用重组白介素-11,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血小板减少症状,减少化疗后出血并发症,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药物。

  • 标签: 重组人白介素-11 血小板减少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重组白介素-11(rhIL-11)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疗效。方法对42例化疗后血小板低于70x109/L的患者,给予rhIL-113mg/d皮下注射,观察血小板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血小板升至>100x109/L所需时间II度30例(3.7±1.8)d,III度8例(7.1±1.2)d,IV度4例(13.4±1.7)d。主要不良反应为乏力、关节肌肉疼痛、水肿及发热。结论重组白介素-11(rhIL-11)有提升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治疗作用,不良反应可耐受。

  • 标签: 重组人白介素-11 血小板减少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小板减少患者应用白介素-11治疗后出现心律失常的情况。方法回顾近3年我科应用白介素-11病例,从中筛选出20例用药后出现心律失常的病例。结果部分患者应用白介素-11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其中心动过速4例,房早2例,室早1例,房扑1例,房颤12例。尤其对于年龄大于60岁患者,其中2例EF值明显下降,但停药或抗心律失常治疗后症状消失,心肌电生理指标可恢复正常。结论白介素-11所致心脏毒性一般可逆,程度较轻,未造成严重后果,但对于老年患者,临床应用中应予以重视,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彩超。

  • 标签: 重组人白介素-11 血小板减少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组白介素11在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血小板减少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2007年6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的门诊及住院患者49例,通过重组白介素11升血小板治疗后观察血小板变化。结果可进行评估的4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使用重组白介素11治疗后血小板数量有不同程度提高。讨论通过上述临床试验研究显示,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患者应用重组白介素11可促进血小板的增生,改善出血症状,减少血小板输注量,减少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提高治疗的效果。

  • 标签: 重组人白介素11 再生障碍性贫血 血小板减少
  • 简介:摘要对重组白介素-11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效果予以分析和讨论。方法对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患者68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34例(白介素-11治疗)和对照组34例(咖啡酸片)治疗。两组患者均于化疗后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9/L时予升血小板治疗,观察组给予白介素-111.5mg皮下注射qd;对照组予咖啡酸片0.2mg口服Tid;血小板升至100×109/L停药,血小板低于20×109/L时输注血小板及对症处理。2-3日检查血常规。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最低值、血小板低于20×109/L的持续天数、以及血小板减少相关出血性症状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化疗后血小板最低值低于观察组患者,血小板低于20×109/L的持续天数多于观察组患者,出血性症状发生率高于观察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白介素-11是一种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可以有效改善化疗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缩短血小板持续减少的时间,减少出血性症状发生率。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 标签: 重组人白介素-11 恶性肿瘤 化疗 血小板减少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重组白介素-11(rhIL-11)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状的临床效果及用药安全。方法选取于本溪中心医院化疗后血小板降低的7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rhIL-11治疗组(观察组)和非rhIL-11治疗组(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PLT最低值、恢复正常所用时间,PLT输注量,治疗前后PLT的变化情况及治疗有效率;同时,分析rhIL-11治疗的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PLT最低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LT恢复所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且需要的PLT输注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化疗前后PLT水平无明显差别,但化疗结束15天后观察组患者的PL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经rhIL-11治疗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89%,安全性较高。结论rhIL-11能够显著改善恶性肿瘤化疗过程中血小板减少症状,不良反应耐受,值得推广。

  • 标签: 重组人白介素 恶性肿瘤 化疗 血小板减少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白介素-11治疗血液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0例血液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自身对比,将患者的第一周期单用治疗作为对照期,将患者的第二周期加入1.5mg/1d用药规格的rhil-11药物化疗,为观察期。连续对患者化疗6-14d时长,观察患者的血小板最低数值、持续时长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通过不同时期的不同化疗方法,观察期患者的血小板最低值明显高出对照期,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血小板处于20x109/L以下的持续时长明显低于对照期,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血液恶性肿瘤患者行rhil-11,可以有效的降低化疗所引发的血小板减少情况,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了血小板持续下降的时长,具有显著的治疗成效,在临床医学中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重组人白介素-11 血液恶性肿瘤 血小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组白介素-11(rhIL-11)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和副反应。方法随机选取常规化疗的已达完全缓解的急性白血病患者21例,化疗后加用rhIL-11作为治疗组,应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照组化疗后不加rhIL-11,分析比较两组病例血小板下降程度,尤其是化疗后七至十四天骨髓抑制期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输注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加用rhIL-11能够明显缩短血小板减少的持续时间,减少严重的出血症状的发生及血小板悬液的输注,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且rhIL-11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轻微,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结论rhIL-11是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 标签: 白介素-11 急性白血病 化疗 血小板减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组白介素-11治疗血液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血液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数字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试验组采用重组白介素-11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小板计数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小板计数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白介素-11治疗血液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效果显著,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重组人白介素-11 血液恶性肿瘤 血小板减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白介素-11(rhIL-11)在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确诊为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为首次接受化疗,治疗组在化疗结束后48h皮下注射rhIL-11,直至血小板升至100×109/L,连续用药时间不超过14d;对照组不给予rhIL-11治疗,待血小板低于10×109/L或有出血倾向时输注血小板悬液。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化疗后血小板最低值、血小板水平恢复时间与人均血小板输注量及皮下注射重组白介素-11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3%)显著高于对照组(73.9%)(P<0.05);两组间血小板最低值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血小板水平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治疗组人均血小板输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程度轻微,停药后均能消退。结论重组白介素-11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显著,明显缩短病程,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重组人白介素-11 急性白血病 血小板减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组白介素-11联合激素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效果及价值。方法本次选择对象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时间在2015年1月直至2017年12月之间,根据电脑随机分配的原则将100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包括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行单独激素药物治疗和重组白介素-11联合激素治疗,对比其两组治疗效果、血小板回升以及出血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概率。结果观察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相比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观察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达峰值时间、控制出血症状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更具有优势,2组间相比较,P<0.05。观察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相比对照组不良反应较低,P<0.05。结论重组白介素-11联合激素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效果十分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研究。

  • 标签: 重组人白介素-11 激素 治疗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重组白介素-11在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选取于2007年3月~2012年10月期间由于急性白血病入院治疗的患者44例,患者均采取了化疗治疗。发现患者血小板均出现减少的状况。将其分为两组,一组患者为对照组,不使用任何能使血小板回升的药物。另一组为观察组,对患者使用重组白介素-11,帮助恢复血小板数量。结果将这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观察组恢复血小板正常量的所需时间比对照组时间短。但是出现了浮肿,肌痛,乏力等不良发应。但是不良反应状况较轻。结论重组白介素-11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状况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研究,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重组 人白介素-11 急性白血病 血小板减少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组白介素-11(IL-11)在防治鼻咽癌放射治疗相关性口腔粘膜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肿瘤科就诊的鼻咽癌患者58例,随机分为重组白介素-11组(n=30)及生理盐水组(n=28),从放疗第一天开始至放疗,当两组患者出现II级及以上口腔粘膜炎时予常规对症处理。观察两组黏膜炎发生率,发生时间,反应程度及不了反应等。结果1.重组白介素-11组和对照组I级与III级粘膜炎发生率分别为46.7%和3.60%,16.7%和42.8%(P<0.05);2.在照射剂量达20Gy及30Gy时,白介素-11组口腔粘膜炎发生率分别为33.3%和63.4%,而对照组分别为78.5%和21.5%(P<0.05);3.白介素-11组出现粘膜炎的时间是中位18天,对照组是中位11天(P<0.05);4.重组白介素-11和对照组III级粘膜炎平均持续时间分别为8.2天和11.4天(P<0.05)。结论重组白介素-11含漱对防治鼻咽癌放射性口腔粘膜炎有较好的效果,明显推迟口腔粘膜反应出现时间,缩短粘膜修复时间,粘膜反应程度多为Ⅰ级,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重组人白介素-11 鼻咽癌 口腔粘膜炎 放射性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白介素-2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护理措施。方法采用重组白介素-2注入胸腔治疗53例恶性胸腔积液,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的护理对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的胸腔积液明显减少,26例完全有效,21例部分有效,6例无效,病情恶化。结论采用重组白介素-2胸腔内注射是目前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方法之一,它可以有效杀灭肿瘤细胞,减少积液的渗出,减轻胸痛和呼吸困难等症状,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 标签: 重组人白介素-2 恶性胸腔积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注射用重组白介素 -2(I)( IL-2 (I))在我院的应用情况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分析 2018 年我院 500 例 住院患者使用 IL-2 (I)的情况 。结果 肿瘤内科 229例( 45.60 %),乳腺外科 94例( 18.80 %),感染内科 50例( 9.60 %);主要适应症为用于恶性肿瘤及肺结核患者提高免疫力。 IL-2 (I)临床应用时主要在配药溶媒及用药疗程方面存在不规范现象;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广泛,没有相关不良反应的记录和报告。结论 我院 注射用重组 IL-2 (I)存在不足,建议临床人员 按说明书规范、安全 用药。

  • 标签: 注射用重组人 IL-2 (I) 用药分析 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