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滚压接触载荷下涂层与基体界面裂纹的启裂及扩展问题。通过将此问题转化为压剪裂纹问题,基于最大等效应力梯度准则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压剪载荷下界面裂纹的启裂及扩展规律;考虑了涂层所受压剪载荷比、涂层厚度、涂层材料等情况,分析了不同压剪应力比、不同涂层厚度、不同涂层材料对裂纹启裂及扩展的影响;得到了远场压剪应力比、涂层厚度、涂层材料等对裂纹启裂及扩展的影响规律:等涂层厚度下,远场压剪应力比的增大可以促进裂纹偏角的增大,裂纹扩展路径短,说明此时涂层磨损剥落速度快;涂层厚度的增大虽然可以促进裂纹偏角增大,但是不能说明扩展路径的长短,只能说明此时涂层剥落面积更小;等涂层厚度下,涂层材料刚度增大使裂纹偏角减小,扩展路径增长,可增加涂层寿命。其研究结果对认识涂层剥落的力学机理及改善涂层结合强度,增加涂层耐磨性及寿命可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 标签:
  • 简介:摘要:现绝大多数构件都属于焊接结构,而长输压力管道便是一种典型。在压力管道运行过程中,管体母材部分或焊缝周围会不可避免地产生裂纹缺陷。而在内部运行压力的作用下,这些裂纹可能高速扩展进入管体,且焊接残余应力的存在对裂纹扩展有很大影响。压力管道裂纹扩展有一个由慢至快的过程,当外载荷达到裂纹起裂条件后,裂纹开始缓慢扩展,当裂纹扩展至一定长度后就会演变成失稳扩展,这时扩展的速度非常快,破坏性大,可能引起泄漏、起火、爆炸等重大事故,酿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以及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开展压力管道焊接热影响区裂纹扩展研宄,可为含裂纹压力管道的安全评估和止裂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 标签: 压力管道 焊接热影响区 裂纹扩展研究
  • 简介:摘要:压力管道作为一种由受压部件和支承件等部件组成的装配总成,承担大量输送,计量,排放等功能,其焊接质量是影响其发挥重点作用的主要因素,本文大致论述了对压力管道焊接裂纹进行控制的意义所在,对焊缝在残余应力的作用下导致裂纹持续扩展的现象进行了详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还就当管道出现长久负荷状态下产生功能性疲劳导致的焊接缝处裂纹扩展也进行了重点分析,希望相关技术人员引起注意。

  • 标签: 压力管道 焊接热影响区 裂纹扩展
  • 简介:摘要: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SC MARC对核电厂主蒸汽、主给水管道常用的3种典型的U防甩装置进行了整体静态拉伸仿真,获取了典型防甩装置的吸能曲线(力-位移曲线)及其在拉伸过程中的破坏部位,确定了3种典型防甩装置的极限承载力、极限位移量和极限应变。研究成果可用于确定核电厂高能管道在防甩装置限制下的甩击影响范围,指导防甩装置的设计、选型,保证核电厂安全物项不受高能管道破坏影响,保护核电厂的运行安全。

  • 标签: 防甩 准静态 拉伸 仿真 高能管道
  • 简介:摘要:科技的进步,促进工程建设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工程陶瓷具有硬度高、强度高、耐磨损、热膨胀系数低以及绝缘等优良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和航空等领域。由于陶瓷材料具有硬脆特性,磨削加工是其主要的加工方式。在陶瓷磨削加工过程中,涉及到力学、热学、材料学以及化学等多学科问题,在多场强作用下的磨削机理有待进一步揭示。与其他加工方式不同的是,在磨削过程中去除单位体积材料需要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最终都以热的形式进行转化,只有一小部分用于形成新的表面,这会导致磨削区产生较高的磨削温度,而表面温度过高又会对陶瓷表面质量、加工精度、加工效率以及砂轮磨损产生很大影响。此外,陶瓷材料的抗热冲击性能差,高温时会在磨削表面形成烧伤与热裂纹,极大影响其使用寿命。本文就氮化硅陶瓷磨削温度与表面裂纹扩展展开探讨。

  • 标签: 工程陶瓷 磨削温度 表面/亚表面 裂纹扩展 改善机制
  • 简介:摘 要 岩石的抗拉强度是建立岩石强度判据的重要参数,对岩土工程稳定性评价至关重要。基于颗粒流方法模拟岩石试样的直接拉伸试验,研究预制裂隙和岩桥倾角对裂纹扩展贯通模式及岩体力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接拉伸作用下,岩体的破坏主要是次生翼裂纹扩展贯通造成,裂纹扩展方向几乎垂直于拉伸应力方向,且与预制裂隙倾角无关,预制裂隙和岩桥倾角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次生翼裂纹扩展;拉伸作用下的全应力-应变曲线大致可分为线弹性拉伸阶段、裂纹不稳定扩展阶段和峰值及裂隙贯通阶段,峰值拉伸强度、初裂强度、拉伸模量和极限应变均随着裂隙倾角的增加而增加,岩桥倾角对于岩体拉伸力学特性也有一定程度影响。

  • 标签: 裂隙岩体 颗粒流 岩桥 拉伸强度 裂纹扩展
  • 简介:摘要:为领扣人工角膜植入术后患者的视力提供参考,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角膜文献,波士顿I人工角膜植入安全,术后恢复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少,波士顿I人工角膜在国外临床上值得应用推广,参考波士顿I人工角膜设计和临床价值,为我国领扣人工角膜设计发展与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人工角膜 角膜盲 角膜移植高危排斥
  • 简介:摘要:该文从垂仪校准装置的改进入题,从新装置的构成、稳定性、测量不确定度等方面展开分析研究,将所得的结果与《 JJF 1081-2002垂仪校准规范》中的技术要求进行比对,最终确定了新装置的设计是否合理的问题。

  • 标签: 垂准仪 校准装置 改进 测量不确定度
  • 简介:摘要:基于I广角目镜设计了一种同轴大视场头戴显示器光学系统,采用多个非球面透镜辅助完成设计,使用塑料透镜降低系统重量。在提高成像性能的情况下,实现了小型化、轻量化和低成本的目标,便于商业推广。 关键词:I广角目镜;头戴显示器;CODEV;虚拟现实技术; 头戴显示器研究现状:当前用于头戴显示系统设计的光学元件主要分为全息元件、光波导器件和自由曲面光学元件。其中,采用自由曲面光学元件进行头戴显示光学系统设计的发展较迅速,现在部分研究采用多个楔形自由曲面棱镜结构,以视场拼接的方式实现了较大的视场角,解决了拼接方案中的人眼视轴和拼接单元光轴不重合的问题,但是自由曲面棱镜结构难以设计、加工制作,不利于商业推广。在已有的商用的虚拟现实头戴显示器的设计中,主要关注视轴中心20°范围内的成像质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光学系统的复杂程度,减轻了系统的重量,但是当观察20°以外的视场时,图像质量远远不能满足军事训练和娱乐的要求。 本研究达到的科学技术水平:本研究基于传统的I广角目镜,通过引入非球面面型,设计了一种同轴头戴显示器光学系统,系统由7片透镜组成,实现大视场,大出瞳直径和小F数,像差得到了很好的校正,透镜单元的体积显著减小,结构紧凑,比较同类系统总长缩短了约30% ,实现了整机系统的小型化和轻量化。系统的成像性能满足要求且优于现有设计结果,提高用户使用舒适度与沉浸感,便于商业推广。 技术路线及实验方案: (1)确定系统出瞳直径和出瞳距:人眼仅能清晰地观察视轴20° 以内的物体,通常要求显示器的亮度在经过光学系统后到达人眼时不小于10 。人眼的瞳孔能限制进入人眼的光能量,当处于明亮的环境中时,进入人眼的光能量减少,此时的出瞳直径大小为2~3 mm,当处于较暗的环境中时,瞳孔扩大使进入人眼的光能量增加,一般出瞳直径为6~8 mm。大出瞳直径不仅可以避免用户在观察过程中丢失视场,而且使用者在长时间佩戴时更加舒适,不会感到视觉疲劳。但是出瞳过大不仅会增加光学设计的难度而且会使得光学系统更加复杂,需要增加透镜来进行平衡,这使得系统重量增加,同时会引入过多的杂散光造成鬼像,降低图像质量。综合考虑人眼结构和用户安全、舒适的佩戴等因素后,预计将头戴显示器的出瞳距设置为10mm。 (2)确定系统视场角和焦距:视场角是系统的重要指标,不同的像源显示区域所需要的视场角不同,考虑到人眼的视场角大小,这里设定系统全视场角为78°。采用像源的尺寸为0.77 in,根据半像高和视场角可以计算出系统的焦距8mm(3)(3)光学优化:我们将采用逆向光路设计的方法,以实际系统的出瞳作为设计时的入瞳,以显示器平面作为设计时的像面。以I广角目镜为初始结构,根据系统设计要求的焦距,利用软件的焦距缩放功能,保证视场角度不变下平衡出瞳直径、系统的总长、透镜的曲率、透镜的间隔等结构参数。同时需要注意凹透镜中心过薄、凸透镜边缘过薄以及边界条件等问题的出现。考虑到现有的加工水平,将在进行结构优化过程中将MNET、MNCT等操作数添加到优化函数中,通过设置合适的变量,在优化函数中加入EFFL操作数和单色像差操作数,保证系统的焦距不变以及控制系统的像差变化,分离三胶合透镜,使光线平滑地通过光学系统。通过设置合适的优化变量,其中前3个为偶次非球面透镜,最后两个为球面透镜。用RAGZ、RAGY等操作数控制透镜的全口径范围内的厚度差异以及透镜的弯曲程度,加入TOTR、DISG、RELI操作函数对系统的总长、相对照度、畸变进行控制,利用REAY操作数控制非球面透镜的半像高,进一步优化系统。由于系统的工作波长为可见光波段,需要考虑色差的校正,因此需在评价函数中加入AXCL操作数,校正近轴轴向色差,利用Zemax的REAY操作数对系统中的最短波长和最长波长进行控制,实现对垂轴色差的控制。通过选取不同的优化变量,用Zemax光学设计软件中的全局优化和局部优化算法进行优化,通过设置合适的权重继续进行优化,直到完成符合设计目标。 经过以上优化设计,系统的像面上的弥散斑均方根很小,可满足成像设计要求;光学系统的畸变为–1.35%,场曲小于0.5mm,满足头戴显示器使用者的需求;系统边缘视场为0.7,满足系统的照度要求;各个视场的MTF曲线分布较为均匀,并且各视场的MTF在40lp/mm均大于0.42,边缘视场质量较好,系统总体质量完全满足虚拟头戴显示器的要求。在光学系统中引入非球面透镜,使系统的总长缩短了28.4%,透镜的最大直径为29 mm,可以调节瞳间距,实现了系统的小型化、轻量化设计。最终优化后的光学结构,其全视场角为78°,有效焦距为 8mm,该系统的出瞳直径为10 mm,出瞳距离为16 mm,系统总长为38mm,完全可以达到使用者的要求。

  • 标签:
  • 简介:摘要戈谢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溶酶体贮积病,为临床罕见病。现报道1例28岁确诊I戈谢病的男性患者,因少见的脾梗死而行全脾切除术。分析脾切除在戈谢病的临床适应证及随访管理措施。

  • 标签: 戈谢病 脾切除术 葡萄糖脑苷脂酶 酶替代疗法
  • 简介:摘要糖原贮积症I是一种糖原代谢异常疾病,由于肝、肾和小肠的葡萄糖-6-磷酸酶缺陷,导致肝大、低血糖、高乳酸血症、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生长迟缓等。肾脏改变是其主要并发症之一,早期可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升高,后出现微量白蛋白尿以及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和蛋白尿,可逐渐进展为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球硬化,最终发展为肾衰竭。肾脏病变的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至关重要,现主要阐述糖原贮积症I肾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 标签: 糖原贮积症 肾脏病变 临床表现 治疗 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的深度学习算法用于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的分的可行性以达到辅助眼科疾病诊断的目的。方法:数据使用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宁波市眼科医院门诊确诊为wAMD患者39例(46眼)。首先将资深眼科专家提供的每例患者AMD等级作为分算法的金标准,再使用Resnet34模型结构输出预测分结果并与金标准对比,不断进行参数微调直到损失收敛,最终实现自动判断患者疾病等级。结果:使用已训练的模型进行所有测试病例的预测,基于正确的病例数与所有测试病例数的比例作为算法最终的准确率,结果表明深度学习网络方法分准确率,与普通医师wAMD分准确率相比,高出20%。通过梯度加权的类激活映射可视化模型诊断依据可作为临床医师诊断的参考。结论:深度学习经OCT图像数据训练后对wAMD分的准确率明显高于普通医师对wAMD的分准确率。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wAMD分结果可用于疾病的辅助诊断,缓解国内专业眼科医师紧缺的现状。

  • 标签: 深度学习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病灶分型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 简介:【摘要】合唱教学是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重要意义在于使学生感受、体验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 并获得集体演唱的经验,从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本文结合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从“听觉和声音控制力的培养”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寻求扎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合唱水平。

  • 标签: 合唱教学 音准训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对131I难治性分化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应用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讨论。方法 选择本院在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48例难治性分化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患者,采用125I粒子植入治疗,记录治疗效果。结果 相邻两次治疗时间,病灶体积和VVR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一年和治疗3个月,NRS评分和Tg值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125I粒子植入治疗131I难治性分化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效果显著,可明显减小病灶大小,具备较高安全性,应在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125I粒子 植入治疗 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 淋巴结转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高速铁路对无砟轨道的平顺性和稳定性要求很高,要求在施工无砟轨道中必须对每一道工序进行严格控制,尤其是最后一道工序道床板施工,道床板线形反映了轨道几何形位,它直接决定高速铁路的安全性、舒适性和耐久性。本文结合汉十高速铁路无砟轨道道床板施工,对道床板线形控制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总结。

  • 标签: 双块式无砟轨道 道床板 线形控制
  • 简介:摘要:永济电机公司生产制造的YJ277B异步牵引电动机广泛装用于国内动力集中动车组,随车组运用,牵引电机导条频繁出现转子导条裂纹问题,严重影响车组正常运行。本文对该问题产生原因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优化建议。

  • 标签: YJ277B型异步电机 动车组 改进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家族性分化甲状腺癌(FDTC)与散发性分化甲状腺癌(SDT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131I初次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8年8月间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核医学科进行131I治疗的66例FDTC患者[男19例、女47例,年龄(39.8±11.7)岁]与1 701例SDTC患者[男442例、女1 259例,年龄(40.9±11.3)岁]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患者间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肿瘤最大径、单双侧、多灶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炎、被膜侵犯、淋巴结转移、周围软组织侵犯、远处转移、TNM分期及美国甲状腺协会(ATA)危险度分层(低危、中危、高危)等临床病理特征、术后131I治疗前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ps-Tg)和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抗体(ps-TgAb)水平及治疗后反应(疗效满意、疗效不确切、生化疗效不佳、结构性疗效不佳)。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和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数据。结果FDTC组与SDTC组比较,在双侧病灶[45.5%(30/66)与31.2%(530/1 701); χ2=5.999,P=0.010]、被膜侵犯[43.9%(29/66)与26.6%(452/1 701); χ2=9.672,P=0.002]及远处转移[15.2%(10/66)与6.2%(105/1 701); χ2=8.418,P=0.004]所占比例中较高;在危险度分层中,2组高危占比分别为18.2%(12/66)与9.2%(156/1 701),中危占比分别为68.2%(45/66)与72.7%(1 237/1 701),低危占比分别为13.6%(9/66)与18.1%(308/1 7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98,P=0.030);但FDTC肿瘤最大径小于SDTC组[(1.24±0.74)与(1.50±0.92) cm;t=-2.275,P=0.020],余临床病理特征指标在2组间的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t=-0.804, χ2值:0.101~5.359,均P>0.05)。术后ps-Tg、ps-TgAb水平及治疗后反应在2组间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值:0.059~1.915,均P>0.05)。结论FDTC患者较SDTC患者的肿瘤更具侵袭性;2组患者初始治疗后疗效没有明显差异。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放射疗法 碘放射性同位素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131I治疗对分化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 DTC)患者的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 PTH)的影响。方法收集了初始PTH(基线PTH)和血钙正常并接受131I治疗的353例(男性121例,女性232例)DTC患者的临床数据,询问患者131I治疗后是否有手足抽搐、四肢麻木或感觉异常等。比较131I治疗前后的PTH、血钙和血磷的变化。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 AJCC)分期、服碘剂量和残留甲状腺组织,进一步分析PTH的变化在其中的影响。采用配对t检验和Pearson χ2检验进行统计。结果所有患者在131I治疗后均未出现手足抽搐、四肢麻木或感觉异常等低血钙症状。在131I治疗后,PTH明显下降[(39.83±16.94)μg/L对(36.98±16.31)μg/L, P<0.01],血钙轻微下降[(2.30±0.12)mmol/L对(2.27±0.14)mmol/L, P<0.01]。PTH变化在性别、年龄、病理类型、AJCC分期、服碘剂量和残留甲状腺组织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TC患者在131I治疗后PTH轻度下降,并无低血钙症状发生。PTH的变化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AJCC分期、服碘剂量和残留甲状腺组织没有关系。

  • 标签: 放射性碘 分化型甲状腺癌 甲状旁腺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