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9 个结果
  • 简介:智能两足辅助行走机器人,可以辅助残疾人在复杂环境中进行仿人行走.介绍了该机器人的机构和控制系统硬件,在机器人系统的步态特性基础上建立了人机一体的运动模型.运用零力矩点(ZMP)理论规划了机器人的行走步态,提出了局部步态调整与人体主动补偿运动相结合的实时步态稳定性控制策略.通过仿真实验对该控制策略进行了验证和分析.

  • 标签: 两足机器人 辅助行走 步态规划 稳定性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张力平衡促通法对脑卒中后患者步态的影响情况。方法将2011年3月-2014年9月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采用肌张力平衡促通法,对照组用常规康复疗法,均为40min/次,每日一次,一周5次,疗程4周。结果试验组治疗后下肢运动总分和平衡总分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治疗后试验组左右步幅差明显较对照组缩短(P<0.05),步速明显比对照组提高(P<0.05)。结论肌张力平衡促通法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增强他们的步行能力。

  • 标签: 肌张力平衡促通法 脑卒中 步态
  • 简介:背景:全髋关节置换可以为患者缓解疼痛、恢复步行功能,数年后步态是否能达到正常化仍存在争议。目的:分析单侧髋关节置换后遗症期患者平地步行中下肢的时空参数特征,探讨患者步行能力。方法:根据运动重建实验室检测病例数据库资料分析的方法,选择全髋关节置换后5-10年的患者14例为实验组,14例相匹配的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ViconNexus采集患者平地步行时下肢的步态参数,应用Polygon分析步态周期中下肢时空参数特征。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术侧和健侧步速减慢,步频减小,步幅、跨步长变短,双支撑相延长,对侧足离地比增大(P0.05)。结果表明全髋关节置换后5-10年的患者步态对称性较好,但仍没有达到正常水平,步行能力差于正常人,需要系统康复训练以恢复其步行能力。

  • 标签: 植入物 人工假体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时空参数 步行能力 步态分析
  • 简介:摘要腰椎不稳症是一种并不鲜见的腰椎疾患,常合并腰椎退行性变所引起的其他疾病。由于其手术治疗涉及腰椎稳定性及功能重建的问题,故不同医生对其手术方式有不同的见解。笔者着眼于近年来关于腰椎不稳症手术治疗的不同方式及其进展,对其进行了一次整理和总结,相信未来会有更加安全、经济、简便的手术方式出现。

  • 标签: 腰椎不稳 手术治疗 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地尔硫卓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2-2013.02期间在我院采用地尔硫卓治疗的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适量调整用药后,显效46例,有效28例,无效6例,有效率92.5%;用药后窦性心动过缓出现3例,低血压出现2例,减量后均恢复正常。结论地尔硫卓能够有效降低心肌耗氧,增加冠脉血供,改善微循环,保护心肌,临床效果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地尔硫卓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护理方法与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经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经系统综合护理。再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总有效率上,两组患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常规治疗与综合系统护理,可有效改善心绞痛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护理 体会
  • 简介:编辑部医生:我一般在家里定期测量血压,但我所测量的血压与最近去看医生时测量的完全不同。为什么我的血压这么不稳定?

  • 标签: 血压不稳定 测量 编辑部 医生
  • 简介:目的探讨幼儿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特点与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例幼儿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男1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13、16个月;致伤原因均为汽车碾压伤.损伤情况:1例女性患儿右髂骨骨折、右耻骨上下支骨折、左骶髂关节脱位,伴有失血性休克和右股骨转子间骨折;另1例男性患儿耻骨联合分离,左髂骨骨折,伴有左股骨干骨折.2例患儿骨盆骨折按Torode-Zieg分型均为Ⅳ型.受伤至手术时间分别为5、18d.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和外固定支架治疗.结果本组2例患儿手术时间分别为300、360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00、400mL.2例患儿术后分别获48、19个月随访.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根据Matta标准评定:2例均为优.2例患儿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0、12周.末次随访时Majeed评分分别为91、95分,疗效评定均为优.末次随访时2例患儿双下肢均等长,行走无疼痛,下肢无旋转,步态良好.结论儿童骨盆骨折临床并不多见,<2岁的幼儿更是极其罕见.对于移位明显且伴有耻骨联合分离及骶髂关节脱位的幼儿骨盆骨折患者,尽早行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 标签: 骨盆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特征和手术治疗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300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病历资料,分为保守治疗组手术组,各150例,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根据Majeed骨折评价标准评定,保守治疗组优良率为54.7%,手术组患者优良率为90.7%,手术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P<0.05)。结论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手术治疗效果较好,通过正确的手术复位,合理的内固定可有效固定骨折,显著提高治愈率。

  • 标签: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论述电控汽油发动机怠速不稳的常见故障现象,怠速不稳的产生机理,故障原因,以及常用的检查诊断思路,为解决同类技术问题提供方法借鉴。

  • 标签: 电控发动机 怠速不稳 检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诊血、尿、便检验不稳定的原因,并进行分析,加强门诊检验的可靠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期间,我院门诊检验的60例检验的临床资料,针对以上我院门诊的检验结果进行全面细致的总结。结果结果根据检验人员的自身技术水平的不同,所得结果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同,除此之外,标本的留取方式以及取标本的仪器不同、标本后处理过程中的试剂不同,留取标本的部位和时间不同也会对结果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结论门诊血、尿、便标本的留取方式和普遍代表性是影响门诊检验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存在着很大的影响。

  • 标签: 门诊检验 尿 便检验 不稳定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心绞痛患者48例进行分析讨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以及心电图改变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有效治疗和护理后患者的恢复接近正常值,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及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的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且加快患者治愈速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2013年6月~2014年10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经治疗,显效23例,改善6例,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高达96.6%,无效1例。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目标是控制心肌缺血发作和预防急性心肌梗死。通过药物治疗改善冠状动脉的供血和减轻心肌的耗氧,同时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冠状动脉的供血和减轻心肌的氧耗,同时积极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 标签: ?不稳定性心绞痛 药物治疗
  • 简介:燃油流量调节器是航空发动机主燃油系统的核心部件,为发动机提供动力。本研究提到的燃油流量调节器是通过感受发动机转速、油门杆角度、高压压气机进、出口压力、高压压气机出口温度、涡轮后燃气温度等输入信号调节产品内部可变计量柱塞套筒组件和加速控制器套筒组件的型孔开度,调整高压泵随动活塞两端压力差,从而调整高压泵斜盘角度,最终改变燃油流量。燃油流量调节器在试车过程中经串装发动机后仍存在流量不稳故障,通过分析计算燃油流量调节器的可变计量柱塞套筒组件、P3P压力变化、飞重、温度补偿机构、转速控制套筒计量刃边等对流量变化的影响,并通过产品试验及与发动机配试,确认了燃油流量调节器流量不稳性能故障的原因。通过细化可变计量柱塞工艺方法提高表面光洁度、调整飞重装配侧隙提高抗污染能力、控制温度补偿机构及转速控制套筒部分零组件的形位公差提高运动灵活性以及明确燃油流量调节器再调活门的清洗周期等措施,可提高燃油流量调节器流量稳定性。

  • 标签: 流量 可变计量柱塞 转速控制套筒 飞重
  • 简介:新媒体舆情将是高校学生舆情引导的重要方向,在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高校不稳定事件的新媒体舆情引导机制的总体框架,将舆情引导过程分为事前舆情预警、事中舆情调控和事后舆情恢复三个阶段,具体包括新媒体信息监测、舆情收集与分析、舆情引导介入与决策、信息沟通与发布、舆情消融、总结与评估六个环节,并分别根据各阶段各环节的新媒体舆情发展特点提出引导策略,对高校新媒体舆情引导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不稳定事件 新媒体舆情 引导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临床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内科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显效13例,有效22例,总有效率100%。结论控制心肌缺血发作和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常规药物治疗主要目的是控制心绞痛的发作。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电力系统在现代社会各方面起着重大的作用,没有电力的支持,社会生活和生产根本就无法正常进行。基于电力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对电力的维护就显得格外重要。而对电力维护起重要作用的继电保护,则是电力系统能否正常工作的关键。本文分析了继电保护在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中的重要地位,同时研究了继电保护不稳定所产生的原因,最后针对继电保护不稳定原因,提出了提高继电保护可靠性的措施。

  • 标签: 电力系统 继电保护 不稳定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05月—2013年05月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68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骨折患者分为C1组(干预组34例)与C2组(对照组34例)。针对C2组患者给予传统护理,针对C1组患者给予必要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骨盆骨折患者完成护理后的临床效果表现。结果在焦虑程度以及抑郁程度的表现方面,C1组优于C2组患者极其明显(P<0.05)。在临床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方面,C1组低于C2组患者极其明显(P<0.05)。结论针对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对其给予必要的护理干预,可以成功缓解患者内心产生的焦虑感以及抑郁感,患者临床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也得到了极其显著的降低,成功提高了患者临床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护理干预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小夹板联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1年4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外固定支架治疗,观察组给予外固定支架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两组的骨折复位维持情况(桡骨前倾角、尺偏角、缩短恢复情况)、骨折愈合情况,放射学Lidstrom分级,腕关节功能Gartland_Werle评分分级。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桡骨前倾角、尺偏角、缩短情况、骨折愈合时间、放射学Lidstrom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artland_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745,P<0.05)。结论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复位后外固定支架的早期固定牢固可靠,骨折愈合相对稳定时改用小夹板固定可有效解决患肢的早期功能锻炼问题,两种固定手段相结合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不稳定 外固定支架 小夹板外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稳定性心绞痛PCL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36例,均伴有焦虑、抑郁情绪表征,随机分成两组,给予常规药物和护理的6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设为比对组;在比对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抗焦虑药物和心理护理干预的6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设为观察组。评价两组患者在6周连续服药和心理干预半年后的疗效。结果经药物治疗和心理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与比对组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心肌缺血改善效果明显优于比对组,且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发作心绞痛的次数明显优于比对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的情绪可成为不稳定性负面躯体化行为的障碍,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综合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心理护理 不稳定性心绞痛 焦虑 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