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5-15
/ 2

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护理体会

徐红

徐红

(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北院十四病区225300)

【摘要】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心绞痛患者48例进行分析讨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以及心电图改变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有效治疗和护理后患者的恢复接近正常值,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及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的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且加快患者治愈速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5-0215-01

冠心病心绞痛是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所产生的临床综合征。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主张采取抗凝治疗,笔者现将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48例进行分析讨论,其中男25例,女23例,年龄在44~8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38±2.39岁。就诊时间在30min~24h,平均时间为2.1±0.91h。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37例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37例患者在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心电图改变、心绞痛发作时间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氧疗的护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氧,氧疗可以增加心肌供氧,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心肌的缺氧症状,减轻心脏负荷,控制心肌梗死的面积扩大,减轻患者的胸闷,胸痛等症状[1]。选择氧流量可以根据胸痛、胸闷程度而定,一般吸氧流量为4~6ml/min为宜,待患者疼痛减轻或者消失可以适当的减少氧流量。

1.2.2静脉通道的建立:迅速建立2条或2条以上的静脉通道,保持静脉的通畅以便迅速增加有效血容量,维持有效血液循环,改善冠状动脉灌注情况。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尿量调整滴速,必要时为患者测量中心静脉压来观察患者的休克以及补液治疗的程度。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尤其是心律、心率、血压的变化。

1.2.3用药情况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心内科用药是医院内用药变化最多的科室之一,患者病情演变快,在用药后需密切观察疗效,防止并发症发生这是病情观察的重点之一,如出现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后立即通知医生,及时进行处理。

1.2.4指导患者适当饮食:发病第1日可以进流质食物,随后进食半流食,2~3日后改为软质食物,饮食宜准备低盐、低脂、低胆固醇、易消化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实施少量多餐,不宜过饱,告知患者忌烟酒,避免饮浓茶咖啡以及过冷过热刺激辛辣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嘱患者排便时误屏气,养成良好地排便习惯,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1.3胸痛的观察:劳力性心绞痛分级[2]:显效是指心绞痛分级改善≥2级,缺血性ST段发生下移少于0.1mv或者心绞痛分级改善至1级,ST段恢复正常水平;好转是指心绞痛分级改善至1级,缺血性ST段下移<0.05~0.01mv的病例;自发性心绞痛在怨生活习惯下心绞痛完全消失,心电图改变同劳力性心绞痛的患者为显效,心绞痛次数溅洒后心电图改善的病例为好转。无效是指心绞痛症状仍发作,或恶化为心肌梗死的病例。

1.4数据统计:用SPSS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以及心电图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以及心电图改变无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1。

2.2治疗两周后两组患者的心绞痛以及心电图改变的比较:治疗一周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次数明显比对照组减少,ST段改变恢复较对照组明显,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的T波改变无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2。

表1.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心绞痛次数以及心电图比较

组别心绞痛发作次数(数/d)ST段情况T波情况

正常下降0.05~0.01mv下降>0.01mv倒置直立

观察组3.89±1.07912121617

对照组4.02±1.21811131715

P>0.05>0.05>0.05

表2,治疗两周后两组患者的心绞痛以及心电图改变的比较

组别心绞痛发作次数(数/d)ST段情况T波情况

正常下降0.05~0.01mv下降>0.01mv倒置直立

观察组0.30±0.422421324

对照组0.12±0.5618104319

P<0.05>0.05<0.05

3讨论

用药期间严密观察患者的心绞痛的发作的情况,特别是心绞痛的发作频率,胸痛持续时间、胸痛的程度以及胸痛的缓解情况,观察患者用药后症状有无改变以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等情况,针对患者于用药前后做心电图或者每日一次心电图进行比较观察12导联的ST段以及T波的变化情况,能够直接判定治疗效果,在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3],注意观察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的部位有无血肿或者有无紫斑,严格掌握注射技术,对于患者的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医生,并配合医生采取相应有效的护理措施。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永玲冠状动脉造影术后不同卧床时间的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923(9)55.

[2]范传玲口服阿司匹林对胃肠道黏膜损伤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021(11):lO1—121.

[3]汤洪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抗血小板治疗[J]医学综述2010,10(2)19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