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李泽厚的美学思想是建构在人类社会实践的基础之上,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理论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不断发展,“人的自然化”的提出既是对“自然的人化”的纠偏也是补充,“人的自然化”是在“自然的人化”的基础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调整,由理性的改造征服关系转变为感性的情感审美关系,对当代社会实践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 标签: 人的自然化 自然的人化 实践 情感
  • 简介:我今天讲演,只写了提纲,并不刻意准备,更不想作大报告。只想把留在自己记忆中的最难忘的要点,把化入我血脉深处的李泽厚哲学“颗粒”先跟大家讲,以后有时间再慢慢把它提升、严谨化。我认为李泽厚的哲学体系由六个板块组成。这六个板块包括纯粹哲学、历史哲学、伦理哲学、文化哲学、政治哲学、美学哲学。

  • 标签: 哲学体系 李泽厚 纯粹哲学 历史哲学 伦理哲学 文化哲学
  • 简介:“有意味的形式”是艺术理论家贝尔的一个理论假设,但他没有解释清楚“意味”的来源。李泽厚用物质实践解释艺术形式的起源,用生活积淀来解释“意味”的产生,从而对艺术的超越性做了合理的解释。由此可以知道“有意味的形式”的形成有两条途径:一是时间的流失,让人们忘却了内容;二是人们在实践中自觉地把握了意味而创造了“有意味的形式”。

  • 标签: “有意味的形式” 意味 超越
  • 简介:在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中,对后世中华文化的流变产生重要而深刻影响的,当推由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和由老子创立的道家学说。李泽厚先生认为,虽然无论是在审美的人生态度上,还是在人格理想上,亦或是在审美趣味方面,儒道两派都有各自的主张,看似相互对立,但从精神上来说,两派并不全然对立,而恰恰相互补充。儒道互补是两千多年来中国思想的一条基本线索。

  • 标签: 人生态度 人格理想 审美趣味 儒道互补 李泽厚
  • 简介:中国陶器装饰艺术,是中国最古老的艺术品种。研究中国陶器装饰艺术的起源,实质上是对中国古代艺术起源奥秘的探究。李泽厚先生所著《美的历程》,把中国陶器装饰艺术的起源,归结于“图腾”,用他的话说就是:“动物形象到几何图案的陶器纹饰,并不是纯形式的审美装饰,而具有氏族图腾的神圣含义”。这是笔者不敢苟同的,为此不揣浅陋,撰文同李先生商榷,不妥之处,敬请赐教。

  • 标签: 装饰工艺 马家窑文化 李泽厚先生 陶片 几何纹 动物形象
  • 简介:摘要本文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对李泽厚先生的《美学四讲》发表了自己的一点感受,初步感受到李泽厚先生实践美学理论的博大精深,李泽厚先生从哲学的高度,从人性、人本质的高度解释人类审美价值的内涵及其根源,极力强调文化对于审美观念文化的前提性规定意义,这正是他实践美学的学术特点。

  • 标签: 实践美学 李泽厚
  • 简介:“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此金庸先生武侠历史巨著《倚天屠龙记》之主题和要旨。“屠龙”即屠龙宝刀,其锋无坚不摧,内有中空,惟倚天剑可击而破之,中空内藏一套《武穆遗书》亦即岳飞之兵法,据云以此兵法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 标签: 君主专制主义 李泽厚 绝对权力 现代革命 中国历史 法国大革命
  • 简介:作为当代最有影响的学者之一,李泽厚对现代新儒学有独到的见解。他在理性解构现代新儒家的基础上,针对"儒学三期说"的理论和实践难题,提出了"儒学四期说"。而在现代新儒家的诸多代表人物中,李泽厚认为真正具有代表性并恰好构成相连接的层面或阶段的只有熊十力、梁漱溟、冯友兰、牟宗三这四人。虽然现代新儒家对于某些时代课题未能给出有力的回答,但李泽厚认为儒学仍有可为,在其发展中要打破传统的"内圣"决定"外王"的格局,实现"西体中用"。

  • 标签: 李泽厚 现代新儒家 传统文化
  • 简介:虽然古文字学对文艺理论工作者来说并非必修课。然而,当你的某一学说或结论建筑于古文字学基础之上时,那你对古文字学(至少与你相关的范围内)必须探源深究。令人遗憾的是,“望文生义”甚至杜撰占老传说的现象比比皆是。李泽厚先生在《华夏美学》中从“羊大则美”、“羊人为美”即美的字源而推导出“美”所具有的“社会与自然”的双重内涵乃是典型的望文生义和杜撰占老传说的例子。

  • 标签: 古文字学 商榷美 起源 李泽厚 美学 中国
  • 简介:在《伦理学纲要》中,李泽厚阐明了他的"新人性观"。作为对人性问题的一个哲学假定,他提出人性结构不是先天具有的,而是经由人类历史文化积淀而成的。他将人性结构划分为三个部分:人性能力、人性情感和善恶观念。其中,人性能力是理性主宰,人性情感是感性动力,善恶观念是理性和感性在应用中的心理表现形式。以人性情感作为动力,经由善恶观念的知性裁定,再由人性能力执行之,这构成了人类的伦理道德行为。

  • 标签: 李泽厚 新人性观 历史 积淀 道德行为
  • 简介:民主是有阶级性的──再评李泽厚先生的民主观陈良谋最近看到香港出版的《明报》1993年10月号上登载的李泽厚先生题为《北京行》的文章,文中对《真理的追求》(1993年第5期)对李先生的批评作了答复。这个答复我看比较重要,现摘录介绍如下:“我在北京时,看...

  • 标签: 资产阶级民主 李泽厚 阶级性 资产阶级专政 人民民主 社会主义
  • 简介:上世纪八十年代,李泽厚提出主体性实践哲学,以实践主体为本体性范畴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新的理解模式,高扬主体性、偶然性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意义,提出要在偶然与必然的具体结构中分析历史事件,这些都构成了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决定论的反拨与纠偏。但李泽厚后来的哲学倾向是弱化主体、突出本体,工具本体取代实践主体成为李泽厚历史哲学的本体性范畴;与此相应的是在对现实问题的论述上片面强调经济发展的客观力量,而把其它问题作为在此基础上的必然之势推向无定的未来。

  • 标签: 李泽厚历史哲学 经济决定论 实践主体 工具本体
  • 简介:本文从四个维度入手,重新解释康德的关的理想,指出了国内学者在对康德的关的理想的解读上所存在的种种“误区”,进而提出本人对康德的美的理想的涵义及其美学定性的几点看法。

  • 标签: 关的理想 审美理念 审美意象 象征
  • 简介:【内容摘要】 本文从《美的历程》书中第十章关于明清版画的描述以及对明清艺术的赏析出发,分析了明清时期的版画发展以及艺术特点,数码版画的发展以及艺术特点。此后通过图片对比分析探讨明清版画在数码版画中的应用表现,以线的造型,空间表达方式,传统元素的应用这三个点分别进行了分析探讨。

  • 标签: 美的历程  明清版画  数码版画
  • 简介:【内容摘要】 本文从《美的历程》书中第十章关于明清版画的描述以及对明清艺术的赏析出发,分析了明清时期的版画发展以及艺术特点,数码版画的发展以及艺术特点。此后通过图片对比分析探讨明清版画在数码版画中的应用表现,以线的造型,空间表达方式,传统元素的应用这三个点分别进行了分析探讨。

  • 标签: 美的历程  明清版画  数码版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