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敦煌文献中保留九个卷号《籝金》残卷,根据我们研究分类,大约有五类,即张景球改编之《略出籝金》、阴庭诫改编之《籝金》、失名人改编之《籝金》、李若立原著本《籝金》和《籝金字书》,本文就各种《籝金》的写本特征、抄写时间及相关问题作了深入的探索。

  • 标签: 敦煌 籝金 张球 阴庭诫 李若立
  • 简介:学术界一直认为敦煌写本不是以"五言长城"闻名的唐代诗人刘长卿所作,而事实上,恰是这位中唐著名诗人在任江州刺史期间写的.只不过在流传过程中又经敦煌文人修改润色而已.

  • 标签: 刘长卿 江州刺史 敦煌写本 《高兴歌》
  • 简介:临圹文是在敦煌的丧葬仪式中使用的一种文本,是佛教和世俗生活的结合体。本文将专门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文章主要从临圹文入手,除了对临圹文作了界定之外,明确了它的归属;考证了它的渊源;除此之外,本文还将临圹文分为号头、斋意和庄严三部分;最后,文章分析了临圹文反映的敦煌民众的思想及信仰。

  • 标签: 临圹文 文本结构 祈愿
  • 简介:<正>敦煌古籍书卷内,保存了一些中古时代童蒙、家训方面的写本,为数并不甚多,对研究唐五代期间社会教育、举业诸问题颇有意义.今就阅读该等写本,并结合相关文献,就《李氏蒙求》、《新集文词九经抄》、《太公家教》等,疏通论说如下:

  • 标签: 家教 李氏 九经 敦煌遗书 蒙求 家训
  • 简介:《下女夫词》是唐时敦煌地区民众在举行婚礼时所唱的歌词。敦煌遗书有《下女夫词》八件,记载了当时婚仪的“下女夫”之俗。女夫即“女之夫”,通称女婿。但是对“下”的含义,学术界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见解:

  • 标签: 敦煌地区 婚姻习俗 《下女夫词》 中国 门第观念 甘肃
  • 简介:敦煌写本P.4930《相冢》中的六对八将的概念,其实是形法相地的理气相法。六对八将是五音三十八将中的六对八将,专用于占断五音五姓宅或墓外的山冈形势,以山冈形势的高低、绵延连接等占断五姓宅或墓的吉凶。

  • 标签: 敦煌写本葬书 六对八将 形法相地
  • 简介:敦煌藏文写本数量巨大、内容浩繁,是“敦煌藏学”赖以成立的文本支撑。通过系统检视国内外的既有研究成果,本文择其要端予以条列和评述,冀为厘清这一领域的基本学理脉络和新近研究趋向,以为相关研究的深化和拓展廓清思路。

  • 标签: 藏文写本 回顾与前瞻 敦煌 研究成果 国内外 藏学
  • 简介:<正>敦煌莫高窟之藏,自儒释道写经至塐刻画壁,容观之盛,古今无匹,而俞脉该备,统纪调达,又非孔壁汲冢之残缺.它的真正价值,除了高超绝世的艺术瑰宝外,还在于创造这一伟大宝库的人.敦煌文献的官、私写本的经生、手,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一生之中虽然没有惊人的业绩和作为,但他们当时留下的宝贵遗墨,却为后人开拓了宽阔的研究前景.他们书写的各类经卷,成了中华民族宝库中的弥足珍贵的宝藏,为世人所瞩目.为了不泯灭这些

  • 标签: 敦煌文献 妙法莲华经 敦煌文书 题记 敦煌写经 考述
  • 简介:敦煌写本斋文作为要在佛教斋会上宣读的仪文,大多采用骈体为体裁,是由于创作和传播的需要.它在具备骈体文的五大文体特色之外,在情采、词句、风格、文字等几个方面具有自己的特征.另一方面,斋文作为骈体文在宗教仪文中广泛应用的一大体现,同时彰显了佛教中国化过程中文学和佛典的互动关系.

  • 标签: 斋文 骈文 实用性
  • 简介:《坛经》是禅宗六祖慧能(638—713)的语录,由他的门人法海结集而成,为研究慧能思想的根本典籍。《坛经》问世之后,即有多种本子同时存在,其间虽有详略之分,但无真伪之别。自从本世纪初发现了敦煌写本《坛经》,因其内容与现行几种版本的《坛经》有不少出入,于是在中外学者问出现了肯定敦煌本《坛经》而否定其他版本《坛经》的倾向。有的说:“在《坛经》各本当中的敦煌本为最古,它是后来各本《坛经》的基础。”(宇井伯寿

  • 标签: 《坛经》 六祖慧能 宇井伯寿 敦煌写本 敦煌本 看话禅
  • 简介:提要:本文重点分析了敦煌写本北宋《重修开元寺行廊功德碑并序》等各残片的缀合关系,并以盛行於中原地区的碑拓作品在敦煌被用作习摹本这一事实,提示了北宋初年中原与敦煌在文化上的密切交流,同时也为研究同一写本为何会写有佛释道等教、俗不同性质内容的敦煌文献提供一点素材。

  • 标签: 敦煌写本 《重修开元寺行廊功德碑并序》 习书 俄藏敦煌文献Дx.10740
  • 简介:抄写于晚唐五代的敦煌本《推人九天宫法/九天行年灾厄法》,是中国古代较为简便实用的一类禄命,主要通过九天(宫)与年岁相对应以推人运命祸福,其底本很可能在南北朝、隋唐之际既已形成。敦煌本九天行年书写至少源出两个系统:一是来自本土的九天行年禄命,一是改编自佛教文献《梵天火罗九曜》。当九天行年禄命因其义理简单在晚唐五代中原地区失势时,却因同样的缘由而在边陲敦煌以不同来源、多种版本的方式广为流行,这种文化信仰非同步的背后,映现了唐宋之际敦煌与中原社会区域文化差异的一面。

  • 标签: 敦煌禄命书 九天行年 区域社会
  • 简介:敦煌写本P.2481的性质曾引起人们关注,但没有统一的看法。文章将它与同时代的判文一起比较,发现它们在结构、风格、称谓等方面都很相似,于是推断它是判文中的拟判,不属于狭义的仪,可归属于广义的仪中。

  • 标签: P.2481 书仪 判文
  • 简介:敦煌写本《杂抄》一卷,题下原注:'一名《珠玉抄》,二名《益智文》,三名《随身宝》。'看这几个名称即可知道是民间的通俗用书,其中应倮存有当时社会风俗习尚的资料。可惜原件已为伯希和携归法国,入藏巴黎国立图书馆(编号伯二七二一)。二十年代初刘复教授到巴黎抄录了该馆的大量敦煌写本,编成《敦煌掇琐>出

  • 标签: 敦煌写本 伯希和 敦煌掇琐 巴黎国立图书馆 慧立 《西京杂记》
  • 简介:本文介绍了敦煌写本《千手经》与《大悲启请》的详细情况,注意其开首“仰启月轮观自在”之句,对于了解水月观音与千手观音的关系,水月与密宗观音的关联,即水月观音的真正缘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 标签: 千手经 大悲启请 水月观音经 水月观音像 月轮观自在
  • 简介:<正>现存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编号三四五四的敦煌写本《六韬》残卷,因其为敦煌遗书中仅见的一种较完整的兵书而引人瞩目。特别是历来辨伪学者指《六韬》以伪,此写本的发现与研究当更显出它的价值。该卷本首尾残缺,恰存二百行;卷端上截断裂,故阙九半行;行字不齐,约五千余字。残卷无印章题记,书法颇不佳,前后观之,出一人手;惟第六十五至七十计六行,势纵逸,雄健中略显肥厚,颇类唐人笔意,当为另一人所。残卷与宋元丰后《六韬》传本迥异,故一九三七年,王重民先生题为《原本<六韬>》,实则仅《六韬》

  • 标签: 逸周书 文王 残卷 敦煌写本 伪学者 校释
  • 简介:敦煌写本《佛说生经》残卷(P.2965)的研究,显示了该卷内容的重要性与独特性,但是在书写风格、时代特征等方面,仍然有待于深入探讨。本文就是在这些方面的一点努力。

  • 标签: 敦煌 南朝陈 写本 《佛说生经》P.2965
  • 简介:新近出版的《滨田德海蓖藏敦煌遗书》中存有一件小说《黄仕强传》写本,文本与业已公布的其他写本不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通过异文比较的方法,对该写卷的文本传抄系统进行初步研究,并重新校录,以便学界了解利用。

  • 标签: 敦煌写本 《黄仕强传》 传抄系统
  • 简介:敦煌写本先秦文献中有很多同正字形体不同的异文,学者们或称之为俗字,以为它们是正字的简化、繁化或讹化.事实上,这些所谓俗字有其独自的古文字来源,即它们是其对应先秦古文字字形的隶定形式.今择取敦煌写本《诗经》中15条异文材料,逐一探究其古文字源流.

  • 标签: 敦煌写本 《诗经》 隶定古文 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