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俄罗斯住房改革之初,沿袭苏联时期的住房管模式.随着住房私有化改革的深入和私有住房的普及,旧的住房管体系无法保证住房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营,住房服务质量严重下降,迫使政府对住房管体系进行改革.新的住房管体系呈现多元化趋势,住房公共服务质量得到提高,但亦存在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 标签: 俄罗斯 住房 管理
  • 简介:南海周边国家经济发展依赖海洋资源,地缘政治深受海洋影响,渔业纠纷往往成为海洋资源争夺的重点。由渔业纠纷而引起的暴力事件、外交冲突、国家对立,已成为关乎南海海域安全与稳定的突出议题。资源匮乏、民族情绪、领海争议等原因,推动南海相关国家对渔业纠纷进行安全化操作,激化南海渔业纠纷。在此背景下,协商建立渔业合作机制为南海资源安全治理提供了新平台。渔业合作机制所产生的“外溢效应”,将会不断弥补国家间的信任赤字、推动国家利益的聚合、加快非传统安全治理的进程,而渔业合作机制也将成为综合安全治理的着力点。

  • 标签: 南海 渔业纠纷 资源安全 安全化 安全治理
  • 简介:印巴水资源之争由来已久,近年来更是频频出现在两国交涉的议题中。引发印巴两国水资源纠纷.既有政治因素,又有经济因素。政治上,水资源与两国在克什米尔领土争端相互交织;经济上,地理环境决定了两国的生存与发展对共同的水资源的依赖。水资源稀缺已经成为两国所面临的共同压力,随着两国经济发展对水资源需求的增加,而气候环境变化导致全球性缺水趋势加剧,这种压力会越来越大。印巴两国只有在加强政治互信的基础上,在水资源安全问题上加强对话并建立协作机制,重视和加强相关技术合作.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

  • 标签: 水资源安全 印巴关系
  • 简介:菲律宾和马来西亚关于沙巴的主权纠纷由来已久,是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事件。通过分析本文认为,1878年英国和苏禄缔结条约的翻译问题是引起沙巴主权纠纷的主要原因。此外,100多年的时间里领土变化带来的权利继承关系混乱,是沙巴主权纠纷另一个主要原因。特别是主权纠纷和政治、经济因素结合在一起,使得沙巴问题更加难以彻底解决。

  • 标签: 菲律宾 马来西亚 沙巴 主权纠纷
  • 简介:俄罗斯强化“新东方政策”李忠诚加紧落实“新东方政策”的意图、目标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对外政策几经调整,最后确定推行以美欧为重点、紧紧抓住亚太的“双头鹰”外交。早在1992年初,俄罗斯最高苏维埃就讨论、制定了俄对外政策大纲《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基本原...

  • 标签: “新东方政策” 亚太地区 苏联解体 俄罗斯 经贸关系 叶利钦
  • 简介:俄罗斯对北约东扩一直持反对态度,并采取了种种措施进行抗衡,加强亚太外交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步。今年初以来,俄罗斯强化了其亚太外交的力度,力图进一步深化与亚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合作,参与亚太地区合作进程,以减轻北约东扩对其造成的压力。5月,俄联邦安全会议通过的《俄罗斯国家安全构想》,更是把扩大同亚太国家的伙伴关系,充分地与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组织接轨作为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俄亚太外交的主要特点是:俄中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俄日关系开始解冻,经济合作逐渐展开;俄印关系升

  • 标签: 俄罗斯对外政策 亚太地区合作 普里马科夫 俄日关系 战略伙伴关系 经济合作
  • 简介:普京总统重返克里姆林宫以来,为进一步规范俄罗斯社会政治秩序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强化对俄反对派势力、非政府组织、腐败官员以及互联网、媒体行业的管理。与此同时,普京针对美国等西方国家近期公开干涉俄内政的行为予以强力回击,意在显示其一贯的强硬作风,进而巩固执政基础,强化政权安全。

  • 标签: 普京总统 安全 政权 社会政治秩序 克里姆林宫 非政府组织
  • 简介:《中韩渔业协定》是中韩两国在尚未达成划界协议的情况下,为维护渔业正常作业秩序所做出的临时性安排。然而,自2001年《协定》生效以来,中国渔船非法、不报告、无监管(Iuu)的作业行为使得渔警纠纷频次不减反增,甚至屡屡发生恶性暴力事件。随着《中韩自贸协定》的生效,中韩在水产品方面的贸易关系将从垂直互补走向平衡竞争.捕捞业将面临更激励的竞争环境,生产效益将受到影响,结合中韩两国对非法捕捞问题日益重视,IUU捕鱼行为将面临更大的经济和法律风险。在此背景下,为化解中韩渔业纠纷、使我国渔民的生计得到持续保障,我国对内应采取经济手段预防IUU行为.加大对非法捕鱼的打击力度,做好渔民弃船转产的保障工作;对外应与韩方进行有效沟通,实现互信、统一执法形式和手段、呼吁文明执法。

  • 标签: 中韩渔业纠纷 渔业协定 自贸协定 纠纷解决
  • 简介:美国重返亚太政策出台并不断深化,对澳大利亚的对外政策产生重要的影响。澳大利亚选择强化美澳同盟,深化美澳同盟的合作机制、拓展合作领域,对美国"重返"亚太做出积极回应。与此同时,中国崛起、美国实力的下降以及澳大利亚自主性的增强等因素对澳大利亚的美澳同盟政策构成了一定程度的制约,引发了人们对美澳同盟前景的关注。从澳大利亚的政策选择看,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强化美澳同盟的态势不会减弱,这将对其对华政策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 标签: 美澳同盟 重返亚太 美国 澳大利亚 中国
  • 简介:美国对亚太同盟体系的强化,构成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地区格局和大国关系发展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历史上,美国及其盟友在政治、军事领域的紧密合作曾是其获得冷战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冷战后尤其在反恐战争中,美国的战略自负曾引起比较广泛的反感,甚至使一些盟友与其拉开了距离,

  • 标签: 美国 中国安全 亚太 大国关系 地区格局 军事领域
  • 简介:近年来,越南与印度关系持续升温,双方高层互访频繁,合作层次不断提升,合作领域逐渐扩大。虽然越南与印度加强全方位合作是两国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的现实需求,然而两国都是中国的邻国,都与中国存在领土争端并发生过战争,相互借力、制衡中国成为其强化战略伙伴关系的首要目的。尽管越印加强合作并非完全针对中国,但势必对中国的地缘政治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冲击中国在东南亚的战略利益。

  • 标签: 越南 印度 战略合作 东向政策
  • 简介:自2010年以来,美国逐步加大了介入南海争端的力度。其突出的表现是以强化南海航行自由为核心,通过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等多种手段对中国施加压力,逼迫中国在南海问题的立场上后退。美国强化南海航行自由既有其历史的逻辑也有其现实的考量。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美国强化南海航行自由是其历史上"汉密尔顿主义"和"威尔逊主义"传统延续和发展的必然结果。从现实来看,以美国在南海地区的经济利益和安全利益受到影响为借口,以实现该地区所谓的航行自由和秩序稳定为目标,以实施综合性的海洋战略为保障是美国强化南海航行自由的现实考量。但随着当代国际海洋制度的发展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美国强化南海航行自由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越来越站不住脚。

  • 标签: 南海 航行自由 历史逻辑 现实逻辑
  • 简介:印度尼西亚独立后,开始推行石油分成合同制度,在现代石油开采合同机制中,形成了异于传统特许制的新合同关系,其突出变化在于改变由外企完全控制经营的局面。规定特许制度所没有的管理条款,强调东道国介入石油运营管理,国际石油公司不再垄断石油开发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但在外国石油企业依然具有技术和管理优势的情况下,管理条款的实际效果究竟如何,有待分析。

  • 标签: 印度尼西亚 油气 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 石油合同 石油分成合同
  • 简介:吴登盛执政期间,调整了缅甸的外资政策,对外来投资采取了放宽投资领域、降低准入门槛、灵活掌握土地使用权限、加大税收优惠力度、完善保护制度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为本国引进外资创造了较为合理的投资环境。这使外国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来源国和投资领域也趋于多元化,缅甸的对外贸易和GDP总量不断攀升,进一步增加了国内就业。但同时也加剧了通胀压力、扩大了贸易逆差。当前外资仍然面临缅甸政局缺乏稳定、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落后、员工素质不高、产业链缺失、投资成本偏高、效率低下、法律法规亟待完善、民族主义高涨等一系列问题。昂山素季领导的民盟政府虽已上台,但未来如何进一步吸引外资,振兴缅甸经济,仍然任重而道远。

  • 标签: 吴登盛政府 外资政策 效果 制约因素
  • 简介:在国际调停领域,人们普遍认为,调停者的公正和中立有利于冲突的解决。然而近期学界有新的观点,认为若调停者偏向冲突中的某一方,将更有利于缓解冲突。对这两种相互对立的说法,作者认为调停者的偏向会影响冲突双方的心理预期,进而影响最终结果。若冲突双方中一方有极度不安全感,且处于收益框架,认为谈判会有收获,此时调停者偏向不安全感强的一方的效果要比不偏不倚的调停效果好。若弱势一方处于损失框架,担心参与调停会危害国家生存,此时调停者偏向不安全感强的一方的调停效果未必更好。在朝核危机六方会谈中,中国偏向朝鲜的立场可以使朝鲜信任中国,进而参与六方会谈,显然中国对六方会谈发挥了重大作用。然而,中国的偏向立场虽然使朝鲜乐意参与谈判,但对朝核危机的彻底解决却难以取得成效,由于中国偏向朝鲜,朝鲜认为中国的支持是不会改变的,反而使朝鲜有恃无恐,美朝双方针锋相对,各不相让,最终致使六方会谈难有进展。因此,调停者的偏向立场有利于推动冲突双方参与谈判,但不一定有利于冲突的最终解决。

  • 标签: 国际调停 偏向 预期 朝核危机 六方会谈
  • 简介:印度服务外包业向乡村转移是经济、信息全球化背景下服务产业向国际国内纵深转移改变劳动力就业空间分布的最佳例证。通过对印度服务外包业向乡村转移的现状、成因及效果的剖析,不仅可为我国利用服务产业向纵深转移增加农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提供一种思路,更重要的是为打破制约我国服务外包产业持续发展的人才瓶颈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范式。

  • 标签: 服务外包 乡村转移 成因 效果 启示
  • 简介:外语教学法门类众多,产生的背景不同,从而对语言和语言学习、教学目的、教学大纲的设计、课堂活动的安排以及教师、学习者和教材所起的作用等诸多方面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对它们进行对比研究并通过调查分析它们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会使教学工作受益匪浅

  • 标签: 语法翻译法 直接法 听说法 交际法 自然法 对比研究
  • 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1954年《日内瓦协定》签订后,越南南北方经历了长达20年的分治时期。南北两个地区处于完全不同的政治、经济制度之下,南方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北方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造成了南北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地区差异。为了消除这些差异,越南共产党在1976年全国统一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政策,试图统一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不过,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越南共产党的政策措施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 标签: 越南 南北 差异 统一 效果
  • 简介:2010年年底以来发生在西亚北非的“阿拉伯之春”以及以美国“占领华尔街”运动为代表的系列“占领”运动,被国内外学术界视为构成新一轮全球抗议周期的组成部分。作者从社会运动理论有关主框架和抗议周期之间的关系出发,考察了“阿拉伯之春”和系列“占领”运动之间的联系与异同。“阿拉伯之春”中一个具有创新性的“变革”主框架的出现,构成此轮抗议周期兴起并具备强大动员能力的重要原因;而当系列“占领”运动在借鉴“阿拉伯之春”的话语和象征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占领”主框架时,抗议周期在主框架上经历了从“变革”到“占领”的转型过程。然而,与“变革”主框架相比,“占领”主框架在经验的可信度、经历的可测量度和观念的重要性上存在明显不足,这是系列“占领”运动的动员能力无法与“阿拉伯之春”相比的重要原因。鉴于从“阿拉伯之春”到系列“占领”运动之间的意义和象征体系的转型并不成功,大致可以预料,除非新的社会运动对话语体系进行创造性的改造,否则,这一波全球抗议周期将趋于式微。

  • 标签: “阿拉伯之春” 占领华尔街运动 主框架 框架转型 抗议周期
  • 简介:<正>2月20日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和华侨研究所联合举办旅游管理研讨会。应邀参加研讨会的有香港金陵酒店企划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长黄锡焕先生等四位行家,以及广东省中国旅行社、中国国际旅行社广州分社,广州华侨大厦、广州华侨酒店等单位的经理级干部。会上介绍了东南亚国家旅游业的发展以及

  • 标签: 旅游管理 研讨会 中国国际旅行社 中国旅行社 东南亚国家 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