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统计下颌第一磨牙多根管出现概率和多根管分型出现比例,比较性别差异对下颌第一磨牙多根管出现的影响,以对临床治疗提供帮助,使根管治疗遗漏根管的可能性大大缩小,为根管治疗成功提供保证.方法通过对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医院型号为KODAK2100的口腔数码X射线机拍摄的609份病例,均为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病例,其中包括221份男性病例和388份女性病例进行影像学分析,发现多根管38例,占总人数的6.24%,其中男性多根管病例为13例,占男性总病例5.88%,女性多根管病例为25例,占女性总病例6.44%.结论男性下颌第一磨牙多根管出现概率明显小于女性下颌第一磨牙多根管出现概率,下颌第一磨牙出现多根管类型以1-2型占大多数.

  • 标签: 下颌第一前磨牙 多根管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分析云南地区人群下颌第一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根管解剖形态,为临床根管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根据年龄(20 ~ 29岁、30 ~ 39岁、40 ~ 49岁、50 ~ 59岁)分层抽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放射科进行CBCT检查的患者的数据资料各100例。400例患者中有324例CBCT数据资料符合标准,其中男166例、女158例,年龄20 ~ 29岁82例、30 ~ 39岁82例、40 ~ 49岁82例、50 ~ 59岁78例。统计分析下颌第一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的根管数目、根管长度和根管弯曲度,并对不同年龄段根管长度、下颌第一磨牙牙尖到根分叉距离及根尖孔到下颌神经管距离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性别下颌第一磨牙牙尖到根分叉距离及根尖孔到下颌神经管距离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通过对324例患者CBCT影像资料的分析得出,下颌前磨牙基本为单根管(647/648颗),仅见1例右下第一磨牙双根管。下颌前磨牙弯曲度以级弯曲(5° ~ 10°)和二级弯曲(10° ~ 25°)为主,前磨牙根管长度大多处于正常范围(15 ~ 25 mm),下颌第一磨牙弯曲度近远中根均以二级弯曲(10° ~ 25°)为主,下颌第一磨牙牙尖到根分叉的距离随年龄增长变短(F左侧=11.16,P左侧<0.001;F右侧=11.51,P右侧<0.001),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左侧=1.31,P左侧=0.19;t右侧=0.51,P右侧=0.61);下颌第一磨牙根尖孔到下颌神经管的距离随年龄增长变长(F左侧=7.03,P左侧<0.001;F右侧=12.25,P右侧<0.001),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左侧=-0.64,P左侧=0.52;t右侧=-0.11,P右侧=0.91)。结论本研究中云南地区人群下颌前磨牙根管解剖形态相对简单;下颌第一磨牙根管解剖形态复杂,云南地区人群下颌前磨牙第一磨牙根管解剖系统与其他地区相比有所差异,但增龄性变化无区别,CBCT可为临床根管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双尖牙 锥形束CT 根管疗法 下颌第一前磨牙 下颌第二前磨牙 下颌第一恒磨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减数下颌第一磨牙正畸治疗前后下颌第三磨牙萌出状态的变化,并分析影响其倾斜角度变化的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样本最终纳入正畸患者40例,共含68颗下颌第三磨牙,利用三维测量软件测量分析下颌第三磨牙位置及角度。配对t检验及秩和检验比较下颌第三磨牙的位置变化,多元回归分析可能影响其近中倾斜角度变化的因素。结果正畸治疗后下颌第三磨牙近中移动(1.59±3.35) mm (P=0.012),向近中倾斜10.24°±18.82°(P<0.001)。患者治疗前ANB角,下颌平面角,萌出高度(8Cp-X),初始角度(∠78)以及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间隙的变化(ΔD7-Xi)对第三磨牙近中倾斜角度变化(Δ∠78)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F=2.153,P=0.071)。结论正畸减数下颌第一磨牙后,下颌第三磨牙有近中移动和近中倾斜角度加大的趋势,临床医师在治疗设计时应综合考量。

  • 标签: 下颌第三磨牙 减数治疗 锥形束CT
  • 简介:本文从牙冠、牙根等外部形态,髓腔、根管等内部形态两个方面,概括近期的研究结果,对上颌第一磨牙的形态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了综述。

  • 标签: 上颌第一前磨牙 形态 功能
  • 简介:摘要随着临床诊疗设备的发展,在临床上更多的根管细微结构得以呈现,对下颌第一磨牙根管形态多样性的认识也更加深入,这有助于术前准确判断患牙的根管形态并评估可能存在的困难和风险,根据患牙的情况制订适合的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治疗的成功率。本文回顾国内外近年来对下颌第一磨牙根管形态的相关研究,重点介绍下颌第一磨牙根管形态的多样性及其与临床密切相关的解剖特点,并提出相关的临床诊疗策略,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 标签: 牙体发育异常 根管充填 下颌第一前磨牙 根管形态 根管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颌第1前磨牙X线片法髓腔物理量方面的数据。方法用X线平行投照法拍摄实体牙颊舌向和近远中向X线片牙影像,根据本文对髓腔根管定的分型标准对根管进行分型。用电脑配套的柯达成像系统测量(mm)X线片牙的髓高、髓宽、根中颊径、根中舌径、根尖颊径和根尖舌径。用SPSS17.0软件统计处理X线片牙的髓腔物理量值。结果100颗上颌第1前磨牙中X线片牙根管有6种类型,Ⅰ-1-1型占33﹪,Ⅰ-2-2型占17﹪,Ⅰ-2-1型占13﹪,Ⅰ-1-2型占4﹪,Ⅰ-2-1-2型占3﹪,Ⅱ-2-2型占30﹪。X线片牙的髓高3.09±1.18,髓宽3.88±0.61,根中颊径1.76±1.18,根中舌径0.59±0.34,根尖颊径0.79±0.89,根尖舌径0.35±0.28。髓腔物理量各测值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上述结果说明湖北地区上颌第1前磨牙根管类型主要是Ⅰ-1-1型,Ⅰ-2-2型,Ⅱ-2-2型。X线片牙物理量测值经相关及回归分析,如果有相关性的配对项,可用回归方程中的自变量值(X)来推测因变量的值(Y)。为口腔临床实践提供髓腔物理量方面的未知数据。用X线片牙研究牙的物理量方法简单、可行、实用。

  • 标签: 上颌第1前磨牙 X线片牙 髓腔 物理量
  • 简介:摘要下颌第一磨牙的根管系统形态复杂多样,其牙根数目及形态均可能发生较大变异。本文报道的1例多根管患者下颌第一磨牙均存在远中中央根管,且右下第一磨牙近中根同时存在低分叉的Ⅴ型根管。患牙治疗过程中,结合锥形束CT影像学、牙科显微镜、超声治疗仪等辅助手段,完成了多根管的根管治疗及患牙冠部修复,术后18个月复查效果良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下颌第一磨牙双根管极为罕见,同时发生未见报道,本文报道下颌第一磨牙根管治疗。提醒临床工作者注意仔细观察下颌前磨牙牙片,以免遗漏根管。

  • 标签: 双侧下颌第一前磨牙 双根管 根管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上颌第一磨牙根尖区根管横截面的形态。方法选择15个上颌第一磨牙(单根牙11个,双根牙4个),利用Isomet低速金刚砂切片机,在距解剖根尖1、2、3、4、5、6mm处垂直牙体长轴切割。然后在牙科手术显微镜下,利用PhotoshopCS8.0软件测量各截面根管的颊舌径和近远中径,按标准记录根管横截面的形态。结果共获得切片111个,根管共138个,其中长椭圆形根管发生率为42.0%。单根管牙的颊舌径大于近远中径,以长椭圆形根管形态为主,其发生率向根尖降低;双根牙的颊根管颊舌径大多小于近远中径,但腭根管颊舌径均大于近远中径,长椭圆形根管发生情况更复杂。结论上颌第一磨牙根尖区根管横截面形态复杂,可能影响根管治疗的质量。

  • 标签: 上颌第一前磨牙 根尖 根管 长椭圆形
  • 简介:摘要牛牙症是以髓室底低,根管口靠近根尖段为主要特征的牙齿解剖变异,因其根管形态复杂多变,根管治疗难度大。本文报道1例下颌第一磨牙重度牛牙症伴C3型根管,通过借助锥形束CT充分了解患牙的根管解剖形态,术中利用显微超声技术准确定位根管口,使用镍钛器械机械预备结合声波荡洗,充分对根管系统清理消毒,并进行根管及冠方严密的充填修复,术后21个月随访显示患牙治疗效果良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颌磨牙舌倾的治疗方法。方法采取下颌多联别针簧矫治器结合固定矫治器对下颌多数磨牙舌倾进行矫治。结果矫治结束后下颌磨牙舌倾纠正,正锁合解除,全口牙咬合关系良好。结论下颌多联别针簧矫治器是有效的矫正下颌多数磨牙舌倾的方法。

  • 标签: 磨牙舌倾 多联别针簧矫治器 正锁合
  • 简介:下颌前磨牙根管经常会出现分又,但完全分离的根管却非常少见。这类根管在X线片上很容易辨认。下颌第一磨牙特别容易出现不完全分离的舌副根管,鉴别这类牙齿的根管结构比单根管牙要困难。没有绝对可靠的影像学表现可用来确定根管系统的形态.然而在X线片上还是能看到些根管分叉的表现,当然这些表现也可能会被忽略掉。根管治疗前的偏斜角度投照X线片对于发现根管分叉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这种病例的治疗问题并非在于颊侧根管的扩大,而是在于找到并扩大可能存在的舌副根管。因此,必须要注意些特殊的解剖学标志。

  • 标签: 根管治疗前 下颌前磨牙 出现 下颌第一前磨牙 侧副根管 根管分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颌第一磨牙不同类型残根的临床修复效果。方法我院口腔科于2009年6月~2012年6月间对53例下颌第一磨牙不同类型残根进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后,用铸造金属核桩、全冠修复。结果经过半年—3年的观察,53例患者中51例下颌第一磨牙残根经完善根管治疗冠桥修复,取得良好的固位和咀嚼功能。失败2例。成功率为96.23%。结论下颌第一磨牙残根保留有重要的修复学和生物学意义,完善的根管治疗是残根修复成功的关键。

  • 标签: 下颌第一磨牙 不同类型残根 修复
  • 作者: 高羽轩 张岚 周学东 黄定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第01期
  • 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病科 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成都 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 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成都 610041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探讨直线通路微创开髓洞型对上颌第一磨牙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患者因正畸或牙周病拔除的上颌第一磨牙,从中选取牙体完整、根尖孔发育完成的双根管牙20颗,对其显微CT(micro-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在三维模型中模拟传统开髓洞型、桁架开髓洞型与直线通路微创开髓洞型的开髓与根管治疗(每组样本量均为20个)。建模完成后进行有限元分析,记录纵向及斜向负载模式下各组模型的牙颈部von Mises等效应力峰值(VM)并观测各组模型的应力分布模式。结果纵向负载模式下,3种开髓洞型牙颈部颊和腭VM分别为:桁架开髓洞型[(146.0±12.9)和(167.6±15.9)MPa],直线通路微创开髓洞型[(142.6±13.7)和(168.1±17.4)MPa],传统开髓洞型[(188.7±13.4)和(200.9±25.7)MPa]。与传统开髓洞型相比,桁架开髓洞型(t=9.01,P<0.001;t=4.59,P<0.001)和直线通路微创开髓洞型(t=9.64,P<0.001;t=3.76,P=0.004)均可有效降低根管治疗后上颌第一磨牙和腭牙颈部VM,同时缓解应力在面集中力加载区域、牙颈部及牙根的集中。在斜向负载模式下得到了相似的结果。在两种负载模式下,桁架开髓洞型与直线通路微创开髓洞型间颊腭牙颈部V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线通路微创开髓洞型可以有效保护根管治疗后上颌第一磨牙的力学性能,具有定的临床可行性。

  • 标签: 牙窝洞制备 有限元分析 开髓洞型 上颌第一前磨牙 力学性能
  • 简介:多生牙(supernumeraryteeth)也称额外牙,是指比正常牙列多的牙。国外报道发生率1.04%-2.00%,国内资料其发生率占恒牙列人群的1%-3%。发生原因尚未认定。种推测可能是牙源性上皮活性亢进的结果;或是牙板断裂时,脱落的上皮细胞过度增殖;或是恒牙胚分裂而形成;另种推测是与发育缺陷或遗传有关。现报道1例上下颌前磨牙区4颗多生牙病例。

  • 标签: 前磨牙区 多生牙 上下颌 牙源性上皮 细胞过度增殖 发育缺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下颌前磨牙反复牙周脓肿及其引起的牙髓根尖周病变的治疗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34例患者的78颗患牙根据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和根管治疗,随访1年,观察疗效。结果根管治疗3、6个月及1年后复查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31%、87.18%及79.49%,大部分患牙得以保留。患牙症状明显减轻,咬合功能基本恢复,松动度及牙周袋深度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反复牙周脓肿引起的牙髓刺激症状经牙周基础治疗及脱敏或窝洞充填后,症状明显减轻的可不做牙髓处理,若症状没减轻或加重者应行根管治疗术。

  • 标签: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 牙周基础治疗 根管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调查下颌第一磨牙根管数目的临床情况 。方法:选择 2017 年 1 月 -2018 年 6 月唐山市协和医院牙体牙髓科 门诊治疗的下颌第一磨牙患者 161例,含患牙 167颗。采用探针及 k锉探查发育沟 ,结合数码 x线片,分近中、远中统计下颌第一磨牙的根管数目。结果: M1,M2,M3发现 率分别为 0.60%, 92.22%, 7.19%; D1, D2, D3发现率 分别为 43.11%, 55.69%, 1.20%。结论:下颌第一磨牙近中、远中额外 根管的存 在增加了根管遗漏的机率,因此,提高下颌第一磨牙额外根管存在及查找意识非常重要。

  • 标签: [ ]下颌第一磨牙 近中根管 远中根管 发现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