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多体素磁共振波谱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研究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丘脑代谢物质的变化,探讨PD患者丘脑MRS比值与临床Hoehn &Yahr分级评分量表(H-Y分级)和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之间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对30例确诊的PD患者和24名年龄、性别等相匹配的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PD组和对照组,并对PD组30例患者进行H-Y分级和UPDRS评分。使用Philips Achieva TX 3.0 T MR成像系统多体素1H-MRS技术对研究对象的双侧丘脑进行检测,获取相应代谢物比值及谱线信息。探讨PD组丘脑MRS比值与临床H-Y分级的关系,并比较其与UPDRS量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对照组左、右侧丘脑NAA/Cr、Cho/Cr、NAA/Cho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组症状严重侧与对侧丘脑NAA/Cr、Cho/Cr值表现出统计学差异(P< 0.05)。(2) PD组症状重侧丘脑NAA/Cr值与NAA/Cho值,以及对侧的NAA/Cr值较对照组明显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组、早、中、晚期帕金森患者的症状重侧NAA/Cr、NAA/Cho及对侧NAA/Cr比值整体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进一步进行多重比较,发现PD患者症状重侧NAA/Cr值在病情进展中存在统计学差异。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PD患者症状重侧丘脑NAA/Cr值与H-Y分级存在极强的负相关性,症状重侧丘脑NAA/Cho值、对侧丘脑的NAA/Cr值及Cho/Cr值与H-Y分级存在中等强度负相关性。(4)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D患者的症状重侧丘脑NAA/Cr值与UPDRS评分存在极强的负相关性,NAA/Cho值与UPDRS评分存在中等强度的负相关性。对侧的NAA/Cr值与Cho/Cr值与UPDRS评分存在中等强度的负相关性。结论1H-MRS能够无创性检测出丘脑神经功能的减低,并与帕金森病症状体征的不对称性进展具有密切关系,能够为帕金森病的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MRS相关代谢物比值与H-Y分级和UPDRS评分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反映病情程度及分期上具有一定辅助作用。

  • 标签: 帕金森病 丘脑 质子磁共振波谱
  • 简介:目的研究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辅助神经外科导航系统在运动功能病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血氧水平依赖性测量(BOLD)成像技术,对14例运动功能病变病人(胶质瘤11例,脑膜瘤2例,转移癌1例)行fMRI检查,将有关数据及图像进行相关分析处理,得到活化功能图像,将功能像与结构像融合,输入神经外科导航系统,术中进行功能定位,指导手术.结果病人术中病灶影像均获得等体积全切除,术后神经功能障碍未加重.结论fMRI检查可以为功能病变术前手术计划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结合导航系统,可在术中精确定位功能,避免损伤,降低致残率.

  • 标签: 神经导航手术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运动功能区病变 血氧水平依赖性测量成像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CT及MRI检查诊断鉴别鞍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行回顾性调查法,随机选取53例我院自2010年9月份至2018年2月份收治的鞍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各病例均进行CT与MRI检查,对比观察两组影像图像的特征并统计其检出率与准确率。结果CT与MRI的检出率分别为94.32%(50/53)、100%(53/53),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准确率分别为84.91%(45/53)、92.45%(49/53),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鞍肿瘤的检查方法中,MRI相较于CT具有更高的检出率与准确率,而CT对钙化的显示上则更具优势,临床应用中应结合两者图像进行综合分析。

  • 标签: CT 核磁共振 影像诊断 鞍区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究核磁共振(MRI)诊断腮腺肿块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2019.3-2022.3月期间收治的33例腮腺肿块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手术病理诊断、MRI诊断及CT扫描诊断,以最终的手术病理结果为临床金标准。结果 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本研究33例患者中,良性病灶患者25例,恶性病灶8例。经CT诊断后发现,共有26例患者被证实存在肿块,其中良性病灶患者22例,恶性病灶4例;经MRI诊断后发现,共有30例患者被证实存在肿块,其中良性病灶患者27例,恶性病灶3例,两种临床诊断结果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针对腮腺肿块患者,均可应用MRI技术与CT扫描技术对病情发展情况进行诊断,然而与CT扫描技术相比,MRI技术更能对恶性肿块进行全面、深入的诊断,更能有效区分肿块的良恶性,更值得在临床诊断中进行应用与推广。

  • 标签: 核磁共振 扫描检查 腮腺区域 肿块患者
  • 简介:目的分析脑中央肿瘤术中应用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检测的价值。方法将50例接受脑中央肿瘤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50例正常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2组研究对象进行检测,对比分析脑功能激活面积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左手、右手对侧SMA、对侧PMSC以及同侧PMSC激活面积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检测结果中胶质瘤、脑转移瘤以及脑膜瘤与病理检测结果基本相近,两种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检测结果准确高,可在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 标签: 脑中央区肿瘤 功能核磁共振成像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技术探讨纹状体内囊梗死(SCI)后相关皮层功能重组的动态变化过程及其对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卒中中心自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7例初次发病的SCI伴单侧严重上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取15例同期临床招募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于患者发病1周内、1个月及3个月时行偏瘫侧被动手指屈伸任务下BOLD-fMRI扫描,通过SPM8软件观察不同时期脑功能激活情况。通过Xjview软件对Bold-fMRI相应脑激活激活进行观察并同标准脑激活进行比较。采用简化Fugl-Meyer量表上肢运动功能部分(FM-UL)评分对入选患者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跟踪评定。结果对照组被动手指屈伸任务下主要脑激活区位于对侧SMC及双侧SMA。不同患者早期BOLD-fMRI感兴趣激活特点可分为3种类型:Ⅰ型患者以患侧为主,双侧SMC及SMA激活;1个月及3个月时健侧SMC激活逐渐减弱,患侧SMC激活逐渐增强。Ⅱ型患者单纯患侧SMC及SMA激活,1个月时表现为以健侧为主双侧SMC及SMA明显激活;3个月时患侧SMC激活进一步增强,健侧减弱。Ⅲ型患者仅患侧SMC或M1激活,1个月时患侧SMC激活轻度增加;3个月时患侧SMC激活进一步增强,SMA未见激活表现。发病初期Ⅰ型、Ⅱ型及Ⅲ型患者患肢FM-UL评分分别为(10.0±3.3)分、(10.6±5.7)分及(9.2±4.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1个月后Ⅰ型、Ⅱ型及Ⅲ型患者FM-UL评分分别为(52.3±4.6)分、(36.6±2.4)分及(12.5±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3个月后Ⅰ型、Ⅱ型及Ⅲ型患者FM-UL评分分别为(63.7±2.9)分、(59.2±3.1)分及(13.3±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功能重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患侧SMC的早期及动态激活增强、健侧半球SMC及双侧SMA的早期激活在脑卒中康复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卒中 功能磁共振成像 功能重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磁共振DTI及DWI序列对内囊脑梗死,进行更精准的影像学诊断及预后评估。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及2022年前三个月收治的30例内囊脑梗死患者,应用西门子3.0Tskyra磁共振,采用头颈联合24通道相控阵线圈,对30例患者进行平扫、DTI及DWI扫描,Syngo MRWP后处理工作站,进行3D-DTI重建及FA值测定,按FA值的不同对病例进行分类,分出两组病例,找出两组病例FA值差异与其预后的相关性。[w1][A2]结果Ⅰ组病变FA值轻度减低或不减低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无或轻微损害,肌力一般为4级或5级,患者治疗后两周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肌力接近正常,脑桥无华勒氏变性;Ⅱ组病变FA值减低明显,患者运动功能出现受损的症状,一般肌力为3级及3级以下,患者治疗后两周,FA值继续降低,患者的运动功能继续下降,脑桥出现华勒氏变性 ,P

  • 标签: DTI,DWI,内囊区脑梗塞,影像评估,预后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磁共振DTI及DWI序列对内囊脑梗死,进行更精准的影像学诊断及预后评估。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及2022年前三个月收治的30例内囊脑梗死患者,应用西门子3.0Tskyra磁共振,采用头颈联合24通道相控阵线圈,对30例患者进行平扫、DTI及DWI扫描,Syngo MRWP后处理工作站,进行3D-DTI重建及FA值测定,按FA值的不同对病例进行分类,分出两组病例,找出两组病例FA值差异与其预后的相关性。[w1][A2]结果Ⅰ组病变FA值轻度减低或不减低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无或轻微损害,肌力一般为4级或5级,患者治疗后两周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肌力接近正常,脑桥无华勒氏变性;Ⅱ组病变FA值减低明显,患者运动功能出现受损的症状,一般肌力为3级及3级以下,患者治疗后两周,FA值继续降低,患者的运动功能继续下降,脑桥出现华勒氏变性 ,P

  • 标签: DTI,DWI,内囊区脑梗塞,影像评估,预后分析。
  • 简介:目的通过磁共振弹性成像(magneticresonanceelastography,MRE)分析缺血性脱髓鞘与正常脑白质的剪切模量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取2009年间于北京天坛医院就诊,行常规序列扫描,诊断为FazekasscaleII级或以上的缺血性脱髓鞘患者14例,正常对照组选取2009年间正常志愿者16例。所有受试者均行MRE,将所得原始图像经计算机处理后,分别测得患者半卵圆中心脱髓鞘、正常志愿者半卵圆中心的剪切模量。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获取双侧半卵圆中心脱髓鞘的剪切模量,右侧为(8.7±5.0)kPa,左侧为(10.9±2.5)kPa。所有正常志愿者均成功获取双侧半卵圆中心的剪切模量,右侧为(16.6±4.5)kPa,左侧为(16.4±5.7)kPa。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缺血性脱髓鞘的剪切模量低于正常脑白质的剪切模量。

  • 标签: 脱髓鞘疾病 磁共振成像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研究已被广泛应用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分析。帕金森患者的症状包括运动症状及非运动症状,辅助运动(supplementary motor area,SMA)与帕金森病的病理生理有关。在这篇综述中,笔者总结了PD患者有关SMA的rs-fMRI研究,反映了大脑网络重组与适应的变化,以跟踪和预测帕金森病的进展。

  • 标签: 功能磁共振成像 帕金森病 辅助运动区 功能连接 脑网络
  • 简介:针对桩1块特高含水期底水稠油油藏的开发特点,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定量评价其孔隙流体流动特性,准确划分产层,直接识别油、气、水层,准确地评价了区块剩余油分布情况。并依此部署了水平井,取得了很好的开发效果。实践证明,核磁共振测井具备常规测井所不具备的某些技术优势,能解决一些特殊的地质问题,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核磁共振测井资料 桩1区块底水油藏开发 流动特性 地质问题 弛豫时间 区块采收率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和灌注加权成像(DWI和PWI)技术判断急性脑梗死后可存活脑组织的范围及特征,从而影像学定位脑梗死可存活,确定适合溶栓治疗的患者,并预测可存活区域。方法对76例发病24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常规MRI、DWI、PWI,根据患者就诊治疗时间的不同分为3组(分别在发病3h、6h、24h内就诊)。通过PWI与DWI不匹配确定缺血半暗带(IP),追踪1个月后再次复查MRI常规、DWI。复查时T2高信号定为最终梗死区,初检PWI异常减去最终梗死区即为可存活。确定可存活的表观弥散系数(ADC)范围,及其与梗死中心、IP的关系。结果6h内就诊的患者普遍存在IP(PWI>DWI),7~24h就诊的患者大部分病灶PWI≤DWI,部分病灶依然存在IP。可存活与IP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存活面积大于IP且与IP面积呈正相关,可存活面积随就诊时间延长而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P存在的时间界限约为6h,部分病例可延长至8~24h;在IP存在的情况下,可存活面积与IP面积呈正相关,可存活面积>IP面积。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脑梗死 缺血半暗带 可存活区
  • 简介:辽河油田N74块油气水层的分布复杂、油气富集程度不同,增加了油气水层解释的难度。为了进一步认识该区块油气水层特征,对该区块的10口井进行了核磁共振录井分析。通过核磁共振分析,总结出该区块的储集层物性表现为“一高四低”的特征,即高束缚流体、低孔隙度、低渗透率、低可动流体和低含油饱和度特征,从而解释了该区块虽然含油饱和度低而试采过程中出油的现象。根据该区块的特征建立了解释标准和解释图板,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该块以后的解释评价提供了依据。

  • 标签: 核磁共振录井 分析 储集层物性 特征 解释 效果
  • 简介:1.核磁共振驰豫时间(T1,T2)当氢原子核被置于固定的强磁场中时,会分成顺磁场和逆磁场两种方向排列,而形成两种能级状态。这时若用无线电波来照射这些氢原子核,各氢原子核会因周围环境的差异而吸收不同频率的无线电波的能量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这种现象称核磁共振(NMR)。使氢原子核发生核磁共振的条件是:ω=26753H0式中H0表示氢原子核周围磁场的强度,ω表示使该氢原子核产生共振跃迁的无线电波的频率,比例常数26753,是氢原子核的旋磁

  • 标签: 核磁共振成像 氢原子 纵向弛豫时间 横向弛豫时间 无线电波 驰豫时间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02-03
  • 简介:为了在广告视觉传达设计中充分发挥色彩的作用,关于色彩对于广告视觉传达的作用,色彩在表现广告视觉传达的情感方面是至关重要的

  • 标签: 情感共振
  • 简介:摘要对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在上海市静安中心医院经临床确诊的15例缓解期克罗恩病患者(克罗恩病组)及与其相匹配的26例健康者(对照组),行静息状态下海马功能磁共振成像检查,计算低频振幅值,观察两组间低频振幅存在差异的脑;以左侧海马为种子点,计算该区域与全脑的功能连接特征。与对照组相比,克罗恩病组左侧海马(体素32)的低频振幅降低[整体错误校正(FWE校正), 簇水平,P<0.05],左内侧额上回、辅助运动及左侧前部扣带回(体素分别为126、126、37)低频振幅增高(FWE校正, 簇水平,P<0.05);以左侧海马为种子点进行全脑功能连接分析显示,克罗恩病组与左侧颞上回、左内侧额上回、左侧岛盖部额下回及右侧辅助运动的功能连接增强(FWE较正, 簇水平,P<0.05);病程与差异脑低频振幅/功能连接值无显著相关性(P>0.05)。提示克罗恩病患者左侧海马自发性活动及功能连接存在改变。

  • 标签: 海马 克罗恩病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低频振幅 功能连接
  • 简介:摘要对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在上海市静安中心医院经临床确诊的15例缓解期克罗恩病患者(克罗恩病组)及与其相匹配的26例健康者(对照组),行静息状态下海马功能磁共振成像检查,计算低频振幅值,观察两组间低频振幅存在差异的脑;以左侧海马为种子点,计算该区域与全脑的功能连接特征。与对照组相比,克罗恩病组左侧海马(体素32)的低频振幅降低[整体错误校正(FWE校正), 簇水平,P<0.05],左内侧额上回、辅助运动及左侧前部扣带回(体素分别为126、126、37)低频振幅增高(FWE校正, 簇水平,P<0.05);以左侧海马为种子点进行全脑功能连接分析显示,克罗恩病组与左侧颞上回、左内侧额上回、左侧岛盖部额下回及右侧辅助运动的功能连接增强(FWE较正, 簇水平,P<0.05);病程与差异脑低频振幅/功能连接值无显著相关性(P>0.05)。提示克罗恩病患者左侧海马自发性活动及功能连接存在改变。

  • 标签: 海马 克罗恩病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低频振幅 功能连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核磁共振显像技术诊断盆腔出口坐骨神经的临床检查方法及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到2021年6月我院接受诊断与治疗的盆腔出口坐骨神经患者30例开展研究。30例患者均接受核磁共振显像检查。回归总结盆腔出口坐骨神经检查中核磁共振显像技术的应用价值。结果:核磁共振显像技术的检查结果显示清晰,可以实现对坐骨神经和肌肉信号的准确判断,可以准确识别神经。结论:核磁共振显像技术可以有效应用于盆腔出口的坐骨神经检查,对于神经状态与走向的显示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核磁共振显像技术 盆腔出口区 坐骨神经 检查价值
  • 简介:研究了悬索在超谐波共振和1:3内共振共同作用下的两模态响应.首先利用Galerkin方法对悬索的面内运动方程进行离散,得到无穷维离散模型.并利用多尺度法推导出悬索同时发生超谐波共振和1:3内共振时的平均方程以及近似响应.最后研究了平均方程的稳态解以及垂跨比对幅频曲线、水平张力以及时间历程的影响.

  • 标签: 悬索 多尺度法 内共振 超谐波共振
  • 简介:摘要目的直肠癌骶前复发患者由于既往直肠癌根治手术,不同程度地改变了原有盆腔器官毗邻结构,复发肿瘤组织与盆腔内结构分界欠清,常规CT检查由于其软组织分辨率较差,对于实施放疗前准确的靶勾画存在一定困难。故本研究探索磁共振成像(MRI)在直肠癌根治术后骶前复发病灶靶勾画的指导作用。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经病理证实、或经多学科团队(MDT)讨论、MRI和CT及病例信息完整的直肠癌根治术后骶前复发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T和MRI图像中勾画出的患者骶前复发的肿瘤区域(GTV),包括骶前复发病灶(GTVT)和转移淋巴结(GTVN),计算出GTV体积,测量肿瘤边界及径线等指标,比较在MRI和CT两种影像方法中的差异。结果30例患者在CT中勾画测量所得GTV体积均大于MRI,其中GTVT-CT中位体积为67.86(范围5.12~234.10)cm3,明显大于GTVT-MR的43.02(范围3.42~142.50)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288,P<0.001)。CT与MRI勾画的GTVN值分别为(0.43±0.11)cm3和(0.40±0.10)c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50,P=0.132)。在CT图像中勾画的骶前复发病灶的各边界及径线的均值均较MRI图像中所勾画的边界大,其中GTVT的上下径CT和MRI分别为(6.66±2.92)cm比(5.17±2.40)cm(t=5.466,P<0.001),前界分别为(3.24±2.51)cm比(2.69±2.48)cm(t=4.685,P<0.001),前后径分别为(4.92±2.02)cm比(4.04±1.57)cm(t=6.210,P<0.001),左界分别为(3.05±1.00)cm比(2.64±0.78)cm(t=2.561,P=0.016),右界分别为2.66(0.00~4.23)cm比1.82(-1.10~3.59)cm(Z=-3.950,P<0.001),横径分别为(5.01±1.78)cm比(3.82±1.29)cm(t=4.648,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前向脏器受累如肠管、前列腺、膀胱以及后向骶骨受累范围的判断方面,MRI显示优于CT。15例患者根据MRI所指导的靶制定放疗计划并行放射治疗,10例达临床症状缓解。结论MRI图像中所勾画的直肠癌术后骶前复发病灶的GTV较CT小,MRI对肿瘤与周围正常组织边界的判定较CT显示更清晰,因而能够更加精确地显示肿瘤的侵及范围,从而指导放疗的准确实施。

  • 标签: 直肠肿瘤 骶前复发 磁共振成像 放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