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高血糖是危重症患者在重症监护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情况,除了已知的诱发原因(如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手术创伤后、中风、败血症等)外,高血糖可明显导致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增长1。然而,病理生理学特别是对危重患者的高血糖治疗仍存在争议。在临床工作中,对这些患者的血糖管理必须全方位考虑,包括血糖控制目标、糖尿病史、获取营养的途径(肠内或肠外)和可用的监控设备,这大幅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本文将对成年重症患者高血糖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管理和监控方法进行论述。

  • 标签: 高血糖 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重症监护患者应激性高血糖控制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 2016 年 10月

  • 标签: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血糖控制水平对危重症伴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影响。方法在2016年5月到2018年5月选取我院中危重症伴应激性高血糖的患者100例,根据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其中实行一般方法的患者为对照组,实行鉴别方法的患者为实验组。两组均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但是两组的血糖控制水平不同。结果对照组的感染率,低血糖发生率大于实验组,两组之间比较具有较大的差别(P<0.05)。对照组的临床相关指标以及血清的IL-6,CRP水平大于实验组,两组之间比较具有较大的差别(P<0.05)。结论在危重症伴应激性高血糖的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鉴别方法,能够有效的控制血糖水平,降低低血糖,感染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的身体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血糖控制水平 危重症 应激性高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不同的血糖波动条件下,高血糖的代谢记忆效应对主动脉内皮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用抗氧化剂a-硫辛酸研究主动脉内皮细胞损伤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主动脉内皮细胞株,分组实验分为以下2类,对照组①正常对照组5mmol/L葡萄糖组;②高糖组20mmol/L葡萄糖组;③低水平波动组5mmol/L葡萄糖和20mmol/L葡萄糖;④高水平波动组5mmol/L葡萄糖组和30mmol/L葡萄糖组。药物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药物a-硫辛酸(ALA),24小时后进行指标检测;波动组培养基中葡萄糖浓度按高低循环的方式给予,即20mmol/L葡萄糖培养2h,更换5mmol/L葡萄糖培养3h,进行3个循环,夜间9h,加5mmol/L培养基,共作用24h,培养14天后进行指标检测。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高糖组和波动组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均有显著升高;2与高糖组比较,低水平波动组和高水平波动组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有显著升高;3与低水平波动组比较,高水平波动组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有显著升高;4与对照组比较,药物组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有显著下降。结论波动性高血糖较恒定性高血糖对主动脉内皮细胞具有更强的损伤效应,其机制可能是波动性高血糖比恒定性高血糖能引起更为强烈和持久的“代谢记忆效应”,抗氧化剂a-硫辛酸可以对抗主动脉内皮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

  • 标签: 波动性高血糖 恒定性高血糖 代谢记忆效应 主动脉内皮细胞 氧化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灵芝多糖联合盐酸二甲双胍对高血糖小鼠降血糖的研究。方法把高血糖小鼠随机分为高血糖组(10只,生理盐水),盐酸二甲双胍(10只,100mg/kg)组,灵芝多糖(10只,200mg/kg)组,灵芝多糖(200mg/kg)+盐酸二甲双胍(100mg/kg)组,盐酸二甲双胍(10只,200mg/kg)组,喂养30天,分别测定各组小鼠血清葡萄糖水平变化。结果100mg/kg盐酸二甲双胍联合有效剂量的灵芝多糖的降血糖疗效与200mg/kg盐酸二甲双胍相当。结论联合治疗比单用盐酸二甲双胍或灵芝多糖能更好降血糖,灵芝多糖可作为盐酸二甲双胍类降血糖药的理想补充剂。

  • 标签: 盐酸二甲双胍 高血糖 灵芝多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激性高血糖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相关性,探讨血糖监测对于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的参考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15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分为观察组(应激性高血糖)71例和对照组(无应激性高血糖)85例,经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恢复情况。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发作次数减少(P<0.05),疼痛发作持续时间得以缩短(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76.06%<91.76%)相对更低(P<0.05),而心肌梗死发生率(5.63>1.17%)、猝死发生率(2.82%>0)、症状发作次数(2.56±1.05)次>(1.04±0.68)次以及疼痛发作持续时间(12.51±2.18)min>(5.44±2.11)次相对更高(P<0.05)。结论应激性高血糖与不稳定型心绞痛之间存在相关性,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需要密切关注其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 标签: 应激性高血糖 不稳定型心绞痛 相关性
  • 简介:结合1例被误诊7年的胰高血糖素瘤综合征患者病例介绍,并分析胰高血糖素瘤罕见临床表现,该病极易误诊。但因其有反复发作的特定表现的皮损和明显异常的实验室检查,临床上根据可疑皮损,再结合糖尿病史(或血糖升高)、消瘦、贫血等临床表现应考虑该病的可能性,并进一步检查血胰高糖素及影像学定位诊断。

  • 标签: 胰高血糖素瘤 坏死松解性游走性红斑 胰腺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非酮症高血糖引起的偏侧舞蹈症在临床上少见且大多发生在糖尿病病史长血糖控制欠佳的中老年女性患者。但我们在临床上见到的这位患者是中年男性既往无糖尿病病史,并且症状在血糖恢复正常以后出现。故在临床上分析偏侧舞蹈症患者的代谢病因时要考虑到非酮症高血糖,给予早期诊断和治疗,此类患者预后较好。

  • 标签: 非酮症高血糖 偏侧舞蹈症 解剖学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伴高血糖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8月就诊于本院的6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伴高血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非手术保守治疗,实验组则采用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最终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血糖值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所有患者血糖值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伴高血糖均能取得一定的成效,临床中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治疗方案,合理选择手术治疗,以保证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高血糖 保守治疗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与生活节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与日俱增,糖尿病血管病变作为2型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现在已经成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要死亡原因。动脉粥样硬化是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共同病理特征,诸多因素可以影响其发生发展,本文就高血糖状态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糖尿病 高血糖状态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临床上对于冠心病以冠脉搭桥手术治疗为主,该治疗方法能延缓病情发展,提高临床效果,促进患者恢复。越来越多研究结果表明血糖波动性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加强患者血糖测定对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将以冠脉搭桥术后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血糖波动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为起点,并根据危险因素提出应对措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高脂血症 应激性高血糖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脂肪肝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超重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到2017年12月的健康体检人员1500名,对比体检人员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以及超重的检出情况,并分析脂肪肝检出的危险性因素。结果脂肪肝检出人员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超重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脂肪肝检出者。结论脂肪肝的患病与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以及体重相关,且男性、年龄大的是高发人群。因此,患者需要定期检测,降低脂肪肝患病率。

  • 标签: 脂肪肝 高血压 高血糖 高血脂 超重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急危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治疗当中,患者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期间收治的94例急危重症患者为主要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ICU监护并且出现应激性高血糖反应,按照均匀分组的方式将所选患者均分成为常规组与强化组,常规组患者接受胰岛素常规治疗,强化组患者则应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法治疗之后的不良反应以及主要的临床指标。结果强化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少于常规组,主要指标的数据也要优于常规组,具体数据分析存在明显意义(P<0.05)。结论在ICU监护病房治疗的急危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治疗中,给予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效果较好,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应激性高血糖 胰岛素 急危重症 强化 监护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