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卫星光学遥感影像的几何畸变是制约遥感图像应用精度的重要原因,因此纠正遥感图像的几何畸变,获得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影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摄影测量几何畸变基础模型结合傅里叶函数,提出一种可适应任意畸变的通用摄影测量畸变模型,对该模型进行探讨。

  • 标签: 光学遥感影像,通用几何畸变模型,魏尔施特拉斯定理,傅里叶级数定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放射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情况和影像成像质量的因素。方法:对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放射科10名医师和10名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放射医学技术应用情况,回顾分析影响影像成像质量的因素。方法:CR与DR检查、X射线、CT检查、DSA检查、MRI检查中X射线合格率最低,DSA检查满意度更低,CT检查在科室满意度和并发症情况方面均不太理想;通过对放射科10名医师进行调查发现,操作者经验技术是影响影像成像质量主要因素,其次为检查目的与成像难易程度和仪器设备性能与状态。结论:放射医学影像技术在疾病诊断中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对提升疾病诊断准确率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疾病诊断中不同诊断方式,优缺点各异,需要结合患者情况合理选择诊断方式。另外,影像成像质量,容易受操作者经验技术、检查目的与成像难易程度和仪器设备性能与状态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出现误诊漏诊,放射科应重视以上因素,加强放射科员工技术提升,重视仪器设备使用及维护,从而确保诊断准确性。

  • 标签: 放射医学影像技术 影像成像质量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与生物学领域对高分辨率组织成像需求的不断增长,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技术已成为一项备受关注的非侵入性成像工具。OCT结合了光学干涉测量和成像技术,能够实现高分辨率的二维切面图像,用于探索生物组织的微观结构。然而,要完整理解生物组织的三维结构以及病变的空间分布,需要采用三维重建算法来将单个切面图像整合成连贯的三维模型。本文着眼于电子测量中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并旨在深入探讨OCT技术的原理和在三维重建领域的应用。OCT通过使用光学干涉原理,能够以微米级的分辨率在非侵入性条件下获取组织内部结构的图像,使其成为医学影像学领域的重要工具。然而,要实现对三维结构的高质量重建,需要结合先进的算法和技术。

  • 标签: 光学 测量领域 相干断层扫描 三维重建 算法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的CT、MRI影像学。方法:选取2022年06月~2023年0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疑似急性胰腺炎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CT、MRI影像学检查,以病理结果为参考,分析CT、MRI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60例患者病理检查结果显示48例为阳性,12例为阴性,MRI检查敏感度为93.80%,特异度为91.70%,准确度为93.30%,两种检查方式特异度无明显差异(P>0.05),MRI检查敏感度、准确率明显高于CT检查(P<0.05)。结论:在急性胰腺炎临床诊断中可以选择MRI检查,从而提升患者诊断结果准确性,促进患者尽早接受对症治疗。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CT MRI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在《医学影像技术学》课程中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效果。方法:选取影像专业学生70名,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5名,观察组学生采用经过设计的多媒体教学方式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教学。一学期后对比两组学生的满意度以及考试成绩。结果:观察组学生的满意度及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医学影像技术学》课程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满意度和教学效果。

  • 标签: 医学影像学 多媒体 教学 观察分析
  • 简介:摘要长期临床实践表明,蒙药不仅对多发病、常见病疗效独特,对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疑难病症也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分子影像技术以影像学技术为基础,可显示组织、细胞、亚细胞水平的特殊分子,通过反映活体状态下的分子水平变化,对病灶进行定位、定量、定性显像分析。无创性和活体显像是该技术的最大特点。将分子影像技术应用于蒙药治疗的研究中,可活体、实时呈现治疗前后的病灶特点,动态评价药物疗效,从而为探究蒙药疗效和研制新药方面提供新思路。

  • 标签: 分子显像 医学,蒙古传统 药物疗法 发展趋势
  • 简介:摘要近年来,心脏MR技术在各种缺血及非缺血性心肌病的诊断、评估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心脏MR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模式、扫描序列及影像表现进行基本的介绍,旨在提高影像医师的诊断能力。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我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数量快速增长,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在指导和优化PCI中具有重要的价值,逐渐发展成为心血管介入医生进行精准PCI不可或缺的工具,但OCT在我国的使用率仍较低且不规范。鉴于OCT在冠心病介入诊疗中的价值及我国的应用现状,专家组总结了既往OCT在冠心病介入诊疗中的临床证据,结合国内外相关指南、共识及专家建议等,形成了规范及推广OCT在中国冠心病介入诊疗中应用的专家共识,以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广大冠心病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 简介:摘要:本论文研究了高分子薄膜在光伏工程中的光学特性与电能转换。通过系统的实验和分析,我们深入探讨了高分子薄膜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潜力。首先,我们研究了高分子薄膜的吸收光谱特性,发现其在可见光和红外光谱范围内具有出色的光学吸收性能。其次,我们通过表征电子能级结构和光电转化效率,揭示了高分子薄膜对太阳能的光电转换机制。最后,我们讨论了高分子薄膜在提高光伏器件性能和降低成本方面的潜在应用。本研究为高分子薄膜在光伏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验基础,有望推动可再生能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 标签: 高分子薄膜 光伏工程 光学特性 电能转换 太阳能电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扩散加权神经成像在腰骶丛神经影像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15年-2020年期间选择来我院治疗的18例腰骶丛神经损伤对其使用DW-MRN技术对腰骶部位行加权扫描,观察腰骶丛神经损伤的影像特点。结果 DW-MRN原始轴位图像中患者及健康志愿者的腰骶丛神经根及跟梢清晰可见,神经节及节后纤维素等细微结构均显示良好。经MIP技术重组得到的冠状位影像资料可清晰的观察到患者腰骶丛节后神经的形态和走形;腰骶丛神经损伤患者DW-MRN影像学资料显示腰骶丛神经呈均匀高信号,神经节信号更高。结论 DWMRN应用在腰骶丛神经对腰骶丛神经成像中意义重大,与现有诊断技术联合可提高腰骶丛神经损伤性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扩散加权神经成像 腰骶丛神经影像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在肿瘤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7月-2021年7月在本院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测量表面弥散系数。结果 恶性肿瘤的ADC值明显低于良性肿瘤。结论 在开展对肿瘤的影像学诊断中,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的诊断价值较高。

  • 标签: 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 肿瘤 诊断
  • 简介:摘要:脑缺血性疾病对人们的生命及生命质量造成严重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继发改变可致脑缺血性疾病发生,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影像学检查来诊断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本文将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形成、颈动脉斑块与脑卒中的关系和影像学研究进展方面进行简述。

  • 标签: 脑缺血脑卒中 颈动脉斑块 影像学方法
  • 简介:摘要眼眶炎性假瘤(OIP)是一种无明确病因、以炎性反应为主要特征的眼眶特发性良性占位性病变。临床采用排他性诊断,也可通过手术行活体组织检查,以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明确诊断。临床药物治疗和手术切除既是诊断手段又是治疗方法,如何选择诊疗方法是困扰临床医师的难题。本文按影像学特征对OIP进行分类,并以此提出OIP诊疗新策略,以期进一步提高OIP的临床诊疗水平。

  • 标签: 眼眶假瘤 糖皮质激素类 活组织检查 诊断显像
  • 简介:摘要:核磁共振技术在分子影像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能够为生物医学研究、临床医学和材料科学提供深入的分子信息。本文将就核磁共振技术在分子影像学中的挑战与机遇展开论述。

  • 标签: 核磁共振技术 分子影像学 挑战 机遇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