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秧歌的历史在我国东北、西北、山东等很多地区民间很早就有秧歌这种群众性的娱乐形式,它以简洁、欢快、参与性强的特点在城市、乡村受到广泛欢迎,并逐步演变成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秧歌舞起源于农业劳动,人们在田间辛苦插秧、耕耘,耘田的劳动,以敲锣打鼓,用来助兴,其实早在宋代就有农事中唱秧歌的记载,甚至在西周开始也有对个别地区类似秧歌形式的记载,后来人们不断丰富发展,将农民们劳动之余自娱自乐的歌舞形式都统称为秧歌。也有关于秧歌最早起源于祭神的说法,农民通过秧歌舞来祈求人丁平安、五谷丰登。

  • 标签: 秧歌舞 中国文艺 农业劳动 娱乐形式 艺术表达 歌舞形式
  • 简介:<正>从1976年迄至今天,在中国文艺殿堂中出现了现代主义。无论人们怎样肯定它或否定它,这都确凿无疑地表明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现代主义犹如一场急风骤雨曾经掠过中国化的上空。现代主义是个复杂的文化现象,对此,我们必须在客观而冷静的反思中对它重加探究和审察。现代主义从它在中国一诞生直至后来的发展都伴随着理论家和批评家对它的争论和评说。这些争论和评说大都从政治和经济以及艺术本身的角度出发。我们看来,只有将

  • 标签: 现代主义 中国文艺 文化现象 批评家 基本事实 理论家
  • 简介:多年以后审视摩挲旧物对我来说,往往意味着自己与人生某些部分的和解与释然。——李宗盛。《心经》未了,横轴留白,仿佛印证“诸法空相”。那是母亲给我们的最后教诲。——林怀民。

  • 标签: 中国文艺 物语 《心经》 李宗盛 林怀民
  • 简介:在巴黎期间,很想去附近的蒂埃里堡(Chateau-Thierry,又译沙多——吉里)走走。小镇距巴黎约一小时车程,是写过《寓言诗》(Fables)的拉封丹(JeandeLaFontaine,1621—1695)的家乡。

  • 标签: 拉封丹 中国文艺 故乡 寓言诗 巴黎 家乡
  • 简介:文艺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对中国文艺学界和美学界做出了积极贡献,研究文艺美学的历史发展既有理论的价值,也有实践的意义。本文从时间向度追踪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发展,研究文艺美学在文学理论批评中的运用,展望文艺美学发展的未来前景,探索发展新方向;从空间向度研究中国文艺美学、西方文艺美学以及中西结合的美学思想。文艺美学发展过程虽然曲折,但也在学科定性领域开辟了自己的道路,为良好的发展前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标签: 文艺美学 学科定性 学科功用 反思 前景
  • 简介:该文认为,20世纪中国文艺思潮的本质就是从1989年戊戌改变开始的反专制、争民主。巴金文艺思想的本质就是以人性自由为价值观出发的写真实论。巴金文艺思想的要点是:真与善。

  • 标签: 文艺思想 文艺思潮 巴金 中国 人性自由 真实论
  • 简介:中国建立伊始,新政府立即着手新中国全面的文艺思想和文艺体制的建设。新政权意识到,只有尽早地建立统一的、符合共产党政权意志的文艺思想和文艺方针,才能有效地宣传和推行共产党的建国方略和主张;只有建立强有力的文化体制,才能有效地贯彻执行共产党的文艺思想和文艺方针,才能实现新政权对文化艺术的领导权,才能发挥文艺的宣传、教育、鼓动、普及的功能,为新中国建设事业和各项政策的落实提供精神动力和支持。

  • 标签: 文艺思想 新中国 文化机制 政权意识 中国建设事业 文艺方针
  • 简介:中国现代新文学理念的形成无疑是同接受和吸收外国文学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中外文化相互交融的精神成果.新文学区别于旧文学的明显标志就在于,它已经从一种封闭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具有一种开放的品格.但是,正因为新文学刚刚从一种旧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就不可能完全摆脱过去的自我:它有开放的一面,背后还有封闭的一面;有主动的一面,也有被动的一面.诸种不十分和谐因素的相互溶合,形成了中国现代新文学及其理论观念的独特内涵.而人们常常会因为对某一问题的敏感,从而忽视另一方面的事实.本文就试图从历史、文化、理论发展和心理等各个不同角度探讨现代中国文艺美学建设的艰难与困惑.

  • 标签: 现代 中国 文艺美学 发展 文学理论 历史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2-02
  • 简介:转型改制,这是当下中国文艺界的热门话题,热门到了焦灼乃至恐慌.各地除了为数不多的几家具有示范性的院团,如重点的京剧、昆剧、芭蕾、交响乐等团体,将继续得到政府的政策倾斜与资金扶持之外,绝大多数文艺院团将直面"断奶",由事业制改为企业制,一方面可以说是自谋生路,另一方面则意味着自生自灭.这种危机不仅来自院团本身,而且直接影响到一些地方剧种的存亡.

  • 标签: 转型期 中国文艺院团 企业文化 企业价值观 人力资源观 人才观念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简介:中国古人既不象传统西方那样认为语言绝对可以存真,中国传统语言观一方面认为语言在人和自然一体化的本原和指归中有终极的限制,西方的逻辑学理是西方文化对自然的认知方式的典型体现

  • 标签: 东方自然观 中国文艺美学 文艺美学东方
  • 简介:暑期蜗居在长沙的斗室里,一边读书,一边寻找博士论文写作的感觉。寻寻觅觅,灵感干呼万唤难出来,索性抛开书本,漂流去。

  • 标签: 文艺精神 后记 中国 围棋 游戏 论文写作
  • 简介:从现代向后现代的转折是二十世纪人类生存方式正在发生的根本革命,中国文艺批评界先于哲学界、社会学界、政治学界将后现代性纳入自己的研究视野,对之进行了长久而富有激情的讨论,这对于培育中国的后现代文化具有开创性的意义。然而正是在迎接和理解后现代性的过程中,中国文艺批评界表现出了因无法充分同化而产生的迷惘、犹豫、多变。后现代性忽而被当作后现代文化的特性,忽而被当作后工业社会的运行逻辑,忽而被当作现代性在当代的变形。一种未被充分同化的主义从根本上说还是他人的主义,对他人的主义的茫然迎接表征着迎接者丧失了自己的立场。为什么当代中国文艺批评界在解读后现代性时会如此游移不定?最根本的原因是视野上的局限:中国文艺批评界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以现代性内化而成的视野观审视后现代性的,必然显现出力不从心之感。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后现代性主义者对于后现代性的言说就会直接转化为中国文艺批评家对后现代性的言说,甚至使之将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后现代主义性)当作后现代的总体特征(后现代性)。这在逻辑上就存在明显的错误。当代中国文艺批评的三重欠缺@王晓华

  • 标签: 中国文艺批评 文艺批评重 重欠缺
  • 简介:摘要刘勰的“隐秀”是指作家的神思活动,具有“隐”、“秀”和“余味曲包”三个特点。“隐秀”观不仅强调作者在创作中不能仅局限于描写事物、塑造形象,更应追求味外之旨;同时,也强调读者的“参与感”,作者在创作时应适当“留白”,让读者根据自己的想象和能动性创造性地去探寻作者的言外之意。

  • 标签: 隐秀 言外之意 韵外之旨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3-17
  • 简介:胡经之先生的基础性文艺美学研究是一种对文艺审美的多层次研究,而把文艺美学的学科研究方向定位于文艺的审美规律、审美价值上来,去研究文艺的审美特性和美学规律

  • 标签: 中国文艺美学 文艺美学研究 研究形态
  • 简介:《茅盾姚雪垠谈艺书简》:当代中国美学转型的前奏从1974年7月到1980年2月,在这七年时间里,姚雪垠为长篇历史小说《李白成》的创作问题和茅盾通信88封,而《茅盾姚雪垠谈艺书简》收入了他们围绕长篇历史小说《李白成》的创作问题和其他重要文艺理论问题的通信73封。茅盾和姚雪垠这些信中的美学思想曾经极大地推动了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中国文艺界的思想解放。其实,

  • 标签: 中国文艺理论 长篇历史小说 姚雪垠 美学转型 当代中国 思想解放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3-16
  • 简介:文化研究的这个特点我以为正好可以弥补80年代美学文艺学话语的普遍主义倾向,三、美学文艺学话语的社会文化语境,普遍主体、自由解放的美学文艺学话语及其理论预设虽然在80年代因其具体的政治文化判断性而到了积极的作用

  • 标签: 中国文艺学 主流话语 年代中国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8-07
  • 简介:文化研究的这个特点我以为正好可以弥补80 年代美学文艺学话语的普遍主义倾向,三、美学文艺学话语的社会文化语境,普遍主体、自由解放的美学文艺学话语及其理论预设虽然在80 年代因其具体的政治文化判断性而到了积极的作用

  • 标签: 中国文艺学 主流话语 年代中国
  • 简介:本文认为中国文艺学"失语"并非全球化的必然结果,恰恰相反,西方文论概念、术语的大量引入曾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艺学的语汇,并促进了它的现代化转型.文章指出中国文艺学"失语"的关键在于缺乏必要的问题意识,没有真正立足于中国文艺发展的实际.

  • 标签: 全球化 文艺学 失语 问题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