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危重孕产妇的临床救治方式。方法选取100例危重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式分析法,了解孕产妇的危重病情和临床救治方法。结果100例危重孕产妇,主要是分娩期并发症、妊娠合并症和妊娠特有疾病,其中产科出血的发生机率最大,有34例危重孕产妇是由于产科出血引起的,占到了所有患者的34.0%,妊娠期的高血压有29例患者,仅次于产科出血,占所有患者的29.0%。结论危重孕产妇的临床救治,主要依靠医护人员自身的素质,在实际救治的过程中,要重视产科出血和高血压等重要影响因素,结合产前的检查,最大程度降低危重的发病率。

  • 标签: 急危重症 孕产妇 救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科收治的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护理管理措施及与相关科室做好联络衔接的护理体会。方法收集本院急诊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并进行院内转诊的1474例患者,其中将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78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行常规的转运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93名患者作为观察组,该组患者实行安全转运的一系列相关护理措施并做好与相关科室的联络衔接。结果通过比较分析,观察组转运花费的时间、途中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采取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护理管理的相关措施及做好与相关科室的联络衔接,保证了患者的转运安全,降低了途中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救治的成功率及家属的满意度。

  • 标签: 急诊 急危重症患者 安全转运 联络衔接
  • 简介:摘要临床输血的基本原则是AB0和Rh(D)血同型输入,但是在危重患者的抢救过程中,时常会发生同型血短缺的情况,目前在国内外急救中首选的方法是采用O型血液作为“通用血”输注。现通过对我科1例同种异型输血抢救成功的案例阐述护理体会。

  • 标签: 异型输血 病情监测 溶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常见妇产科危重患者的抢救护理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通过对妇科、产科常见危重的病因进行分析,调整抢救方案。结果及结论对于危重患者来说,吸氧、建立静脉通道、监测生命体征及氧饱和度、导尿等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抢救护理措施,有区别的只在于吸氧浓度、输液滴速、使用药物的不同,血氧饱和度和缺氧程度之间的差异,临床上要根据不同病种区别对待,活学活用,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妇产科 急危重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危重孕产妇临床抢救的治疗应对措施。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接诊的危重孕产妇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娩期并发症、妊娠合并症、妊娠特有疾病是危重患者的主要病症,其中产科出血的发生率最高,占34.17%;其次是妊娠期高血压,为27.50%;产科出血的主要诱因按照发生比例排序,分别为异位妊娠(75.61%)、宫缩乏力(14.63%)、胎盘因素(9.76%);危重孕产妇的产前检查率(31.67%)明显低于正常孕产妇(76.22%),而存在高危因素患者比例(62.50%)明显高于正常孕产妇(29.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危重孕产妇的临床抢救需要经验与专业知识的积累,尤其应重视产科出血,提高孕产妇的产前检查率及早期重症筛查率,是降低危重发病率及提高抢救成功率的有效措施。

  • 标签: 急危重症 孕产妇 临床抢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ICU危重患者中,采用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ICU患者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以及负面情绪状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2.9%)明显高于对照组(71.4%),护理后的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适护理应用在ICU危重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促进病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ICU 急危重症 舒适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危重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320例危重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静脉留置针在这些危重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结果320例病人使用留置针穿刺一次操作成功,无发现不良反应,为危重病人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结论静脉留置针对血管刺激小,便于肢体活动,不易脱出血管,保留一条开放的静脉通路,利用病人抢救,保留时间长,减少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及服务质量,促进病人的康复,值得在危重病人护理中应用。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重症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危重患者临床抢救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重症医学科采用机械通气救治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密切监测治疗前后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结果70例危重患者中有67例成功脱机,且撤机后的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指标较通气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在危重患者的临床抢救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机械通气 急危重症 抢救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危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危重患者212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纽和对照组,每组106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呼吸支持,观察组给予呼吸阶梯性治疗。对两组呼吸支持方式、呼吸复苏率及呼吸稳定时间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呼吸支持方式基本类似,应用最多的均为鼻导管吸氧、呼吸机支持和复苏体位(P〉0.05);观察组呼吸复苏成功率为81.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04%(P〈0.05);观察组呼吸稳定时间为(42.26±4.31)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56.17±4.28)min(P〈0.05)。结论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危重患者,可明显提高呼吸复苏成功率,缩短呼吸稳定时间,值得推广与使用。

  • 标签: 急危重症 呼吸阶梯性治疗 急诊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危重患者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10月危重患者178例,将其按奇偶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8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呼吸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复苏成功率相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呼吸稳定时间相比较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所应用的呼吸支持方式相比较观察组患者复苏体位应用比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气管切开应用比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开放气道、鼻导管吸氧、面罩给氧、气管插管、环甲膜穿刺、呼吸机给氧等应用比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将急诊呼吸阶梯性方法应用于危重患者治疗中,其能够明显提高患者呼吸稳定率,缩短患者呼吸复苏时间,对改善患者预后及提高治疗效果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急危重症患者 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 传统呼吸治疗 疗效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急诊呼吸阶段性治疗危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0例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呼吸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急诊呼吸阶段性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复苏率、呼吸稳定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呼吸复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呼吸稳定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急诊呼吸阶段性治疗危重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呼吸复苏率,加快呼吸稳定,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急诊呼吸阶段性治疗 急危重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危重孕产妇临床抢救的治疗应对措施。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接诊的危重孕产妇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娩期并发症、妊娠合并症、妊娠特有疾病是危重患者的主要病症,其中产科出血的发生率最高,占34.17%;其次是妊娠期高血压,为27.50%;产科出血的主要诱因按照发生比例排序,分别为异位妊娠(75.61%)、宫缩乏力(14.63%)、胎盘因素(9.76%);危重孕产妇的产前检查率(31.67%)明显低于正常孕产妇(76.22%),而存在高危因素患者比例(62.50%)明显高于正常孕产妇(29.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危重孕产妇的临床抢救需要经验与专业知识的积累,尤其应重视产科出血,提高孕产妇的产前检查率及早期重症筛查率,是降低危重发病率及提高抢救成功率的有效措施。

  • 标签: 急危重症 孕产妇 临床抢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呼救阶梯性治疗对危重患者的疗效以及优势。方法选取120例危重的患者,将他们平均分为两组,每组60例,一组为使用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的观察组,另一组为使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复苏率以及呼吸稳定的时间进行相应的对比。结果进行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的危重患者,其复苏率比进行常规治疗的患者高,并且观察组的患者其呼吸稳定时间比对照组的患者短,两组的呼吸稳定时间和复苏率有显著的差异。结论对危重患者使用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能够在缩短患者呼吸稳定时间的基础上,提高患者复苏率,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急危重症 急诊呼吸 阶梯性治疗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091-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ICU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为保证输液途径通畅、保护外周血管和监测中心静脉压,用深静脉置管代替外周静脉穿刺的可行性。方法对我科危重患者,经颈内静脉或股静脉行深静脉置管术。结果穿刺次,均置管成功。结论对于危重患者应采用深静脉置管,其操作方便、快速,不破坏血管,对提高抢救成功率有较好的作用。

  • 标签: 深静脉置管 危重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精细化护理在老年危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4月~2015年04月收治的72例老年危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精细化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疗效结果。结果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总有效率以及护理配合度分别是100.00%、94.44%以及97.22%,和对照组对应指标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危重患者采用精细化护理措施后,可以有效提升急症危重患者的急救成功率,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医护配合度,不断提升我院的医护质量水平。

  • 标签: 精细化护理 老年急危重症 急救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急诊呼吸阶段性治疗在危急重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8例危急重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呼吸支持治疗,研究组则给予呼吸阶段性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呼吸支持方式中研究组实施复苏体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气管切开率、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呼吸稳定率与稳定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危重患者中采用急诊呼吸阶段性治疗方案具有更显著的疗效,改善呼吸支持方式,缓解病情发展,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急危重症 急诊呼吸 阶段性 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