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当前多重理论视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需要一些判断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水平和方向基本原则,所以我们有必要从总体上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三含方面:一是在理性与实践关系上,实践优先于理性,可称之为实践优先原则;二是在历史发展与伦理道德批判关系中,历史发展优先于伦理道德批判,可称之为发展优先原则;三是在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关系中,价值判断优先于事实判断,可称之为价值优先原则。该问题难点是后两个原则关系问题。

  • 标签: 马克思 实践优先原则 发展优先原则 价值优先原则
  • 简介:作为近代政治哲学最高分野,个人原则与社会原则对立构成了马克思进入政治哲学思考总背景。个人与社会作为道德政治两种主体其实是政治哲学理论反思产物,西方社会结构深刻变迁在这两大原则消长背后进行着。按照西方哲学对于政治原初理解,政治最高目标是道德性,即“应当存在正义”,政治本质则是精神自由创制领域。

  • 标签: 马克思政治哲学 个人与社会 社会原则 西方哲学 哲学理论 道德政治
  • 简介:政治治理应该基于良心,而非利益或原则原则政治因为其普遍主义倾向而不现实,民主政制为利益所主导,唯利是图,也不是优良政制。唯有良心政治可谓优良。良心政治关键在于明辨政治事务之是非,在明辨是非基础上平衡政治博弈各方(通常体现为相对变动多数和少数)利益。这需要有一个独立、自主、自由、自足、高贵、稳定,拥有良心、良品和良能,有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拥有政治智慧和经验,不畏强权,不被利欲熏心,不随波逐流,也无须谄媚大众,仅凭自己良心和良知来判断政治事务之是非政治人群体在政治生活中发挥作用,有时是举足轻重作用。

  • 标签: 良心政治 利益政治 原则政治 民主政制 普遍主义
  • 简介:“返祖现象”是艺术创作常用手法之一。这种艺术创作手法主要特点,就是无论在艺术观念形成,还是在艺术表现手段选择上都带有明显用早期人类或儿童眼光看世界和表现世界特性。它特别强调艺术创作体现作者“童心”重要性,因为早期人类和儿童眼中世界比起“现代”或“成年”人眼中世界更接近艺术世界本质。

  • 标签: 返祖现象 童心 艺术创作 审美价值
  • 简介:在非理性主义和主观主义流行于伦理学时,黑尔将可普遍化规定为道德判断基本特征,从语言与逻辑角度重新解释和论证了可普遍化原则,恢复了道德客观性和普遍性,为伦理学奠定了客观基础。然而,黑尔可普遍化原则却并不完全符合道德现实。

  • 标签: 道德判断 可普遍化 黑尔
  • 简介:价值哲学研究取向,不仅指价值哲学研究者旨趣和在研究过程中所关注重点,更指把什么主体需要看作终极价值源泉和尺度,以哪一种价值主体所追求价值为价值基点和目的,一言以蔽之,即是指以什么样主体所追求价值作为价值本位。自古以来价值哲学研究,虽然研究者观点人各不同,但存在两种基本不同取向,即整体取向和个人取向。

  • 标签: 价值哲学 哲学研究 终极价值 价值主体 个人取向 研究者
  • 简介: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光辉旗帜。”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就以实现人民民主为目标,为此进行了28年艰苦卓越奋斗,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继续推进人民民主,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人民民主制度,但也在人民民主建设上遭受重大挫折。

  • 标签: 人民民主思想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中华人民共和国 邓小平
  • 简介:“审美生活”作为美学研究对象与其他生活形态一样,具有一般“生活”“构成特性”:“主客不分”,其在“时间性”上体现是主客之间“始终一指向”关系,那么一种描述“语法”就必将产生:“只有当……时候,才会产生特定美感体验”,因而,“时间性”是“生活哲学”基本问题。

  • 标签: 时间 美学 生活形态 审美生活 美感体验 生活哲学
  • 简介:康德“知识论转向”意义并不是要背离“存在”问题,相反,他要深化存在内涵,要让存在“规定性”取代之前“存在”抽象和空洞。由此,“自由一无限”成为了康德哲学核心环节之一。康德“理性一自由一意志一德性”赓续了古希腊“认识你自己”传统。遵循这个思路,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三位德国古典哲学家均在康德开辟哲学方向上付出了努力。德国古典哲学并未放弃传统“存在”问题,而是深化和发展了这个主题。费希特以自我意识为起点,将康德三大批判整合为体系;谢林“同一性”原则以及“理智直观”进一步推进和弥补了康德哲学;黑格尔则用“精神”能动性以及积极辩证法将“思想体”通过自身矛盾发展成为“存在体”。

  • 标签: 德国古典哲学 “存在”问题 “认识你自己” 康德哲学 知识论转向 “同一性”
  • 简介:日本每年因洗澡不当导致死亡多达1.4万人,其中约九成是65岁以上老人;每年12月和1月期间,意外发生最多。原因是冬季气温低,进入浴室后,血液集中在内脏和头部,先洗头可能导致头部血液流通不畅,长期如此或诱发脑血管疾病。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教授唐成林说,清洗身体时,应先从远离心脏四肢开始冲淋,最后洗头。专家建议:要科学洗澡,应记住“234”原则:2种天气尽量不洗。刮风下雪天和雷雨天。刮风、下雪、气压低时,煤气难以顺畅排出,也容易回流,引起中毒。雷雨天气时不要使用太阳能热水器,使用燃气热水器时,也应注意使用时间、注意燃气是否泄漏。

  • 标签: 专家建议 洗澡 燃气热水器 猝死 重庆医科大学 太阳能热水器
  • 简介:与传统生物学通过解剖生命体以研究其内在构造不同,合成生物学旨在将工程学思想用于生物学研究中,以设计自然界中原本不存在生物体或对现有生物进行改造,使其能够制造材料、生产能源和食物、处理污染等,从而增进人类健康,改善生存环境,应对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严峻挑战。由于合成生物学应用研究预示着创造人工生命可能性,这必然导致人与自然关系新变化。对于这一革命性技术突破,国际社会在憧憬其应用研究可能在医学、农业、能源和环保等领域带来巨大利益同时,也对其可能引发生物安全风险以及相应伦理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

  • 标签: 技术应用 伦理问题 生物学 合成 规制 人类社会发展
  • 简介:自库恩从科学研究和科学革命视角提出“范式”和“范式革命”以来,“范式”已经成为一个常用哲学词语。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范式转换呼声也比较高,但是笔者认为,真正意义上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还在形成过程中。从学理上看,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式表面上差异称为样式更加合适。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基本样式 哲学研究范式 范式革命 “范式” 科学革命
  • 简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是在邓小平指导下确立,集中体现了邓小平治国理政思路,是邓小平留给后人最宝贵思想遗产。邓小平对党在十三大确立基本路线具有极其重要贡献,他不仅是基本路线主要提出者,也是基本路线权威阐释者,还是基本路线坚定捍卫者。

  • 标签: 邓小平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基本路线
  • 简介:政治文明作为当代中国重要时代话语之一,表达了中华民族建设昌明政治愿景。这一言说具有中国发展独特意涵,包含了告别政治野蛮决心与信心,最终指向尊重与保障人价值,实现人类幸福共同追求。中国独特发展历程是政治文明话语存在并得以张扬现实基础;人类制恶求善观念体系及其外化政治制度安排是中国现代政治文明核心内容;民族普遍性与特殊性共存共生,是实现中国现代政治文明诉求内在依托与保障,因此,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就必然是这样一个体系:在民族自我发展基础上政治观念、政治制度与治理体系有机统一同质化体系。

  • 标签: 政治文明 制恶 政治权力 人类福祉
  • 简介:建国后十七年,中国共产党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需要出发,根据人民大众特点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际需求,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路径问题,开辟出了文本传播、媒体宣传、教育引导、思想改造、制度安排、组织推进等一系列行之有效而又相互配套具体路径。总结归纳这些基本路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 标签: 建国后十七年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 基本路径
  • 简介:针对目前学界都把中西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当作相对独立学术领域,忽视两者共同性和通约性现象,论文将雷蒙德·威廉斯文化理论与毛泽东大众文化思想进行比较,认为在大众性美学原则上两者具有相通性和可对话性。两者可比点体现在:文化与大众一创造主体重建与突显;文化与生活一大众实践表征与涵载;文化与社会一推动历史变革动力。两者都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丰富和发展,促进了各自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本土化。威廉斯大众文化理论在特定历史语境中拓展了历史唯物主义对文化形态和社会功能理解,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对浪漫主义超越;毛泽东大众文艺思想及其在创作实践中取得成绩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和实践成效。

  • 标签: 大众性 雷蒙德·威廉斯 毛泽东 文化
  • 简介:基于机会同化模型,采用催化范式,运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比较有准备阶段和无准备阶段汉字字谜理解过程中准备效应脑内变化。结果发现,在200ms-900ms内,准备效应引起了一个正ERP成分(P200—900),大部分脑区得到激活;在900ms-1400ms内,准备效应主要在额区、中央区引起了一个P900—1400成分,在枕区引起了一个N900—1400成分。结果表明,准备期加工影响了对字谜理解,准备效应对字谜理解作用是促进与抑制作用并存。

  • 标签: 准备效应 理解 字谜 ERP
  • 简介:作为20世纪深切关注现实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卢卡奇在《理性毁灭》中对二战挑起者德意志进行了历史反思和现实分析,由此激发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后继者对理性毁灭深层思考,并对风云变幻下知识分子历史责任与崇高使命发出呼吁。首先,通过考察具有代表性德意志历史图景,把人类理性变幻还原到历史原貌中展现,可以以真实历史感揭示出德意志复兴历史中民族精神分裂。其次,我们不仅要从卢卡奇那里寻找理性毁灭社会根源,还要把理论视野拓展到后继者研究文本中,包括第二代法兰克福学派人物等。西方马克思主义后继者侧重于从大众性格结构、心理趋向、人自由等方面揭示理性毁灭深层根源。最后,我们要关注知识分子对理性诉求。

  • 标签: 人类理性 卢卡奇 毁灭 西方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 迷失
  • 简介:在新全球化时代,西方文化资本与文化产业的当代出场是资本创新逻辑必然结果。在周期性危机中探索创新之路资本不断变换自己主导形态,从工业资本到金融资本,再到知识资本和文化资本,不断重塑历史场景,造就新资本拜物教,同时也不断创造新生产繁荣,实现推动历史“伟大文明作用”。文化资本和文化产业就是资本创新的当代出场形态。文化产业是文化资本化、创利化结果。文化资本与文化产业和以往一切资本功能一样,既有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一面,同时也有“另类牵引”消极作用。

  • 标签: 资本逻辑 文化逻辑 文化产业 文化资本 新全球化时代 历史场景
  • 简介:天理概念是朱子哲学核心概念。历来研究对此多有论述和阐发。对诸如理与气、形上与形下等概念梳理和诠释,使我们对朱子哲学整体框架和基本理路有了较为明确理解。然而,天理内涵到底是什么,换言之,对于什么是天理这个问题,却仍然没有给出足够说服力回答。本文将以此为目标,通过对朱子相关论述细致哲学分析,以求对天理内涵给出具体而明确界说。

  • 标签: 朱子哲学 天理 内涵 整体框架 哲学分析 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