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是一种高分辨率、非接触的活体生物组织结构成像技术,目前已广泛运用于眼科领域尤其是眼底疾病的检查。尽管OCT检查已在我国大部分基层医院普及,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仅将其作为定性诊断工具,缺乏对OCT图像的深度挖掘和解析。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以规范的信息化管理为基础,建立较全面的OCT数据库,进一步对OCT图像进行原始图像处理、病变分析、人工智能开发等,有助于提升临床医生对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认识水平,同时也能辅助眼科医师作出更适合的临床决策。

  • 标签: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图像解析 人工智能 述评
  • 简介:摘要人工智能(AI)作为计算机科学的前沿研究领域,在医学领域已有广泛的应用。眼科诊疗过程中产生大量影像学资料,而AI在图像识别方面具有极大优势,将AI应用于眼科影像已逐渐成为眼科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已有大量研究报道AI技术成功应用于眼科疾病的诊断、分型、分期、治疗途径和治疗效果随访跟踪,如闭角型青光眼、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此外,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将AI技术应用于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和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图像识别、判读,进而诊断眼科疾病,同样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本文就目前AI结合OCT和OCTA图像在眼前节疾病、眼底疾病等眼部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光相干断层扫描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青光眼
  • 简介:目的:观察和分析Vogt-小柳原田病(Vogt—Koyanagi—Harada,VKH)葡萄膜炎期多湖状视网膜脱离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特征。方法:对12例VKH患者24眼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和OCT检查。结果:OCT图像可见12例24眼均有视网膜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视网膜下间隔将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区分成多个部分。应用激素治疗后,视网膜浆液性渗出吸收,视网膜下的间隔完全消失。结论:VKH治疗前,视网膜下间隔导致VKH多湖状视网膜脱离。

  • 标签: VOGT-小柳原田病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新型高介电材料(HDC)在3.0 T胎儿头颅MR扫描中提高图像质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5月至7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3.0 T胎儿头颅MR检查的40例孕妇,根据放置与不放置HDC垫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扫描完成后,对每例孕妇所采集的两组图像质量分别做定性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采用5分制评分法,由两名诊断医师分别对两组图像进行评分,并记录其评分结果。定量分析:首先分别记录每例孕妇的两组胎儿头颅横断面扫描的总体射频特殊吸收率(SAR)值,并计算总体SAR值的平均变化率;其次在每例胎儿颅脑的横断面标准层面(包括背侧丘脑的基底节区层面)上放置4个感兴趣区,分别计算两组数据各4个ROI的最小与最大信号强度的比值(RSI)、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采用Wilcoxon检验分析两组图像质量评分结果的差异;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配对秩和检验,分析SAR、RSI、SNR和CNR值在两组间的差异。结果试验组胎儿头颅图像质量评分为4(3,4)分,对照组为3(1,4)分,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2,P<0.01),且试验组图像较对照组图像信号均匀,均无明显伪影。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总体SAR值显著降低,平均降低率为32.1%,两组SAR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78,P<0.01)。试验组额叶、颞叶、丘脑及枕叶的RSI、SNR、CNR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DC垫通过减少或消除射频场的不均匀伪影,能够显著改善3.0 T胎儿头颅成像的图像质量,为胎儿头颅MR成像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胎儿 高介电材料
  • 简介:目的评价将iDose4迭代重建(IR)技术用于胸部低剂量增强扫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71例体质量指数(BMI)正常(18.5≤BMI〈25.0kg/m2)且接受胸部CT增强扫描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120kVp,100mAs)、B组(80kVp,100mAs)、C组(120kVp,50mAs),分别采用iDose4IR技术和FBP进行重建,记录各组的噪声、SNR、CNR和有效剂量(ED)。按1~3分评价各组总体图像质量,并对3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比较同一个患者的FBP和IR图像,IR技术明显降低了图像的噪声,提高了图像的SNR、CNR。B、C组IR后的图像噪声、SNR和CNR与A组FBP图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C组IR后的图像总体质量与A组FBP重建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IR技术进行低剂量胸部CT增强扫描可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

  • 标签: 辐射剂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胸部 迭代重建 图像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成年人开闭口位颞下颌关节(TMJ)上腔造影螺旋CT扫描的三维断面形态。方法选择5名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左侧TMJ上腔行76%泛影葡胺造影,在开闭口位行螺旋CT扫描,分别截取经关节窝顶点的矢状面和冠状面图像以及关节窝高度中点的横断面图像,并与3具TMJ局部解剖标本进行对照,分析关节上腔形态与下颌运动的关系。结果健康成年人闭口位关节上腔造影的矢状面、冠状面及横断面图像分别为"S形"、"半圆弧形"和"圆环形";开口位关节上腔造影的矢状面、冠状面及横断面图像分别为"月牙形"、中间部分扩张的"S形"和"半圆形";关节上腔形态能反映关节盘在开闭口运动中的位置变化和颞骨关节面的形态。结论健康TMJ上腔造影经螺旋CT扫描图像能综合反映关节上腔及其毗邻组织在开闭口位的形态和结构,为颞下颌关节疾病的影像学检查提供正常对照资料,为TMJ的生理运动和临床诊断研究提供依据。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关节造影术 计算机体层摄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低剂量胸部螺旋CT应用在肺结核患者当中的疾病诊断价值。方法:从本医院疑似肺结核患者中共计抽取80例,为患者均实施低剂量胸部螺旋CT扫描、常规剂量胸部螺旋CT扫描,将分枝杆菌培养阳性为金标准,分析对比诊断准确率、特异度、灵敏度及辐射参数。结果:低剂量胸部螺旋CT扫描、常规剂量胸部螺旋CT扫描的准确率、特异度、灵敏度的差异相对较小,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胸部螺旋CT扫描辐射参数均低于常规剂量胸部螺旋CT扫描,存在对比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胸部螺旋CT扫描在肺结核诊断中诊断准确率高,辐射量低,具备安全可靠的特点。

  • 标签: 肺结核 低剂量 胸部螺旋CT 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部CT低剂量扫描质量与吸收剂量的相关性,为疾病诊断提供优质CT图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3月行CT检查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剂量和低剂量自动曝光控制法胸部CT扫描,比较两种方法CT的图像质量.结果常规剂量组的图像质量与低剂量组组无差异(P>0.05).结论通过自动曝光技术进行胸部CT低剂量扫描,可以为检查者在最少受照剂量下,提供优质的CT图像,有效的控制了辐射剂量的吸收.关键词CT低剂量扫描;图像质量;吸收剂量Therelationshipbetweenchestlow-doseCTscanningimagequalityandabsorbeddose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relationshipbetweenchestlow-doseCTscanningimagequalityandabsorbeddose,providethebasisfordiseasediagnoGsiswithhighqualityCTimage.MethodsCollect100casesofpatientshadreceivedCTscanfromMay2014toMarch2015astheresearchobject,allpatientsweretreatedbyroutinedoseandlowdoseCTscan,comparedCTimagequality.ResultstherewerenodifferencesbetweenCTimagequalityoftwogroups(P>0.05).ConclusionTolowdosebyautomaticexposurecontroltechnologyinchestCTscan,useleastilluminateddosestoprovidehighqualityofCTimage,effectiveGlycontKreoyltwhoerdasbsorptionofradiationdose.lowdoseCTscanning;theimagequality;Radiationdose中图分类号R8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076-02

  • 标签:
  • 简介:利用工业断层扫描技术对不锈钢粉末注射坯进行了检测。针对注射样中孔隙较小,不易在CT扫描片上发现的问题,在Matlab软件上开发出一套图像计算方法,完成了对注射样扫描中孔隙缺陷的提取。然后对缺陷出现切面的二维重建图像进行了图像处理,得到了孔隙在这些切面上的二维形貌。最后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将缺陷区域的二值图像进行重建,得到了孔隙的空间形貌。结合孔隙在注射坯中出现的位置及其三维形貌对注射工艺提出了相应的修正。

  • 标签: 工业CT 注射坯 图像处理 孔隙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S)患者共焦激光扫描炫彩眼底成像(MSLI)和OCT图像特征。方法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产科确诊的PIHS患者112例224只眼纳入研究。患者平均年龄(27.00±2.14)岁。平均PIHS病程(15.00±8.27)d。自觉有视物模糊、眼花、视觉疲劳87例174只眼。均行BCVA、直接检眼镜、B型超声、共焦激光扫描检眼镜(cSLO )、频域OCT (SD-OCT)检查。采用德国Heidelberg公司Spectralis HRA+OCT仪行SD-OCT检查,采集断层扫描。应用基于cSLO的海德堡炫彩程序,按照标准方法进行操作,1次扫描同时获得基于488 nm的蓝光反射、515 nm绿光反射、820 nm红外反射成像,合成MSLI像。将眼底异常表现分为动脉痉挛期(Ⅰ期)、动脉硬化期(Ⅱ期)、视网膜病变期(Ⅲ期)。根据视网膜形态、厚度等有无异常分为表现正常和异常。结果224只眼中,直接检眼镜检查眼底表现正常68只眼(30.36% );眼底表现异常156只眼(69.64% )。其中,Ⅰ期28只眼(17.95%);Ⅱ期40只眼(25.64%);Ⅲ期88只眼(56.41%)。SD-OCT检查,眼底表现正常36只眼(16.07% );表现异常188只眼(83.93% )。眼底表现异常的188只眼中,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浆液性脱离86只眼(45.74%);RPE层脱离56只眼(29.79% );视盘水肿、隆起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局部反射增强和(或)厚度增加等46只眼(24.47%)。MSLI像中,眼底表现正常48只眼(21.43% );表现异常176只眼(78.57% )。视网膜水肿、浆液性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和RPE层脱离、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增厚等伴有视网膜局部凸起结构改变在MSLI上以绿色呈现。凸起程度越高,颜色越深。与SD-OCT检查显示的视网膜水肿范围一致。结论PIHS患者MSLI与SD-OCT图像显示的病变高度一致;MSLI可更清晰显示视网膜浅层及深层病变。

  • 标签: 高血压,妊娠性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诊断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刀锋技术快速梯度自旋回波扩散加权成像(TGSE-BLADE-DWI)较分段读出平面回波扩散加权成像(RESOLVE)在鞍区成像的图像质量。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9月15日至2020年2月15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因临床怀疑鞍区病变行鞍区MR检查的患者38例,均行鞍区常规MR检查和冠状面TGSE-BLADE-DWI和RESOLVE扫描,32例患者存在鞍区病变。将DWI图像依据扫描方法分为2组进行图像质量的主观和客观评价。主观评价由2名放射学医师按照5级评分完成,评价内容包括正常组织结构(颈内动脉、视交叉、垂体柄、垂体)、病变清晰度、磁敏感伪影、图像失真变形程度以及整体图像质量等。客观评价指标包括基于2组DWI图像测量的病变大小、表观扩散系数(ADC)及信噪比(SNR)。2名医师主观评分的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然后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进行组间分析。结果2组DWI图像间鞍区正常组织结构的显示(颈内动脉、视交叉、垂体柄、垂体)、磁敏感伪影、图像的失真变形程度、病变的清晰度以及整体图像质量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GSE-BLADE-DWI组图像的主观评分显著高于RESOLVE组。2组DWI图像间SNR、病变最大纵径和AD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GSE-BLADE-DWI组测得的病变最大横径显著小于RESOLVE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1,P=0.001)。结论与RESOLVE相比,TGSE-BLADE-DWI可以有效降低鞍区磁敏感伪影和图像的失真变形程度,更准确地显示鞍区正常解剖结构和病变组织,明显改善鞍区DWI图像的质量。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鞍区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低管电流(17mAs)设置下,管电压及是否自动控制设置对低剂量胸部CT扫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行低剂量胸部CT检查的患者180例,根据检查时参数设置的不同分为4组。对所有扫描采用全模型迭代重建(IMR)。比较4组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结果4组肺窗、纵隔窗IMR图像评分,IMR图像的SNR及辐射剂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肺窗、纵隔窗IMR图像质量评分均高于C组,C组高于D组(P<0.05);A、B、C、D组IMR图像的SNR值依次降低,两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辐射剂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最高,D组最低,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电流17mAs时,采用管电压100kV、自动曝光控制扫描可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且辐射剂量较低。

  • 标签: 多参数设置 低剂量胸部CT扫描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原发性玻璃体视网膜淋巴瘤(PVRL)患眼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特征。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6年9月至2019年10月于北京同仁医院眼科经玻璃体病理学检查确诊为PVRL的19例患者32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7例,女性12例;中位年龄56岁;出现症状至最终平均确诊时间(6.1±3.8)个月。首诊诊断为葡萄膜炎12例(63.1%,12/19)、视网膜静脉阻塞2例(10.5%,2/19)、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1例(5.3%,1/19)、伪装综合征疑诊PVRL 4例(21.1%,4/19)。患眼均行常规眼科检查及频域OCT检查,典型图像存盘分析。根据检查结果将PVRL OCT征象分为玻璃体细胞、内层视网膜浸润、外层视网膜浸润、视网膜色素上皮(RPE)浸润、RPE下浸润、视网膜下液。结果所有患眼均可见玻璃体细胞(100.0%,32/32)。32只眼中,RPE浸润19只眼(59.4%,19/32),RPE下浸润16只眼(50.0%,16/32),外层视网膜浸润8只眼(25.0%,8/32 ),内层视网膜浸润16只眼(50.0%,16/32 ),视网膜下液4只眼(12.5%,4/32)。结论PVRL OCT征象可累及玻璃体和视网膜各解剖层次,表现为玻璃体细胞、内层视网膜浸润、外层视网膜浸润、RPE浸润、RPE下浸润及视网膜下液;且同一患者可同时显示多种征象。

  • 标签: 眼肿瘤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骨转移瘤采用SPECT全身骨显像与CT扫描在PACS系统联合诊断价值。方法:择取本院80例骨转移瘤患者(2022.01-2023.01)深入分析,均行SPECT全身骨显像、CT扫描诊断,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80例患者中,共有165个病灶,其中转移灶有82个,非转移灶83个。SPECT全身骨显像在骨转移瘤诊断中,正确诊断转移灶有45个;CT扫描正确诊断转移灶56个,联合两种图像有75个;SPECT全身骨显像在骨非转移瘤诊断中,正确诊断转移灶有41个;CT扫描正确诊断转移灶76个,联合两种图像有82个;联合两种图像诊断方法异常率、特异度、准确度高于单一诊断,两组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采用SPECT全身骨显像与CT扫描在PACS系统联合观察,可为骨转移瘤患者提供更多信息,诊断价值高。

  • 标签: 骨转移瘤 SPECT全身骨显像 CT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多参数设置对低剂量胸部CT扫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于某医院内部选取了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136例低剂量胸部CT筛查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志愿者分为A、B、C、D四组,每组志愿者各34例,比较四组志愿者的胸部CT扫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A、B、C、D四组志愿者的肺窗的IMR和iDose重建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的图像质量均高于C组和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有效剂量最高,D组的有效剂量最低,B组和C组的有效剂量有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参数设置对低剂量胸部CT扫描质量及辐射剂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将管电流和管电压分别设置为17mAs、100kv,并采用自动曝光控制设置扫描和IMR重建方式能够获得更好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

  • 标签: 多参数设置 胸部 CT扫描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 70 keV单能量图像(VMI)提升腹部动脉期图像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5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Philips IQon双层探测器光谱CT上行腹部增强扫描患者的动脉期影像资料。共纳入50例患者,男12例,女38例,年龄26~74(53±12)岁。对双层探测器光谱CT混合迭代重建生成的传统图像(CI组)与光谱重建获得的70 keV VMI组图像进行客观、主观评价。比较70 keV VMI和CI组腹主动脉、腹腔干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左肾动脉、右肾动脉、肝、脾、胰腺、左肾和右肾的CT值、噪声、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2名医师独立双盲采用5分法评价70 keV VMI和CI组图像质量。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客观指标进行比较,采用Wilcoxon秩检验对主观评分进行比较,两位医师间主观评分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结果除胰腺外,70 keV VMI组腹部血管和实质脏器的CT值均高于C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70 keV VMI组胰腺的CT值[(108.65±11.62)HU]较CI组[(109.72±11.77)HU]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97,P=0.003)。70 keV VMI组腹部血管和实质脏器的噪声均低于C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70 keV VMI组腹部血管和实质脏器的SNR和CNR均高于C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70 keV VMI组主观评分高于CI组,分别为5(4,5)和4(4,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131,P<0.001),两医师间主观评分一致性较好,70 keV VMI和CI组Kappa值分别为0.79和0.69。结论双层探测器光谱CT 70 keV VMI与CI相比能够降低噪声,提高SNR、CNR,优化腹部动脉期图像质量。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腹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图像放射组学分析对亚实性磨玻璃结节样肺腺癌浸润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9年4月在台州市肿瘤医院进行手术及病理确诊的88例(100枚亚实性结节)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3例(56枚结节)为浸润性肺腺癌(IPA),35例(44枚结节)为非IPA;使用逻辑回归分析将一组常规临床风险因素和放射医生视觉评估的定性CT成像特征与放射学特征进行比较,建立三种诊断模型,即使用临床风险因素和CT定性特征的基础模型,使用包含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放射组学特征模型,以及结合所有重要特征的诺模图模型;并根据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对三种模型的诊断效能分别进行比较。对诺模图模型进行决策曲线分析,以探讨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三种定性CT成像特征[胸膜牵拉(P=0.006),实性成分大小(P=0.045)和实性成分占比(P=0.020)]和定量Rad评分(P=0.046)均与IPA显著相关;其调整后的比值比分别为7.189、0.075、194.786、2.016;基于这四个特征的诊断列线图模型显示AUC为0.903(95%CI:0.845,0.975);ROC曲线下面积(AUC)显示,用诊断诺模图模型区分IPA与非IPA的性能最佳(AUC=0.903),均高于基础模型(AUC=0.853,P=0.000)或放射组学模型(AUC=0.769,P<0.001)。决策曲线分析也表明在临床诊断中使用诺模图模型有潜在益处。结论除临床评估的CT图像定性特征外,定量放射学特征可为鉴别IPA和非IPA提供有效帮助,基于以上两类重要特征的诊断列线图模型在临床上可用于术前决策。

  • 标签: 肺肿瘤 腺癌 放射摄影影像解释,计算机辅助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玻璃 肺结节 诊断,鉴别 放射学 疾病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