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4 个结果
  • 简介:称蒙古族为"蒙兀",称之为"朦瓦",称之为"盟古",明初修称为"蒙古".传说蒙古族起初住在斡难河(鄂嫩河)的不儿罕山(大肯特山).到赤都忽儿孛阔时,出现了联盟的军事集团,宋孝宗谆熙十六年(1189年),铁木真被选为合罕(军务酋长).他率部先后灭亡了塔塔儿回部、札刺亦儿、乃蛮、不里(回族的一部),战败篾儿乞惕等部落,统一了大漠南北,于元太祖元年(1206年),集蒙族各酋长于斡难河开会,建九旒白旗,即大汗位,号称成吉思汗.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成吉思汗死于六盘山(宁夏固原)西南之清水县.太宗窝阔台继位后,于太宗七年(1235年)再侵南宋,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灭宋.

  • 标签: 《辽史》 《新唐书》 军事集团 宋孝宗 《元史》 明初
  • 简介:心理调控在声乐表演艺术中是非常重要的也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对声乐教学中的心理调控的探讨,也是声乐教学理论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此进行了探讨,以便达到良好的声乐教学效果。

  • 标签: 声乐教学 心理调控
  • 简介:自古以来,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房子永远是老百姓的根。历朝历代,因房子出现的问题层出不穷,作为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皇帝们也都采取了一些措施,而且有些措施在现代人看来,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房价 古代 中国 最高统治者 安身立命 封建社会
  • 简介:无序、失控的假日旅游客流对旅游业永续发展构成了深度危害。本文初步探讨了旅游环境容量调控系统的构成、功能及其调控途径与手段。

  • 标签: 旅游环境容量调控 构成 功能 途径与手段
  • 简介:近年来,青海旅游发展势头迅猛,逐步成为青海省的支柱产业,但是受季节性因素的影响,给旅游地的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带来诸多负面影响,本文在分析青海旅游季节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季节性冲击的调控策略。

  • 标签: 青海旅游 季节性 调控策略
  • 简介:民间信仰是深深积淀于客家民系中的传统意识,它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自然崇拜、神明崇拜、风水信仰、义民信仰和特殊历史人物崇拜等等。在客家传统社会中,民间信仰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只要稍稍翻检一下客家地区的老方志、老家谱,大量关于神庙、神坛以及祭神祀神的记载便跃

  • 标签: 民间信仰 客家 传统社会 调控功能 形成原因 宗族社会
  • 简介:区域经济合作以其非凡的绩效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国省际毗邻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也往往成为旅游产业的密集地带.文章在分析我国省际毗邻地区旅游经济发展中空间矛盾的现实特征以及对区域空间矛盾进行调控的重要意义的同时,提出了旅游经济空间矛盾调控的相应切入点,其中主要包括整合旅游资源、形成优势产品,共铸品牌形象、联手开拓市场,协调旅游规划、优化空间结构以及健全协调机制、调节利益冲突等.

  • 标签: 省际毗邻地区 旅游产业 空间矛盾 调控机制
  • 简介:本文在中部六省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基础上,结合50个村529份问卷调查数据,从聚居形态、聚居空间、聚居功能、聚居主体以及聚居设施等方面对中部地区农村聚居现状进行全面分析,研究结论显示:中部地区农村聚居密度不均,规模各异,形态多样,总体分布较散;住宅占地面积较大,一户多宅现象明显,农户集中居住意愿强;生产生活形态多样化趋势开始出现,“劳务输出+传统农业”型村庄依然占主体;农户兼业行为增加,幸福感增强,但新型社会问题显现;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公共服务有待完善。针对其现状特征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四种适宜的农村聚居调控模式,即转型升级模式、整治更新模式、保护控制模式、迁并转移模式,并深入比较分析了各类型模式的调控主体、调控对象、调控机制、调控路径差异,认为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的农村,应选择适宜的农村聚居调控模式,因地制宜,分类实施。

  • 标签: 中部地区 农村聚居 调控模式
  • 简介: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各种利益关系更为复杂,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价值观念多元化,使得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的问题上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的提出,就是针对当前我国面临的时代背景,在民族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上所采取的一种解决方法和手段,其目的就是要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 标签: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和谐 调控 时代性
  • 简介:关于胆铜生产的起始汪圣铎THEBEGINNINGOFTHEPRODUCTIONOFCOPPERBYCHALCANTHITE¥WangShengduo(18)Theproductionofcopperbychalcanthitewascloselyre...

  • 标签: 胆铜 许申 《舆地纪胜》 《宋史》 《龙川略志》 宋哲宗
  • 简介:陈村,作为岭南著名花卉生产基地,与广州芳村、中山小榄齐名,共同享有岭南“花乡”之美誉。然而,由于史料零散,长期以来人们对其花卉生产历史和花卉文化的研究少有关注,对其介绍也远不及芳村、小榄那样深入和广泛。这与其在

  • 标签: 陈村 花卉生产基地 花卉市场 花卉种类
  • 简介: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通过粮食价格控制、销售、市场储量控制等三方面逐步调控粮食市场。量化数据表明,1952年底粮食市场已经整体稳定。1953年10月,统购统销前粮食市场上的价格波动率已经接近于零。此研究为我们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迅速过渡到社会主义提供了事实基础。粮食调控与应对政策的出台及实施亦表明,这一过程既具理性,又有弹性,是一种社会主义趋势下的调适性经济政策。这种经济政策使新中国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但调适政策为尽快解决即时问题,其中又隐含了诸多不确定性,因此当经济环境开始向常规转变时,这种不确定所内含的问题也变成了新的隐患。

  • 标签: 粮食市场 国家调控 调适性经济政策
  • 简介:法国经济生产力过剩吗?(法)克洛德·维蒙著丽泉译如果把法国近十年的经济状况与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作比较的话,法国经济按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点创造就业的成绩是最小的。根据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OCDE)的统计,1979年至1990年期间,法国的就业增长平均为年...

  • 标签: 生产力过剩 服务部门 生产率增长 法国经济 工业部门 工业生产
  • 简介:命定论式的非科学的决定论应该抛弃,但科学的因果决定论必须坚持.否则就必然陷入多元折衷主义.唯物史观是把人的物质生产能力的发展视为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终极原因的科学的因果决定论.但是长期以来,人自身的"生产能力决定论"不知不觉地被误解为绝对"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决定论"或种种的"矛盾决定论",用这种曲解了的决定论来指导学术研究和现实决策,都产生了不良的后果.因此必须澄清对它的种种误解和曲解,弘扬人的生产能力决定论的科学理性.

  • 标签: 决定论 生产能力 因果必然性 规律 多元折衷主义
  • 简介:1950年10月,苏南地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苏南农村工作团的指导下,展开了土地改革运动,。土改后,刚翻身的农民仍以家庭为单位生产经营,由于贫下中农缺少农具、资金不足、劳力强弱不均等因素,生产遇到困难。当时,党和政府号召“组织起来,互相帮助”。于是从1953年开始,农户以邻居、亲戚组成临时性的伴工互助组,继而发展为常年互助组。

  • 标签: 农村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 集体 土地改革运动 苏南地区 19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