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9 个结果
  • 简介:十五世纪最初的二十五年,当中国在东方作为主要的海上力量获得暂时声望时,她已达到三个世纪航海活动的鼎盛时期。向海洋挺进始于南宋时期,当时中国船队控制了中国海东部;元朝时期,中国进而取得在南中国海的优势。明初中国的航海活动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中国战船进入并巡航于印度洋,以显示中国的军事力量,在短暂的一段时间里,给中国带来了从日本至非洲东海岸辽阔地区的霸权。

  • 标签: 明初 元朝时期 龙江船厂志 《明史》 南宋时期 永乐年间
  • 简介:元明易代虽以统治族群变更为表征,却催生了大批汉族元遗民。本文通过勾稽诗文集中的零散史料,归纳北投元廷、遁迹僧道、力绝征辟、拒奉明廷正朔等几种汉族元遗民常见的行为方式,以展示这一群体的整体样貌。元遗民的广泛存在,致使朱明新政权面临政治合法性困境。明初许多重要史事的缘起,诸如修纂官史曲讳元季史事、制定酷法强制士人出仕、整肃民间礼俗等,均须在这一背景下才可得到恰当的解释。

  • 标签: 元明之际 汉族元遗民 “君臣大义” “华夷之辨” 政治合法性
  • 简介:明初司法监察制度由独立监察机构的监察、中央行政的监察以及司法体系内部监察三道监察网构成。其对合理司法、提高效率起过一定积极作用,但观其具体实施则弊端重重:司法职能和其他监察职能相混;行政对司法的监察使得司法监察沦为行政的奴婢;宦官、厂卫特务组织干预司法.造成人人自危的社会气氛。而这一切最终症结在于封建专制,它使监察走向了自己的反面。

  • 标签: 司法监察 审判监督 检查监督
  • 简介:(一)第25页转录明·沈德符说:洪武三年、四年、五年连开3科,各有1个状元,三年为徐大全,四年为吴伯宗,五年为朱善.但是、、、等均未提及徐、朱二人为状元,从中摘录了所有与科举相关的文字,在洪武十八年前只有四年有会试的记载,有关资料有误.

  • 标签: 明朝 科举 会试 乡试
  • 简介:考功监是明朝初期创设并短暂运行过的机构,明清史籍对其职责记载多语焉不详。文章通过勾稽零星史料,确认了考功监是一个近侍性质的考核机构。考功监应是在官员考核过程中负责覆核的机构,与吏部各司其职。在洪武年间官制大改革中,考功监的地位和重要性有所下降,演变成无关紧要的官员考核登记部门,这也可能是考功监最终被罢废的根本原因。

  • 标签: 明初 考功监 官吏考核 覆核
  • 简介:云:洪武四年正月"诏设科取士,连举三年,嗣后三年一举",这道诏书在会试之前.而则曰:"令各行省连试三年,且以官多缺员,举人俱免会试,赴京听选."实际上两种说法都不全面.说的"连举三年"颇为笼统,既不明确是哪三年,又好像都举行过会试;所云"各行省连试三年……举人俱免会试"也没有明确是哪3年.

  • 标签: 明朝 科举 会试 乡试
  • 简介:移民史是唐山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唐山地处冀东平原,是连接华北和东北的纽带,是游牧和农耕、中原与塞外的过渡带;地缘条件决定了唐山地区的民族融合现象比比皆是。明初移民唐山的人们带来陶瓷制作技术,使唐山成为陶瓷之都;带来水稻种植技术,使唐山成为北方稻作之都;带来冶炼技术,使唐山成为钢铁之都;带来晒盐技术,使唐山成为北方海盐之都。唐山由边陲荒芜之地到京畿腹里之区的历史,处处都有着移民的印记。

  • 标签: 唐山 移民 明初 民族融合 经济发展
  • 简介:明代系自石晋以降几百年来汉人建立的第一个统一王朝(宋朝只能说偏安),唯其如此,明朝较之前代而言立国态势空前严峻,对此,明人谢肇淛有这样一番言论:

  • 标签: 海防 海运 明初 谢肇淛
  • 简介:明初的中日关系,由于倭寇的骚扰,变得异常复杂.明太祖朱元璋为了抑制倭寇的入患,采取了朝贡与海禁相结合的对外政策.这种政策在以后的几位继任者中不断沿袭,遂使明初中日之间的正式贸易,始终保持在朝贡贸易的基础上.然而,这种贸易并不能满足日本方面对中国商品的迫切需求,于是日本各大名、寺社经常为争夺对明朝贡而激烈地竞争着.这种竞争到后来发展成宁波的拼杀事件——“争贡之役”,明朝政府以此罢市舶,严海禁,断绝与日本的正式贸易,而一些以“朝贡”为名的日本商人则不得不转入走私贸易,他们与中国的海寇商人互相勾结,由走私转而寇掠,使倭寇之患愈演愈烈.

  • 标签: 明初 明太祖朱元璋 明朝政府 朝贡贸易 走私贸易 中日贸易
  • 简介:<正>明初,中原方定。北遁的元朝后裔屡谋复兴,烽火狼烟,常年不休,对于襁褓之中的明王朝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为了防范和抗击塞外蒙古骑兵掠夺与滋扰,明政府极其重视加强北部边防的建设。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将都城由南京迁至北京,使全国的统治中心北移,以便进而控制北疆及东北地区。明政府并在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延袤数千里的北边,沿途筑塞,列镇

  • 标签: 明政府 边粮 《明史》 东北地区 永乐年间 辽东
  • 简介:【人物小传】姚明,1980年9月12日出生于上海市徐汇区,祖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前中国职业篮球运动员,司职中锋,现任中职联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1998年春天,在沈阳举办的CBA全明星赛中,姚明入选了全明星选手。他刚到沈阳,就有球迷找姚明签名。姚明心里高兴,之前从来没球迷找他签名。姚明心里美极了,签名很方很正,看起来跟大字报似的。

  • 标签: 姚明初美国 美国日子
  • 简介:明初对外实行和平友好的外交政策,反对穷兵黩武。洪武政权一建立,就宣布“昔帝王之治天下,凡日月所照,无有远近,一视同仁,故中国莫安,四方所得,非有意于臣服之也。”而是要与诸国“相安无事,以共享太平之福。”永乐时期,明朝继续推行休养安息的内外政策,积极发展对外友好关系,开展大规模的对外访问,先后七次派遣郑和组成庞大的友好使团出使亚非各国。郑和七下西洋,使明朝在外交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谊得到新的发展,外国使节纷纷来华,盛况空前。

  • 标签: 郑和 明初 使节 永乐时期 明朝 和平友好
  • 简介:明初诗人徐贲与同时曾在苏州居住的诗人高启、杨基、张羽齐名,并称为'吴中四杰'。《明史》卷二八五《文苑传一·高启传》附传云:徐贲,字幼文,其先蜀人,徙常州,再徙平江。工诗,善画山水。张士诚辟为属,已谢去。吴平,谪徙临濠。洪武七年被荐至京。九年春,奉使晋、冀,有所廉访。暨还,检其橐,惟纪行诗数首,太祖悦,授给事中。改御史,巡按广东。又改刑部主事,迁广

  • 标签: 徐贲 明初诗人 籍贯辨证
  • 简介:民国初年,在天津旧奥租界金汤大马路北的“奥国菜市”里,有家“聚文山房”小书铺,它除了售卖一些普通的书籍纸砚外,还以印行通俗的小唱本而著称。其中有一本《天津地理买卖杂字》,是用浅显押韵的词句,描绘了天津的名胜古迹和地方风俗,如:“……天津卫,三宗宝:鼓楼炮台铃铛阁……”,“……有水局,有火会,急忙快跑消防队……”。

  • 标签: 史话 描绘 通俗 押韵 唱本 买卖
  • 简介:明初的人口政策,是在历经元末战乱后社会残破、百废待兴的形势下制定的,处处体现出“农为国本”和“休养生息”的时代特色。这些政策包括鼓励增殖人口、实行移民、释放奴婢、限制僧道数量、养老助残、同姓不婚等。由于推行积极的人口政策,收到了较好的成效,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全国人口和耕地面积均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为以后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 标签: 明初 人口政策 成效
  • 简介:【摘要】明初对东北的经营,是基于明朝在与北元的军事对峙中逐渐占据优势的前提下,逐渐取得进展的,主要涉及兀良哈三卫蒙古和女真两大势力,其经营体制包括覆盖东北的卫所体制、覆盖羁縻卫所的封贡体制两层架构、两重内涵,以洪武四年刘益归降建立辽东卫指挥使司为开端,以洪武二十年重兵迫降纳哈出军为重要转折点,其后,明朝乘势巩固了辽东都司,收服兀良哈三卫,并对各地女真展开招抚,顺者封官授职、逆者挥兵挞伐,至洪武末年,明朝的政治影响与军力威慑范围已经覆盖东北全境。但明初对东北各地女真的招抚真正取得重大进展则是在永乐一朝,海西、建州女真各部持续归附入贡促成了永乐七年奴儿干都司的设立;反过来,基于辽东都司的支持,奴儿干都司的辖地也在不断扩展,至宣德末,奴儿干都司之下已设立了至少157个卫所,基本覆盖三卫蒙古与东北全境各部女真。羁縻卫所体制与封贡体制二位一体,相互助力,使明初对东北各部羁縻卫所的统御能力由虚入实、逐步强化。虽然明初在东北的经营体制无法实现“守在四夷”的宏大预期,但从明初六十余年的长时段来看,辽东都司与奴儿干都司并立发展,直辖卫所体系与羁縻卫所体系相互援应支撑,对明初削弱北元势力、钳制北方蒙古南下与遏制朝鲜北向扩张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 标签: 明初 东北 蒙古 女真 卫所体制 封贡体制
  • 简介:明初朱元璋吸取元末社会贪腐公行而致灭亡的深刻教训。在位期间极端重视从法制上加强对贪污腐败的防止与惩治。其主要特征一是用刑重;二是惩贪之法繁多且严密;三是量刑重。朱元璋使用严刑峻法“意在使贪官污吏尽化为贤”,客观上亦收到了吏治澄清达百余年之效果。

  • 标签: 明初 法制 惩贪
  • 简介:明初重典治吏的主要措施肖光辉,黄晓明明太祖即位不久,即用“重典治吏”,这是明代别于封建社会其它各朝代而独具的一个显著特征。对明太祖重典治吏的得失,史家评述甚多,但对朱元璋重典治吏的措施却缺乏系统的总结。今梳理有关典籍,将其重典治吏的主要措施归纳为以下...

  • 标签: 主要措施 《大明律》 朱元璋 治吏 枉法 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