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Atkinson(2002,2010a,2014)以认知科学领域关于扩展认知和具身认知的相关研究为基础,结合当前二语习得研究理论的发展,提出了二语习得社会认知论。该理论强调心智、身体和世界共同作用并影响二语学习,主张语言学习的目的在于支持学习者动态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态环境,学习者内部认知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协同是二语学习的基本条件。本文介绍二语习得社会认知论的背景、主要观点、方法特色等,并讨论其理论价值和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 标签: 二语习得 社会认知 协同
  • 简介:认知语法从生成语法的阵营中脱离出来,代表了一种新的语言学研究范式。从理论假设看,认知语法比生成语法有更好的开放性、兼容性和灵活性。本文试图在Langacker认知语法识解理论框架下,从详细度、聚焦、突显和视角四个维度来阐释德语语言现象,一方面从认知视角"另眼"观察德语语法结构与语义特征,以探寻德语语言现象背后的认知理据;另一方面通过对识解理论观点的示例阐述,说明认知语法对语言研究具有良好的解释力和广泛的适用性。

  • 标签: 德语 认知理据 识解
  • 简介:学习者个体差异日益引起二语习得研究者的高度重视,认知风格就是一个重要的个体差异变量。本文通过对认知风格理论及其类型和特点分析,以及对认知风格与二语习得关系的探讨,提出基于认知风格理论的对外汉语教学策略,以期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的优化和课程实施质量的提高方面提供借鉴。

  • 标签: 认知风格 二语习得 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 简介:预制语块学习与写作能力阶段提升有着密切的关系,写作能力的提高得益于对语块的积累、模仿和创新。基于认知理论,预制语块的学习经历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四个阶段,它们与写作能力的阶段提升有着高度的交叉和协调。教学实验证明,学习者对语块的认知越扎实,其写作能力的提高就越显著。有效对接语块学习与写作教学,充分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这是推进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的一个务实举措。

  • 标签: 预制语块 英语写作 认知提升
  • 简介:暋回顾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相关理论,大多数研究是针对词汇本身的特点或词汇的教学法进行研究,却忽略了学习者的认知发展,也就是学习者的主体因素对教学的影响.鉴于此,依据认知负荷理论从人的认知机制出发,针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有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考察如何将认知负荷理论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具体讨论如何运用认知负荷理论来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如何发挥学习者的认知负荷效应,进而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使学习者能够较为轻松地学习汉语,文章提出了一系列互补且相互印证的教学策略.从学生学什么(教学内容)、怎么学(教学策略)的角度出发,选用初级汉语教材中的词汇作为具体教学分析对象,应用认知负荷理论提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认知负荷 对外汉语 词汇教学 教学策略
  • 简介:词汇在英语学习中承载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基础、重点以及难点所在。教师面临着如何在最短时间内最高效地帮助学生记忆单词的严峻挑战。因此,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理论这一新的视角来探索英语词汇教学。认知语言学所包含的范畴化理论、原型理论、象似性理论和概念隐喻理论对促进英语词汇教学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认知语言学 英语词汇教学 范畴化理论 原型理论 象似性理论
  • 简介:曾经在一次联欢会上玩过的一个游戏,让我念念不忘。游戏的内容是一个人念单子上事先准备好的词条,如“菊花儿、雪花儿、灯花儿、玫瑰花儿、小红花、菜花儿、油花儿、泪花儿、葱花儿、校花儿……”等,另外两个游戏参与人站在一张报纸上,判断哪个词所指的意义是本义的“花”,即所谓真正的植物性的花,而哪些不是植物,可能是塑料花或者只是长得像花。游戏的目的是看谁的反映又快又准,一旦回答错误,游戏参与人踩着的报纸就要被折半,

  • 标签: 认知理论 构字法 构词 汉语 参与人 植物性
  • 简介:20世纪后期创立的关联理论,使语用学发展成一个新的语言学研究学科。关联理论的创始人斯波伯和威尔逊指出:“语用”是人类思维的能力;语用是一个信息处理系统;它对真实世界的自然现象——人类的语言交际行为一作出诠释,这才是语用学研究的真正用武之地(Sperber&Wilson1986/95)。语用学不应该只是自然语言的语义研究分支。语用学应该建立在认知学科的框架之中。只有这样,语用学理论才能有别于任何基于哲学层面的语义研究和意义分析,才能对复杂多样的语言运用作出解释或回答。

  • 标签: 语用推理 显义 寓义 认知语境
  • 简介:摘要概念整合作为人类认知世界的基本方式,是一种极为普遍的认知活动,伴随着人类认知的始终。本文以唐诗《商山早行》为例,在概念合成理论的框架下对其进行认知解读的过程,解释意象的认知操作。概念整合理论为中国诗词意象的建构与认知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具有极大的认知解释力。

  • 标签: 概念整合理论 意象 认知
  • 简介:尽管认知主义在二语习得研究中占主导地位,在近15年内社会文化视角逐渐成为二语习得研究的一个热点。狭义的社会文化理论,即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主要包括中介、控制、内化、临近发展区、搭手架、私语/内语、活动理论以及心理发展研究方法等与语言密切相关的八个命题。这些概念被广泛地运用于二语习得研究,并对二语教学带来了有益的启示。然而,社会文化理论不能替代目前二语习得研究的主流方法,只是在此基础上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 标签: 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 二语习得 社会文化视角
  • 简介:区别于传统教学理论的建构主义认知学习理论,以一种更加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对于小学语文中古代哲理诗的教学,我们有以下教学思路:反复诵读,加深体会;合作探究,稳步提升;情境教学,体验感悟。

  • 标签: 建构主义 认知理论 小学语文 古代哲理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新一轮的英语教学改革对英语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课堂教学策略的改变就显得极为关键。情境认知理论所揭示的知识的本质,及有意义学习的理论与新课程所倡导学习理念有着内在的契合点,并封新的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形成有重要的启示。新课程背景下英语课堂教学应体现:知识的关联性、教学过程的体验性和教学活动的交互性。

  • 标签: 情境认识 英语课堂教学 关联性 体验性 交互性
  • 简介:随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晚期资本主义从早期物质匮乏的生产主义时代走向了物质丰裕的消费主义时代,如何刺激消费以缓解频发的经济危机,成为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重大问题.借助符号学思想和媒介力量,鲍德里亚建构了一套刺激消费欲望,缓解社会危机的符号政治经济学理论,从而将社会的阶级矛盾转向了对商品的符号价值追求.这种转变不仅无助于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社会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反而使人们陷入了不幸的异化境地和生态危机之中.毫无疑问,理解鲍德里亚的这些思想对于我们当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建设价值和理论启示意义.

  • 标签: 消费社会 符号价值 异化 符码统治
  • 简介:社会符号学是研究符号系统与社会、人类关系的科学,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有深刻的社会符号学思想基础。从社会符号学角度研究翻译活动无疑是翻译理论研究方法上的重大突破。通过社会符号学理论,特别是通过其核心的意义传递和信息传递理论,能更好地认识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从而深刻理解作为跨文化、跨语言的符号转换过程的翻译活动的本质特征。

  • 标签: 社会符号学 功能对等 奈达 翻译理论 意义传递 跨文化交际
  • 简介:皮尔斯符号学是一门认知科学,也就是认知符号学。当今流行的认知语言学是认知符号学的一个分支,是其基本理论的应用、具体化和发展,对语言学科的发展起了重大推动作用。它秉承皮尔斯符号学的哲学根源,属于现代西方哲学的科学主义思潮、英美分析哲学传统和从生物体内部角度研究语言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的语言学。

  • 标签: 认知语言学 认知符号学 皮尔斯 分析哲学
  • 简介:从文本经典理论的视角看,“信、达、雅”作为经典理论本身不具“经典性”,而是它的“可阐释性”给它带来“经典化”过程,社会价值认定给它赋予了生命要素,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中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任何翻译理论都存在于一个动态的解构、重构、消解过程中,这也是翻译理论社会属性使然。

  • 标签: “信 雅” 经典 可阐释性 经典化
  • 简介:WilliamsandBurden(1997)的社会建构主义教学观提出:语言知识是学习者在某一特定的社会环境下从自身经验背景出发积极建构的;重视学习过程而反对现成知识的简单传授。依据此理论,本文试图研究学生小组课堂展示这种新方法对促进大学生英语精读课文化习得的作用。观察及访谈结果显示,此方法能极大改善非英语专业精读课中的文化教学,但也存在着不足。

  • 标签: 社会建构主义教学观 小组展示 文化习得
  • 简介:本文就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中如何“立足国倩”,“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矛盾”,“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加强执政党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论述了毛泽东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贡献,认为毛泽东的这些理论,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素材,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 标签: 毛泽东 中国式 构建
  • 简介:邓小平教育思想是与20世纪下半叶的时代特征以及中国新时期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相结合的系统的教育理论。同以往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相比.邓小平同志在六个重要方面有创造性的突破:一、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优先发展地位;二、改革是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基本途径;三、教育发展的效益观念;四、培养“四有新人”;五、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从微观扩展到宏观;六、实现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的保证。

  • 标签: 社会主义教育理论 创新 优先发展 改革 效益 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