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中国,“文化政治”自有其传统根基,延续千年的科举制度培养了知识分子对政治根深蒂固的热衷与迷恋,同时也潜在地蕴育了中国政治的文化气质。时至20世纪,政治家们仍然延续着这样一种思路,即运用文化的思维、战略和运动来实践政治变革;或者说,文化即政治——无论是三四十年代的“新生活”运动还是六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都是如此。但前者无疾而终不了了之,后者则在一代中国人心中埋下了深深的创痛。

  • 标签: 文化政治 “性别” “文化大革命” 书写 语境 中国政治
  • 简介:“社会性别”是美国第二渡女性主义的一个重要认识论概念。随着新自由主义资本主义的全球化,“社会性别”也在全球化。梳理讨论30年来“社会性别”的意思和意义发现:它在源发语境中有延伸变化;它在中国妇女研究里逐渐被接受和被修正;它与全球资本和全球政治经济权力有暧昧关系。

  • 标签: 女性主义 社会性别 身份政治 去解放 社会性别主流化
  • 简介:本文通过介绍、分析最近出版的三本女性主义安全研究著作对传统的战争/和平对立论提出了批评。这三本著作分别是安罗.辛西娅的《全球化与军国主义》(2007年)、戴维.罗伯茨的《人类的不安全》(2008年)以及劳拉.西奥伯格与卡隆.珍崔合著的《母亲、恶魔、妓女:妇女在国际政治中的暴力》(2008年)。借用这些著作中的观点,本文首先提出了如何理解全球政治中的暴力这一问题,并具体指出了主流研究方法中经常存在的忽视性别的学术盲区。

  • 标签: 安全研究 女性主义 全球政治 暴力 性别 研究著作
  • 简介:1883年,法国作家左拉出版了小说《妇女乐园》,这是一本关于现代巴黎的小说,也是一本关于百货商场——"资本主义的大胆新形式"——如何诱惑妇女的书。在书中,左拉有些为难,不知道该批评谁好:是商场,还是妇女?商场被布置得宛如消费天堂,处处引诱妇女,而妇女却没有头脑,甘之若饴。这种怀疑与忧惧,自19世纪以来未有稍歇,大众与消费、女性与商品、川流的人群与宏大的商场之间彼此成就,又彼此亵渎,在景观迷狂之中充满着震惊体验,那前所未有的现代,性的愉悦之中,似乎总是充满隐隐的不安与危险。为什么百货公司是“妇女乐园”?为什么消费主义是城市的动力?

  • 标签: 性别视角 现代性理论 都市文化 左拉 川流 性别观念
  • 简介:为了解新时期首都青少年女性的性别意识现状,我们于2002年5月随机选取海淀、西城、朝阳、昌平、大兴五区共11所初高中和职业高中的一到三年的女牛,进行了以问卷为主的调查研究。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950份,回收884份,回收率93%。其中初中生为307人,占样本的34.7%;普通高中生为318人,占36.0%;职业高中生为259人,占

  • 标签: 中学 女学生 性别压力 性别理想
  • 简介:在后现代主义颠覆宏大叙事的哲学思潮影响下,女性主义作家们开启了针对经典童话的批判性阅读和创新性改写。一方面,经典童话的意识形态属性为女性主义作家们提供了批判和改写的空间;另一方面,游离于经典之外的异端童话传统又为他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动力。这些改写不仅颠覆和解构了经典童话背后的男权话语和性别政治,并在与异端童话传统的对话过程中重新书写了童话传统。从早期视男性为仇敌的激进对抗,到当代对两性关系的冷静反思,女性主义童话叙事整体趋势上的转变既反映了社会文化语境的变迁,也显示出女性主义者对于性别政治新的理解与认识。

  • 标签: 女性主义童话改写 性别政治 男权话语
  • 简介:丰胸、翘臀、美背、纤腰、长腿,都是女人性魅力的特征,我们敢于表现,是因为我们足够了解自己,足够自信,足够自我,我们喜欢这样纯真而生动的表达。

  • 标签: 性别感 性感性别
  • 简介:性与性别是两种不同的概念。“性”作为生物学中的术语.其意义在于男性和女性的生理构造方面的不同,影响“性”的是基于生物生理构造和基因。“性别”是属于社会范畴,其基本的划分是基于“性”的不同.但是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性别”不仅仅只是“性”的区别,生活在社会当中.被社会行为和观念深刻影响的人类.“性别”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属性和特征,而这些社会属性和特征形成的原因不单单是基于“性”的不同。

  • 标签: “性别” 社会范畴 人类发展 社会属性 “性” 社会行为
  • 简介:性别角色观念是关于性别角色以及性别角色社会作用的总体看法.儿童时期形成较为平等的性别角色观念,对其人格特征的发展及今后个人发展和家庭和睦等都有重要意义.利用2010年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儿童专卷的数据,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从性别、城乡和年龄维度,运用描述与回归等统计分析方法,对中国10~17岁城乡儿童性别角色观念存在的一些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儿童父母的性别角色观念进行相关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 标签: 性别角色观念 儿童 性别差异 城乡 比较
  • 简介:<正>当前,大学毕业生求职再掀高潮。然而,人才市场却筑起了“性别壁垒”。据报道,一位IT专业的女研究生怀揣着学位证、翻译证、软件工程师证前去应聘,尽管学历高、能力强,却因“只招男生”而被多家公司拒之门外。现实中,这位女生的遭遇并非特例。近年

  • 标签: 毕业生求职 女研究生 学位证 软件工程师 求职过程 女毕业生
  • 简介:收集878(+1)份有效笔迹样本,检验了反犬旁、山字、尚字头、入字笔顺与性别的关系。反犬旁、山字笔顺与性别显著相关(p〈0.05)。相对风险是一个笔顺的男性使用率与女性使用率之比。4个字的规范笔顺的相对风险均小于1;非规范笔顺中有5种相对风险大于1,反犬旁非规范笔顺的相对风险最大,为1.93,95%置信区间[1.32,2.83],尚字头笔顺点\撇\竖相对风险小于1,为0.59,95%置信区间[0.26,1.33]。性别影响了书写者的笔川页,女性对规范笔顺的使用率比男性高,男女偏好不同的笔顺形成机制。

  • 标签: 文件检验 笔迹检验 笔川页 性别
  • 简介:<正>婚姻以两性生理差别为其自然基础,这一观念几乎无可置疑,不可动摇。问:婚姻为何必须以性别为基础?答日:非以性别为基础的婚姻有违自然。再问:为什么非以性别为基础的婚姻有违自然?答者再答曰:婚姻性别的自然要求,就像饮食男女一样,是自然而然的,非人为所能改变,"自然"就是婚姻以性别为其自然基础的终极理由。婚姻的性别基础一旦披上了"自然"的外衣,也就剥夺了质疑与动摇的可能,同性婚姻也就因缺乏自然正义而遭到了异性婚姻的打压与排挤。

  • 标签: 婚姻关系 性行为 性别 生育 同性恋者 社会建构
  • 简介:麦克因斯的性别理论揭示了现代性与性别身份的关系,并认为性别主导着文化的各个方面,现代性的矛盾冲突在于为真正平等的公共权利而进行的持续、艰巨的斗争.该理论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的自由政治,系统地瓦解了父权制,为女性斗争创造了条件,同时,反对把"个人的"看作"政治的",提出只有在一种更平等的性别分工前提下,才能谈社会性别身份的解放和发展自我人格等话题.

  • 标签: 社会性别 现代性 性别差异崇拜 身份政治
  • 简介:王汉伦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位电影女明星”。本文通过对王汉伦电影人生图景的素描,说明性别现代化的历程同时也是女性视觉化的过程。现代媒介对所谓新女性的图绘,则恰如王汉伦电影《弃妇》二字所做的媒介隐喻。王汉伦通过电影申述了自己的女性观,但个体的努力在媒体角色与社会角色的性别协商中终归影响甚微。现代性权力最终主导了艺术与社会中的性别表演和性别认同。

  • 标签: 王汉伦 性别协商 新女性 性别现代化
  • 简介:2006年10月17日,在联合国妇女发展基金中国性别平等研究与倡导项目的资助下。清华大学老年学研究中心召开了主题为“老年保障与性别平等”的研讨会。来自劳动部养老司、中国老龄协会、中国老龄学会、中国就业促进会等各个部门的领导,国际劳工组织、法国和韩国的国际友人,以及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中国老龄科研中心、首都经贸大学和清华大学等有关社会、心理、经济、人口、妇女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共计60多人出席了会议。

  • 标签: 性别平等 老年保障 研讨会综述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 简介:女性主义对中外传统性别文化的核心--性别本质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批判,指出两性的命运主要由自己而非生理决定,从而清除了中外传统性别文化中的宿命论错误,为先进的性别文化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其批判还冲破了男女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传统性别思维模式,为先进的性别文化建立了多元并存、亦此亦彼的新性别思维模式.

  • 标签: 女性主义 解构 性别本质主义 贡献
  • 简介: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的女性主义电影研究吸收了心理学、符号学、后结构主义、后殖民主义等方面理论的滋养,对西方的主流电影,包括好莱坞商业电影,展开反思性的批评。随着性别研究的普及,后女性主义、男性气质研究、跨性别研究等方面理论成果被应用于电影研究。20世纪90年代之后,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走出国门,在全球观众中产生很大的反响,也成为国际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 标签: 性别研究 中国电影 多元视角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后女性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