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2 个结果
  • 简介:目前的养鱼池几乎都是露天的,鱼池(塘)的水温随着外界气候而变化,冬季低在2℃以下,夏季高在30℃以上。在防治鱼病时,如不考虑水温影响,只凭经验或采用说明书上所标注的浓度,则发挥不出药物的效果,例如:用硫酸铜治口丝虫病,夏季水温25℃~30℃,只需

  • 标签: 水温 鱼池 鱼病防治 药物防治 药效
  • 简介:革胡子鲶个体大、生长快、杂食、耐低氧,能在小型或微型水体(10M^2以下)中养殖,是农村或山区养鱼的良好品种。为了更好地推广革胡子鲶的人工养殖技术,作者于1985、1986年先后对其受精卵在不同水温条件下的发育过程作了观察,并从中求得胚胎发育及孵化的适宜水温,给革胡子鲶人工繁殖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革胡子鲶 水温 胚胎发育 养鱼 孵化 人工养殖技术
  • 简介:1在水温6℃、14℃、22℃下和180×60×50cm控温水族箱中,饲养初始鱼体质量11.3±0.94g的细鳞鱼Brachymystaxlenok幼鱼21d,测定了幼鱼消化器官(胃、幽门盲囊、肝脏和肠)中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力。结果表明:水温14℃下胃蛋白酶活性最高,其次为水温6℃时,22℃时消化酶活性最低,显著低于前2个处理组(P〈0.05)。肠中脂肪酶活性最高,显著高于胃和肝中(P〈0.05),其次为幽门盲囊。各消化器官脂肪酶活力均在14℃时最高,其中肠和幽门盲囊中脂肪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组。各水温条件下,幽门盲囊中淀粉酶活性最高,其次为肠。6℃时,幽门盲囊中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胃和肝脏中(P〈0.05);14℃和22℃时,幽门盲囊和肠中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胃和肝脏中(P〈0.05),胃和肝脏中差异不显著(P〉0.05)。14℃时各消化器官淀粉酶活力最高,6℃时肝脏和肠中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14℃时,其它组织中各处理组间淀粉酶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

  • 标签: 细鳞鱼 水温 消化酶活性
  • 简介: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在16、20、24、28和32℃下测定了当年(体质量0.57~3.82g)和1冬龄(17.39~54.40g)拉氏Phoxinuslagowskii的耗氧率及其昼夜变化和窒息点。结果表明:拉氏昼间耗氧率高于夜间,当年苗种耗氧率峰值在中午和傍晚,而成鱼的仅在傍晚;在16~32℃范围内,体质量为(1.72±0.60)g的拉氏耗氧率(OR)随温度(T)升高而增加,其关系式为OR=0.1734e0.2277T(R2=0.9911),窒息点在1.53~1.65mg·L-1之间,平均(1.59±0.04)mg·L-1;在20~24℃下,拉氏(0.77~52.4g)耗氧率(OR)随体质量(W)增加而呈下降趋势,其关系式为OR=0.3248W-0.2206(R2=0.8076),窒息点在1.10~1.55mg·L-1之间,均值为(1.29±0.19)mg·L-1。

  • 标签: 拉氏 耗氧率 窒息点
  • 简介:在电子控温循环水系统中,研究不同水温(15℃、18℃、21℃、24℃和27℃)对56日龄的施氏鲟Acipenserschrenckii、小体鲟A.ruthenus和西伯利亚鲟A.baerii幼鱼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4℃组施氏鲟幼鱼的体长特定生长率(SGRL)显著高于其它温度组(P<0.05),而体质量特定生长率(SGRW)差异不显著(P>0.05);在18~27℃范围内,体长绝对增长率(AGRL)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且显著高于15℃组(P<0.05)。18~24℃组的体质量绝对增长率(AGRW)显著高于15℃和27℃组(P<0.05)。在18~24℃范围内,施氏鲟幼鱼的体长相对增长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显著高于15℃和27℃组(P<0.05),最适生长温度为24℃。18℃组小体鲟幼鱼的SGRL显著高于其他温度(P<0.05),SGRW则差异不显著(P>0.05)。在15~27℃温度范围内,小体鲟幼鱼的AGRW升高后降低,其中18℃和24℃的SGRW分别为0.61g/d和0.64g/d,显著高于其他组。15℃组AGRL最低(1.6mm/d),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小体鲟幼鱼的最适生长水温范围为18~24℃,最适生长温度为18℃。在15~27℃范围内,21℃组西伯利亚鲟幼鱼的SGRL、AGRL和体长相对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其他温度组(P<0.05),但27℃组存活率最低。西伯利亚鲟幼鱼的最适生长范围为15~24℃,最适生长水温为21℃。不同温度下,3种鲟幼鱼的肥满度变化不同,施氏鲟幼鱼的生长类型为强异速度生长,不同于小体鲟幼鱼与西伯利亚鲟幼鱼。在15~27℃范围内,3种鲟幼鱼的最适生长温度不同,在早期生长培育时应选用不同的培育温度。

  • 标签: 施氏鲟 西伯利亚鲟 小体鲟 温度 生长 增重率
  • 简介:在室内控温水族箱中设6℃、11℃、16℃和21℃四个水温组,饲养7周,研究了初始体重为1.72±0.24g的细鳞鱼(Brachymystaxlenok)幼鱼摄食和生长的最适水温。结果表明,16℃时细鳞鱼的特定生长率(SGR)、日增重(DWG)、食物转化率(FCE)和摄食率(FI)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这些参数与水温(T)之间的相关关系可用二次回归曲线来描述,特定生长率与水温的回归方程为SGR=(-2.601)+(0.887)T+(-0.027)T2;摄食率与水温的回归方程为FI=(0.111)+(0.292)T+(-0.009)T2(P〈0.01,R=0.990);食物转化率水温的回归方程为FCE=(52.828)+(11.951)T+(-0.393)T2。细鳞鱼在11~21℃都可以摄食生长,最适水温为15.20℃~16.43℃。

  • 标签: 细鳞鱼 水温 摄食率 生长率
  • 简介:通过对体重0.53g和75.58g的山女鳟,在7℃、10℃、13℃、16℃、19℃,5个范围耗氧的测定,研究了山女鳟耗氧量与体重、水温的关系,结果表明:耗氧量随着体重和水温的增加而增加,耗氧率随着体重的增加而减少,在13℃~16℃水温范围内,水温增加但耗氧率增加不明显,水温在16℃时,耗氧量与体重的关系为:R=0.3621W0.7848(R:耗氧量mg/h.尾,W:体重,g),在体重0.53g时,耗氧量与水温的关系为:R=0.0173T-0.0393,75.58g时,耗氧量与水温的关系为:R=0.825T-1.725(R:耗氧量mg/h.尾,T:水温,℃).山女鳟耗氧率具有昼夜变化,表现出明显的节律性,在13:00时耗氧率达到最高值,22:00时达到最低值.山女鳟的窒息点在1.2~1.98mg/L.

  • 标签: 山女鳟 耗氧量 体重 水温
  • 简介:随着饲料技术的发展,养殖户对饲料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饵料系数是考察饲料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广大养殖户最关心的问题,但在考察饵料系数时往往因计算和抽查方法不同得出差异很大的结果,不能及时准确地评价饲料的质量,常常引起养殖户与饲料厂家的激烈争论.故笔者结合在长期的教学和实践对精养鱼塘的饵料系数进行总结和明确,供广大饲料从业者和养殖户参考.

  • 标签: 精养池塘 饵料系数 影响因素 日常管理
  • 简介:鲇鱼(SilurusasotusL.)隶属鲇形目,鲇科,鲇属,为凶猛肉食性鱼类.肉质细嫩,营养价值高,在北方地区常被作为产妇的补品.鲇鱼原被作为池塘养殖的敌害加以清除,近年来随着名特优鱼类养殖的发展,鲇鱼已成为池塘养殖的配养鱼(潘伟志等,1992),在有些地区甚至已成为池塘养殖的主养鱼.鲇鱼作为凶猛肉食性鱼类,其养殖方式与常规养殖鱼类养殖方式有许多不同之处,有许多技术问题需要研究解决,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会影响鲇鱼养殖的发展.笔者根据从事鲇鱼养殖的实践,认为以下几个因素是影响鲇鱼人工养殖的技术关键,以供人们养殖鲇鱼时参考借鉴.

  • 标签: 钻鱼 人工养殖 苗种规格 铒料 搭配种类 自相残杀习性
  • 简介:“养鱼先养水”,良好的水质对养殖鱼类的生存和生长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就影响养殖鱼类水体生态环境的理化因素和生物因素进行分析。

  • 标签: 养殖鱼类 水体 生态环境 因素
  • 简介:这里所说的生境指水生动物养殖池塘的环境,它的内容包括适宜养殖对象生存的pH范围以及其他生态因素。大家知道,水中能与强碱反应所有酸性物质构成的总和称酸度,它主要包括弱酸性物质(如碳酸H2CO3、碳酸钠Na2CO3、碳酸氢钠NaHCO3等)构成的分子酸度,以及由弱酸游离的氢离子(H+)构成的离子酸度,其中离子酸度又称pH。pH是养殖水体重要的水质指标,它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水体的诸多化学和生物学过程,最终对

  • 标签: 二氧化碳浓度 养殖水体 酸性物质 植物光合作用 水生生物 水生动物
  • 简介:选35~45日龄仔猪90头,随机分成试验一组(每吨配合饲料添加“食神”1.6kg,舍半胱胺80g/t)、试验二组(每吨配合饲料添加“食神”2kg,含半胱胺100g/t)和对照组(不添加任何添加剂),每组30头,做对比试验。其结果明显:试验组较对照组日增重提高7.5%~9.0%,料内比下降3.6%~4.7%,发病淘汰率降低41.7%~43.6%,平均每头猪的毛利提高了13.3%~14.8%。可见日粮中添加食神,能有效的提高生产指标和抗病能力,且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 标签: “食神” 仔猪 生产性能 抗病能力
  • 简介:1我国淡水渔业水域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国家曾对532条江河进行了监测,发现受污染的约占82.3%,其中有些江河的局部水体污染情况十分严重.长江的污染源有3万多个,鱼、虾死亡,人畜中毒现象时有发生.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流,现有3500公里河段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如兰州河段,酚超标15倍、砷超标10倍.由于水体污染,鲤鱼产量减半.松花江水系每天约有800万立方米污水排人,这些污水绝大部分未经处理,其中含有汞、氟化物、酚、石油、煤灰等,第二松花江吉林市以下300公里江段,鱼、虾基本绝迹.长江中下游的太湖、鄱阳湖、巢湖等湖泊的污染也十分严重.

  • 标签: 中国 淡水水产养殖业 水域环境 集约化淡水养殖 养殖污染 环境保护
  • 简介:近年来,油脂氧化酸败引起的饲料变质、变味以至不能饲用的情况,从较大的饲料集团到较小规模的生产作坊几乎都有发生,有些厂家甚至仅出现一次就造成销量急剧下降,损失惨重;更多的厂家则几经劫难,仍重蹈覆辙,配方反复修改仍无法摆脱困境。1油脂的氧化酸败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经分解聚合,生成过氧化物及分子量较低的醛和酸的复杂混合物的过程,称为油脂氧化酸败。这一过程在光、热和适当催化剂(如铜、铁、叶绿素)存在时更易发生,而且为自

  • 标签: 水产饲料 油脂氧化酸败 饲料变质 水产品 危害
  • 简介: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必需前提条件.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和目前发展最快的国家,要保持现在的发展势头和实现长远的经济发展目标,必须主动参与国际贸易新规则的制定,只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加入WTO后,意味着我们将在一个竞争更加激烈、机会更加均等、标准更加严格的国际经济大环境中求发展.这对我国渔业和渔业经济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 标签: 加入我国 影响对策 我国渔业
  • 简介:现代集约化养猪业,在搞好疫病防制,利用生产、生长性能优秀的种猪,采用先进的设备,先进的饲养管理的同时,关键还是离不开合理的、全面的饲料营养搭配,才能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目前,猪用饲料原料多,产地各异,预混料品种繁多,良莠不齐,无论是原料还是预混料,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严重影响养猪场户的正常生产,造成不良后果。根据生产实践,现就影响不同阶段猪生长发育的饲料营养因素分析总结如下:

  • 标签: 饲料原料 营养因素 生长性能 养猪业 正常生产 疫病防制
  • 简介:鱼类养殖生产成功与否,运输是关键环节。影响鱼类运输成活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鱼的体质。运输鱼类的体质是决定运输成败的关键性因素。要运输的鱼类必须健康、无病、无伤。伤病及体弱的鱼类难以忍受运输过程中剧烈的颠簸和恶劣的水质环境,运输会加剧其伤病,易于死亡。

  • 标签: 运输成活率 鱼类 养殖生产 水质环境 运输过程 体质
  • 简介:在生猪饲养过程中.每年因多种疾病而死亡生猪约占养猪总数的8%~10%.死亡猪中75%~80%以上为未成年猪。仔猪阶段(1~60d),身体各个器官发育不健全.对环境变化适应能力弱.尤其免疫系统识别和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功能极弱.这时正是仔猪处在生命的最高危险期.许多时候环境变化是导致仔猪发病的主要诱因。因此.创造和利用有益于仔猪健康成长的外界环境条件.消除或避免有害因子和不良状态对仔猪的影响.是仔猪管理的基本任务。

  • 标签: 仔猪生长 环境变化 调控 病原微生物 饲养过程 系统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