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3 个结果
  • 简介:利用RT-PCR技术从海岛棉品种新海21中克隆了1个WRKY基因,在GenBank数据库中比对发现其与陆地棉GhWRKY32序列高度同源,因此命名为GbWRKY32。该基因ORF为1077bp,编码358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39.288kD,等电点为5.02。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含有一个WRKY保守结构域,锌指结构为:C-X5-C-X23-H-X1-H,属于WRKY转录因子家族Ⅱ类D组成员。GbWRKY32蛋白为疏水性蛋白,不具有跨膜区和信号肽结构。GbWRKY32转录因子不具有转录自激活活性。本研究成功构建GbWRKY32基因植物表达载体并转入根癌农杆菌EHA105菌株中,这有助于该基因功能后续研究。

  • 标签: 海岛棉 GbWRKY32 转录自激活活性 植物表达载体
  • 简介:本研究以广西野生金线莲为材料,对植株形态和授粉特性进行了观测,研究了蒴果成熟度、培养基无机盐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有机添加物对无菌播种萌发影响。结果表明:广西金线莲植株外形优美,人工授粉结实率达到84.8%;蒴果成熟度对灭菌消毒和种子萌发有显著影响,授粉后生长75~90d蒴果为最佳外植体材料;相较于MS和1/4MS,1/2MS培养基上种子萌发最快;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6-BA、ZT和KT对种子萌发作用不明显,生长素NAA为0.3mg/L时对种子萌发有明显促进作用;添加香蕉汁对种子萌发之后生长具有显著促进效果。

  • 标签: 广西金线莲 种源特性 无菌播种 萌发
  • 简介:β-1,4-葡聚糖内切酶(endo-β-1,4-glucanase,EGase)在植物组织生长、开花、果实成熟、器官脱落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作用。本研究克隆了一个新水稻β-1,4-葡聚糖内切酶家族基因OsGLU16。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位于水稻第8号染色体,cDNA全长1827bp,包含一个1572bp开放阅读框,编码523个氨基酸残基。蛋白质同源性分析表明,OsGLU16基因编码蛋白在第54~第516个氨基酸残基区域具有高度保守GH9催化结构域。本研究成功构建了OsGLU16基因过表达载体pCaMV35S—OsGLU16-EGFP,并获得了转基因水稻植株。植株表型分析表明,与野生型相比,过表达株系表现为株高和穗长显著下降。本研究初步探明了OsGLU16基因过表达转基因水稻植株表型特征,这为进一步丰富β-1,4-葡聚糖内切酶基因家族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作用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β-1 4-葡聚糖内切酶 水稻 OsGLU16 克隆 过表达
  • 简介:利用转sck基因高代稳定水稻亲本和组合为材料,研究了外源sck基因遗传表达特性。结果表明:外源sck和hpt基因都能自交连锁稳定遗传到T11并表达,且连锁基因和表达活性可杂交转移到不育系和杂交组合中,外源sck基因在杂种F2代以单基因显性遗传3:1模式进行分离,但也出现自交hpt基因丢失,杂交hpt基因甚至sck基因未获得成功转移现象。田间抗虫性观测表明,转sck基因水稻对钻蛀性螟虫抗性不足,对卷叶螟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外源sck基因在转化或杂交转育亲本组合中均获得表达,且具有一定空间分布特性和基因累加效应,基本为叶片表达活性高于叶鞘。

  • 标签: 转基因水稻 sck基因 hpt基因 遗传表达
  • 简介:高干率、高胡萝卜素甘薯新品种福薯604是以广薯87为母本计划集团杂交选育而来,2016年通过国家甘薯新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鉴定编号为国品鉴甘薯2016008。通过对福薯604形态特征、生产力、生长动态、品质特性抗病性等生理特点进行多年多点研究,结果表明:福薯604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分别比对照广薯87分别增产17.15%和21.69%,薯块干物质含量达到30.43%,食味、外观品质优,同时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其中胡萝卜素含量达到7.6mg/100g,中抗蔓割病和I型薯瘟病,适于在中国南方甘薯种植区域种植。

  • 标签: 甘薯 高淀粉 高胡萝卜素 福薯604
  • 简介:模板DNA质量直接影响PCR扩增结果,而不同提取方法及其缓冲液成份与浓度对提取DNA质量有重要影响.本文以5个栽培大豆品种叶片为材料,比较分析了SDS与CTAB两种提取方法以及不同浓度CTAB提取缓冲液对所提取DNA质量影响,并通过PCR进行检验.实验结果表明:用1%(W/V)、2%(W/V)浓度CTAB提取缓冲液和1.25%(W/V)SDS提取缓冲液所提取大豆叶片DNA质量较好,均能满足PCR扩增模板需求,其中以1.25%(W/V)SDS提取得到大豆叶片DNA质量最好,以其为模板扩增效果最佳,而4%浓度CTAB不适宜提取大豆叶片DNA.

  • 标签: PCR 大豆 叶片 DNA 提取方法 缓冲液
  • 简介:为探索菜用甘薯抗寒机理,以‘宁菜3号’、‘CH-2’、‘福薯18’、‘福薯10号’4个菜用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温室越冬和人工气候室模拟低温胁迫方法,对菜用甘薯抗寒性与POD、SOD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受低温胁迫后,‘宁菜3号’、‘CH-2’POD活性增加速度快、活性强、酶活力持久,SOD活性高,SOD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幅度相对较小。在低温胁迫后,POD、SOD活性变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不同可能是引起菜用甘薯抗寒性差异原因之一。本研究对菜用甘薯栽培品种选择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为进一步探索菜用甘薯抗寒机理提供参考。

  • 标签: 菜用甘薯 越冬存活率 低温胁迫 POD活性 SOD活性
  • 简介: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含有ipt基因和bar基因双价表达元件导入籼稻R527粳稻EY105。对转化植株进行PCR检测、RT—PCR鉴定抗除草剂特性遗传分析,获得稳定遗传转基因株系。转基因植株对除草剂草胺磷表现出良好抗性,分蘖数增加,植株矮化,生育后期叶片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高于对照,转基因植株茎叶衰老延缓,植株抗冷性提高,并稳定遗传至T4代。

  • 标签: 水稻 ipt—bar双价基因 转基因 叶片衰老
  • 简介:用pCAMBIA1305.2做载体,构建含有甘菊(Dendranthemalavandulifolium)DIBADH1基因(登录号:DQ011151)启动子DBP12(登录号:DQ497621)质粒pCHW-2。利用叶盘转化法,通过农杆菌EHA105菌株介导,将重组质粒导入烟草叶片。采用GUS组织活性检测法鉴定烟草转基因植株,结果表明:船8J2启动子驱动GUS基因表达无组织特异性。对转基因植株进行NaCl、ABA、SA处理,GUS荧光测定发现:100μmol/LABA胁迫处理24h和400mmol/LNaCl胁迫处理48h,转pCHW-2烟草植株叶片中GUS酶活性均有大幅度提高。该结果表明:DlBADH1基因启动子DBP12是一个诱导型启动子。这一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甘菊中BADH基因调控表达机理提供了参考。

  • 标签: DBP12启动子 转基因烟草 ABA SA NACL GUS活性
  • 简介:以阿蒂擎天凤梨乙烯处理和不处理植株为材料建立抑制性差减杂交文库中,筛选到一个被乙烯诱导并与已知植物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同源cDNA片段,通过RACE技术得到该基因全长eDNA序列。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可能属于thioredoxin-1ikesuperfamily和GSTC_familysuperfamily两个超家族中成员。利用半定量RT—PCR检测该基因表达量在乙烯处理后先会在1h显著升高,然后随时间逐步降低,说明乙烯作为一种逆境胁迫相关激素,可在短时间内诱导凤梨中GST表达。推测其在受到外源乙烯信号诱导后,一方面可能参与了植物体内解毒作用,另一方面可能参与了花青素合成调控和运输。本实验中GST作为观赏凤梨中一个新发现GSTs家族成员,对于研究热带花卉中GSTs家族特点和提高其抗逆性和品质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 标签: 谷胱甘肽-S-转移酶 阿蒂擎天凤梨 乙烯 表达分析
  • 简介:启动子是调控外源基因在植物体内表达“开关”。随着植物转基因技术广泛应用,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人们希望能够充分利用启动子来准确控制外源基因在植物体内表达,使目的基因“开”和“关”、表达“多”和“少”、在“何地”和“何时”表达等。能够听从人指挥,以实现植物育种分子设计。因此,快速分离和鉴定植物体内各种特异启动子已经成为植物基因工程研究热点和难点。本文在互补末端连接反向PCR(CELI—PCR)技术基础上建立起…种快速分离目的基因全长cDNA和启动子序列新方法。该方法利用CELI—PCR进行染色体连续步移,获取足够长目的基因及其上游基因组DNA序列,再根据转录起始位点是目的基因转录本和启动子分界点,其下游转录本中外显于可通过RT-PCR扩增,而上游启动子序列则不能被RT-PCR扩增这一特点,借助RT-PCR进行cDNA连续步移,直到获得全长cDNA,确定启动子基因5’非翻译区位置,进而精确定位转录起始位点。从而获取目的基因准确启动子序列和全长cDNA序列。因此,建立在CELI,PCR基础上RITIS技术,可绕过繁琐构建cDNA库和5'-RACE等方法快速分离目的基因全长cDNA和启动子序列。

  • 标签: 启动子 全长CDNA 转录起始位点
  • 简介:浙江翠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CuixiCultureCom.Ltd.,Zhejiang,CCC),是科学与人文艺术内容生产者和服务提供商,致力于促进科学与人文艺术发展,先进文化理念传播,科技文化知识普及。我们业务涵盖图书出版、期刊编辑、会展广告、文艺创作、作品翻译、创意设计等方面,提供数字化、视频化、网络化作品、创意和服务。

  • 标签: 浙江翠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学术研究 研究方向
  • 简介:为了利用关联分析发掘与重要农艺性状相关数量性状基因位点,本研究采用全基因组扫描方法,利用分布在基因组上60对SSR引物,对140份东北三省水稻种质资源进行群体结构和连锁不平衡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中东北粳稻可分为2个类群,线性和非线性组合中,都有一定连锁不平衡存在。群体中,19.2%标记位点可以观察到显著LD(P〈0.05),其中第一类群和第二类群基于D’统计概率(P〈0.05)支持LD成对位点比例分别为2.1%和16.6%。第2类群连锁不平衡衰减(D’〈0.5)所延伸遗传距离变幅为0.32—120.4cM,回归方程为:y=-0.0276ln(x)+0.3994。

  • 标签: 粳稻 种质资源 群体结构 连锁不平衡
  • 简介:S1是水稻(OryzasativaL.)亚非栽培稻种间杂种不育一个最重要基因座,对杂种雌雄配子都有选择性杀灭作用。前期我们通过图位克隆获得S1基因座候选基因后,NCBI查找发现‘日本晴’S1等位基因序列全长7kb,局倍区域有高GC分布。为此本研究通过分多段运用有针对性PCR方法,对所用材料IRAT216与IRAT216S1进行了扩增并测序,获得了各自S1全长序列,并进行了比对,发现IRAT216与‘日本晴’序列完全相同,但IRAT216与IRAT216S1之间存在多处变异。同时针对有效变异区对S1基因进行了分子进化调查,建立了水稻分子进化树,确定了S1在物种进化中意义。本研究S1基因序列测定,将为水稻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分子标记开发提供序列参照,同时也将为S1基因RNA表达分析与蛋白功能研究、在各物种中分化变异和水稻在进化中地位划分提供理论依据,并能为水稻起源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栽培稻 杂种不育 分子进化 S1基因
  • 简介:结构域多铜氧化酶是生物体内非常重要金属氧化酶,对机体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影响。为了系统地了解水稻三结构域多铜氧化酶基因家族基本情况,本研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成员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研究发现,以拟南芥三结构域多铜氧化酶基因At5g21105为靶序列,利用BlastP为工具在水稻基因组中共搜索到38个同源基因;这些基因蛋白产物都依次含有Cu-oxidase3、Cu-oxidase和Cu-oxidase2三种结构域,各结构域中含有铜离子结合位点,二级结构具有α-螺旋和β-转角等基本特征,特推断它们都属于三结构域多铜氧化酶家族成员;进一步地,根据同源性程度将水稻多铜氧化酶基因家族成员划分为ClassⅠ和ClassⅡ两个亚家族,其中ClassⅠ包含31个基因,ClassⅡ包含7个基因。这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水稻多铜氧化酶基因家族成员功能提供了参考依据。

  • 标签: 水稻 多铜氧化酶 基因家族 结构域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简介:通过正交试验建立芦笋ISSR优化反应体系,并对其反应程序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优化扩增体系:25μL反应体系中含150ng模板DNA、0.3μmol/L引物、15μL2×Mastermix;优化反应程序:94℃预变性5min;94℃变性45s,设定温度退火60s,72℃延伸45s,循环30次;然后72℃延伸10min,4℃保存;筛选到了21条引物并确定其最优退火温度。实验结果为芦笋资源遗传多样性评价研究奠定基础。

  • 标签: 芦笋 ISSR 体系优化
  • 简介:硒不但是人类和动物必需微量元素,其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已有研究表明,适当硒处理可以提高植物产量和品质,增强植物抗逆性,但是过高硒会损害植物结构,抑制生长,降低叶绿素含量。但对于硒对植物叶绿体光合作用影响尚未进行过系统总结。本研究通过分析和总结硒是如何通过对叶绿体光合作用实施调控,进而改变作物品质植物抗逆性,为合理、安全施用硒肥提供理论依据,使之可以更好地发挥有益于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生物学效应。

  • 标签: 植物 叶绿体 光合作用 抗逆性
  • 简介:随着不同转基因生物(GMO)制品不断商业化,转基因成分检测技术也需不断更新。由于甘蔗红糖为甘蔗汁经高温熬煮浓缩而成,红糖中残留DNA降解严重、含量低、片段短,且蛋白及糖分杂质含量高,所以甘蔗红糖DNA是比较难以收集并进行分子检测。为了在转基因甘蔗红糖商业化前建立起转基因甘蔗红糖DNA提取分子鉴定技术,本研究以转基因甘蔗和非转基因甘蔗为材料,模仿传统红糖制作工艺,分别获得了转基因甘蔗红糖与非转基因甘蔗红糖。通过对DNA提取方法进行改进,设计不同扩增片段长度引物,并对传统PCR与荧光定量PCR进行比较,建立了稳定甘蔗红糖DNA提取方法外源基因分子鉴定技术该技术对转基因甘蔗红糖与非转基因甘蔗红糖进行准确鉴别,为今后转基因甘蔗红糖商业化所需转基因食品鉴定提供技术支持,也为后面更为重要转基因甘蔗白糖DNA提取分子鉴定提供借鉴。

  • 标签: 甘蔗红糖 转基因生物 外源基因 分子鉴定 荧光定量PCR
  • 简介:FLOWERINGLOCUSD(FLD)是植物自主开花途径花发育基因,在植物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过程中起重要调控作用。本研究利用同源基因克隆法结合RACE技术克隆了蜻蜒凤梨似echme口触ciat曲花发育基因FLD类似基因AfFLD。序列分析比对表明,AfFLD所推测氨基酸序列包含有LSDl-LIKE亚家族两个高度保守结构域:SWIRM结构域和胺氧化酶结构域,该蛋白与玉米、拟南芥FLD蛋白同源性分别为72%3N73%。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分析了乙烯处理不同时间FLD基因表达模式,结果表明乙烯处理不同时间各组中,处理后1d时FLD表达量达到最高值,其中表达量最高为0h2.5倍。本结果为开花自主途径中相关基因对乙烯处理后响应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蜻蜓凤梨 乙烯处理 FLD 自主途径
  • 简介:本研究以油茶品种‘长林4号’无性系扦插苗为材料,采用RT-PCR技术分离出一个油茶铝激活苹果酸转运体基因。该基因cDNA全长1761bp,编码586个氨基酸,分子量为65.59kD,理论等电点(PI)为6.27。与其他植物ALMT蛋白高度同源,将该基因命名为CoALMT(GenBank登录号:KT932706)。CoALMT蛋白含有6个跨膜区,可能定位在细胞质膜上。CoALMT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Alphahelix)、β折叠(Extendedstrand)、β转角(Betaturn)、无规则卷曲(Randomcoil)分别占52.05%、16.89%、8.70%、22.35%。以‘长林4号’和‘长林166号’无性系扦插苗为材料,利用qRT-PCR技术分析了沙培条件下两个不同无性系在不同磷水平下不同器官组织中CoALMT基因表达。结果表明,低磷处理下,两个无性系油茶根系CoALMT表达量均上升,说明油茶根系中CoALMT基因表达受到低磷诱导。茎和叶中表达模式与根中存在差异。低磷处理下不同组织中,‘长林166号’中CoALMT基因表达量均比‘长林4号’高。综上结果可知CoALMT基因参与油茶对低磷响应,其可能会影响油茶磷吸收与利用效率。

  • 标签: 油茶 苹果酸转运体 低磷胁迫下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