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启动子是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转录中起重要作用。它通过结合决定RNA聚合酶活性转录因子来控制基因活性。然而,在不能编码DNA的基因之间存在一些区域,曾被认为是“垃圾DNA”。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区域,我们设计了一个实验以了解间隔区变化如何影响转录活性。在实验中,我们使用生物信息学,生物化学和遗传学技术来探寻启动子间隔区的构象。我们使用光谱仪收集数据并根据数据计算活性。我们发现间隔序列中“-17”位置的突变体明显地增加转录活性。细菌启动子一直是未来研究的重要课题。转录与生物体内的一些疾病有关。我们掌握启动子活性的理论可以有助于降低疾病的发病率。

  • 标签: 启动子,间隔区,-17位置,突变体
  • 简介:摘要转录激活因子4(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4, ATF4)是一种含碱性区域亮氨酸拉链的应激反应因子。当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表达升高的ATF4通过与细胞转录因子结合,继而调控相应下游靶基因,从而启动细胞应答。脑缺血后,ATF4通过参与调控内质网应激、氧化应激、线粒体噬、炎症反应、血管再生和突触可塑性等多种病理生理学过程,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因此,ATF4有望成为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一个新靶点。

  • 标签: 脑缺血 转录激活因子4 氧化应激 内质网应激 炎症 线粒体自噬 神经元可塑性
  • 简介:木薯是世界第三大薯类作物,所产淀粉广泛用作食品和工业原料,是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木薯蔗糖合酶是将光合同化物蔗糖向淀粉转化的第一个关键酶,前期本课题组通过酵母单杂交分析发现αNAC可能是木薯蔗糖合酶Ⅰ基因的调控因子,本研究在此基础上获得了αNAC基因转录序列并克隆其编码序列,发现编码蛋白具有典型的NAC和UBA保守结构域。αNAC基因在木薯地上部叶和地下部块根肉中转录活性较高,为β-actin基因的5%~25%,在施用外源激素条件下转录活性显著上调,其中茉莉酸达到峰值时间最短,水杨酸次之,乙烯、脱落酸、赤霉素和生长素较长。此外,在MeSuSy1Promoter::GUS的转化株中二次过表达αNAC基因,发现二次转化株中GUS酶活显著低于单价转化株,表明过表达αNAC基因可以显著抑制木薯蔗糖合酶Ⅰ基因的转录活性

  • 标签: 木薯 蔗糖合酶 α-新生多肽复合体 激素 转录活性
  • 简介:细胞病变或应激过程中会发生多个涉及基因表达调控的生物学事件,其中以转录因子-DNA结合为核心的基因转录调控模块的功能的激活或失活是重要关键。它可因内外信号的影响开启或关闭重要基因的表达,更反映了胞内微环境的变化。到目前为止,已有众多转录因子被发现,每一个转录因子又有不同的功能态,同时一个转录因子可与不同蛋白因子形成不同的复合物,如此,难以准确定义和识别基因转录调控模块数目的多少和活性的定义。与传统分析不同,本研究以转录因子结合位点为切入点,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比较在不同的细胞状态下,

  • 标签: 转录因子结合位点 基因转录调控 模块 活性 实例 碱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通过小干扰RNA(siRNA)干扰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的表达对胆管细胞癌生物功能的影响。方法培养胆管细胞癌细胞系人胆管上皮癌细胞(HUCCT1)和人胆管癌细胞(RBE),构建siRNA-710、siRNA-551和siRNA-2021这3个siRNA,使用脂质体3000(lipo3000)转染试剂将siRNA转染胆管细胞癌细胞,然后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siRNA对STAT3的表达的干扰效果后选择siRNA-551进行后续实验。siRNA-551转染胆管细胞癌细胞48 h后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增殖、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实验结果。结果siRNA-551能够显著降低胆管细胞癌细胞中STAT3的mRNA(Messenger RNA)和蛋白质表达。HUCCT1和REB胆管细胞癌细胞转染siRNA-551后,STAT3干扰组胆管细胞癌细胞增殖水平[(74.49±0.96)%、(91.08±5.32)%]低于对照组[(100.00±5.52)%、(100.00±2.82)%,F=62.20、6.57,P<0.05]和NC组[(90.99±1.87)%、(99.74±4.71)%,F=184.57、4.4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扰组细胞凋亡率[(15.68±1.79)%、(11.30±0.67)%]高于对照组[(6.97±0.76)%、(6.12±0.37)%,F=60.01、138.40,P<0.05]和NC组[(9.21±0.63)%、(6.22±0.21)%,F=34.77、155.9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UCCT1细胞转染siRNA-551的胆管细胞癌细胞中IL-6和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0.23±0.07、0.16±0.02)低于对照组(0.62±0.34、0.35±0.15,F=3.78、4.90,P<0.05)和NC组(0.59±0.07、0.47±0.39,F=37.46、2.1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EB细胞转染siRNA-551的胆管细胞癌细胞中IL-6和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0.22±0.11、0.80±0.08)低于对照组(0.51±0.11、1.89±0.13,F=11.39、151.69,P<0.05)和NC组(0.60±0.34、1.46±0.48,F=3.39、140.2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siRNA干扰胆管细胞癌细胞中的STAT3表达具有抑癌的效果。

  • 标签: 胆管癌 转录因子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 小干扰RNA 白细胞介素-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转录激活因子Mediator 1(Med1)对小鼠皮肤毛发再生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C57BL/6J品系来源的Med1flox/flox小鼠与K14-Cre小鼠交配,通过Cre-Loxp系统获得Med1表皮特异性敲除小鼠,即表达K14-Cre的Med1flox/flox小鼠(敲除组),不表达K14-Cre的Med1flox/flox小鼠即为对照组,每组3只,共同饲养8周左右行背部脱毛实验,连续12 d观察毛发再生情况。12 d后,处死两组小鼠并切取其背部脱毛和未脱毛皮肤组织,提取组织总RNA,实时定量PCR检测毛发角蛋白基因、维生素D受体/β联蛋白通路相关基因、毛囊增殖与静息状态维持相关基因的表达。制备小鼠背部脱毛和未脱毛皮肤组织石蜡切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小鼠皮肤毛囊隆突部位干细胞数量。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脱毛后0 ~ 12 d,与对照组相比,敲除组小鼠脱毛区皮肤毛发再生延迟。实时定量PCR检测显示,敲除组脱毛皮肤组织中毛发角蛋白基因Ha1、Krt2-16及维生素D受体/β联蛋白通路相关基因S100a3、Dlx3、Tubb3和毛囊增殖与静息状态维持相关基因Lhx2、Sox9、Nfatc1 mRNA相对表达量(22.09 ± 12.32、2.07 ± 0.20、0.02 ± 0.01、12.36 ± 2.12、1.75 ± 0.46、0.39 ± 0.02、4.42 ± 0.76、0.44 ± 0.0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70.53 ± 9.46、7.76 ± 0.49、0.05 ± 0.01、26.16 ± 2.96、2.60 ± 0.14、0.71 ± 0.09、11.93 ± 0.42、0.75 ± 0.04;t值分别为5.40、18.64、3.89、6.57、3.04、6.10、15.03、6.18,均P < 0.05)。免疫荧光染色显示,无论在脱毛还是未脱毛皮肤组织中,敲除组毛囊隆突部位CD34+K15+毛囊干细胞数量均远低于对照组。结论Med1基因敲除可能通过下调维生素D受体/β联蛋白通路下游基因及毛囊增殖与静息状态维持相关基因Sox9、Nfatc1、Lhx2的表达,减少毛囊干细胞数量,导致毛囊分化障碍,毛发再生延迟。

  • 标签: 毛发再生 Mediator 1 毛囊干细胞 维生素D受体/β联蛋白通路 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9 活化T细胞核因子c1 LIM同源框蛋白2
  • 简介:目的Toll样受体7(tolllikereceptor7,TLR7)在识别和介导抗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免疫应答中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分析TLR7rs179016单核苷酸多态性对TLR7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2例健康男性者血液,提取全基因组DNA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法检测TLR7mRNA水平,并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检测含有rs179016C、G等位基因的质粒及空白质粒的HEK-293T细胞在培养24h后荧光素强度,分析该位点对TLR7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携带rs179016危险等位基因C组TLR7mRNA表达水平低于rs179016G组(t=-7.352,P〈0.001),转染含有rs179016G质粒的细胞表达较高强度的荧光素酶活性。结论TLR7rs179016多态性可能通过影响TLR7基因的转录和表达水平来影响该受体功能的发挥,可能与HCV的易感性和感染转归有关。

  • 标签: TOLL样受体 多态性 单核苷酸 肝炎 丙型 慢性
  • 简介: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5章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在详细介绍了酶的本质和作用特性的基础上,还安排了“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探究性实验,同时提供了一系列的实验材料,并提示学生从环境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究。其实,除此之外,酶活性还受环境中某些物质的影响,有些物质能使酶的活性增加,称为酶的激活剂,而有些物质能使酶的活性降低甚至失活,称为酶的抑制剂。笔者以唾液淀粉酶为材料,介绍如何进行激活剂和抑制剂对酶活性影响的探究性实验。

  • 标签: 酶活性 抑制剂 激活 探究性实验 实验材料 环境温度
  • 简介:摘要心血管疾病是世界范围内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多种危险因素参与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包括糖尿病、肥胖等代谢性疾病。心血管与代谢性疾病涉及的组织与细胞类型复杂多样,发病机制尚未阐明,涉及众多信号分子。其中,转录因子能够直接影响基因表达,在调节细胞功能与疾病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转录激活因子(ATF)3是一种适应性反应基因,属于转录因子的ATF-cAMP反应元件结合(CREB)蛋白家族,通过与自身或其他ATF(CREB)成员形成同源或异源二聚体,对靶基因转录发挥调节作用。ATF3的适量表达对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状态很重要,ATF3的表达异常与炎症、凋亡、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等多种病理生理反应相关,并参与了包括心血管与代谢性疾病在内的多种疾病。本文就ATF3在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心脏病、心肌肥厚、心力衰竭、糖尿病和肥胖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心血管与代谢性疾病提供新的潜在治疗靶点。

  • 标签: 转录激活因子3 心血管疾病 代谢性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心肌肥厚
  • 简介:摘要NLRP3炎症小体是一种多蛋白复合体,是固有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识别病原体与细胞损伤,诱导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 leukin,IL)IL-1β与IL-18的分泌,介导细胞焦亡,调节机体炎症信号通路。NLRP3炎症小体在众多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适度的炎性反应有利于免疫细胞的趋化以对抗病原入侵、促进损伤修复,然而过度的炎性激活会导致许多疾病。因此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调节对机体维持生理稳态至关重要的。文章主要就NLRP3炎症小体激活转录后与翻译后调节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NLRP3炎症小体 转录后调节 翻译后修饰
  • 简介:目的探讨汉黄芩素对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rheumatoidarthritisfibroblast-likesynoviocytes,RA-FLS)凋亡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方法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滑液经原代培养,应用3~5代传代的成纤维样滑膜细胞。按照不同方法处理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低剂量汉黄芩素组(终浓度为20μg/mL)、中剂量汉黄芩素组(终浓度为50μg/mL)、高剂量汉黄芩素组(终浓度为100μg/mL)、100μg/mL汉黄芩素+NAC组、100μg/mL汉黄芩素+SB203580组。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罗丹明123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membranepotential,MMP),DCFH-DA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簇(reactiveoxygenspecies,ROS)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p38MAPK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剂量汉黄芩素均能够抑制RA-FLS细胞的增殖,增加其凋亡,降低MMP以及增加ROS水平,激活p38MAPK信号通路,并且呈现剂量依赖性关系。ROS清除剂NAC和p38抑制剂SB203580可以明显降低汉黄芩素诱导的RA-FLS细胞的凋亡,并且5mmol/LNAC下调汉黄芩素引起的p38MAPK磷酸化。结论汉黄芩素能够诱导RA-FLS细胞凋亡,ROS/p38MAPK信号通路参与了其凋亡的过程。

  • 标签: 汉黄芩素 类风湿关节炎 成纤维样滑膜细胞 细胞凋亡 中医中药
  • 简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分子1α在诸多代谢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例如线粒体生成、脂肪酸代谢、血糖代谢及肌纤维类型转化等方面。研究认为,调节PGC—1α的生理生化功能,可治疗肥胖等慢性疾病,可将PGC—1α作为控制体重的新药物靶点,因此,本文就PGC—1α在控制体重方面的特征、可能涉及的生理机制进行简要综述。

  • 标签: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分子1α 肥胖 减肥 脂肪细胞分化
  • 简介:目的探讨激活葡萄糖脑苷脂酶(GBA)对不同H-Y分期的帕金森病(PD)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纳入36例帕金森病患者,按照H-Y分期标准将其分为早期及中晚期两组,取皮肤标本,运用含有雷帕霉素的GBA培养基进行体外培养,蛋白印迹法检测出早期及中晚期PD患者的噬相关基因Beclin1和噬体的经典标记物微管相关蛋白LC3-Ⅱ(microtubule-associatedprotein1lightchain3-Ⅱ)/LC3-I(microtubule-associatedprotein1lightchain3-l)蛋白的表达量。结果中晚期PD患者与早期PD患者表皮Beclin1、LC3-II/LC3-l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晚期PD患者的Beclin-1的水平(0.58±0.04)ng/ml及LC3-II/LC3-I比值(2.58±0.27)明显高于早期PD患者(0.17±0.05)ng/ml、(1.49±0.16)。结论通过雷帕霉素激活GBA诱导噬,H-Y分期越高,细胞噬水平越强,噬可能与PD的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 标签: 帕金森病 葡萄糖脑苷脂酶 皮肤成纤维细胞 自噬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9(TLR9)信号通路激活对肾小管细胞转录组的影响。方法提取并培养小鼠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在细胞融合度达80%时分为两组,分别加入10 μL磷酸盐缓冲液(PBS,PBS对照组)和终浓度为5 μmol/L的TLR9激活剂胞嘧啶-鸟嘌呤寡脱氧核苷酸(CpG-ODN,CpG-ODN处理组)。提取细胞RNA后在Illumina平台进行测序,使用差异基因分析软件DEGseq分析两组细胞中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通过Goatools和KOBAS在线软件分析差异基因所参与的信号通路,应用Homer软件预测转录因子。结果与PBS对照组相比,CpG-ODN处理后有584个显著的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02个基因表达上调,482个表达下调。差异表达基因富集最显著的基因本体(GO)为β-干扰素响应、病毒响应或防御等炎症反应相关条目;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KEGG)信号通路富集结果显示,富集系数最显著的信号通路包括2'-5'-寡腺苷酸合成酶活性、核糖核酸酶活性的调节、病毒生命周期的负调控、β-干扰素响应和对原生动物的防御反应等。转录因子预测结果显示,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是差异基因启动子序列上富集最显著的转录因子;IRF3是TLR9下游表达差异最显著的转录因子,转录因子21(TCF21)、锌指蛋白135(ZNF135)和阳性调节域4(PRDM4)等转录因子可能是TLR9信号通路的新候选靶标。结论CpG-ODN激活TLR9信号通路,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能直接响应CpG-ODN的刺激并发生转录组学变化,为进一步探究TLR9信号通路在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肾损伤中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基础。

  • 标签: 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 胞嘧啶-鸟嘌呤寡脱氧核苷酸 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肾损伤 Toll样受体9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苦参提取物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对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端粒酶(Telomerase)活性表达的影响,研究氧化苦参碱对RB的作用机制,为氧化苦参碱在抗视网膜母细胞瘤临床用药提供更完整的理论依据。方法体外培养视网膜母细胞瘤HXO-Rb细胞,实验组细胞加入氧化苦参碱提取物,对照组细胞中加入等量的培养液,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同时分别采用不同浓度及不同时段的氧化苦参碱研究其对HXO-Rb的抑制作用。结果氧化苦参碱可抑制HXO-Rb细胞的生长,当浓度为100ug/ml时细胞形态学可明显观察到改变,端粒酶的活性下降,细胞凋亡率比值最大,并且随着时间延长,细胞凋亡增加。

  • 标签: 氧化苦参碱 视网膜母细胞瘤 端粒酶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选择性噬接头蛋白(P62)、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和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在食管鳞癌(ES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于2018年7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48例ESCC患者行根治术后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ESC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P62、LC3及STAT3的mRNA和蛋白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敲低食管癌EC109细胞中的STAT3,Western blot检测LC3、P62、STAT3、非受体型酪氨酸蛋白激酶2(JAK2)和磷酸化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的表达。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t检验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62、STAT3在ES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62.5%比37.5%,66.7%比33.3%,χ2=13.520、23.120,P<0.05),LC3在ES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组织(35.4%比64.6%,χ2=18.000,P<0.05);P62、STAT3在ESCC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1.520±1.172比0.980±2.539,1.320±1.163比0.860±2.560,t=7.453、7.337,P<0.05),LC3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0.957±1.074比1.587±2.630,t=8.525,P<0.05);STAT3与P62的表达呈正相关(rs=0.438,P<0.05),与LC3的表达呈负相关(rs=-0.400,P<0.05),P62与LC3的表达呈负相关(rs=-0.585,P<0.01)。P62、LC3、STAT3与肿瘤T分期、临床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χP62-T分期2=5.581,χP62-临床分期2=6.817,χP62-淋巴转移2=5.689;χLC3-T分期2=6.947,χLC3-临床分期2=6.919,χLC3-淋巴转移2=9.108;χSTAT3-T分期2=5.270,χSTAT3-临床分期2=7.054,χSTAT3-淋巴转移2=6.000;均P<0.05)。敲低食管癌EC109细胞中的STAT3后,敲低组(ShSTAT3-1和ShSTAT3-2)中JAK2、p-STAT3、STAT3、P62的表达低于空载组(0.300±0.190、0.430±0.190比1.273±0.114,0.520±0.120、0.410±0.070比1.070±0.200,0.430±0.060、0.500±0.080比1.000±0.170,1.185±0.125、0.847±0.067比1.793±0.130),LC3的表达高于空载组(1.527±0.197、1.410±0.170比0.221±0.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JAK2/ShSTAT3-1=7.613、tJAK2/ShSTAT3-2=6.597,tp-STAT3/ShSTAT3-1=4.084、tp-STAT3/ShSTAT3-2=5.395,tSTAT3/ShSTAT3-1=11.640、tSTAT3/ShSTAT3-2=8.660,tP62/ShSTAT3-1=5.844、tP62/ShSTAT3-2=11.220,tLC3/ShSTAT3-1=11.260、tLC3/ShSTAT3-2=11.790,均P<0.05)。结论STAT3能通过调控P62和LC3,参与ESCC的进展。

  • 标签: 食管鳞癌 自噬 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
  • 简介:【摘要】噬作为一种维持自身更新和功能的重要方式,在多种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癌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细胞噬被认为是一把“双刃剑”,在抑制癌症发生发展的同时,也会加速癌症的进展。原发性肝癌(HCC)是一种高复发、低预后的恶性肿瘤,至今仍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具有抗肝癌作用的中药能够增加肝癌细胞的噬,或者诱导其发生噬,从而起到抗肝癌作用。抑或是激活细胞内的保护性细胞噬,维持肿瘤的存活,降低抗癌药物的作用。本课题对肝癌进展的噬机制及中药活性成分调控机制进行研究。

  • 标签: 肝癌进展 自噬机制 中药活性成分调控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转录因子激活增强子结合蛋白4(TFAP4)在胃癌中对LINC01235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取TFAP4可在胃癌中调控的LINC01235。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在胃癌细胞中敲低TFAP4后LINC01235的表达变化。应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法验证TFAP4可以结合LINC01235的启动子区域调控其转录。采取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计算相对荧光活性验证启动子区域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rs34667091可以促进转录。对独立样本采用t检验。结果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胃癌RNA-seq数据进行分析,可见LINC01235的高表达与不良预后明显相关(P<0.01)。JASPAR网站预测TFAP4可以调控LINC01235的表达。在胃癌细胞系中敲低TFAP4的表达后,LINC01235的表达水平随之降低。ChIP实验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IgG比较,TFAP4与LINC01235的启动子区域结合富集百分比较高(0.000 299±2.129e-005比0.001 249±1.985e-005,t=32.64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INC01235启动子区域的SNPs缺失后,TFAP4与启动子区域结合的相对荧光活性降低(1.000±0.207比0.341±0.031,t=3.151,P<0.05;1.000±0.156比0.157±0.042,t=5.221,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INC01235的表达水平在胃癌中和不良预后呈正相关,TFAP4可以调控LINC01235的转录,LINC01235的启动子区域的SNP rs34667091可作为增强子。

  • 标签: 胃癌 转录调控
  • 简介:以过量表达拟南芥热激转录因子AtHsfAla植株(HT)与野生型植株(WT)为材料,测定两种幼苗在渗透胁迫中的抗坏血酸专一性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显示,在渗透胁迫中过量表达拟南芥AtHsfAla植株的抗氧化酶活性比野生型植株的抗氧化酶活性高,说明过量表达拟南芥热激转录因子对渗透胁迫中的APX,CAT,SOD有影响,表明AtHsfAla植株在渗透胁迫中能通过提高其内源抗氧化酶活性来抗衡逆境胁迫.

  • 标签: 热激转录因子AtHsfAla 渗透胁迫 抗氧化酶 拟南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