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7 个结果
  • 简介:土壤是土壤侵蚀预报和土地利用规划重要参数,本文采用EPIC(ErosionProductivityIrnpactCalculator)模型中土壤因子K值为指标,利用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探讨广东省土壤K值分布特征,并绘制了广东省土壤K值图。结果表明:广东土壤K值为0.116—0.415,加权平均K值为0.25,主要分布在较低一中高侵蚀范围;以铁铝土为例,成土母质对土壤侵蚀影响是多因素,由于母质特性差异,母质所发育土壤K值并不能完全代表其侵蚀危害,从总体上看,土壤经过多年耕种,抗侵蚀能力明显下降。

  • 标签: 土壤可蚀性 抗侵蚀 K值图 成土母质 耕地
  • 简介:将影响水资源持续开发利用主要评价指标组成模糊物元,同时各开发利用阶段作为物元对象,以各项评价指标及其相应模糊量值构造复合模糊物元,运用层级分析法(AHP)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最后计算其欧化距离相似贴近度。通过雷州半岛水资源持续开发利用评价验证了该分析方法在水资源持续开发利用评价上科学和有效

  • 标签: 模糊物元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欧氏贴近度 层次分析法
  • 简介:土地持续利用评价具有景观生态学基础。将景观生态学中干扰与稳定思想引入土地持续利用评价方法中,以漳州各县(市、区)为参评区域,从干扰度、生产力、稳定度三个方面构建蔓延度指数、多样指数、均匀度指数等20个指标,采用均方差权重赋值法进行评价,评价结果通过弹性检验。说明用景观生态学评价方法进行土地持续利用评价是确实可行

  • 标签: 景观生态评价 可持续利用 弹性指数 漳州市
  • 简介:本文分析了东江水源区(东江上中游)水土资源持续利用主要问题在于原生植被过度砍伐,果业开发和速生商品林建设工业项目开发建设水保措施不落实,工业污染和城乡"三废"未有效处理,水资源受益区与保护区行政区划分隔,上下游水土资源保护得、失不平衡;同时,提出了从落实各地政府水土资源保护责任、建立流域生态协商机制、探索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和水土资源持续利用.

  • 标签: 水土保持 生态补偿机制 东江
  • 简介:利用长武县气象局1957—2006年日降水量资料,分析该地区降水年内、年际变化、概率分布特征等。结果表明:该区降水量季节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7—9月;降水量年际变化幅度较大,多年变化呈明显丰水、平水、枯水年交替发生现象;降水量年际变化大于年降水时间年际变化。对侵蚀降雨研究发现,其主要发生在7、8月,以降雨量小于30mm降雨次数较多;降雨强度随降雨量增加而减小;同时,以短历时降雨为主,历时在30min以内降雨次数较多,其他时段相对较少。

  • 标签: 降水量 侵蚀性降雨 黄土高塬沟壑区
  • 简介:以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内大范家沟阴阳坡和拐沟阴坡坡面主要草本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坡向坡位草本群落盖度、地上生物量及物种多样性关系。结果表明,阴坡草本群落物种20多种,较阳坡高30%。阴阳坡面上草本群落生物量和盖度从坡下至坡上逐渐减小。在水分和养分条件好地段均有灌木入侵。阳坡Margalef和Menhinick丰富度指数均随坡位升高而降低;而阴坡Mafgalef指数随坡位升高而降低,Menhinick指数却随坡位升高而增大;3个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指数在阴阳坡均随坡位升高而减小。不同坡位引起植被盖度、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Alatalo均匀度指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坡位与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Alatalo均匀度指数呈显著相关(P〈0.05),与Shannon-wiener多样指数呈极显著相关(P〈0.01)。描述或评价群落多样、丰富度均匀度时,应多选几个指标参数,避免单一指标带来片面。掌握草本群落自身喜阴阳特性、生境特征、植被组成多样特征,充分认识植被演替条件和演替规律,对指导该区植被和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坡向 坡位 草本群落 物种多样性 黄土丘陵区
  • 简介:采用原状土冲刷水槽法对重庆四面山4种水源涵养林土壤抗冲进行试验研究,并探讨土壤抗冲动态变化规律以及坡度、根系影响。结果表明:楠竹林土壤抗冲最大,其次为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阔叶林最小,其抗冲刷系数分别为20.153、14.717、10.819和4.615L·min/g;林地土壤抗冲A0层强于A层,并随水流冲刷时间延长呈指数函数增大;在研究范围内,25。是林地土壤抗冲转折坡度;〈3mm根系是四面山水源涵养林表层土壤根系主要成分,林地A。层土壤抗冲受〈1mm、1~3mm、3~5mm根系根量死生物量影响,A层主要受3~5mm根系根量及其根长影响。

  • 标签: 土壤抗冲性 坡度 根系 水源涵养林 四面山
  • 简介: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是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区域之一,未来气候变化将会进一步加剧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脆弱,降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总结了鄱阳湖地区过去几十年来气候变化情况并对未来进行预估后,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鄱阳湖湿地结构和功能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未来气候变化对策和政策建议。

  • 标签: 气候变化 脆弱性 适应性 鄱阳湖湿地
  • 简介:自2009年9月份以来,中国西南五省、市遭受历史特大干旱,造成了数千万人饮水困难,上百万公顷粮食绝收,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数百亿元经济损失,均为历史之最。经调查发现,本次特大旱灾有以下8大特点:农村重于城市、海拔高地区重于海拔低地区、有林区轻于无林区、无湿地地区重于有湿地地区、喀斯特岩溶地区重于非喀斯特岩溶地区、在农村工矿地区重于无工矿地区、无水利工程地方往往重于有水利工程地方、干旱在水土流失区更为严重。本文分析了8个特点与干旱因果关系,阐述了本次旱灾有一定的人为因素。

  • 标签: 历史 干旱 灾害 思考
  • 简介:砒砂岩是一种特殊泥岩、泥沙岩,是黄河中下游粗泥沙主要来源。通过试验,观测了砒砂岩耐水性,测试了砒砂岩抗压强度、颗粒粒径分布、最大干密度等物理性能指标,利用X射线衍射测试了砒砂岩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并通过光学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砒砂岩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砒砂岩力学强度在0.4~2.8MPa之间,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和赤铁矿,氧化物成分为氧化硅、氧化铝和氧化钙。微观结构分析表明,砒砂岩结构疏松,孔隙较多,胶结物质主要为碳酸盐和黏土物质。

  • 标签: 砒砂岩 矿物成分 抗蚀性
  • 简介:本文运用物种多样、物种丰富度、物种均匀度等分析方法对福建省周宁县天然甜槠林群落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甜槠群落物种多样指数和均匀度值均较大,群落结构复杂、物种丰富。研究结果为保护该地域森林植被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物种多样性 物种丰富度 物种均匀度 甜槠林
  • 简介:CLIGEN是目前较全面产生降水要素(降水量、历时、达到最大降水强度时间与降水总历时比率、最大降水强度与平均降水强度比率)天气发生器,其生成降水要素质量直接影响水文和农业响应模型输出结果。利用黄土高原长武1957—2001年日气象观测数据、王东沟流域1988--2001年降水要素数据和CLIGEN生成100年日气象数据,对CLIGEN模型产生日、月、年降水量均值和方差、概率分布、降水极端值和降水历时、强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CLIGEN对日、月和年降水量均值模拟效果较好,相对误差都不大于1.O%;对标准差模拟结果偏低,相对误差绝对值小于6.6%;没有模拟出日降水量概率分布,但是较好地模拟出了月和年降水量概率分布;对日、月和年最大降水量模拟误差较大,表明CLIGEN对极值模拟精度有待提高。CLIGEN很好地模拟出连续降水频率,但是连续干旱天数在20d以内累积频率平均相对误差为8.9%;CLIGEN产生最大降水强度与平均降水强度比率高于实测数据;相对于实测数据,CLIGEN模拟降水历时和降水量具有相同趋势,对小降水量或短历时模拟结果偏高,对大降水量或长历时模拟结果偏低。

  • 标签: 天气发生器 CLIGEN 降水要素 模型评估 黄土塬区
  • 简介:为寻求合理保护耕作措施,试验设计了砾石覆盖、秸秆覆盖、覆盖与留茬组合措施和4个风速等变量,研究风速、覆盖物和覆盖度与风蚀量、抗风蚀效率、风沙流结构关系,比较多种措施之间抗风蚀效果优劣。结果表明:1)4个设定风速下30%~90%覆盖度秸秆覆盖抗风蚀效率在54%~92%之间,砾石覆盖为26%~72%,30%砾石覆盖或30%秸秆覆盖与3种留茬高度组合措施下,平均抗风蚀效率均在70%~78%之间;2)随着覆盖度增加,砾石覆盖措施最小可抑制有效风速值从8.0m/s逐渐增大到12.5m/s,秸秆覆盖措施从10.1m/s增加到了14.3m/s;3)覆盖处理下0~62cm高度内输沙量大部分集中在0~26cm;4)覆盖与留茬组合措施输沙量多集中在60cm以内。

  • 标签: 砾石覆盖 留茬 风蚀 风洞
  • 简介:为进一步检验水蚀预报模型WEPP在黄土高原适用,并提供必要数据准备,根据安塞水土保持综合试验站1986-2003年日序列降雨量、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平均风速实测值全美范围内选择参照站得到其他气象因子,对随机气候生成器在黄土高原适用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随机气候生成器能够较好地模拟单个气象因子,并未考虑各个气象因子之间相互关系;同时,能准确地模拟年降水及其月分布,日最高温度、日最低温度月分布,而风速模拟值月均值、标准差普遍高于实测值月均值、标准差.为此,选择参考站点时应综合考虑各个气象因子.按月计算降水-降水概率和不降水-降水概率模拟月均值比实测值偏低.

  • 标签: 随机气候生成器 黄土高原 安塞 适用性 WEPP
  • 简介:台湾地区地形、环境特殊,再加上气候等因素,导致灾害频繁,而发生灾害之主因以降雨为主,故针对年降水量、1d最大降水量1h最大降水量进行频率分析。依台湾中央气象站所设21个气象站分北、中、南、东4区域为分析对象,采用常态分布法、对数常态分布法、极端值第一类分布、皮尔逊第三类分布对数皮尔逊第三类分布5种分布进行分析。由研究结果得知:无论是年降雨量、1d最大降雨量或1h最大降雨量,台湾全区皆建议采用对数皮尔逊第三类分布作为频率分析之推估。

  • 标签: 频率分析 年降水量 1d最大降水量 1h最大降水量
  • 简介:长汀县是我国南方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县份之一,由于近年无序开采小稀土矿,造成矿产资源严重浪费和流失,加剧了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为使长汀稀土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规范稀土矿开采,实行产业化经营势在必行,符合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需要.

  • 标签: 长汀县 水土流失 福建 小稀土矿 矿产资源 产业化经营
  • 简介:以加快水土保持步伐、提高土地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以黄土高原水蚀风蚀生态脆弱区典型流域为例,以航片为基本信息源,通过实地调查,获得1990年和2002年土地利用数据.根据统计时期内土地利用变化,计算土地利用合理性指数,采用限制影响因素法,评价研究区土地资源,并与2002年土地利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990-2002年,基本农田、林草地类增加,坡旱地减少.1990年,土地利用合理性指数为0.55,2002年为0.67.2002年,农地类土地资源呈两级趋势,具备灌溉条件水浇地为Ⅰ等适宜,旱梯田与坡旱地为Ⅲ等适宜.林地类土地资源有90.32%属Ⅱ等适宜.牧草地类土地资源属于Ⅰ等适宜和Ⅱ等适宜.通过分析,Ⅲ等适宜农地更适合草类生长.保持现有水浇地和旱梯田面积,将Ⅲ等适宜农地退为草场,研究区农林牧用地结构将达到1.0∶2.5∶4.8.

  • 标签: 地类 适宜性 旱地 水浇地 梯田 牧草地
  • 简介:为评价农业政策与环境拓展APEX模型在淮河中上游坡面尺度适宜,将其应用于淮河中上游3个径流小区,在采用傅里叶幅度灵敏度检验扩展法进行灵敏度分析基础上,利用蒙特卡罗模拟结合多目标函数技术自动校正模型,并使用1982—1986年日径流和产沙数据实测值与模拟值评价模型适宜。结果表明:湿度条件2下径流曲线数初始值(CN2)、损耗系数(CNIC)、水土保持措施因子(PEC)以及最大径流率-降雨能量调整因子(APM)对产沙模拟影响较大,CN2和CNIC对地表径流模拟影响较大;在模型校正阶段,径流和产沙日平均模拟值百分误差绝对值(APE)小于20%,纳希-苏特克利夫有效系数(EF)和R2分别大于0.45和0.55;在模型验证阶段,径流和产沙日平均模拟值APE小于25%,EF和R2分别大于0.4和0.5。这说明APEX模型适用于淮河中上游坡面尺度,可用于评价该地区不同土地管理措施下水土流失。

  • 标签: APEX模型 水土流失 模型校正 验证 淮河中上游
  • 简介:为研究地表根系结构特征及其对土壤渗透影响,通过对丹江口库区针阔混交林、灌木林、针叶林和阔叶林35块样地进行地表土壤(0~10和10~20cm土层)和根系采集和室内实验,分析4种植被类型根系结构特征、土壤渗透特性及其相互作用关系,并建立回归方程。结果表明:4种植被类型土壤0~10土层土壤初渗率和稳渗率均高于10~20cm土层;土壤0~10和10~20cm土层土壤初渗率和稳渗率在不同植被类型间均表现相同趋势,即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木林〉针叶林;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初渗率、稳渗率等指标均与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存在显著线性相关(P〈0.05);根系直径在0.5~5mm范围内根系结构特征参数与土壤入渗特征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线性相关(P〈0.05);在Kostiakov入渗模型中,直径介于0.5~5mm不同径级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与b值正相关,与a值负相关。丹江口库区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土壤渗透性能优于灌木林和针叶林,4种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入渗特征值均随根系结构参数值增大而增大,且直径在0.5~5mm径级范围内根系对土壤渗透能力增强作用最明显。

  • 标签: 植被类型 土壤入渗 根系特征 入渗模型 根系径级 丹江口水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