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4 个结果
  • 简介:手是最常见的烧伤部位,双手皮肤虽仅占人身体表面积的5%,但烧伤后对人们的劳作与生活影响很大。深度烧伤常涉及手部筋膜、伸肌腱、骨关节的损伤,影响功能的恢复。对手部深度烧伤的治疗要求以手的功能恢复为最终目标,应积极进行创面处理,尽最大努力预防和减轻畸形。笔者1997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20例手部深度烧伤病人,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救治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手部深度烧伤 救治体会 治疗效果 烧伤部位 体表面积 功能恢复
  • 简介:大面积深度烧伤后治疗面临的难题之一是创面覆盖.微粒植皮术[1]应用以来,比较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我科自1993年1月至2004年6月应用微粒植皮术修复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38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烧伤 微粒植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部深度烧伤的早期处理和瘢痕的防治措施。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手部深度烧伤患者108例共152只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烧伤早期均使用皮肤再生技术治疗,并同时实施瘢痕防治和创面修复综合措施。结果108例患者共152只手全部治愈,III度11只手平均愈合时间为(35.1±2.9)天,深II度深型113只手的平均愈合时间为(25.8±2.4)天,深II度浅型28只手的平均愈合时间为(15.8±2.3)天。瘢痕情况所有深II度浅型和深II度深型患者治疗后均没有发生瘢痕情况,III度在增生期经瘢痕的防治均达到了无瘢痕挛缩,无1例有伤残功能障碍。结论对于手部深度烧伤患者进行皮肤再生技术治疗效果显著,配合综合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瘢痕的形成,值得参考。

  • 标签: 手部深度烧伤 早期处理 防治
  • 简介:上肢高压电烧伤中肘关节损伤后极易造成关节外露、神经肌腱断裂、大片软组织缺损,影响肘关节的屈伸功能。近年来采用背阔肌肌皮瓣、胸大肌肌皮瓣和侧胸壁皮肤筋膜瓣,修复肘关节创面及重建其功能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肘关节损伤 高压电烧伤 烧伤创面 修复 背阔肌肌皮瓣 胸大肌肌皮瓣
  • 简介:目的分析四肢深度烧伤切削痂植皮失败的原因,进一步完善手术技巧,方法对1990年以来187例四肢深度烧伤行早期切削痂植皮术者中18例植皮失败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皮下血肿,创面感染,削痂深度不够及植皮片移位是造成植皮失败的主要原因。结论及早彻底切削痂,延期植皮,术后细致紧密包扎,围手术期适当应用抗生素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有效手段。

  • 标签: 四肢深度烧伤 失败 原因分析 切削痂 植皮
  • 简介:目的:通过手部深度烧伤的不同时期的修复,探讨手部深度烧伤早期与后期修复效果关系。方法:对手部深度烧伤的早期组67例86只手及后期组96例108只手均采用大张中厚皮、全厚皮或皮瓣的修复,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早期组手部功能优良率91.09%,后期组优良率78.12%,两组病例在不同时期的情况下手功能恢复的优良率进行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手部深度烧伤早期修复组对手部功能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后期组,在条件许可情况下,主张早期修复效果最好。

  • 标签: 手部深度烧伤 早期 后期 修复效果 临床研究 手部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深度烧伤患者在溶痂期的治疗。方法对24例深度烧伤患者在溶痂期行削痂术,其中23例行植皮术。结果22例患者创面一期愈合,1例患者行2次植皮术愈合,1例未植皮患者行换药术愈合。结论削痂加植皮是治疗溶痂期深度烧伤患者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深度烧伤 溶痂 削痂术 皮移植术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耳前窄蒂侧颌颈部皮瓣修复面部深度烧伤创面的方法。方法对4例面部深度烧伤患者采取耳前窄蒂侧颌颈部皮瓣I期移植的治疗方法并观察效果。结果应用该方法治疗4例患者,皮瓣最大面积12cm×9cm,最小4cmZ5em。所有皮瓣均成活。结论耳前窄蒂侧颌颈部皮瓣不带知名血管,打破带蒂随意皮瓣的长宽比例,窄蒂移转方便,皮瓣供血良好,厚薄适宜,且与面部色泽协调一致,功能和外形良好,修复后外形满意,是修复面部深度烧伤创面较理想的方法。

  • 标签: 面部深度烧伤 耳前窄蒂侧颌颈部皮瓣 修复
  • 简介:目的为防止手深度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提高功能恢复。方法我们在早期切削痂的基础上用整形原则进行手术,对未有主要功能组织损伤者行皮片移植,对有主要组织损伤及外露者行皮瓣修复,同时修复指蹼。结果手功能恢复优良率达95%,与未用整形原则进行修复者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治疗方法得当,早期加强功能锻炼,能有效促进功能恢复,防止畸形,效果满意。

  • 标签: 烧伤 早期治疗 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VSD在大面积深度烧伤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3月收治的60例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VSD护理技术。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护理中,采用VSD护理技术可使患者获得满意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VSD 大面积深度烧伤 应用 护理
  • 简介:摘要:再生医疗技术,较比传统治疗技术,创伤更小,降低了患者疼痛程度,加速创面愈合,能够减少瘢痕形成,提高患者治愈率。相关研究显示,做好术后护理干预工作,可提升患者护理质量,加速患者康复。基于此,本文对应用再生技术治疗21例面部深度烧伤患者的术后护理效果进行分析。

  • 标签: 应用再生医疗技术 21例面部深度烧伤患者 术后护理
  • 简介:【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 保湿性敷料覆盖肉芽创面自体微粒皮移植术治疗深度烧伤创面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8 月收治的 84 例深度烧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相同例数的两组: 观察组、 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 42 例 。观察组采用保湿性敷料覆盖肉芽创面自体微粒皮移植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生物敷料覆盖削痂植皮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 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5.24%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8.5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 9.52%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8.5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深度烧伤患者应用保湿性敷料覆盖肉芽创面自体微粒皮移植术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值得临床进行广泛的 推广应用。

  • 标签: 烧伤 生物敷料 体微粒皮移植术 保湿性敷料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全身浸浴护理在预防大面积深度烧伤后期残余创面感染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62例,为2022.01至2022.12收治。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分别提供常规护理、全身浸浴护理。对比后期残余创面感染发生率、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残余创面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低,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行全身浸浴护理,效果优良,可降低残余创面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值得采纳。

  • 标签: []大面积深度烧伤 残余创面感染 全身浸浴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对手背深度烧伤患者应用腹部多蒂皮瓣的临床护理效果。 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3 月期间,我院就诊的 40 例手背深度烧伤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抽签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20 例。两组患者均行腹部多蒂皮瓣修复,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 对照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及情感职能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对手背深度烧伤应用腹部多蒂皮瓣修复患者给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升生活质量。

  • 标签: 手背深度烧伤 多蒂皮瓣 修复 护理路径
  • 简介:目的探索面部Ⅱ度烧伤的最佳疗法.方法对我院1998年1月至2004年5月收治的烧伤患者中随机抽取了143例烧伤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对目前常用的湿润烧伤膏(MEBO)治疗(M组)和磺胺嘧啶银(SD-Ag)干燥暴露治疗(S组)、0.5%碘伏(PVP-I)半暴露治疗(I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组平均创面愈合时间15.3d,色素改变10/51,瘢痕形成3/51,创面感染2/51.均低于S组和I组.结论MEBO对面部Ⅱ度烧伤的治疗优于SD-Ag干燥暴露和0.5%PVP-I半暴露疗法.

  • 标签: 面部 烧伤 疗效 对比分析
  • 作者: 罗春艳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邻水县妇幼保健院儿科罗春艳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所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一种发疹性传染病,一般都是通过消化道以及呼吸道接触进行传播。手足口病的症状多发于学龄前儿童之中,其中年龄还没有达到三岁的孩子具有更高的发病率。手足口病的发病几率也与孩子自身的抵抗力与免疫力有着很大的关系,手足口病一般有着两到六天左右的潜伏期,每年的四月到七月份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在春夏季节交替的时候,手足口病具有明显的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幼儿园中的幼儿群体是手足口病的高发群体,家长们老师们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如果发现孩子手部、脚部以及口腔部位出现红色皮疹或者斑丘疹,那么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治疗。那么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状又该怎样预防呢,接下来就带各位一起来对手足口病进行一些了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多以发热起病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为2~10天,平均3~5天,病程一般为7~10天。婴幼儿感染后,多以发热起病,一般为38℃左右。部分患儿早期有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有的患儿可能有恶心、呕吐等反应。发热1~2天后患儿开始出现皮疹,通常在手足、臀部出现,或出现口腔黏膜疱疹。大多数患儿可在1周以内体温下降、皮疹消退,病情恢复。

  • 标签: 手足口病 上呼吸道感染 口腔黏膜 体温下降 病情恢复 患儿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