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未来战争中,要完成卫勤保障任务,单靠军队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动员地方力量参加,发挥军民结合的整体卫勤保障威力。现就战时地方卫生资源动员快速转化的问题谈几点设想。1快速建立卫勤机构,统一组织指挥为了及时完成战时伤员的救治任务,平时应建立一套完整的战时动员制度和方案。1.1由驻地政府卫生部门和军分区(驻军)

  • 标签: 地方卫生资源 救护所 卫勤保障 医疗器材 救护站 卫勤机构
  • 简介:摘要:门诊西药房是连接患者和医院药品的重要环节,医院门诊病人使用的药品基本上都是由门诊西药房向患者发放。处方调剂的准确性和治疗是关系患者临床用药合理性和安全性的重要因素,有利于减少不必要的医患纠纷,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完善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流程对于保证医疗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1]。

  • 标签: 门诊西药房 不合理处方 成因分析 应对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β-L-D4A在2.2.15细胞内的代谢情况,以便为进一步明确其抗HBV作用机制和动物体内实验及人体内试验研究其抗HBV作用药代动力学奠定基础.方法:以2μmol·L-1[3H]β-L-D4A或[3H]β-D-D4A处理2.2.15细胞2、4、8、12、24h,再以0.4mol·L-1预冷的高氯酸(含0.08mol·L-1磷酸三乙胺)抽提,离心后,溶解于酸的上清液,直接进行HPLC分离、相连的紫外检测器检测,然后分析各个峰值.结果:两化合物均出现4峰,且出现时间一致,保留时间依次在6、10、19、28min,24h处理后,β-L-D4A细胞内代谢峰明显高于β-D-D4A的代谢峰;β-L-D4A于2.2.15细胞内代谢进行了动态的检测,发现细胞内代谢物的含量于加药后迅速增加,以三磷酸形式增加最快,至8h时,达到最大值,以后开始缓慢降低;β-L-D4A处理2.2.15细胞24h后,换用不含药培养基继续培养,停药后3种磷酸化代谢物含量于前8h迅速减少,继后16h降低缓慢,于24h时,仍有8h时35.6%(0.32/0.9)的三磷酸化合物存在.结论:β-L-D4A较之β-D-D4A更易被磷酸化代谢;一磷酸化过程可能为限速步骤;β-L-D4A三磷酸化物在2.2.15细胞内降解缓慢.

  • 标签: 核苷类似物 Β-L-D4A 乙型肝炎病毒 2.2.15细胞代谢 生物转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利用刺囊毛霉(Mucorspinosus)3.3450的培养液对天麻素进行生物转化,得到其酶水解产物甙元对羟基苯甲醇,转化率接近100%.通过无细胞抽提液对底物转化的研究,证明催化该反应的酶为组成酶、胞外酶.

  • 标签: 天麻素 生物转化 细胞 研究 反应 培养液
  • 简介:随着药师的工作职责由传统药品调剂逐渐向药学服务转变,临床药学在我国医院药学事业中的地位逐步提升,在临床药物治疗过程中的成效有目共睹。临床药学教育是临床药学事业发展的基础,但目前我国临床药师在校培养体系存在诸多问题。转化药学是在转化医学的基础上提出的新概念,是转化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药师在校教育培养中引入转化药学概念,针对目前我国临床药学学校教育的现状,以哈尔滨医科大学为例,探索转化药学在临床药师在校培养阶段的可行性。

  • 标签: 临床药师 在校培养 转化药学
  • 简介:随着医药领域的不断发展,药学教育模式已不适应现阶段整个药学专业的发展,也不适应我国目前对于医药领域的整体需求。转化药学是在转化医学的基础上提出的新概念,是转化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药学本科生培养中引入"转化药学"教育概念,教导学生将研究成果真正应用于临床,包括从创新药物基础研发、临床试验直到报批投入生产等环节,为开发新药开辟出一条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新途径。

  • 标签: 药学教育 转化药学 本科生
  • 简介: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规定高等教育发展的具体目标是:“高等学校培养的专门人才适应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集中力量办好一批重点大学和重点学科”,“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本立足于国内,教育质量、科学技术水平和办学效益要有明显提高。”根据《纲要》精神,我们认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

  • 标签: 后期转化 复合型人才 医药商业 高等药学教育 模式培养 医药市场
  • 简介:目的通过建立小鼠原位肝癌模型。检测荷瘤小鼠外周血髓系抑制性细胞(MDSC)的比例和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水平,探讨其在肝癌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小鼠原位肝癌模型,分离荷瘤小鼠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荷瘤小鼠不同时间外周血MDSC的比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荷瘤小鼠血清TGF—β1水平。以同期正常小鼠作对照。结果荷瘤小鼠外周血MDSC比例明显升高:对照组、模型组7、14、21d外周血MDSC的比例分别为(3.5±2.2)%、(9.4±2.6)%、(16.4±5.6)%、(25.3±11.3)%,除模型组7d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组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荷瘤小鼠血清TGF—β1水平明显升高:对照组、模型组7、14、21d血清TGF—β1水平分别为(4.9±1.4)、(14.1±6.0)、(24.0±3.3)、(9.2±1.2)ng/ml。除模型组21d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MDSC的比例血清TGF-β1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564,P〈0.05)。结论随着肿瘤的进展,外周血MDSC的比例明显升高,且血清TGF—β1水平呈明显正相关,提示荷瘤小鼠外周血MDSC的比例肿瘤的生长进展密切相关,MDSC通过分泌TGF—β1发挥免疫抑制作用,可促进肿瘤的生长转移。

  • 标签: 肝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B 髓系抑制性细胞 免疫抑制
  • 简介:论文首次报道了利用49种微生物菌株对人参皂苷Rg1进行生物转化研究,发现小型丝状真菌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3.1858)蓝色梨头霉(Absidiacoerulea3.3538)具有转化能力.经正交试验优化转化条件,放大培养,制备得到产物MT1MT2,经化学波谱技术鉴定,MT1MT2为同一产物即人参皂苷Rh1.运用TLCS方法探索了真菌体系中底物人参皂苷Rg1转化产物人参皂苷Rh1的生物转化动力学曲线.

  • 标签: 人参皂苷RG1 MT2 TLCS 首次 微生物转化 波谱技术
  • 简介: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美国2014年最新统计,其发病人数为232670例,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死亡人数为40000例,病死率仅次于肺癌,位居次席[1].中国是乳腺癌发病率增长较快的国家之一,在城市女性中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位居第二位[2].近年来我国乳腺癌发病率逐年增高,现已成为城市人口死亡率增长最快的癌症,且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防控形势极为严峻.随着医学基因检测技术和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对乳腺癌的发病机理、预防方法和治疗手段等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同时在此基础上研制新药并探索新方法,将其在临床推广应用,因而从基础到临床的"转化性研究新理念"应运而生,在近年学术年会上多次成为研究和谈论的热点[3].

  • 标签: 乳腺肿瘤 化学疗法 辅助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安全、环保、健康”的药品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药作为一种天然药物的优势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医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与此同时,植物栽培和药用植物的大量栽培,常会喷洒农药残留、重金属残留等一系列问题。微生物转化技术的应用和药用植物的大规模栽培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 标签: 微生物转化技术 中药资源开发 中草药发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千里光发生临床不良反应的原因,为进一步安全性评价提供文献依据和研究思路。方法通过近十多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千里光临床不良反应的报道,进行整理、分析归纳。结果千里光主要临床不良反应为肝脏损伤,其发生长期使用、使用剂量、品种混用、配伍使用、制备工艺和个体差异等原因有关,尤其是长期服用是千里光致肝损伤、甚至产生死亡的主要原因;千里光所含的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pyrrolizidinealkaloids,PAs)是导致肝毒性的主要物质基础。结论针对千里光临床不良反应,应亟待加强千里光药材及其中成药中肝损伤毒性规律和物质基础研究,进而通过明晰肝毒物质基础的体内过程和“TD-TK”关联评价,制订体内安全限度,完善并提高质量标准,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 标签: 千里光 不良反应 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