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住院病人用药情况,为有效利用处方自动监测系统(prescriptionautomaticscreeningsystem,PASS)监测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PASS回顾性监测本院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47058例住院病人的用药医嘱,并进行分类和统计分析。结果:提取出2524896条用药医嘱,有效黑灯用药医嘱14343条,占总医嘱的0.57%。黑灯用药医嘱中,主要的监测类型是国内注射剂配伍。结论:利用PASS进行合理用药监测,可以防止用药差错,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用药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但PASS本身尚存在一定局限性,有待进一步完善。

  • 标签: 处方自动监测系统(PASS) 黑灯用药医嘱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分析某院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院内感染的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某院重症监护病房送检标本,进行病原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重症监护病房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到596株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检出率明显高于革兰阳性球菌。检出的前三位是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类药物耐药率较高,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亚胺培南、及复方制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性较高。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在内的多种药物耐药率大于60%,多重耐药和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十分严重。革兰阳性球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近100%耐药,70%以上耐甲氧西林,对利福平、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敏感性很高。结论:某院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耐药性较高。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目的分享中国台湾地区药品疗效不等监测的经验。方法通过相关资料的分析,介绍中国台湾地区药品疗效不等的定义、通报和评估流程、疑似案件及主动监控机制。结果在2009~2014年间,中国台湾地区共收到药品疗效不等通报案件488件,经过分析评估,只有涉及左甲状腺素片的案件为疑似案件。结论目前,药品疗效不等监测已成为中国台湾地区药物安全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确保民众用药安全与药品品质的提升。

  • 标签: 药品疗效不等 监测 中国台湾地区
  • 简介:目的改进提升医院ADR监测体系在安全用药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培训和改变奖励方式,提高上报人的积极性;通过明确分工和职责,发挥临床药师在ADR监测中的指导作用;通过开发使用ADR监测平台,简化上报流程和时间等方法。结果在ADR监测体系改进后,我院ADR报告数量和质量、新的严重ADR报告比率以及ADR预警和干预措施有效性都得到大幅提升。结论我院ADR监测体系改进的方法是有效的,可以为其他医疗机构提供参考。

  • 标签: ADR监测体系 改进 评价
  • 简介:目的通过对苯二氮类药物滥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吉林地区苯二氮类药物滥用趋势,运用药物滥用的监测手段来反映此类人群各项特征。方法检索《药物滥用监测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分别以“吉林地区、2011~2015年、苯二氮类”作为检索条件进行检索,并对检索数据进行列项分析。结果2011~2015年,吉林地区共有1188例报告涉及苯二氮类药物滥用:滥用者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上;初中以上学历占83.8%,以无业和企业人员最多;滥用方式主要以口服为主;多从医院中获得药品;多数目的是缓解烦恼、抑制情绪;滥用时间最长大于15年。结论2011~2015年之间的1188例苯二氮类药物滥用数据分析提示,此类人群一定要控制用药时间,以免剂量过大、时间过长形成苯二氮类药物成瘾。

  • 标签: 苯二氮类 精神药品 药物滥用 吉林地区
  • 简介:目的:调动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ADR监测工作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得以持续改进。方法:统计分析我院2012~2014年ADR报送情况,运用PDCA循环的医疗质量管理方法,对我院ADR监测工作进行持续改进。结果:3年来,我院共上报ADR328例次,ADR报告的数量和质量均呈现逐年提高趋势,医务人员初步树立了用药安全及报告意识。结论:通过PDCA循环管理可以有效地改进医院ADR监测工作,及时发现药品不良反应,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PDCA循环 持续改进 用药安全
  • 简介:目的了解破伤风抗毒素(tetanusantitoxin,TAT)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其安全研究进展,为开展上市后安全性评估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外研究TAT临床应用安全性相关的文献,对其进行归类分析研究。结果目前TAT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破伤风被动免疫和破伤风治疗;大量安全研究显示,其皮试阳性率较高,主要与患者体质、药物因素、操作因素及其他原因造成假阳性过高有关。其不良反应主要有过敏性休克、血清病及其他类型不良反应。结论TAT仍是国内为外伤患者预防破伤风的首选注射药物,建议在缶床应用中应重视过敏,注意观察,并尽快制定适合我国的破伤风预防指南和规范,促进合理用药。

  • 标签: 破伤风抗毒素 临床应用 安全性
  • 简介:为了最大限度地缩短优秀论文的刊发周期,维护其首发权,同时更快捷地传播先进的新技术、新成果,本刊特开通优秀论文发表绿色通道,优先刊登下列几类论文:

  • 标签: 论文发表 绿色通道 监测 应用 药物 中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早孕药物流产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3年7月至2015年11月间在我院进行早孕药物流产的5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观察患者的阴道超声检查结果,综合分析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早孕药物流产监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本组520例孕妇药流前超声检查结果显示23例不适合药流(4.42%),10例异位妊娠,3例带环受孕,1例葡萄胎,且孕囊直径在30mm以上者6例,3例宫内未见孕囊(其中1例生化妊娠,2例自然流产)。同时还发现,初产妇完全流产率明显高于经产妇,差异显著(P<0.05),孕囊直径在10mm以下者完全流产率相对较高。不完全流产患者胚胎残留物超声检查存在特征性,并且与清宫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相符率为97.05%。结论药流前充分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能够有效提高药物流产成功率。阴道超声检查能够监测药流的全过程,且能够准确诊断宫腔内胚胎组织的残留情况,为临床操作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早孕 药物流产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
  • 简介:目的分析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和监测报告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某院2014年ADR报告191例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191例ADR中,以60岁及以上年龄段发生率最高(59.16%);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最多(60.73%);ADR涉及药品113种,以抗肿瘤药物及抗感染药物为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多为胃肠系统损害(47例)及皮肤附件损害(43例);新的或严重的ADR22例(11.52%)。结论医务人员应重视ADR监测工作,尤应加强新的一般和严重类型ADR的监测,选择适宜给药途径,特别关注特殊人群如60岁以上年龄的患者。应提高甄别能力和处置水平,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监测报告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监测动脉血乳酸在儿童脓毒症休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儿童脓毒症休克患儿30例,动态监测患儿动脉血乳酸,并对比乳酸水平同患儿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死亡组同存活组患儿的乳酸水平以及乳酸清除率比较,死亡组患儿乳酸水平高于存活组,两组患儿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儿治疗之后乳酸水平持续下降并接近正常水平;死亡组持续上升,各个时间点均显著显高于存活组患儿,两组患儿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儿6h以及24h的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动脉血乳酸在对于判断儿童脓毒症休克预后以及治疗结果有重要价值,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动态监测 动脉血乳酸 儿童脓毒症 乳酸清除率 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霉酚酸酯(MMF)与环磷酰胺(CTX)治疗狼疮性肾炎(L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诊治的狼疮性肾炎患者67例,将所选取患者依据随机方式划分为MMF组(35例)和CTX组(32例),两组患者前期均采用糖皮质激素予以治疗,CTX组在LN诱导治疗期间,在此基础上采用环磷酰胺行静脉滴注治疗,MMF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霉酚酸酯行口服治疗,就两组患者临床来哦小及安全性予以比较。结果MMF组诱导治疗完成率(85.71%)相比于CTX组(96.88%)差异不明显(P>0.05);MMF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相比于CTX组,差异不明显(P>0.05);MMF组完全缓解率相比于CTX组,高于后者且差异显著(P<0.05)。MMF组就腹泻发生率、白细胞减少及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于CTX组,差异均不明显(P>0.05)。结论针对狼疮性肾炎患者,对其无论采用环磷酰胺,还是霉酚酸酯,在治疗效果上均大致相当,但采用霉酚酸酯治疗,其在完全缓解率方面则明显高于环磷酰胺,其在总体总体不良反应方面则轻于环磷酰胺。

  • 标签: 霉酚酸酯 环磷酰胺 狼疮性肾炎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1例79岁男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长期服用卡马西平(100mg,3次/d),因疼痛控制不佳自行增加剂量(200mg,3次/d)。1个月后,患者出现气促、心悸、头晕伴四肢麻木,实验室检查示WBC3.0×10^9/L、RBC3.1×10^12/L、Hb100g/L、血钠127mmol/L、氯化物95mmol/L、T4总量(TT4)58nmol/L、游离T4(FT4)10.6pmol/L、促甲状腺激素(TSH)4.5mU/L,动态心电图检查示平均心率59次/min,>2.0s的停搏326个,考虑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患者病情好转。约3个月后患者再次出现气促、头晕、心悸,并出现晕厥2次(每次持续约1min后自行缓解),实验室检查示WBC3.1×10^9/L、RBC3.0×10^12/L、Hb99g/L、血钠127mmol/L、氯化物95mmol/L、TT463nmol/L、FT411.8pmol/L,TSH7.9mU/L,动态心电图示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R-R间期延长。停用卡马西平。10d后,患者气促、心悸、头晕等症状消失,WBC5.6×10^9/L,RBC4.4×10^12/L,Hb120g/L,血钠139mmol/L、氯化物102mmol/L,TT467nmol/L,FT415.0pmol/L,TSH3.8mU/L,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75次/min。为治疗三叉神经痛,再次服用卡马西平100mg、3次/d。随访半年,患者未再发生上述症状。

  • 标签: 卡马西平 药物毒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探究子宫收缩乏力产妇各产程及护理措施对减少不良情况的发生及保证产妇安全分娩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11月在我院产科因宫缩乏力分娩的产妇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应随机数字为偶数者为观察组,奇数者为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所有纳入病例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所有纳入病例均进行产程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结果及产后恢复情况,并对两组的综合护理质量满意度及护患纠纷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大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总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时间、平均子宫收缩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平均宫底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综合护理质量满意度的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护患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子宫收缩乏力 产程观察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护理风险管理属于医院管理制度中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就医人数正在呈现上涨趋势,因此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本文结合目前医院护理风险管理的发展现状,以及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从而提升护理安全,逐步优化医院护理风险管理工作的效果。

  • 标签: 护理风险 风险管理 护理安全 有效策略
  • 简介:目的比较国外5种评分系统在中国人群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HT)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12月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的262例AIS患者进行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应用HAT模型、MSS模型、GRASPS模型、SEDAN模型以及SITS模型的量表进行测评。观察5种评分系统与HT发生率的关系;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大小比较5种评分系统对HT的预测能力;单因素分析5种评分系统内的指标和HT的相关因素,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认为是静脉溶栓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5种评分系统测评的分值增加,HT发生率随之上升,在5种评分系统组间中HT发生率的卡方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种评分系统的ROC曲线下面积均〉0.5;两两比较ROC曲线下面积,结果显示GRASPS模型优于MSS模型和SITS模型(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的心房颤动剔除,余下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入院行头颅CT的早期梗死征象、既往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史、基线NIHSS评分均是非心源性脑栓塞rt-PA静脉溶栓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五种评分系统均可以预测中国人群中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风险,其中GRASPS模型可能拥有相对较好的预测价值;对非心源性脑栓塞rt-PA静脉溶栓患者应注意了解其年龄、既往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史,评估入院行头颅CT的早期梗死征象和基线NIHSS评分,以避免发生HT。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出血转化 危险因素
  • 简介:我们每个人无论年龄、性别、职业有何不同,最终都是食品的消费者,食品安全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健康和幸福。所以,在法律和政府监管保障之外,还需要大家共同参与食品安全社会监督与消费维权。那么问题来了,新《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后,我们可以怎么做呢?民事赔偿优先——把您应得的赔偿落到实处当食品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生产经营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造成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要先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让您优先得到赔偿,再负担行政罚款、刑事罚金等。

  • 标签: 食品安全 安全法 民事赔偿责任 政府监管 社会监督 食品生产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在颅内压监测下行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86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均行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以是否应用颅内压监测为划分依据,将全部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颅内压监测,对照组未应用颅内压监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颅内压监测下行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有利于患者预后,大大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显著。

  • 标签: 颅内压监测 丘脑出血破入脑室 侧脑室外引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单操作孔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纵隔肿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入院接受诊治的纵隔肿瘤患者120例进行对比治疗观察实验,其中实验组60例,采取但操作孔胸腔镜纵膈切除术,对照组60例,采取常规纵膈肿瘤切除术。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以及并发症状的发病率情况,记录结果,并对患者的各项数据指标进行SPSS15.8统计分析。结果经比较后,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之间无显著差异,而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时间、手术切口直径等信息资料方面则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治疗手术费用问题,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纵膈肿瘤上,通过有效的单孔胸腔镜纵膈切除术,其治疗效果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以及较好的发展潜质,在临床治疗纵膈肿瘤方面,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价中国临床药师干预效果的研究,考察临床药师的干预模式,评价临床药师的干预结果。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纳入中国临床药师干预的随机对照试验,两名评价员按照固定的纳入排除标准,独立对文献资料进行提取。结果:共纳入临床药师参与的随机对照试验25篇,干预领域从高到低依次为内分泌科、呼吸科、心血管科、抗感染科、肿瘤科。干预方式为医院药学信息服务、药物认知或生活方式干预、患者教育与用药咨询、出院用药与随访、建立医疗团队等项目。药师干预的一级、二级、三级、四级有效率分别为50%、75%、76%、86%。结论:临床药师的干预可以提高依从性、认知度,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药费。临床药师工作模式已经初见成效,但我国药学服务的模式与评价模式仍有待改善。

  • 标签: 临床药师 药学监护 药学服务 系统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