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酚酸酯与环磷酰胺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9-19
/ 2

霉酚酸酯与环磷酰胺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研究

宋磊黄峰张琳琳

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山东临沂276000

摘要目的:对比研究霉酚酸酯(MMF)与环磷酰胺(CTX)治疗狼疮性肾炎(L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诊治的狼疮性肾炎患者67例,将所选取患者依据随机方式划分为MMF组(35例)和CTX组(32例),两组患者前期均采用糖皮质激素予以治疗,CTX组在LN诱导治疗期间,在此基础上采用环磷酰胺行静脉滴注治疗,MMF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霉酚酸酯行口服治疗,就两组患者临床来哦小及安全性予以比较。结果:MMF组诱导治疗完成率(85.71%)相比于CTX组(96.88%)差异不明显(P>0.05);MMF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相比于CTX组,差异不明显(P>0.05);MMF组完全缓解率相比于CTX组,高于后者且差异显著(P<0.05)。MMF组就腹泻发生率、白细胞减少及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于CTX组,差异均不明显(P>0.05)。结论:针对狼疮性肾炎患者,对其无论采用环磷酰胺,还是霉酚酸酯,在治疗效果上均大致相当,但采用霉酚酸酯治疗,其在完全缓解率方面则明显高于环磷酰胺,其在总体总体不良反应方面则轻于环磷酰胺。

关键词:霉酚酸酯;环磷酰胺;狼疮性肾炎;疗效;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8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213(2016)09-0118-02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作为一种对自身多个系统予以累及的有关免疫性疾病类型,其在育龄期妇女中较为多发,相关文献表明,此病累及肾脏比率高达36%~94%,而经组织病理可知此病肾脏受累率为100%[1]。就狼疮性肾炎(LN)而言,其乃系统性红斑狼疮所累及肾脏相应病变反应,且为系统性红斑狼疮严重性并发症之一,该病患者约为75%于5~10年内,便会向终末期肾病(ESRD)完成发展,其乃导致SLE患者致死主要因素[2]。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诊治的狼疮性肾炎患者67例,将所选取患者依据随机方式划分为MMF组和CTX组,MMF组35例当中,男性患者为7例,女性为28例,年龄区间为15~40岁,平均为(21.2±6.3)岁,其SLE病程平均为(69.6±61.1)个月,LN病程平均为(28.4±24.6)个月,对患者实施肾活检病理诊断,其中Ⅲ和Ⅳ分别为19例、16例;CTX组32例当中,男性患者为26例,女性为6例,年龄区间为16~39岁,平均为(21.3±6.1)岁,其SLE病程平均为(68.8±61.3)个月,LN病程平均为(28.1±24.4)个月,对患者实施肾活检病理诊断,其中Ⅲ和Ⅳ分别为20例、1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及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前期均采用糖皮质激素予以治疗,0.5g/次,1次/d,持续3d,CTX组在LN诱导治疗期间,在此基础上采用环磷酰胺行静脉滴注治疗,0.5~1.0g/m2/月,1疗程6个月,持续1疗程;MMF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霉酚酸酯行口服治疗,于第1周1g/d,自第2周始,将其药量调至2g/d,此药剂持续治疗6个月,2次/d,1疗程6个月,持续1疗程[3]。

疗效评价指标

对所所选取患者实施随访工作,并对随访时间超过6个月患者病症予以观察,定期组织患者返院就其肾功能予以复查,并对其复查结果给与记录,复查项目为血尿素氮(BUN)、肌酐(Scr)、血浆清蛋白的水平及24h尿蛋白定量,此外,对其诸如补体(C3、C4)、抗双链DNA抗体及抗核抗体等免疫学指标予以复查。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对所得数据实施处理,采用百分比%对计数资料予以表示,并采用x2实施检验,采用t对计量资料实施检验,当组间比较差异明显时,采用P<0.05予以表示。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对两组患者实施随访工作,其中MMF组随访中失访5例,失访率为14.29%,CTX组为2例,失访率为6.25%,两组失访率均小于15%、MMF组完成诱导治疗为30例,所占比例为85.71%,CTX组为31例,所占比例为96.88%,两组患者比较差异不明显(x2=1.00,P=0.316)。MMF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相比于CTX组,差异不明显(u=1.136,P=0.254),但MMF组完全缓解率相比于CTX组,高于后者且差异显著(x2=4.891,P=0.026)。见表1。

讨论

环磷酰胺主要在人体的免疫系统当中定向干细胞起作用,能够对细胞的增殖及分化具有抑制作用,以此对效应细胞造成影响。由于该药对效应细胞所起作用非直接性,且干细胞向效应细胞予以分化,需要相应时间过程,因此,其在所起作用方面较为缓慢且持久。而对于新型的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而言,其实质以嘌呤代谢为基础所研制的颇有选择性的抑制剂,可对T及B淋巴细胞相应增殖具有抑制作用,还可对循环免疫复合物浓度予以降低,此外其还可对免疫复合物在肾脏沉积予以减少,对病症所造成的肾脏损害给与相应延缓。与此同时,霉酚酸酯还能够对血管内皮损伤过程予以减轻,且其对肾脏血管炎性病变具有更为突出且理想化效果[4]。此外,霉酚酸酯不仅能够对细胞浸润以及免疫复合物存在的相应沉淀予以明显减少,还可对细胞黏附分子在具体的合成方面进行相应抑制,以此实现对淋巴细胞和内皮细胞之间相应黏附予以组织,对单核细胞的繁殖给与阻止,另外,其就细胞在机体炎症部位所存在的聚集还具有抑制效果,最终对狼疮性肾炎相应血管病变达到抑制效果。就治疗前期所使用激素而言,其对效应细胞具有直接影响作用,且其所起到的作用临床表现为短暂而又快速,所以,在对霉酚酸酯及环磷酰胺予以使用时,采用糖皮质激素对其给与联合使用,与各药之间予以协同,实现取长补短目的,至此便可达到更为优质的免疫抑制效应[5-6]。就狼疮性肾炎而言,其中局灶节段增生性及弥漫增生性等为其主要类型,通过相关研究可知,狼疮性肾炎患者当中,约为75%于5~10年内,便会向终末期肾病(ESRD)完成发展,不仅在治疗方面较为困难,且还易反复发作,并且其为致使系统性红斑狼疮死亡的主要因素,因此,对于狼疮性肾炎给与相应治疗,其效果对系统性红斑狼疮预后具有直接性影响。通过本次研究可知,MMF组诱导治疗完成率(85.71%)相比于CTX组(96.88%)差异不明显(P>0.05);MMF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相比于CTX组,差异不明显(P>0.05);故此,两种药物对狼疮性肾炎治疗效果较为接近,然而MMF组完全缓解率相比于CTX组,高于后者且差异显著(P<0.05)。MMF组就腹泻发生率、白细胞减少及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于CTX组,差异均不明显(P>0.05)。因此,针对比较严重的狼疮肾炎患者,对其采用间断性环磷酰胺给与治疗,能够对活动性病变予以更快的控制。

综上所述,针对狼疮性肾炎患者,对其无论采用环磷酰胺,还是霉酚酸酯,在治疗效果上均大致相当,但采用霉酚酸酯治疗,其在完全缓解率方面则明显高于环磷酰胺,其在总体总体不良反应方面则轻于环磷酰胺。

参考文献:

[1]袁子馨,包小慧.霉酚酸酯与环磷酰胺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中国药业,2015(9):109-110.

[2]胡伟新,陈惠萍.霉酚酸酯与间断环磷酰胺冲击疗法治疗Ⅳ型狼疮性肾炎疗效的比较[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0(1):3-65.

[3]徐耀文,陈楠,陈晓农,等.霉酚酸酯与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狼疮性肾炎临床疗效的比较[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2,18(1):21-24.

[4]殷蕾,周纬,金燕樑,等.环磷酰胺与霉酚酸酯治疗狼疮性肾炎疗效比较的系统评价[J].临床儿科杂志,2008,26(1):69-72.

[5]张培敏,樊蓉,李想,等.泼尼松联合霉酚酸酯对比环磷酰胺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系统评价[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5,18(2):130-135.

[6]段志新,魏林,宗海涛.霉酚酸酯联合环磷酰胺与单纯霉酚酸酯治疗IV型狼疮性肾炎的疗效比较[J].医学信息旬刊,2011(7):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