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个性舌侧托槽与成品舌侧托槽的粘结效果及三种粘结剂的粘结效果。方法将48颗离体牙随机分为4组。组1、2、3分别用UniteTM、MaximumCure、Blugloo粘结个性舌侧托槽,组4用UniteTM粘结成品舌侧托槽。检测抗剪切力并计算抗剪切强度。结果组1的抗剪切强度(16.62±6.34)MPa显著大于组2(8.56±3.38)MPa和组4(9.73±2.79)MPa(P〈0.01),大于组3(11.32±7.15)MPa(P<0.05)。结论个性舌侧托槽的抗剪切强度高于成品舌侧托槽,UniteTM粘结剂的粘结效果较好。

  • 标签: 个性化 舌侧托槽 抗剪切力 抗剪切强度
  • 简介:目的研究个性舌侧矫治技术应用于成人严重双颌前突,评价所采用的数字排牙,个性舌侧矫治器、拔牙模式、支抗设计等,是否可以满意地改善侧貌的美观。方法纳入15例严重双颌前突病例,拔除四个第一前磨牙,应用横腭杆和腭部种植支抗,用统一的治疗设计进行舌侧矫正。其中14例女性,1例男性,平均(25.5±3.1)岁,平均疗程(28.9±3.3)个月。治疗前后X线进行传统头影测量,同一坐标系重叠CBCT图像进行3D测量,研究前牙的内收,牙槽骨的改建,牙长轴,牙弓宽度,面下1/3垂直向的改变等与面部美学有关的数据。结果治疗后头影测量结果显示U1-SN减小(-13.2±5.2)°,上下切牙切缘平均内收7.5、6.3mm,上下唇突点平均内收4.0、6.3mm,P〈0.01;上颌突度A点平均内收1.2mm,P〈0.05。CBCT测量结果显示上颌中切牙切缘后移7.1~7.8mm,尖牙牙尖后移6.4~6.6mm,P〈0.05;切牙、尖牙根尖点后移3~4mm,无显著性差异。磨牙0.5~1.0mm近中移动、-0.2~0.6mm垂直向移动以及宽度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为成人严重双颌前突个性舌侧矫正的治疗模式和三维力系统提供临床参考数据,能够简单有效地大幅度内收前牙,有满意的垂直向和横向控制。

  • 标签: 个性化舌侧矫治器 严重双颌前突 拔牙正畸 种植支抗 三维测量
  • 简介:目的探讨个性全瓷基台在前牙区种植修复的美学效果。方法临床上收集51例前牙缺失患者(共植入60枚种植体)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26例选择个性金属纯钛基台纳入对照组即:个性钛基台+全瓷冠修复(30枚);25例患者选择个性全瓷基台纳入实验组即:个性全瓷基台+全瓷冠修复(30枚)。通过两组对照研究,术后1、6、12个月复诊,分别记录红白复合美学指数、牙龈指数及菌斑指数,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6个月红白美学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比较:(1)红色美学指数:实验组(30例)高于对照组(2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96,P=0.020);(2)白色美学指数:实验组(30例)高于于对照组(2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34,P=0.021)。术后1个月菌斑指数和牙龈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两组比较菌斑指数(t=3.128,P=0.003)和牙龈指数(Z=-3.537,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两组比较菌斑指数(t=3.027,P=0.004)和牙龈指数(Z=-6.785,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前牙种植美容修复中,个性全瓷基台较钛基台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牙桥基 全瓷 牙种植体
  • 简介:目的评估上颌非对称旋转在矫正平面偏斜不对称畸形患者中的应用。总结治疗面部不对称畸形患者的经验,为临床治疗面部不对称畸形提供参考。方法选取32例平面偏斜的面部不对称畸形患者,拍摄术前螺旋CT及术前、术后头颅正位片,术前在计算机辅助下模拟手术,设计个性手术方案,不对称旋转上颌平面,并将模拟数据用于手术中。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术前、术后面部外形差异。结果32例患者面部形态及功能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软硬组织取得良好对称性,面部外形协调美观。术后双侧上颌骨高度差异[(0.6±0.5)mm]小于术前上颌骨高度差异[(4.7±1.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172,P〈0.001)。术后平面偏斜度[(0.5±0.5)°]小于术前平面偏斜度[(4.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34,P〈0.001)。术后非对称率[(0.7±0.6)%]小于术前非对称率[(5.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640,P〈0.001)。结论(1)数字计算机辅助外科技术能够模拟手术过程,设计手术方案,重建术后软硬组织形态并指导正颌手术的准确截骨;(2)上颌非对称旋转能够矫正上颌平面偏斜畸形,达到面部软硬组织对称协调,改善面部不对称畸形。

  • 标签: 牙[牙合] 平衡 口颌系统畸形 截骨术 勒福 正颌外科学
  • 简介:目的:研究个性牙龈塑形与美观基台的种植修复应用,提高前牙种植修复的红色美学效果.方法:75例患者96颗植体牙龈应用高频电刀个性牙龈塑形、树脂冠压迫塑形,CAD/CAM设计制作美观基台修复前牙缺损,并进行半年以上随访观察.结果:96颗修复体,91颗牙龈塑形效果满意,3颗较满意,2颗欠佳,成功率为:94.7%.结论:个性牙龈塑形能形成与同名牙相近的牙龈形态,美观基台具有牙龈塑形、穿龈愈合、维持牙龈乳头形态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前牙种植修复的红色美学效果.

  • 标签: 个性化牙龈塑形 美观基台 种植修复 红色美学
  • 简介:目的探讨微植体支抗高牵引钩个性舌侧系统矫治成人双颌前突硬组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成人双颌前突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e-Brace个性舌侧系统进行矫治,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于上颌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之间的腭侧牙槽骨植入微种植体,植入高度距牙槽嵴顶约6mm。在侧切牙远中的弓丝上安放高度为6mm的高牵引钩,微种植体与牵引钩间加力进行前牙的内收治疗。在正畸治疗前后分别拍摄头颅侧位片,将两次头影测量的数据应用SPSS22.0软件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各测量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8例患者矫治结束后,磨牙和尖牙关系中性,覆覆盖正常。头影测量结果显示SN-OP(°)增大、U1-SN(°)、U1-PP(°)、U1-NA(mm)、L1-NB(mm)、L1-MP(mm)、OB(mm)减小,U1-L1(°)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微植体支抗高牵引钩个性舌侧系统可以内收前牙,改善硬组织突度,临床疗效较为确切,是矫治成人双颌前突的有效手段之一。

  • 标签: 成人正畸 个性化舌侧矫治系统 微种植体 高牵引钩 双颌前突
  • 简介:目的:评估数字微笑设计(digitalsmiledesign,DSD)在上前牙美学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需要上前牙美学修复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试验组在DSD设计指导下进行修复治疗,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进行修复治疗。记录两组临时/最终修复体调改时间,采用Kay牙齿美学分类及患者对最终修复效果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试验组临时/最终修复体临床调改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按照Kay牙齿美学分类和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结果进行美学评估,试验组患者对最终修复体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DSD在上前牙美学修复中可以帮助医技人员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牙齿动态美学信息,便于医患沟通,指导整个治疗流程,有效缩短临床操作时间,提高修复美学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数字化微笑设计 前牙美学修复 Kay牙齿美学分类
  • 简介:目的有不同病症的面部疼痛和头痛的病人往往同时伴有全身功能紊乱和患者个性特征的症状。本研究的目的:①在颞下颌关节病(TMJ)和其它类型的面部疼痛和头痛患者群中确定这些伴随症状的流行情况;②评估这些患者的个性特征和焦虑水平;③这些症状在被观察的这些人群之间,是否有显著性差异。研究方法共有243人被纳入研究对象,其中71人有颞下颌关节关节囊内病变,52人有紧张性头痛,68人有偏头痛,26人有每天发作的慢性头痛,或者象躯体性异常的面部疼痛疾患。同时还评估了23种症状,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MMPI)和斯皮尔伯格焦虑(STAI)状态和性状调查进行调查和相关分数计算。组间的差异用卡方检验、方差分析和BonferroniT检验、logisistic回归分析,以张力性头痛为共同对照组对年龄和性别进行标准。结果TMJ组有以下特点:①各组症状的发生率都比较低;②MMPI和STAI的数值明显偏低;③除了恐怖症和情绪性、转换性和压抑性MMPI特性外,几乎所有病状的比值比都小于1。面痛患者组慢性每日发作性头痛组绝大多数症状的发生率都比较高,MMPI和STAI的数值也比较高。结论有些类型的头痛和面痛和某些个性变化以及相伴的症状的存在有关,这些变化与慢性每日发作性头痛和面痛有着特殊的关联。与此不同的是颞下颌关节的囊内病变显示,伴随症状的发生率较低,并且有正常的个性特征。

  • 标签: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 头痛 面部疼痛 个性特征 伴随症状
  • 简介: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及相应快速成形技术(RP)制作的个体模板检测颅颌面两侧骨表面外形的对称性.用以指导颅颌骨外科和提供生物学基础数据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干性颅骨2例,湿性头颅4例。通过三维cT扫描.对头颅进行三维重建。经对颅颌骨各标志点测量分析,确定颅骨面中部骨结构具有对称性,即“点”的对称性。然后,采用CAD和RP技术在一侧的面中部骨结构CT数据上制作对侧面中部骨表面的3块个体模板.检测模板与面中部骨表面外形的贴合性.也即“面”的对称性。制作的3块模板覆盖的范围主要涉及颧骨、眶骨和上颌骨。以及少量的额骨和颞骨。结果所有颅骨标本中.由一侧面中部骨结构CT数据重建的对侧虚拟面中部骨结构继之形成的表面外形模板.均与相应的面中部骨表面高度贴合。3块模板的组合能确立面中部骨的三维空间结构。结论一个具有骨标志点对称性的面中部骨结构同样具有骨表面外形的对称性。以眶颧颌骨为主的面中部骨表面模板。可以引导重建眶颧颌复合体的曲面和立体结构,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个体化模板 眶颧颌复合体 电子计算机辅助设计 快速成型
  • 简介:目的探索术前三维头模设计及个体模板引导在下颌骨牵引成骨术中的应用,并且评估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原发或继发小颌畸形患者10例,均伴有中度或者重度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根据三维螺旋CT的数据制作三维头模,在三维头模上模拟手术截骨以及牵引器的安放,制作个体模板.术中应用个体模板指导截骨线的位置以及牵引器的安放.术后5~7d的间歇期后,开始以每天1mm的速度行骨牵引至牵引结束.术后3~6个月二次手术去除牵引器.结果10例患者顺利完成下颌骨牵引成骨治疗,第一次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6±1.3)h.10例患者的20侧下颌骨平均牵引长度为(23.6±7.5)mm.术前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andhypopneaindex,AHI)为(37.1±13.7)次/h,睡眠时最低血氧饱和度(lowestoxygendesaturation,LSAT)为75.2%±18.4%;术后AHI为(2.7±4.8)次/h,LSAT为92.1%±5.3%.所有患者的牵引成骨区成骨良好,均未出现成骨不良、下牙槽神经损伤及牵引故障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术前三维头模设计可以很好的模拟牵引成骨术中的截骨位置及牵引器的安放,避免损伤重要解剖结构;应用个体模板引导可以提高下颌骨牵引成骨术截骨及牵引器安放的精确性,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难度及风险.

  • 标签: 小颌畸形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三维打印
  • 简介:吉林大学口腔医学院王岐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10月20逝世,享年93岁。王岐教授,男,汉族,1915年2月23日出生于辽宁省抚顺市。1942年毕业于东京日本齿科大学,回国后就职于沈阳市满洲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前身)。1949年3月在北平参加革命。曾在第四军医大学建立口腔系工作中,劳心奋力,

  • 标签: 中国医科大学 第四军医大学 口腔医学院 吉林大学 抚顺市 辽宁省
  • 简介:儿童作为口腔科治疗中的特殊群体,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口腔科治疗中若不能选择合适的行为管理和疼痛缓解方式,强制治疗会使患儿留下心理阴影,容易导致强烈的反抗和逃避行为,为后续治疗带来困难。随着社会进步及口腔医学的整体发展,儿童舒适治疗被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和患者重视并接受。口腔门诊镇静镇痛治疗增加了患儿牙病治疗的依从性,缓解其口腔科恐惧心理,利于其心理健康发育。由于儿童舒适治疗涉及多个学科和领域,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文章总结了儿童口腔舒适治疗的不同镇静镇痛方式以及目前存在的争议,希望能对儿童口腔医生和麻醉医生的工作有所帮助。

  • 标签: 镇静 镇痛 儿童口腔治疗 安全 舒适
  • 简介: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口腔健康及牙齿美学意识的增强,牙外伤的应急处理及美学修饰效果日益受到关注,针对医生在治疗理念和方法上的差异和局限,文章结合牙外伤国际规范治疗原则,贯彻微创美学治疗理念,提出牙外伤微创美学治疗设计,以期提供牙外伤微创美学诊治完善思路。

  • 标签: 牙齿外伤 微创 美学 治疗设计
  • 简介:本文介绍了可摘局部义齿临床设计的基本要求,强调保护基牙为设计的首要原则,并从支持、固位、稳定、连接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义齿的设计要点,供口腔医生在进行临床义齿修复工作中参考。

  • 标签: 可摘局部义齿 设计 临床要点
  • 简介:口腔软腭区域是腭部整形手术涉及的区域,作者在长期进行唇腭裂手术的基础上,观察到在腭裂修复术、软腭成形术等手术时,如果能在术前测量得到准确的软腭长度数据,则有利于手术者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手术方案,更好的恢复软腭功能和语音功能。在目前国内常规的手术器械中,尚无用于腭部测量的专用尺。由此作者根据人体口腔及软腭的形态设计了一种软腭测量尺,为临床软腭测量提供便捷的工具。

  • 标签: 腭裂 软腭 软腭测量尺
  • 简介:目的:构建釉质生物矿的模型,包括有机基质模板(类釉原蛋白寡肽序列)的建立和无机离子供体(包裹钙磷离子的温度敏感性脂质体)的合成,体外实现类釉质样结构的再矿。方法:首先通过标准固相法合成所需"类釉原蛋白"寡肽[(Gln-Pro-Ala)4-Thr-Lys-Arg-Glu-Glu-Val-Asp],并用CaCl_2溶液诱导其进行自组装;其次采用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和二肉豆蔻卵磷脂为原料,通过相交融合法分别合成包裹钙、磷离子的温度敏感性脂质体;最后在37℃时,将酸蚀后的牙片浸泡在包裹钙、磷离子的脂质体与寡肽的混悬液中,作为实验组。将酸蚀后的牙片浸泡在包裹钙磷离子的脂质体混悬液中,作为对照组,促进脱矿后的釉质再矿。矿后的牙片通过扫描电镜(S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X射线衍射仪(XRD)进行表征。结果:实验组的脱矿釉质表面均匀有序的沉积了一层釉质样的羟基磷灰石晶体(HA)结构,而对照组只沉积了较少量无序的HA晶体。结论:通过类釉原蛋白寡肽有机矿模板的建立,以及仿生釉质矿过程中钙、磷离子的输送,构建了釉质仿生矿模型,并实现了脱矿釉质表面类釉质样微结构的再生。

  • 标签: 仿生矿化 釉原蛋白 自组装 温度敏感性脂质体
  • 简介:目的:探讨将数码摄影和Photoshop用于前牙美学修复前设计的临床效果和指导意义。方法:选取100例要求前牙美学修复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为利用Photoshop进行修复设计组,对照组为常规修复设计组。实验组于修复前拍摄数码照片,并用Photoshop软件制作出预期效果图,经与患者沟通和调整后将二者传递给技师指导最终修复体的完成;对照组常规修复设计完成最终修复体。利用满意度评分表进行包括修复体形态、颜色、切端半透明性、表面结构和个性特征在内的满意度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对修复体形态和表面结构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修复体颜色、切端半透明性和个性特征的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hotoshop预期效果图可快速、直观地增进患者对修复后效果的理解,提高医患沟通的有效性,并能指导技师制作出更完美的修复体。

  • 标签: 美学 牙科 图像处理 数码摄影 瓷修复体
  • 简介:《口腔正畸临床治疗设计》(ISBN:978-7-5591-1024-4)由德国著名正畸教授AndreaWichelhaus主编,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秦科教授主审,高丽霞医生(杭州口腔医院)和田玉楼教授(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主译,内容非常实用,基础到临床均有涉及。将于2019年4月由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 标签: 口腔正畸 临床治疗 新书介绍 设计 中国医科大学 口腔医学院
  • 简介:可摘局部活动义齿是一种修复牙列缺损的大众传统实用方案,尽管价格平民,但由于微笑或言语时唇颊侧金属卡环臂的暴露而缺乏美感,造成了患者不愿选择,且不少医生也缺乏热情设计、专业体会肤浅,活动义齿几乎成为不美观修复体的代表。如何按不同层次需求,设计改良各档次美观活动义齿修复方案,挖掘各种可行修复技术方法,有效地提升活动义齿修复的美观效果,已经成为我国修复专业下一步发展思路中不能继续淡忘的专业途径。本文将对不同类型档次的美观活动义齿进行总结归纳,为美观活动义齿修复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美观修复 活动义齿 卡环 牙列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