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支架取栓、动脉溶栓的手术配合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实施支架取栓、动脉溶栓的2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术前准备、心理护理和手术配合的经验进行总结。结果17例患者闭塞血管再通,1例发生症状性出血性转化,无一例介入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做好术前准备、心理护理和医护配合,是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成功的保障。

  • 标签: 脑梗死 动脉溶栓 取栓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子宫动脉栓塞在治疗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妊娠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1例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妊娠患者均行子宫动脉栓塞,并于栓塞术后3~7d行人工流产。结果中出血10~46(20.35±2.16)mL,术后1周复查血β-HCG水平(11873.53±1948.36)mIU/mL显著低于手术前(39767.53±4158.52)mIU/mL(P<0.05);所有患者月经周期于术后2~3个月恢复正常。未出现盆腔脏器坏死、下肢麻木等严重栓塞并发症。结论子宫动脉栓塞能保留剖宫产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患者子宫和生育功能,且安全可靠。

  • 标签: 子宫动脉栓塞术 瘢痕部位妊娠 血&beta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 简介:摘要总结了循证护理在5例骨血管瘤截肢患者的围手术期应用。包括术前收集资料,正确评估患者全身情况,加强全身支持疗法和心理护理,使患者能以最佳的状态接受手术;术后严密监测、加强护理防治并发症的发生,并指导鼓励患者进行康复锻炼。认为通过循证护理的实施,使临床护理工作更科学,更严谨,同时也可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生活信心。

  • 标签: 蔓状血管瘤 截肢术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例计算机导航辅助下颈椎管内神经鞘瘤颈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瘤体摘除的围期护理体会。方法术前手术室护士进行术前访视,参与病例讨论,完善特殊器械的准备。中及时沟通、主动配合,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根据手术需求进行体位调整,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结果避免了压疮、眼部压伤、电灼伤的发生。结论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工作,中合理摆放仪器设备,注意保暖,术后精细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颈椎 计算机导航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改进传统甲状腺切除方法,进行精确被膜解剖,精细化血管裸化电刀凝闭,全程不予以丝线结扎,总结术后出血、喉返神经损伤、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概率,证实其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4-5至2015-5采用精细化血管裸化电刀凝闭方法、精细被膜解剖理念完成的甲状腺全切83例(其中血管最大直径均小于4mm)手术资料。结果在无血视野分离保护甲状旁腺、喉返神经,其中2例出现暂时性声音嘶哑(2周及5周后复查恢复),5例出现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均发生于“嵌入型”甲状旁腺,1-4周恢复),无术后出血再次手术病例,无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病例,无双侧喉返神经损伤病例。结论精细化血管裸化电刀凝闭法在甲状腺全切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 标签: 血管裸化 电刀凝闭 喉返神经 甲状旁腺 甲状腺全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房颤并发脑栓塞的临床特点、表现,以及防治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房颤并发脑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对患者采取改善血液循环、脱水降颅压、抗凝、脑细胞保护剂、扩血管以及转入脑外科手术等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结果60例房颤并发脑栓塞患者中,有17例痊愈,20例好转,11例无效,无效患者中有7例患者家属放弃治疗,12例死亡。结论房颤并发脑栓患者,一把都是在活动是突发疾病,病情发展较快,预后差,并发症多,对神经系统功能的损伤非常严重,要积极进行预防。

  • 标签: 房颤 脑栓塞 临床分析
  • 简介:眩晕是一种涉及多学科临床工作的常见的临床现象,通常涉及神经内科、耳鼻咽喉科、骨科、眼科以及心血管科等学科。在神经内科门诊中,眩晕是仅次于头痛的常见症状,而在脑血管病患者中眩晕比例可达40%以上。然而由于其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和相应基础研究的相对滞后,这一常见临床症状给医师带来不少困惑并导致诊治混乱。长期以来大量的眩晕患者被冠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rbal.basilarinsufficiency,VBI)或颈性眩晕的诊断,而部分由脑血管病导致的眩晕也有可能被诊断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BPPV)。概念或认识上的混乱很可能导致不正确的检查和处理,影响治疗效果,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患者神经功能永久性损害甚至威胁患者生命。本文试图从脑血管疾病与眩晕关系角度对其概念和相应处理进行阐述。

  • 标签: 脑血管疾病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脑血管病患者 颈性眩晕 神经内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脊髓型颈椎间盘突出,均行前路减压放置cage植骨融合及钢板固定。结果脊髓型椎间盘突出术后症状和体征消失明显,术后随访患者的JOA评分(均数)呈逐渐上升之势,改善率69.3%。结论脊髓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出现症状和体征者,应积极行手术治疗。如果出现椎管内血肿,应积极手术清除淤血。

  • 标签: 颈椎间盘突出 前路减压 融合 椎管内血肿 清除淤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效果。方法选择48例咯血患者进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后,选择物理干预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结果物理干预措施对于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良好。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后使用物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 标签: 咯血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 深静脉血栓 物理干预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心血管老年患者的护理对策。通过分析我院心血管老年住院患者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护理对策。

  • 标签: 心血管 老年患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骨折伴发肺部脂肪栓塞综合征(FES)早期诊治的疗效分析,总结对骨折伴发FES的诊治方案。方法对我科2008年-2011年收治的22例和2012年-2014年6月收治的32例骨折伴发FES患者诊治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08年至2011年的22例骨折伴发FES患者中,经过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确诊后再进行治疗,治疗时间在两周左右,三例死亡,治愈率为86.4%;2011年至2014年6月的32例骨折伴发FES患者中,均做到早期诊治,28例患者的治疗在普通病房完成,治疗时间3~7d;4例患者到重症监护室给抢救治疗,治愈率为100%。结论骨折伴发FES患者需早期及时必要的治疗,能提高其治愈率,同时减少费用。

  • 标签: 骨折 脂肪栓塞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老年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过程,找出合理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我院108例老年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过程,提出针对性护理对策。结果在所选108例患者中,69.4%患者出现失眠烦躁症状,80.6%患者出现心律失常,85.2%患者出现头晕,67.6%患者出现倦怠乏力,60.2%患者出现气喘,另外分别有5.6%和2.8%患者出现跌倒和站立不稳。结论护理人员加强与老年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及心理疏导,在老年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上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老年患者 重症心血管疾病 护理 分析
  • 简介:咽鼓管球囊扩张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项治疗咽鼓管功能障碍类疾病手术方法。它主要针对咽鼓管软骨部进行扩张,具有创伤小,易于操作,有效率高且无严重并发症等特点,正在国内外广泛开展,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就咽鼓管球囊扩张的工作原理、手术方法、术后效果及并发症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 标签: 球囊 咽鼓管 手术
  • 简介:对于慢性咽鼓管功能障碍(Eustachiantubedysfunction,ETD)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经咽鼓管咽口的咽鼓管球囊扩张(balloondilationeustachiantuboplasty,BET)目前已成为治疗阻塞性ETD的新技术。目前的资料显示BET应用简单可行、安全,已使很多患者受益。BET的作用机理尚未完全阐明。今后应开展多中心的研究,统一手适应证及疗效评估的标准,建立随机对照,并进行长期观察,才能较为全面的评价BET对ETD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咽鼓管 球囊扩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温气候对心脑血管疾病致死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本市气象资料以及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资料,提出夏季(6月~8月)高温天气与非高温天气的心脑血管疾病日死亡率,其中高温天气最高气温持续≥36℃,否则为非高温天气,使用Excel记录相关数据,并使用SA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对高温天气心脑血管疾病日死亡率与非高温天气的心脑血管疾病日死亡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夏季高温天气明显出现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高峰,高温天气心脑血管疾病日死亡率是非高温天气的1.91倍,高温天气心脑血管疾病男患者死亡率是非高温天气的1.52倍,高温天气心脑血管疾病女患者死亡率是非高温天气的2.31倍,在整个夏季中高温天气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占30.7%。结论高温气候与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存在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影响显著。

  • 标签: 高温气候 心脑血管疾病 致死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