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6 个结果
  • 简介:1997年,Auroy历时5个月,调查了103730例区行域阻滞麻醉的病人(腰麻40640例,硬膜外麻醉30413例),其中有29例发生心跳骤停,发生于脊麻26例,发生于硬膜外麻醉3例。发生神经并发症(根性病变、马尾综合征、瘫痪)34例,其发生率为0.047%。他们发现腰麻后发生心跳停止和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放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麻醉方法。其有34例发生了神经系统并发症,

  • 标签: 麻醉并发症 神经系统并发症 椎管内 硬膜外麻醉 神经并发症 马尾综合征
  • 简介:我院在1998年9月至2005年5月期间对250例肝癌晚期病人施行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药治疗,年龄23—78岁(平均45.23±9.40),男性216例,女性36例,其中肝癌42例,肝癌合并肝硬化208例,(合并远处转移者8例),ASAⅡ-Ⅲ级。250例灌注期间并发截瘫者3例,均为男性,发生率1.2%。现将报告如下。

  • 标签: 肝动脉插管 栓塞化疗术后 截瘫者 灌注化疗药 分折 晚期病人
  • 简介:近年来随着临床上普遍重视术后疼痛或癌痛的治疗,阿片类药物椎管内镇痛的应用已见普及,并认为吗啡是最有效的镇痛药物,但存在对呼吸抑制的顾虑。罗福荣等川报道1868例硬膜外腔注射吗氟合剂施行术后镇痛,其中13例发生明显的呼吸抑制,发生率为0.7%,看来还是比较高的。本文拟对椎管内吗啡的临床呼吸抑制问题进行综述与探讨。

  • 标签: 吗啡 呼吸抑制 术后镇痛 阿片类药物 椎管内镇痛 镇痛药物
  • 简介:血管痉挛是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并发症,致残率和死亡率极高,针对脑血管痉挛的防治,国内外做过很多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本文就对这些防治措施作一综述。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并发症 防治 实验研究
  • 简介:由中华医学会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共同主办的2012中国心脏大会一国际心血管麻醉会议暨第八届国际华人心血管麻醉论坛,将于2012年8月9—12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

  • 标签: 心血管麻醉 国际 会议 论坛 华人 心脏
  • 简介:腹腔镜下行肾上腺手术因体位,CO2气腹等因素的影响,有可能使患者出现SpO2下降,PetCO2增高,血压升高或降低等变化,但多为缓慢,渐进性的,本例患者在麻醉手术中突然出现SpO2、PetCO2及血压的快速下降,来势凶猛,类似于肺栓塞临床表现,报告如下,供大家参考。

  • 标签: 腹腔镜 肾上腺手术 肺气体栓塞样 临床表现 病例报告
  •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芬太尼分别伍用咪达唑仑或氟哌利多辅助椎管内麻醉的镇静效果。方法:40例ASAI~Ⅱ级的择期下腹部及下肢手术患者,年龄20~60岁,拟行硬膜外麻醉10例,硬膜外腰麻联合麻醉30例,入室后随分为两组,每组20例,硬膜外穿刺均采用L2-3间隙,于麻醉平面稳定后,A组静注咪达仑0.05mg/kg和芬太尼2ug/kg;B组静注氟哌利多0.05mg/kg和芬太尼2ug/kg,于注药后1、15、30、45和60min参照Ramsay改良分级法(Berggren方法)分别进行镇静程度分级。同时注意观察呼吸频率及深度,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两组间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注药后1minA组19例达I级,B组仅6例达I级,注药后45min两组镇静程度基本相同,注药后60minA组7例达Ⅱ级,B组仍有12例达Ⅱ级,A组给药后血压脉率与给药前无明显变化(P>0.05),B组血压较注药前有明显下降(P<0.05),脉率变化不大(P>0.05),中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维持在安全范围。结论:咪达唑仑伍用芬太尼较氟芬太尼较氟芬合剂具有起效迅速,镇静效果好,持续时间短,无蓄积的优点,且对心血管抑制较轻。

  • 标签: 咪达唑仑 氟哌利多 芬太尼 辅助椎管内麻醉 镇静效果 硬膜外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