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应用高分辨率磁共振(MRI)和三维体积分析软件(Surgiplan)测定人体海马及杏仁核的体积.方法选择健康成年日本人30名(男:女=16:14)作为研究对象.用TOSHIBA3.0T磁共振机对所有对象行MRI检查,层厚0.5mm,分别行T1、T2和质子加权的矢状、水平和冠状位扫描,在动态三维图象上勾画出海马、杏仁核轮廓图,输入Surgiplan工作站,用三维体积分析软件进行半自动分割分析,得出体积.结果海马平均体积:右侧(2895.0±300.2)mm3[男(3033.3±334.3)mm3,女(2687.5±298.4)mm3],左侧(2630.0±320.7)mm3[男(2683.3±323.5)mm3,女(2550.0±269.7)mm3].杏仁核平均体积:右侧(791.1±170.2)mm3[男(852.0±210.5)mm3,女(696.5±181.3)mm3],左侧(794.2±140.6)mm3[男(868.2±187.0)mm3,女(683.1±133.4)mm3].结论应用高分辨率磁共振分割分析技术和三维体积分析软件(Surgiplan)可以动态三维确认人体海马、杏仁核轮廓,进而准确测定其体积.

  • 标签: 海马 杏仁核 磁共振 三维体积分析软件 体积测量
  • 简介:目的通过与FireVoxel软件测量的结果比较,探讨多田公式测量脑出血血肿体积的误差及适用范围。方法收集85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头颅CT检查数据资料,分别采用多田公式和FireVoxel软件测量血肿体积。将患者按FireVoxel测量的血肿体积分为:<30mL组(47例),30~50mL组(30例),>50mL组(8例);按血肿形状分为:规则组(51例),不规则组(19例)和分叶状组(15例)。分别对不同血肿大小和形状组用FireVoxel软件法和多田公式法测量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本组患者的平均血肿体积,多田公式法测量为(35.13±17.95)mL,FireVoxel软件法测量为(29.85±13.5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田公式法测量的平均误差为5.28mL,误差率为(29.85±13.53)%。血肿体积<30mL组、30~50mL组及>50mL组的多田公式法测量结果的误差率分别为:(12.33±20.29)%,(22.67±20.99)%,(20.11±14.63)%。血肿形状规则组、不规则组及分叶状组的多田公式测量结果的误差率分别为:规则组(4.43±11.78)%,不规则组(32.89±14.34)%,分叶状组(37.98±19.23)%。结论多田公式是一种粗略的脑部血肿体积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其结果有较明显的误差,误差与血肿的大小及形状有关。

  • 标签: 脑出血 血肿体积 多田公式 FireVoxel软件
  • 简介:目的研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cognitiveimpairment,MCI)和轻度阿尔兹海默病(A1zheimerdisease,AD)患者的海马体积萎缩情况,评价利用影像学测定海马体积对MCI、AD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3.0T磁共振分别对20例MCI患者,20例轻度AD患者,20例认知功能正常的对照者的海马体积进行测量,所得数值用头颅体积进行标准化处理。采用计算机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资料的统计学处理,比较三组之间体积的差异。结果对照组与MCI组,对照组与AD组的两侧海马体积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轻度AD与MCI组两侧的海马体积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认知功能障碍与海马体积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海马萎缩对早期认知障碍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 标签: 轻度认知障碍 ALZHEIMER病 磁共振 海马体积 磁共振成像
  • 简介:为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在研究设计初始,样本含量估算具有重要意义,合适的样本含量有助于研究者用最合理的资源获得最可靠的研究结果或发现有意义的临床差异。针对不同的研究问题,不同的研完方法,对样本含量的要求也就不同。但在估算样本含量时,均需要参考的5个标准是:研究个体的变异度、研究结果的精确度(抽样误差)和把握度。此外,对常用的样本含量估算方法(公式计算法、查表法和文献法或专家咨询)进行归纳,并提出在以上基础上,还需考虑研究成本、可行性与伦理学要求对样本含量的影响。本研究主要以脑血管病研究为针,介绍样本含量的计算方法.

  • 标签: 样本大小 研究方法 成本及成本分析 伦理学
  • 简介:目的探讨在不同缺血时间诱导高血压对急性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梗死体积的影响。方法61只年龄30-40周的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缺血再灌注组和升压组。通过静脉滴注新福林对升压组动物进行诱导高血压治疗。结果(1)缺血再灌注组的梗死体积大于相应的缺血组。(2)升压组的梗死体积小于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4h组。(3)在缺血4h再灌注2h升压组中,再灌注前15min升压组的梗死体积小于再灌注后30min升压组。结论(1)诱导高血压治疗能有效地减少急性脑缺血冉灌注大鼠梗死体积。(2)再灌注前升压疗效优于再灌注后升压。

  • 标签: 新福林 诱导高血压 脑梗步死
  • 简介:目的比较影像学判断标准以及栓塞体积比指导下颅内动脉瘤的栓塞治疗效果,并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的方法。方法选取63例形态较规则的动脉瘤病人,共63个动脉瘤,随机分为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2)。对照组按影像学判断标准指导栓塞,观察组以体积比指导栓塞。随访6~33个月,比较两组栓塞体积比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动脉瘤栓塞体积比平均21.4%,复发率9.7%(3/31);观察组动脉瘤栓塞体积比平均23.7%,复发率6.2%(2/32)。两组动脉瘤栓塞体积比无统计学差异,复发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形态规则动脉瘤,在中短期效果上,动脉瘤栓塞达影像学100%栓塞后,仍需参考动脉瘤栓塞体积比,动脉瘤栓塞体积比应至少达到21%,才可能有效预防动脉瘤栓塞后中短期内复发。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栓塞体积比
  • 简介:目的研究亚低温对缺血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对缺血区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模型,观察亚低温治疗对大鼠脑梗死灶体积、神经功能和缺血脑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结果亚低温组和常温组大鼠脑梗死体积占全脑体积的百分比分别为(22.95±2.69)和(30.83±2.67),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1.43±0.25)和(1.97±0.30)分,ICAM-1表达的阳性血管数分别为(29.04±4.59)和(51.94±5.93),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亚低温对缺血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对炎症级联反应的抑制是其发挥脑保护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 标签: 亚低温 脑梗死 神经功能 细胞间黏附分子-1
  • 简介:目的研究CT扫描结合计算机辅助计算定位,术中电生理验证确定丘脑腹外侧核(VL)苍白球腹后外侧部(VPLP)在治疗帕金森病(PD)中的作用.方法对520例PD病人施行582次手术,CT扫描后,将扫描资料在计算机中确定阴性靶点后,行电生理验证,再调整后的结果行射频毁损.结果CT扫描结合计算机模拟重建定位,准确率达95.2%,电生理纠偏率4.8%.结论CT扫描计算机模拟重建定位准确率很高,但术中电生理验证仍有必要.

  • 标签: 帕金森病 CT扫描计算机模拟重建定位技术 电生理验证 立体定向毁损术
  • 简介:目的在尸头解剖基础上构建颈静脉孔区计算机三维解剖模型。方法先对5例尸头标本行头颅CT和MR/扫描,动脉和静脉依次灌注混合造影剂乳胶后再次行头颅CT扫描,解剖显露脑干和脑神经后再次行头颅MRI扫描。影像数据输入Vitrea虚拟现实系统,进行三维重建和图像融合,构建颈静脉孔区三维解剖模型。对照尸头解剖进行观察比较。结果Vitrea虚拟现实系统模拟颈静脉孔区三维解剖可视化效果良好,相关解剖结构显示清晰,与尸头观察结果一致。结论计算机颈静脉孔区三维解剖模型有助于无创直观地观察和理解相关解剖结构的整体空间关系,节约时间和标本,为指导相关手术提供解剖依据。

  • 标签: 颈静脉孔区域 颅窝 虚拟现实 解剖 三维
  • 简介:我院自1992年8月至1995年12月采用计算机体层摄影(CT)引导下锥颅尿激酶灌注冲洗引流治疗丘脑出血56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丘脑出血 锥颅 冲洗引流
  • 简介:与传统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CT)成像不同,宝石能谱CT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提供了多种定量分析方法与多参数成像的综合诊断模式,如单能量图像、能谱曲线、物质分离图像和有效原子序数等,它为疾病的早期发现、定量评估和准确诊断提供了一个新颖的工具,也为临床和科研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了解和熟悉能谱CT的概念和成像原理,对于影像科医生乃至临床医生都是非常必要的。

  • 标签: 能谱成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
  • 简介:能谱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CT)作为一种先进的医学影像设备,为影像诊断提供了包括单能量成像、能谱曲线、物质分离成像和有效原子序数等能谱信息。本文旨在综述能谱CT在神经影像学方面的初步应用和研究,并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能谱成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 神经放射学
  • 简介:目的模拟颅内动脉瘤内的血液流动,进而获得血流动力学的各种参数。方法利用颅内动脉瘤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容积成像数据,建立颅内动脉瘤三维有限元模型,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计算颅内动脉瘤血流动力学的各种参数。结果实验狭得了颅内动脉瘤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包括血流速度、剪切力、压力等,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比可靠。结论计算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是研究颅内动脉瘤血流动力学的可靠方法。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流动力学 有限元 计算流体动力学
  • 简介:随着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及重组技术的发展,由于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dtomographyangiogra,phy,CTA)具有操作简便、微创的特点,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不仅可为急性脑血管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烟雾病、脑静脉血栓形成及脊髓血管病变的诊断提供依据,对预测脑出血后血肿的再扩大也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就CTA在这些疾病中的技术优势、技术特点以及临床研究热点做一综述。

  • 标签: 血管造影 计算机断层扫描 中枢神经系统
  • 简介: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omputertomographyperfusion,CTP)结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对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支架成形术的术前适应证选择及术后血流变化评价的作用。方法40例经DsA检查提示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按照DSA检查结果对缺血部位代偿良好的20例患者行保守治疗,代偿不良的20例患者行狭窄部位支架成形术,行CTP检查,此较非手术组及手术组基线和术后1年的cT相对灌注参数,并比较手术组基线、术后7d、术后1年的手术侧和健侧的绝对灌注参数。结果手术组基线相对脑血流量(relativebcerebralbloodflow,rCBF)明显较非手术组降低,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cerebralbloodvolume,rCBV)升高(P分别为0.018和0.015),两组相对平均通过时问(relativemeantransittime,rMTT)无差异,1年后手术纽rMTT较非手术组低(P=0.012),rCBF,r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健侧相比,手术组术前患侧基线平均通过时间(meantransittime,MTT)延迟、脑血流量(cerebralbloodflow,CBF)减低、脑血容量(cerebralbloodvolume,CBV)增高,术后7d患侧MTT缩短、CBF明显增加、CBV回落,术后1年MTT、CBF、CBV惠侧与健侧相比更加接近,两组比较尽管有统计学意义(P=0.015、0.012、0.037),但三个变量总体趋势逐渐接近;手术组术前、术后7d,术后1年,不同时间点惠侧与健侧绝对灌注参数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O.001,0.009,0.028);支架成形与时间之间有交互作用(P=0.006,0.002,0.052)。结论CTP#@合DSA对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有一定指导作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arterystenting,CAS)可以改善患者的脑血流状况。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支架 血管成形术 血管造影术
  • 简介:1病例介绍患者,男,69岁,主因“头痛3d”于2011年7月6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3d于活动中突然头痛,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呕吐为喷射状,无咖啡样物,不伴肢体麻木、运动障碍、意识障碍及肢体抽搐等。

  • 标签: 计算机断层扫描 血管成像 能谱 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