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肺炎的发病率情况及治疗效果。方法对72例细菌肺炎患儿病历进行临床分析。结果72例患儿革兰阴性杆菌生长的共25例,占细菌学检查阳性患儿的34.7%。结论细菌肺炎是由革兰阳性球菌或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引起。治疗原则是选用敏感抗生素.足量、足疗程,静脉给药,甚至两种抗生素联合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肺炎/诊断 细菌感染 链球菌/感染 阿洛西林/治疗应用 儿童
  • 简介:920047815名6岁以下农村儿童营养状况分析/陈进…∥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1,25(5)。-287。80户3~6岁散居儿童平均每人每日各种营养素摄入量占供给量标准的百分比分别为:热量54.9%;蛋白质48.3%,钙17.7%;铁88.1%,维生素A17.4%;硫胺索73.8%;核黄素37.1%;尼克酸47.3%;维生素C24.2%;除铁外,其余营养素均严重不足。其热能组

  • 标签: 营养性疾病 营养素摄入量 营养状况分析 尼克酸 农村儿童 散居儿童
  • 简介:细菌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肠道传染病。近年来,痢疾杆菌不断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为观察氟嗪酸对小儿细菌痢疾的疗效,我们将先以利福平治疗无效的患儿,改用氟嗪酸治疗,取得明显疗效,报告如下。

  • 标签: 氟嗪酸 细菌性痢疾 治疗小儿 痢疾杆菌 疗效 常见
  • 简介:目的研究细菌血流感染患儿入院48h内发热程度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统计了2008年9月至2016年9月间入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所有诊断为脓毒症的病例资料,筛选出符合细菌血流感染的病例,根据其入院48h内最高体温将其分为5组:〈36.5℃组,36.5℃-组(正常对照),37.5℃-组,38.5℃-组和39.5℃-组,比较5组病死率有无差异。结果符合细菌血流感染的病例共213例,其中〈36.5℃组5例,36.5℃-组44例,37.5℃-组73例,38.5℃-组69例,39.5℃-组22例。213例患儿中,死亡48例。5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36.5℃组及39.5℃-组病死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两组(37.5℃-组和38.5℃-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细菌血流感染患儿入院48h内最高体温低于36.5℃或高于39.5℃者病死率会明显升高。

  • 标签: 发热 血流感染 病死率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细菌脑膜炎患儿临床表现和病原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01年1月至2012年12月病原菌诊断明确的细菌脑膜炎住院患儿,采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并发症、病原菌种类和耐药情况等资料,分为0-28d(新生儿组),-1岁、-3岁和〉3岁组进行描述分析。结果146例细菌脑膜炎患儿进入分析,新生儿组58例,-1岁组36例,-3岁组20例,〉3岁组32例。①新生儿组发热、呕吐和脑膜刺激征的发生率较低,〉3岁组伴有颅面、脊柱解削畸形50%(16/32)。②革兰阳性菌占54.8%(80株),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3株)、肠球菌(19株)和肺炎链球菌(12株)为主;革兰阴性菌占45.2%(66株),以大肠埃希菌(30株)和鲍氏不动杆菌(10株)为主。③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均敏感,革兰阴性菌除3/10株鲍氏不动杆菌和1/3株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耐药外,余均敏感;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阳性率分别达到66.7%、60.0%和100%。④63例(43.2%)出现急性期并发症,以硬膜下积液(26例)、脑积水(20例)和局部神经损害(13例)最常见:出现并发症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15/3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4/33)、肺炎链球菌(6/12)和鲍氏不动杆菌(6/10)。⑤出院结局:死亡或放弃治疗31例(21.2%),其中肺炎链球菌性脑膜炎为5/12例(41.7%)。结论细菌脑膜炎新生儿临床表现多不典型,〉3岁患儿应关注神经系统相关解剖结构缺陷的可能。可根据病原菌分布特点和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肺炎链球菌性脑膜炎患儿预后可能不良。

  • 标签: 儿童 细菌性脑膜炎 临床分析 病原菌 耐药
  • 简介:由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办,感染病学分会小儿肝病和感染学组承办的第十二届全国儿科肝脏疾病和感染性疾病学术会议,初定于2013年8月下旬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征文内容:儿童肝脏疾病的基础、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包括婴儿肝病综合征的诊断和处理,各种感染性肝病(病毒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预防、抗病毒治疗及其策略),遗传代谢性肝病,慢性肝病的保肝和抗纤维化治疗,各种肝脏疾病诊断和治疗新技术及应用,肝功能衰竭和终末期肝病的综合治疗(肝移植及肝移植前后的处理),其他系统疾病的肝脏表现。

  • 标签: 感染性疾病 肝脏疾病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征文通知 会议 学术
  • 简介: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全国小儿免疫性疾病研讨班》(编号:2009-06-01-096(国))定于2009年9月19日至9月25在广东省广州市五羊城酒店召开,主题是“儿科临床免疫相关性疾病的诊治”。内容涉及多个交叉学科,主要包括小儿过敏性变态反应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病、感染与免疫四个方面。代表于2009年9月20日将先参加2009广州儿科论坛,届时将邀请美国堪萨斯儿童医院CharlesRoberts副院长、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儿童医学中心医师培训项目主任CarmenCuffari等7名美国专家、中华儿科学会主委桂永浩教授、香港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儿科及青少年医学系主任刘宇隆教授等8名国内知名专家就当前国内外的一些儿科临床的前沿、热点问题做专题学术报告。

  • 标签: 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自身免疫性疾病 小儿 免疫相关性疾病 变态反应性疾病 Roberts
  • 简介:目的评价恒温扩增芯片法在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1~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住院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入院当天采集痰液等分泌物标本,通过恒温扩增芯片法(芯片法)检测13种常见病原体,比较芯片法与痰培养和血清学方法的检出率。结果研究期间应用恒温扩增芯片法共检测230例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共检出182例(79.1%)病原阳性。单一病原感染77例(33.5%),混合感染105例(45.6%)。芯片法检出的主要病原菌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33.8%)、流感嗜血杆菌(27.8%)和肺炎链球菌(22.6%),芯片法对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培养法。两种方法对于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支原体等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检测,芯片法操作简便、快速,可同时检测13种病原体,且病原体检出率明显高于培养法。

  • 标签: 环介导恒温扩增 下呼吸道感染 病原体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