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派杰病是一种特殊的乳腺恶性肿瘤,发病率较低,而副乳腺派杰病更是罕见。大多数派杰病缺乏特征性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仅能通过病理确诊。笔者针对本院2012年6月15日收治的1例副乳腺派杰病,回顾性分析该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

  • 标签: 副乳腺 派杰氏病
  • 简介:综合征是最常见、最严重的非致死性的出生缺陷,产前筛查唐综合征至关重要。产前筛查方法包括妊娠早期、中期、早中期联合筛查方法。本文就唐综合征的产前筛查标记物和方法作一综述。

  • 标签: 唐氏综合征 产前筛查
  • 作者: 钱萍
  • 学科: 医药卫生 > 妇产科学
  • 创建时间:2023-06-24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1期
  • 机构:无锡市锡山区鹅湖镇卫生院,江苏无锡214116
  • 简介:目的:旨在探讨克唑阴道片在妊娠合并念珠菌性阴道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50例妊娠合并念珠菌性阴道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随机将其纳入研究组(n=25)或对照组(n=25)。综合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通通过治疗后,研究组的临床有效率(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76.00%),同时,研究组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4.00%)明显高于对照组(16.00%),P<0.05。结论:克唑对于妊娠合并念珠菌性阴道炎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并且能够显著降低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克霉唑阴道片;妊娠;念珠菌性阴道炎;疗效
  • 简介:目的:直肠杜溃疡临床上较为少见,本文旨在探讨该病的临床表现、内镜下特点及其治疗,以增强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发生于直肠杜溃疡出血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该病常发生于既往无肝病和胃肠病者,以突发或复发性上消化道大出血,为主要表现,内镜下可见血管裸露,治疗上主要以内镜下治疗为主,必要时可外科手术治疗。结论:杜溃疡诊断上主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内镜下特点,治疗上首选内镜下治疗。

  • 标签: 杜氏溃疡 病例报告 文献复习
  • 简介:裂头蚴病(sparganosismansoni)由曼迭宫绦虫(spirometramansoni)的幼虫寄生于人眼、皮下或脑等部位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虽然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有39个国家有该病报道,但由于病例数极少,临床医生对其认识不足,经常误诊,很难术前确诊,即使是手术后病理科也不容易明确诊断,往往需要求助于病原微生物教研室协助诊断。本院收治了1名乳腺曼裂头蚴病患者,治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乳腺 裂头蚴病
  • 简介:目的:分析探讨娄底市2010年9月至2010年12月间孕妇唐综合征(DS)胎儿的发病率,研究利用中期孕妇血进行产前筛查,研究胎儿染色体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对记录在案的726例孕妇进行血清生化标志物游离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βHCG)和甲胎蛋白(AFP)的浓度检测,同时结合孕妇体重、年龄、孕周、既往病史等因素,利用试剂配套软件的分析进行风险评估。结果:筛查出唐综合征(DS)高危共34例,占4.82%,结论:孕中期产前筛查结合产前诊断,是减少先天性缺陷患儿出生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唐氏 临床 分析
  • 简介:术后镇痛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常采用静脉(PCIA)或硬膜外(PCEA)两种给药方式,效果确切,但术后镇痛时其不良反应常困扰病人。本文旨在评价左布比因和罗哌因分别复合芬太尼在妇科手术的硬膜外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供临床参考。

  • 标签: 妇科术后镇痛 复合芬太尼 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应用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对杜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musculardystrophy,DMD)家族史的胎儿进行dystro-phin基因缺失型的产前诊断,并探讨其产前诊断流程。方法对3例有DMD家族史的胎儿。利用羊水细胞培养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及B超检查确定胎儿性别;利用脐带血穿刺标本,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multiplepolymerasechainreaction。mPCR)技术。结合生化检测指标,进行DMD基因缺失型的产前诊断。结果3例高危胎儿确诊为男性胎儿。存在基因缺失。相应肌酶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诊断为DMD患儿。结论在结合多种临床实验室检查的基础上,mPCR是可应用于DMD的产前诊断。该技术也存在局限性。如只能检测男性胎儿基因缺失型突变。

  • 标签: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 产前诊断
  • 简介:目的本研究调查孕妇对"分娩唐儿"和"羊膜腔穿刺所致流产"的接受程度,以指导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工作。方法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对140例主动要求唐综合征筛查的孕妇(A组)及97例普通产科门诊未行唐综合征筛查的孕妇(B组)分别进行单独的书面问卷调查。比较两组间人口学资料的差异。采用标准博弈法量化孕妇对"羊膜腔穿刺所致流产"和"分娩唐儿"的接受程度,结果以效用值表示,并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共227例(其中A组137例,B组90例)完成整个问卷调查。"分娩唐儿"的效用值为0.50(IQR:0.10~0.70),而"羊膜腔穿刺所致流产"的效用值为0.75(IQR:0.50~0.90),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0.05)。同时,提示效用值与人口学资料无关。结论孕妇对"分娩唐儿"比"羊膜腔穿刺所致流产"更难以接受。在进行产前筛查或诊断的临床决策时,应充分考虑孕妇本人的意愿和想法。

  • 标签: 接受程度 唐氏综合征 羊膜腔穿刺 标准博弈法 效用值
  • 简介:<正>本文是ISPD(国际产前诊断学会)发表在2012年32卷《PrenatalDiagnosis》上的即时评论(2011—10—24),关注点是当前正走向临床的基于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游离DNA的唐综合征MPS产前筛查技术。该技术应用前景广阔,但在进入临床的过程中应认真制订技术应用规范。主要观点如下:1.需要更多证据明确MPS能否用于产前人群筛查,这些证据包括:在低危人群中的检测效果;能

  • 标签: 唐氏综合征 产前诊断 孕妇外周血 前景广阔 产前筛查 技术应用
  • 简介:由于国家对预防出生缺陷工作的日益重视及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临床上对常见的染色体疾病如唐综合征开展了大范围的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在减少唐患儿的出生上有显著进步。随着医疗辐射面的增大、唐综合征产前检查的深入,在临床遗传咨询、筛查及诊断前的知情同意、异常胎儿终止妊娠方面涉及的伦理问题和争论逐渐显现出来。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展开讨论,希望从伦理学角度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使我国的产前诊断向着有序、合理、快速的方向发展。

  • 标签: 唐氏综合征 产前筛查 产前诊断 伦理学问题
  • 简介:综合征,也称先天愚型或21-三体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常染色体疾病之一,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为1/600~1/800。该病以患儿智力低下、生活不能自理为突出特点。由于唐综合征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所致,因此对此类患儿没有任何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为防止此类患儿出生而对其进行产前筛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措施。迄今为止,可采用胎儿生物测量、母体血清标志物检测在妊娠早期、中期对该病进行筛查。抑制素A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标志物,它的加入可进一步提高唐综合征的检出率。以下将系统介绍抑制素A的结构、孕期血清浓度特点和影响因素、测量方法及其在孕中期唐筛查中的应用。

  • 标签: 抑制素A 唐氏综合征 孕中期 产前筛查
  • 简介:目的:观察恩替韦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近期疗效。方法:将96例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在患者知情同意基础上随机分成对照组48例,治疗组48例。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恩替韦0.5mg/d口服,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结果:治疗组在死亡率、HBV—DNA阴转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恩替韦可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肝功能,阻止病情发展,提高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

  • 标签: 恩替卡韦 肝硬化失代偿
  • 简介:目的结合年龄探讨抗苗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hormone,AMH)筛查在孕前保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4月至2015年9月于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妇女保健中心进行孕前保健检查的1426例25~40岁妇女分为25~30岁、31~35岁、36~40岁3组,采用血清AMH筛查,分析检验结果。结果1426例受检者AMH水平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40岁AMH〈1.1ng/mL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26例受检者中有不孕症者184例,占总筛查人数的12.9%;其AMH〈1.1ng/mL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孕前检查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孕前保健中,35岁以上的妇女通过筛查血清AMH水平,有助于提高隐匿性卵巢储备功能降低的检出率,以促进妇女进行更合理的生育规划及指导不孕症治疗方案的决策。

  • 标签: 孕前保健 卵巢储备功能 抗苗勒氏管激素 不孕症
  • 简介:目的:探讨马西平过敏致剥脱性皮炎较合理的护理措施。方法:遵医嘱给予激素、抗炎药物治疗及营养支持治疗,加强观察及护理。结果:通过提高病人机体免疫力,积极防治感染,根据皮肤损害的特点,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经过积极治疗,精心护理,病人转危为安,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 标签: 卡马西平过敏 剥脱性皮炎 护理
  • 简介:目的:对采用孕栓与缩宫素联合对剖宫产产后出现出血症状进行预防的效果进行临床分析,为今后对于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预防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在2008年10至2010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剖宫产分娩患者病例120例,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60例。对A组产妇在其分娩后立即采取静脉注射缩宫素加舌下含服孕栓这两项措施。对B组产妇在其分娩后仅采取静脉注射缩宫素的措施。分别对两组患者在术中、产后及产后一天的阴道出血情况进行记录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A组患者的术中、产后及产后一天的阴道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比较结果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产后未见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现象出现。结论:采用孕栓与缩宫素联合对剖宫产产后出现出血症状进行预防其效果令人满意,毒副作用极少,不会出现产后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现象,值得临床的使用与推广。

  • 标签: 卡孕栓 缩宫素 剖宫产 产后出血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孕栓对足月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正常足月非高危妊娠100例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在胎儿娩出后立即静脉注射缩宫素10U,实验组50例在胎儿娩出后立即静脉注射缩宫素10U另加直肠加置孕栓1枚(500ug)(东北制药总厂500ug/粒),容积法和称重法观察产后2小时和24小时出血量。结果产后2小时及24小时出血量对照组为(220.6±66.8)ml、(318.5±108.7)ml。实验组为(180.6±42.5)ml、(236.5±56.9)ml;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P〈0.05)。孕栓与缩宫素合用是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降低因产后出血的有效措施。

  • 标签: 卡孕栓 缩宫素 产后出血
  • 简介: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产科各项技术也随之提高,平产分娩中会阴侧切术极为普遍。但会阴缝合疼痛直接影响产妇身心健康。因此找到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麻醉方法,提高麻醉效果成为我们不断努力的方向。我院采用1%利多因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利多因表面麻醉效果满意。

  • 标签: 利多卡因 麻醉方法 会阴侧切缝合术 阴部神经阻滞麻醉 应用 麻醉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复方利多因胶浆宫颈涂抹解除活跃期阵痛和加速产程进展的效果.方法将250例拟定阴道分娩的正常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宫口开大4cm时宫颈管涂抹复方利多因胶浆5ml,对照组除不用复方利多因胶浆外其他产科处理措施与观察组同,观察比较两组在活跃期的产痛程度、宫口开大情况、产程时间等.结果观察组在用药后60min镇痛效果按标准判定明显高于对照组(97.60%VS20.00%P<0.005),观察组的活跃期和总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利多因胶浆在宫口开大4cm时涂抹在宫颈管腔内,具有良好镇痛作用,加快了宫颈扩张,缩短了活跃期和总产程的时间,对母儿无不良影响,是一种简便易行、经济的分娩镇痛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复方利多卡因胶浆 宫颈 活跃期镇痛 产程
  • 作者: 向佳琪
  • 学科: 医药卫生 > 妇产科学
  • 创建时间:2022-09-22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第18期
  • 机构:湖北省宜城市人民医院,湖北宜城 441400
  • 简介:目的:分析麦角新碱联合孕栓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92例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麦角新碱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麦角新碱联合孕栓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2h和产后24h出血量、止血时间、宫缩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产妇产后2h、产后24小时的出血量、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产妇宫缩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麦角新碱联合孕栓治疗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较好,有利于产妇的产后康复。

  • 标签: 麦角新碱;卡孕栓;产后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