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淀粉变性是以细胞外淀粉蛋白沉积为特点的一类疾病。淀粉蛋白代表一类具有B片层结构的蛋白。系统性淀粉变性中,淀粉蛋白可蓄积于任何一种或多种内脏器官,结缔组织以及血管壁中,然而颅内淀粉变性从未被发现过。局限性淀粉变性中,淀粉蛋白沉积在特定的组织或器官。淀粉蛋白在组织或器官中的积聚导致了相应组织的结构破坏和相应器官的功能紊乱。家族性淀粉变性根据其受累器官可分为两类,一类有突出的神经系统病变,主要由于编码甲状腺激素结合蛋白(transthyretin,TTR)基因突变造成;另一类有显著的肾脏受累的表现。

  • 标签: 淀粉样变性 肾脏受累 家族性 淀粉样蛋白沉积 神经系统病变 内脏器官
  • 简介:患者,男,27岁。以无痛性肉眼血尿1月加重1周于2006年11月20日入院。患者自诉1月前无意中发现小便呈洗肉水样,无尿痛及排尿费力,1周前出现尿频(1次/h),小便时可见血块,伴有胀痛,到当地医院行B超检查示膀胱肿瘤(右侧前壁),拟住院手术。术前膀胱镜检查见右侧壁新生物3.0cm×4.0cm,实质性,广基无蒂易出血,距右侧输尿管开口2.0cm,双侧输尿管开口及喷尿均正常。术前静脉肾盂造影示右侧膀胱区3.0cm×4.0cm充盈缺损,双肾无积水,输尿管未见扩张。CT示膀胱右侧前壁3.0cm×4.0cm×3.0cm肿块,盆腔未见肿大淋巴结。术前检查腹股沟未见肿大的淋巴结。

  • 标签: 膀胱肿瘤 肉瘤样癌 诊断
  • 简介:腺瘤瘤是来源于间皮细胞的良性肿瘤,临床中较为少见。附睾腺瘤瘤多因发现阴囊内肿块而就诊,其经常被误诊为附睾结核或其他良性病变。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附睾腺瘤瘤患者资料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38岁,因"发现右侧阴囊内肿块1年,伴间断性疼痛2月余"入院,既往无结核病史,无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病史。查体:右侧阴囊内睾丸上方可触及1个约1.0cm×1.5cm实性占位病变,

  • 标签: 附睾 腺瘤样瘤 超声
  • 简介:膀胱淋巴上皮瘤癌较少见,近年来国外报道较多,但国内仅见1例报道,考虑可能与认识该病不足有关.现结合近几年的文献,就本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做一综述.

  • 标签: 膀胱 淋巴上皮瘤样癌 病因 诊治
  • 简介:目的探讨肾上腺髓脂肪瘤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与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肾上腺髓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其特点。结果50例患者均经手术切除肿瘤,并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肾上腺髓脂肪瘤,随访6~6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肾上腺髓脂肪瘤术前诊断主要依据超声、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需经病理学检查证实。对于无明显症状、肿瘤体积较小的肾上腺髓脂肪瘤患者,短期内可随访观察,但手术切除仍是其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肾上腺肿瘤 髓样脂肪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患者:女,11岁,因“浮肿2年余”入院。初次起病表现为无明显诱因的面部浮肿,以后浮肿逐渐波及全身,呈凹陷性。无肉眼血尿,时有尿痛。于当地医院以“急性肾炎”住院治疗1周,全身浮肿减轻出院。出院后1个月余入本院。

  • 标签: 肝豆状核变性 首发表现 长期误诊 肾损伤 面部浮肿 全身浮肿
  • 简介:淀粉变性是一种由特殊蛋白在组织内沉积引起的全身性疾病。肾脏是淀粉变病最常累及的器官之一,肾淀粉变在肾脏疾病中,多见于老年人,以大量蛋白尿及肾病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肾淀粉变的诊断有赖于肾活检的组织病理、免疫病理和电镜观察。但是对早期肾淀粉变患者由于光镜和电镜病理改变较轻,临床上仍容易漏诊和误诊。

  • 标签: 肾淀粉样变 临床表现 病理分析 大量蛋白尿 肾脏疾病 组织病理
  • 简介:目的探讨尿道下裂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TIP)手术中通过尿道海绵体重建覆盖新尿道方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尿道下裂患儿98例,均为初次手术且行TIP术式。术中重建尿道海绵体来包裹加强新尿道,使阴茎头及尿道成一整体,分析手术并发症及效果。结果手术均一期完成,平均手术时间82.6min,92例治愈。阴茎伸直好,外形美观,尿道口正位裂隙,尿流、尿线正常。6例合并尿瘘,其中2例术后6月内自愈,无阴茎头裂开。无尿道及尿道口狭窄。一期治愈率93.9%。HOSE平均分:2周15.6,3个月15.8。结论利用尿道海绵体重建覆盖新尿道的方法可简化TIP术式的步骤,减少并发症,提高术后疗效。

  • 标签: 尿道下裂 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 尿道重建 海绵体
  • 简介:患者,女,56岁,因左侧腰腹部疼痛1周就诊,无尿频、尿急、尿痛及肉眼血尿,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T36.7℃,P86次/min,BP140/80mmHg(1mmHg=0.133kPa),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无明显异常,腹平软,左肾区稍隆起,有压痛,叩击痛。血常规:Hb91.9g/L,血细胞比容27%。尿常规:RBC(++)。

  • 标签: 肾嫌色细胞癌 肉瘤样 腰腹部疼痛 分化 肉眼血尿 浅表淋巴结
  • 简介:肾脏转移性甲状腺滤泡癌由原发于甲状腺的滤泡性癌转移而来,临床上罕见。由于肾脏转移性甲状腺滤泡癌与原发于肾脏的甲状腺滤泡癌肾细胞癌的治疗及预后截然不同,因此两者的鉴别至关重要。本文报告了1例肾脏转移性甲状腺滤泡癌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过程,并复习相关中、英文文献,以期为该肿瘤的诊治提供参考。

  • 标签: 甲状腺滤泡 滤泡样 肾细胞癌 转移性癌 英文文献 分化型甲状腺癌
  • 简介:目的总结甲状腺滤泡癌肾细胞癌(TFCLTK)的临床、病理及免疫学特征,对TFCLTK的诊疗进行探讨。方法报告1例甲状腺滤泡癌肾细胞癌,结合文献检索到的11例,分析此类肿瘤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肉眼观察见肾表面呈结节状,切面可见一巨大肿块,于肾下极并向肾盂内生长,肿块约8.0cm×4.3cm×5.0cm,与肾实质分界不清,切面灰白色,实性,可见散在灰褐色坏死区及灰色出血区,小囊腔形成。镜下观察见肿瘤细胞排列成甲状腺滤泡,滤泡腔内可见红染胶体物,肾门旁淋巴结未查见转移地肿瘤细胞。免疫组化结果:Vimentin(+),EMA(+),CK(+),CK7灶(+),NSE(+)。CK34BE12(-),Syn(-),CK20(-),CD56(-),CD56(-),CD10(-),WT-1(-),CD34(-),CD57(-),P53(-),CD99(-),TTF-1(-),CD15(-),Tg(-),Ki-67LI30%(+)。结论甲状腺滤泡癌肾细胞癌是具有一定侵袭性的低度恶性的肾源性肿瘤。目前已明确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点为细胞形态学类似甲状腺滤泡癌细胞,但TTF-1和TG蛋白表达阴性。可行根治性肾切除术,预后较好。

  • 标签: 甲状腺滤泡癌样肾细胞癌 特征 治疗 预后
  • 简介:患儿,女,6岁,因“反复蛋白尿、血尿1年半余伴多饮、多尿”于2004年7月3日就诊。查体见其身高和体重低于同龄儿童的2个标准差,其余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尿常规:pro微量,RBC7个倒,WBC13个倒,SG1.015,pH6.7。中段尿细菌培养:见大肠埃希菌。肾早损示:尿微量白蛋白73.60mg/L,尿转铁蛋白0.60mg/dl,NAG66.70U/gcr。

  • 标签: 海绵肾 六味地黄汤 加减治疗 中段尿细菌培养 小儿 尿微量白蛋白
  • 作者: 朱红英
  • 学科: 医药卫生 > 泌尿科学
  • 创建时间:2022-09-17
  • 出处:《系统医学》2021年第2期
  • 机构:四川省米易县撒莲镇卫生院,四川米易617200
  • 简介:肾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疾病,较之成人,儿童肾结石发病率虽较低,但是也不容忽视。那么你对小儿肾结石了解多少?小儿得了肾结石怎么办?怎么才能减轻疼痛?

  • 标签: 肾结石;减轻疼痛
  • 简介:古炽明医师:首先汇报病史。患者,男性,63岁。因“反复左侧腰部疼痛20余年,近期加重伴发热10余天”于2007年7月2日入院。患者10天前因“左侧腰部疼痛加重伴发热”至外院检查,尿常规:PRO2+,RBC4+,乳糜尿(+);肌酐326μmol/L;血沉127mm/h;中段尿培养(-)。予以抗炎治疗,病情好转后转入我院。查体:左肾区肿胀,可扪及质硬包块,边界不清,活动度差,压痛(+),左肾区叩击痛(+)。

  • 标签: 表皮样囊肿 肾铸型结石 诊治 恶变 左肾 腰部疼痛
  • 简介:目的肾间质呈肉芽肿改变是少见的病理表现,既往报道的病因多为结节病、药物、感染、结核导致的肾间质肉芽肿改变。本研究拟了解肾间质呈肉芽肿改变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肾内科2006年7月至2013年6月共2330例肾活检患者资料,其中肾活检组织肾小球数目大于10个的患者纳入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标记CD3T淋巴细胞、CD20B淋巴细胞、CD68单核巨噬细胞在肾间质的表达。结果表现为肉芽肿间质肾炎的8例患者占肾活检的0.34%(8/2330),其中男女各半,发病年龄26~51岁。病因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狼疮肾炎(1upusnephritis,LN)、IgA肾病(IgAnephropathy,IgAN)、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cytoplasmicantibody,ANCA)相关性血管炎和结核性肉芽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8例患者均表现为蛋白尿、血尿。24h尿蛋白定量0.153~6.90g/24h;其中有5例患者合并高血压。4例患者合并肾衰竭。间质浸润的炎症细胞以CD3T淋巴细胞为主。随访时间6~64个月,2例SLE合并LN患者死亡,1例患者死亡原因为肺出血,另1例为肺部感染。1例ANCA相关性血管炎进入终末期肾脏疾病。结论肾间质呈肉芽肿改变是罕见的病理表现。本中心资料显示最常见病因可能是免疫相关疾病,其临床症状重,合并症多,预后极差。

  • 标签: 肉芽肿 间质肾炎 预后
  • 简介:阳痿是男子性功能障碍的常见病、多发病,直接影响着现代家庭的和谐和稳定。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素质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男性病的就诊率日渐提高。近十余年来,我国不断拓宽在男性病方面的研究,被众多医务工作者和患者所重视,笔者在临床中运用中医活血化瘀法及海绵体注射技术治疗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的阳痿病证,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海绵体 阳痿 治疗 注射法 男子性功能障碍 医务工作者
  • 简介:目的探讨肾上皮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的症状、诊断、影像学表现、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通过对10例EAML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结合相关文献,探讨其临床特点、组织学特征、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10例患者,平均年龄43.9岁,8例无明显阳性体征,2例有腰痛症状。CT平扫呈略高密度实性肿块,边界清楚;实质期强化密度最高,排泄期密度下降较少。分别行肾肿瘤剜除术和肾根治性切除术,组织学主要以上皮分化为主。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表达HMB45(+),A103(+),SMA(+),Ki67(+),Desmin(+)。术后10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9例存活,1例术后6个月复发,12个月死亡。结论EAML临床较少见,术前多无明显症状,确诊需组织病理结合免疫组化,治疗方法可予肿瘤剜除或肾脏切除,预后大多良好,但少数具有潜在恶性,存在恶变可能,术后需要长期密切随访。

  • 标签: 肾脏 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病理 免疫组化 预后
  • 简介:肉瘤肾细胞癌临床少见,具有恶性程度高、进展快、预后差的临床特点。肉瘤合并腔静脉癌栓形成者临床上更为罕见,我院泌尿外科近期收治1例肉瘤肾细胞癌合并腔静脉癌栓患者,现结合相关文献复习报道如下。患者,女,50岁,因"体检发现右肾占位3d"入院。无腰腹痛及血尿,无其他慢性病史及肝炎结核病史。查体:右肾区叩击痛阴性,双下肢无水肿。

  • 标签: 肉瘤样肾细胞癌 腔静脉癌栓 文献复习 临床特点 恶性程度 癌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