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和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对70岁以上高龄股骨骨折67例,施行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果:67例平均随访1年10月,按美国Harris标准从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及畸形四个方面进行临床效果评定,优23例、良28例、中13例、差3例,其中优良率达76.1%.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高龄股骨骨折的理想方法.

  • 标签: 股骨颈肌折 人工关节 老年人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开放复位肌蒂骨瓣移植内固定术,和双头加压螺钉对股骨骨折的固定效果.方法:45例新鲜股骨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21例,开放复位缝匠肌、肌直肌骨瓣植骨内固定术15例,股方肌骨瓣植骨内固定术9例.所用内固定物,双头加压螺钉30例,折尾螺钉8例,三翼钉6例,松质骨螺钉1例.结果:随访36例,随访期1~5年,骨折全部愈合.股骨头缺血坏死1例(开放植骨术、三翼钉固定),可疑股骨头坏死1例(开放复位肌骨瓣植骨,加压钉固定).髋关节功能评价:开放手术20例,其中三翼钉1例,折尾螺钉2例,加压螺钉17例,髋关节功能达优4例占20%,良10例占50%,差6例占30%.闭合复位内固定术16例,其中三翼钉1例,普通松质骨螺钉1例,加压螺钉14例,髋关节功能达优11例占68%,良3例占10%,差2例占12%.结论:股骨骨折内固定材料应首选双头加压螺钉,闭合复位小切口双头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的关键步骤是准确复位并打入合适导针,与开放肌蒂骨瓣植骨内固定术相比,操作简单,疗效好,危险小,费用低,关节功能好.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治疗 闭合复位内固定术 开放复位肌蒂骨瓣移植内固定术 双头加压螺钉
  • 简介:目的通过统计我院近6年932例股骨骨折住院患者的治疗方式与住院费用结构,充实我国老年股骨骨折治疗费用资料。方法收集广东省中医院的骨科患者资料,对2004至2009年中50岁以上的股骨骨折患者的一般情况、住院时间、治疗方式及住院费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年中股骨骨折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男女患者总人数比为1∶2.57,平均住院天数为(22.74±14.12)d,人均总费用为(29835.14±15332.82)元。人工关节置换术占所有治疗方式的73.4%,人工股骨头置换的年龄明显高于全髋置换,但平均住院费用低于全髋置换。2005—2009年股骨骨折平均住院天数无明显变化,人均住院费用平均年增长速度为5.41%。从住院费用的构成比例上看,治疗费(包括手术材料费及内置物费)占61%,药费占17%,手术费占7%,检查费占3%,床位费、化验费及其他费用各占4%。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是股骨骨折治疗的主要方式,所需医疗费用逐年递增(除2004年),有效控制内置物、手术器械费以及药费是减少老年股骨骨折医疗费用,节约医疗资源,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的有效的途径。

  • 标签: 老年股骨颈骨折 治疗方式 住院费用
  • 简介:当今,男性OP日益引起社会重视,但现代医学仍无较多有特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应用祖国传统医学理论,归纳总结了男性OP的辩证论治、病因病机、症状表现、药物治疗。同时针对老年男性OP特点,对其最常见且最严重的并发症。股骨骨折,提出并探讨了中医药防治措施,并根据老年男性OP生物力学要求,探讨了手术方式的选择,介绍了中西结合治疗方法。

  • 标签: OP 老年男性 股骨颈骨折 骨质疏松 并发症 传统医学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折断式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骨折疗效和术式关键.方法采用3根带尾折断螺钉内固定股骨头,第1根于大粗隆下3cm处经股骨皮质内缘向股骨头方向拧入;第2根于大粗隆下约2cm处向股骨头顶端方向拧入;第3根于大粗隆下约1cm处股骨上缘骨皮质下股骨头方向拧入.结果36例中骨折愈合对位良好33例,骨折畸形愈合3例,总优良率92%.结论用3根折断式加压螺钉能有效地固定股骨骨折.防止股骨头旋转和移位,骨折端相嵌牢靠,促进骨折愈合,疗效良好,适于基层医院使用.

  • 标签: 折断式加压螺钉 内固定 治疗 股骨颈骨折 手术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股骨病理性骨折手术治疗方法.方法:10例病理性骨折患者中,拒绝手术治疗4例,接受人工假体置换6例.术后经病理诊断原发病分别为:肺癌1例,胃癌1例,乳癌2例,结肠癌1例,前列腺癌1例.结果:6例转移性骨肿瘤患者生存时间1.5~20个月,平均7个月,拒绝手术患者生存1~6个月,平均3.5个月.结论:使用人工假体置换可有效治疗股骨病理性骨折,缓解疼痛,恢复行走,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人 股骨颈骨折 病理性骨折 手术治疗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全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目的探讨股骨骨折患者行空心钉固定术后发生股骨头坏死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2月行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固定的108例股骨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23例患者在术后随访期间出现股骨头坏死(阳性组),85例未发生股骨头坏死(阴性组),比较分析两组可能的相关因素。结果21.30%的患者在随访中出现股骨头坏死。骨折Garden分型(P=0.01)、体质指数(P=0.02)以及术后股骨骨折端三维重建不同方向的移位是股骨头坏死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年龄、性别、术前是否牵引、等待手术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内固定物是否取出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股骨骨折患者选择空心钉固定手术之前,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对于骨折移位明显、肥胖等出现股骨头坏死风险较高患者及时采用关节置换,术后适当减重以降低股骨头坏死发生。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空心钉 股骨头坏死 身体质量指数
  • 简介:目的评价早期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GardenⅢ、Ⅳ型股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43例青壮年股骨骨折,男23例,女20例;年龄18~42岁,平均36.5岁。术中切开关节囊,术后给予预防感染、改善循环等治疗,随访并观察疗效。结果4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5年,平均3.2年,术后Harrris评分85~96分。优26例,良13例,差4例,优良率90.6%。术后骨折延迟愈合2例(4.6%),Harrris评分良;股骨头缺血坏死1例(2.3%),Harrris评分差。结论早期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中关节囊切开减压以及术后改善循环等综合治疗能够提供坚强有效内固定,提高骨折愈合率,降低股骨头坏死率,是治疗青壮年GardenⅢ、Ⅳ型股骨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早期 动力髋螺钉 青壮年 股骨颈骨折
  • 简介:目的:研究老年股骨骨折应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股骨骨折患者8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半髋置换手术,研究组采用全髋置换手术,并对俩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两组之间的对比下,研究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低下,以及研究组患者的髋关节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老年髋骨胫骨患者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手术情况良好并且髋关节各项指标有明显改善,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助于髋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手术;临床效果分析
  • 简介:青壮年股骨骨折在创伤骨科中并不少见,其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发生率均较高,为大家所公认,而不同的内固定方法在青壮年股骨骨折的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又有着直接的关系.现将我院骨科从1987年8月~1999年2月使用不同的内固定方法治疗青壮年股骨骨折86例,将其疗效和并发症做一回顾性的分析比较,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内固定 手术方法 青壮年 股骨颈骨折 疗效 三冀钉
  • 简介:骨折复位后断端紧密接触是骨折治疗的基本原则之一。股骨骨折穿三刃钉内固定后作断端嵌插也是常规的操作。本文报告陈旧性股骨骨折403例穿三刃钉内固定后虽经嵌插处理,仍有79例断端有分离,未作其它处理。79例中随访69例,骨折愈合64例(92.8%)。不愈合5例(7.2%),这是一种极不平常的现象。

  • 标签: 骨折愈合 断端分离 断端嵌插
  • 简介:目的:研究中青年不稳定型股骨骨折的治疗手段.方法:采用髋后Moore切口,应用带旋股内动脉深支大转子支骨瓣转移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中青年不稳定型股骨骨折26例,随访2年以上.结果:骨折愈合率100%,骨折愈合时间4~9个月,股骨头坏死率7.7%.结论:该术式有解剖学基础,简便易行,是治疗中青年不稳定型股骨骨折较好方法,尤适用于股骨后方有骨缺损者.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内固定 骨瓣移植 治疗
  • 简介:目的比较急诊与延期行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2月-2010年12月我院采用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骨折的患者99例,分成急诊组52例,延期组47例,比较术后的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情况,术后1年、2年股骨头缺血坏死、塌陷发生率以及髋关节功能情况及全身并发症等治疗效果的差异性。结果骨折愈合率、股骨头坏死率、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急诊组较延迟组为优,两组问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老年移位型股骨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急诊手术疗效优于延期手术。

  • 标签: 老年 股骨颈 骨折 手术 预后
  • 简介:目的评价保留股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5年以上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方法2000年9月至2012年9月,本科室通过保留股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各种髋关节疾病152例,其中5年以上随访46例。本文对46例患者术后随访x线片、Harris评分、肢体的长度、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术中股骨骨折5例,脱位1例,切口无感染,未出现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随访时间5—12年,平均7.6年。末次随访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1.2分(17—60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2.3分(74~96分),其中38例评分大于80分,6例评分位于70~80分之间,2例评分小于70分。影像学检查2例髋臼假体、1例股骨假体周围出现小范围的透亮线,其余x线片示髋臼和股骨柄假体位置满意,无松动及下沉现象,股骨骨质良好。结论保留股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骨关节病中期疗效满意,尤其适用于可能需要行假体翻修的中青年患者。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保留股骨颈型假体
  • 简介:目的探讨股骨的面积骨密度(aBMD)和体积骨密度(vBMD)与骨面积(BA)之间的关系及其对诊断骨质疏松(OP)的影响。方法采用QDR-4500A型扇形束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仪,测量5585例年龄5~96岁的女性髋部(股骨近端)股骨的BA、骨矿含量(BMC)、aBMD和vBMD。结果股骨aBMD和vBMD的峰值BMD(x±s)分别为0.8098±0.1017g/cm^2和0.1747±0.0244g/cm^3,BMC与BA呈显著正相关(r=0.350,P=0.000),aBMD与BA相关无显著性(r=-0.022,P=0.104),vBMD与BA呈显著负相关(r=-0.381,P=0.000)。年龄≥40岁(平均52.7±9.58岁)的受试者(n=4012)股骨BA按四分位数分成Q1、Q2、Q3和Q4组,各组之间的BMC呈显著性梯次增加,vBMD呈显著性梯次减少,各组之间的aBMD无显著性差异。采用aBMD诊断时,四个组的OP检出率分别为Q1=8.59%、Q2=7.67%、Q3=8.86%和Q4=9.07%,各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采用vBMD诊断OP时,四个组的OP检出率分别为Q1=1.90%、Q2=4.88%、Q3=6.87%和Q4=13.4%,呈显著性梯次增加。在年龄≥40岁的全体受试者,aBMD的OP检出率(8.55%)显著高于vBMD(6.80%),两者的诊断齐同率为67.1%。结论该研究揭示股骨aBMD与骨骼大小不相关,vBMD与骨骼大小呈负相关。aBMD的OP检出率显著高于vBMD。

  • 标签: 股骨颈 骨面积 面积骨密度 体积骨密度 骨质疏松
  • 简介:目的分析评价应用重建股骨近端内侧结构,一期骨水泥型加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Tronzo-Evans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应用重建股骨近端内侧结构,一期骨水泥型加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Tronzo-Evans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66~82岁,平均年龄76岁。结果本组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个月~3年,平均随访13个月,伤口均一期愈合,假体无松动下沉。按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分,优8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1.67%。结论应用重建股骨近端内侧结构,一期骨水泥型加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Tronzo-Evans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 标签: 人工股骨头 置换 治疗 股骨粗隆间 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钉(titaniumelasticnail,TEN)固定治疗儿童股骨骨折的并发症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总结自2007年5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36例儿童股骨骨折,男21例,女15例;年龄4-12岁,平均8.2岁。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下复位,3例患者复位失败改为小切口切开复位,逆行置入2枚TEN固定,术后单髋人字石膏固定4-6周,8-12周后完全负重行走。结果36例患儿经TEN内固定并石膏外固定治疗后,骨痂生长良好,患肢功能活动恢复好,无严重并发症。结论TEN治疗儿童股骨骨折,具有微创、简单、恢复快和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弹性髓内钉 股骨干骨折 儿童
  • 简介:股骨干不典型骨折是相对于通常股骨骨折而言的,是指在没有明显暴力外伤情况下发生的骨折,并且排除了骨质疏松性骨折及病理性骨折。本文报道患者在没有暴力外伤、股骨干皮质增厚的情况下发生了股骨骨折。为什么在没有暴力外伤、股骨干皮质增厚的情况下会发生通常只会发生在有暴力外伤的情况下才会发生的股骨骨折呢?我们详细回顾了该患者的病史,发现该患者在长期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福善美,该不典型股骨骨折是否与长期服用福善美有关?本文就此回顾了相关文献,以期提醒临床实践中关注此问题并逐渐明确二者是否相关。

  • 标签: 股骨干 不典型骨折 福善美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antirotation,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方法、并发症及功能恢复情况。方法2007年3月至2008年2月,使用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2例,男15例,女17例;年龄45~86岁,平均70岁。根据Evans-Jensen分型,ⅠB型3例,ⅡA型6例,ⅡB型8例,Ⅲ型15例。结果32例均获得6个多月随访,平均4个月骨性愈合,除1例早期负重出现髋内翻畸形,其他病例未出现股骨近端再骨折股骨头缺血坏死、断钉等并发症。结论PFNA适于治疗各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尤其适用于粉碎性或骨质较差的骨质疏松老年人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可靠、骨量丢失少等优点。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抗旋髓内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