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加骨瓣植骨术治疗股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股骨骨折老年患者共 90例,随机分为螺钉固定组和联合治疗组,螺钉固定组采用闭合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固定,联合治疗组则应用切开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加骨瓣植骨术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不同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联合治疗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螺钉固定组,同时骨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发生率联合治疗组明显低于螺钉固定组 (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切开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加骨瓣植骨术治疗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具有治愈率高、股骨头坏死率低、安全性好等特点,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切开复位空心拉力螺钉 骨瓣植骨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手术治疗高龄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 年 4 月-2019 年 4 月收治高龄胆囊结石患 者 108 例, 分为两组,各 54 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试验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 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肛门排气时间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P < 0.05)。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对高龄胆囊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可以更好地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 的发生概率,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高龄 疗效 胆囊结石
  • 简介: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offemoralhead,ONFH)是一种骨科临床常见疾病,目前其病因病机尚不清楚,且致残率高,现已成为骨科疑难病种之一。在MRI出现之前,对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主要以X线片、CT及ECT为主,这些诊断方式各有优势和不足。近年来,MRI因其对骨髓病变的高度敏感性,已公认为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最敏感的影像学方法,其准确性和特异性均达到99%。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骨髓水肿
  • 简介:目的:探讨西藏高原地区脊柱骨折的CT影像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对45例脊柱外伤的CT扫描影像表现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男38例,女7例,年龄21~72岁.结果:CT能够准确地发现脊柱骨折的部位,三柱的损伤情况,椎管狭窄的程度,椎体骨折的类型.本组病例中,颈椎骨折的发生率最低,胸腰椎骨折的发生率最高.结论:在脊柱外伤中CT作为重要的首选检查方法,可快速准确地作出诊断,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

  • 标签: 脊柱骨折 脊柱外伤 发生率 CT诊断 治疗 回顾性
  • 简介:肋骨骨折是胸部外伤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交通事故增加而呈逐渐增多的趋势.胸部平片是诊断肋骨骨折最直观、最有效的方法,但往往由于投照位置、体位、条件等原因不能充分地、完全地显示骨折的部位及数目,由此引起的医疗纠纷时有发生.特别是外伤或车祸病人,骨折的数量、对位情况对于判断伤害的程度及伤残等级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在日常工作中准确无误的诊断肋骨骨折是绝对必要的.本文对我院两年来使用CR诊断肋骨骨折的漏诊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改进方法.

  • 标签: 肋骨骨折 胸部平片 漏诊
  • 简介:我院自2003年7月~2005年7月采用介入溶栓疗法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28例,疗效显著,并应用整体护理理念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护理方案,现总结如下。

  • 标签: 整体护理 介入治疗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 简介: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早期诊断及CT征象.方法:对39例早期ANFH的临床表现及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髋关节或下肢不适,髋关节活动受限,纵向扣击痛(+),"4"字实验(+).股骨头主要CT征象有:①股骨头内骨小梁紊乱、模糊、扭曲、硬化;②股骨头内出现囊状软组织密度影,出现"新月征";③股骨头皮质轻度塌陷,表现为皮质成角、台阶征.结论:CT检查对ANFH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股骨头缺血坏死 CT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 : 骨折愈合是一个复杂而独特的病理生理过程,对骨折愈合原理和过程的研究,国内外医学界尚无统一定论。本文对目前医学界公认的几种骨折愈合原理理论作了综述,并提出了一种新型髓内钉的设计实例—套管式髓内钉。

  • 标签: 骨折,愈合原理,髓内钉,设计
  • 简介:目的:探讨MRI对中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疗效的评价.方法:观察中药治疗前后60例(72髋)ANFH的MRI表现,比较不同病因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60例(72个髋关节)早期ANFH经中药治疗后,MRI示58个髋关节积液消失,20个骨髓水肿消失,39个&quot;双线征&quot;消失;另有5个髋关节在MRI复查时未见明显变化.外伤所致早期ANFH的治疗结局优于非创伤性患者(P〈0.05).结论:MRI能客观、有效地评价中药治疗ANFH的效果,中药治疗因外伤所致早期ANFH效果优于非外伤因素.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磁共振成像 中药 治疗结果
  • 简介:成人髋臼结构不良性股骨头无菌坏死临床少见[1],本症X线表现及治疗均有别于继发于外伤、激素、酗酒等原因引起的股骨头无菌坏死.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从224例髋臼结构不良病例中,检出合并股骨头无菌坏死36例,累及43个股骨头.现着重就其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对本症的认识.

  • 标签: 成人髋臼结构不良股骨头无菌坏死 X线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累及髋臼的CT及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累及髋臼患者的CT及MRI。结果:21例均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晚期(Ⅲ、Ⅳ期),其中14例为双侧坏死,7例为单侧坏死。12例累及单侧髋臼,9例累及双侧髋臼。结论:CT及MRI诊断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累及髋臼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 标签: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髋臼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介绍血流剪应力定量分析软件的研制原理及Hagen-Poiseuille公式计算法,探索健康人群总动脉壁面剪应力(WSS)超声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采集70例健康志愿者总动脉的DICOM格式动态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图,用血流剪应力定量分析软件计算并绘制其总动脉的WSS空间分布图,并与Hagen-Poiseuille公式计算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血流剪应力定量分析软件“可视化”地分析了70例健康志愿者总动脉的WSS空间分布图,可见管壁附近WSS高于管腔中央,每段管壁的WSS并非完全一样,有高低变化。定量分析右侧总动脉的WSS均值为(8.27±1.51)dyne/cm2,左侧总动脉的WSS均值为(8.12±1.65)dyne/cm2;用Hagen-Poiseuille公式计算右侧总动脉的WSS均值为(8.34±1.95)dyne/cm2,左侧总动脉的WSS均值为(8.38±1.37)dyne/cm2。比较两种方法计算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Bland-Altman分析两种方法测量总动脉WSS的一致性,右侧总动脉两种方法的偏倚为0.0695001,左侧总动脉两种方法的偏倚为0.316000,双侧总动脉的偏倚均较小,表明两种方法的一致性好。结论血流剪应力定量分析软件与Hagen-Poiseuille公式一样能准确、快捷地评估总动脉的WSS,并将其可视化,准确显示不同空间位置WSS的变化。

  • 标签: 健康人群 壁面剪应力 颈总动脉 超声 定量分析方法
  • 简介:随着交通事故、工伤和暴力事件的频发,鼻骨骨折、上颌骨额突骨折及伴发邻近骨复杂骨折的发生率逐渐增加.临床上单凭外伤史、鼻部触诊及常规的鼻骨X片侧位片检查,常有一定的漏诊.而螺旋CT的应用为颌面部复杂骨折的诊断提供了新的诊断技术.本文旨在探讨其对鼻外伤、鼻眶骨折、上颌骨额突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鼻部复合骨折 螺旋CT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脊柱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收治的需行脊柱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对比两组康复情况、神经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6个月运动、痛觉、触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5%,低于对照组的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有效加快行脊柱骨折内固定术患者的康复进程,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 标签: 脊柱骨折内固定术 优质护理 常规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鼻骨骨折的MSCT表现及诊断误区。方法:回顾性分析251例鼻骨骨折患者,均行MS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包括MPR、MIP及VR。结果:251例骨折中,单纯性骨折84例,60例无明显错位,24例明显错位;粉碎性骨折123例;复合型骨折44例。轴位上正常结构误诊为骨折11例,鼻骨孔6例,缝间骨2例,鼻骨变异(勾形鼻)1例,鼻骨内面压迹2例。结论:MSCT及其后处理能明确地显示鼻骨骨折情况。

  • 标签: 鼻骨 骨折 误诊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评价影像学检查对青少年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诊治的10例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10例均行CR正侧位、低场强MR检查、螺旋CT轴位平扫加三维重建,并随访复查3个月~2年;均行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结果:10例依据3种不同分型方法分型:①依据胫骨远端骨骺损伤的位置,10例均为外侧型,无内侧型.②依据骨折骨折块数目,分为二部分型8例,三部分型2例,无四部分型.③依据骨折线是否累及关节面,分为Ⅰ型7例,Ⅱ型2例,Ⅲ型1例.随访:周围型骨桥形成2例,胫骨远端骨梗死1例.结论:CR、CT、MRI对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诊断有重要价值,三者结合可为临床提供最有价值信息,指导治疗.

  • 标签: 胫骨骨折 放射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踝关节
  • 简介:目的:探讨MSCT复查对隐匿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MSCT检查且曾漏诊的隐匿性骨折6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61例中,51例初次MSCT检查发现154处骨折,复诊MSCT发现276处骨折;10例初次MSCT未见骨折征象,MSCT复查发现28处骨折,复查发现骨皮质模糊、翘起、断裂,局部密度减低,局部软组织肿胀,部分复查时间较长者出现骨痂形成。初次及MSCT复查确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复查诊断肋骨骨折的漏诊率显著低于初次MSCT,且能为隐匿性肋骨骨折相关的法医临床鉴定提供更准确详尽的证据。

  • 标签: 肋骨骨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 :探讨多发肋骨骨折的法医临床鉴定要点。收治胸部损伤导致多发肋骨骨折患者 100例,对患者的门诊、住院病历以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对于阳性或者阴性肋骨骨折的患者,均在外伤 3~ 4周左右进行相应的胸部 CT平扫 +三维重建,并以该结果作为法医临床医学鉴定的最终依据。结果: 100例患者共 460处肋骨骨折,外伤后进行胸部正斜片检查的 43例患者经检查共 81处肋骨骨折, 13例患者原共计 26处肋骨骨折后经过胸部正斜片复查新发现 28处肋骨骨折; 30例患者共计 55处肋骨骨折通过胸部 CT复查后发现 100处肋骨骨折。其他 57例外伤后胸部 CT检查共发现 257处肋骨骨折,经胸部 CT复查后发现肋骨骨折 332处。在多发肋骨骨折诊断过程中,往往会由于检查位置、检查条件以及检查时间等因素,造成漏诊或者误诊。

  • 标签: 肋骨 多发骨折 法医 鉴定
  • 简介:膝关节是人体最大而且构造最复杂的关节,损伤最多,是由股骨髁、胫骨髁及髌骨、腓骨构成的活动关节,股骨髁及胫骨髁为松质骨,表面覆盖软骨,关节内有呈“C”形的内侧半月板和“O”形的外侧半月板以及前后交叉韧带。膝关节的骨髓腔由富含水分的造血细胞及脂肪组成。当膝关节外伤时,这些结构一般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膝关节外伤造成的影像学表现也不尽相同。

  • 标签: 隐性骨折 影像学诊断 膝关节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总动脉壁面剪应力(WSS)与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关系及其WSS的分布。方法选取42例健康者(对照组)和83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的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像,其中高血压患者依总动脉IMT分为IMT正常组(33例)和IMT增厚组(50例),采用血流WSS可视化定量分析软件绘制总动脉WSS三维空间分布图,分析高血压患者总动脉WSS的空间分布特点。结果高血压组无论IMT是否增厚,其总动脉WSS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增厚组总动脉WSS较IMT正常组低[(2.87±0.59)dynes/cm2vs.(4.26±1.18)dynes/cm2,P〈0.05]。高血压患者IMT增厚组中IMT与WSS呈负相关(r=-0.76)。结论高血压患者在IMT增厚前总动脉WSS已开始下降,WSS可成为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变的监测指标。

  • 标签: 超声 壁面剪应力 内中膜厚度 颈总动脉 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