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2 个结果
  • 简介:刚被诊断出糖尿病“糖友”常常不知道该吃什么,如何吃。在此,笔者想介绍下自己在饮食方面的经验。大家可以借鉴,不对之处也欢迎批评指正。我发现身边许多“糖友”在患病初往往采取种极端饮食方法——节食,这种做法万万不可取!应该保证总进食量,既不能多,也不能少。

  • 标签: 饮食方面 糖尿病 饮食方法 进食量
  • 简介:目的进步探讨和分析西格列汀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诊断老年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于2011年1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100例诊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卡波糖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西格列汀联合阿卡波糖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糖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经治疗后,血糖均有所下降。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格列汀联合阿卡波糖诊断老年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病情,降低血糖,在今后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 标签: 西格列汀 阿卡波糖 2型糖尿病 效果
  • 简介:收集30例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给予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胰岛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等方面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PG和HbA1c相较于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胰岛细胞功能指数明显升高(P〈0.05)。结论:DPP-4抑制剂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诊断2型糖尿病降糖效果更好,不良反应轻,不失为种很好治疗方案。

  • 标签: 糖尿病 DPP-4抑制剂 西格列汀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采用孕期管理管理模式后孕妇妊娠结果作用。方法选择150例于2013年4月—2015年9月期间在该院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中患者采用般管理管理方式,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管理基础上进步实施综合及人性化孕期管理模式。结果观察组患者经综合及人性化孕期管理模式后并发症状况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好转率为84%,满意程度为97.3%;对照组患者经护理后好转率为56%,满意程度为60%。两组数据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实施综合及人性化孕期管理模式,可以减少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心理状况好转率,因此获得患者好评,取得良好社会效益。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孕期管理 孕妇 影响 满意程度
  • 简介:了解糖尿病健康教育在患者血糖、血压、血脂及肥胖指标控制中作用,制定有效慢性病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在城阳区后金社区21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及生活方式调查,并进行为期年综合健康教育,对比接受教育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重指数(BMI)、腰围(WC)、空腹血糖(FBG)、胆固醇(TC)、甘油三酯(ax3)、尿酸(SUA)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方面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SBP、DBP、FBG、HbA1c及SUA改善在3个月出现,结果显示TC、TG及LDL在6个月出现改善,BMI在9个月以后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以改善患者血压、血糖、血脂及体重指数等指标的达标率。

  • 标签: 糖尿病 健康教育 代谢异常
  • 简介:将60例初诊为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分为两组,A组用虫草制剂联合左旋甲状腺素片治疗,B组单用左旋甲状腺素片治疗,连续用药24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自身抗体变化。结果治疗24个月后A组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滴度较B组显著降低,且优甲乐剂量低于B组;结论虫草制剂联合左旋甲状腺素片治疗桥本甲状腺炎效果显著。

  • 标签: 虫草制剂 桥本甲状腺炎 甲状腺自身抗体
  • 简介:目的观察系统化健康教育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疗效及满意度效果。方法将该院住院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11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实验组除常规治疗及护理外,给予有针对性系统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治疗依从性,治疗及护理2个月后痰菌阴转情况,6个月后病灶吸收、血糖控制情况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治疗依从性比较,实验组总依从率为96.4%明显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个月后,实验组痰菌阴转率为83.3%,明显高于对照组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实验组病灶吸收率为96.4%,明显高于对照组78.6%,实验组血糖控制达标率为76.8%,明显高于对照组57.1%,实验组患者护理工作及健康教育满意率为98.2%,明显高于对照组75.0%,该研究结果各组数据均显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系统化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增强疗效、提高患者血糖水平及护理工作满意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系统化健康教育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 患者 疗效 满意度
  • 简介:目的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生活饮食也随之不规律化,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发病率也呈逐年升高趋势,现已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经济和心理负担。目前已有许多有关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治疗方面研究,该文将就其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 标签: 糖尿病 冠心病 临床治疗
  • 简介:目的通过临床研究分析糖尿病患者出现肺部并发症时CT影响学表现。方法该次调查样本在作者所在医院选取,样本容量为160例,组别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选取自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间在院治疗糖尿病患者80例,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34例;年龄在48~72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8.54±4.8)岁;所有参与该次研究糖尿病患者均已经出现肺部并发症,再选取同院单纯肺结核患者80例,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39例;年龄在46~69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4.31±2.9)岁。所有的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两组患者CT结果差异,从中分析总结糖尿病肺部并发症患者CT影像学特点。结果通过两组患者CT结果进行观察比较发现,糖尿病肺部并发症80例患者:有13例患者出现磨玻璃影(16%),25例患者CT表现为网织影(其中,10例患者表现为胸膜下线)(31%),15例患者表现为小叶间隔增厚(18%),8例患者为小叶内间质增厚(10%),6例为间质小结节(7.5%),4例患CT表现呈支气管血管周围间质增厚(5%),其余患者肺部CT影像学检查结果无异常(11.25%);观察组患者CT影像学结果显示:磨玻璃影患者1例(1.25%),小叶间隔增厚患者2例(3.75%),网织影患者3例(其中,CT表现胸膜下线患者1例)(2.5%)。此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和肺部疾病两者均能促发彼此病情恶化,临床上般在对两种疾病诊断以及治疗之前,首先要进行影响学检查,并检查结果进行研究分析,最终主要依据病理检查结果确诊。最终为患者有效控制病情。

  • 标签: 糖尿病 肺部并发症 CT影像学 表现
  • 简介:通过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方法,利用动态血糖监测技术,观察36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原有治疗不变条件下,分别进行糖耐量试验及馒头餐试验(间隔1周),观察2种试验致性及试验当天血糖波动影响。结果:馒头餐试验30分和60分钟血糖高于糖耐量试验该时点血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试验,其它时点血糖及5点平均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试验条件下,患者全天血糖最高值、最低值、24小时平均血糖、血糖变异系数和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糖耐量试验时发生恶心、胃部不适事件6例,高于馒头餐试验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馒头餐试验和糖耐量试验具有很好致性,前者具有操作方便、胃肠道反应轻微、更符合生理等优势,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糖耐量试验 馒头餐试验 2型糖尿病 血糖波动
  • 简介: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来院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3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抗感染化痰以及支气管扩张等常规对症治疗,并采用沙美特罗或氟替卡松干粉剂等糖皮质激素进行吸入治疗6个月,观察患者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6个月后患者肺功能以及糖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6个月后,肺功能与治疗前相比,具有较大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6个月后,糖代谢指数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糖皮质激素长期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具有较好疗效,且安全可控,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糖皮质激素 2型糖尿病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技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效果。方法将2013年2月—2014年8月间52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作为病变组,并选择同期健康者52名作为正常组,均进行彩超检查,对比两组检查结果。结果病变组患者下肢动脉硬化发生率、50%以上血管狭窄、闭塞及血栓发生率比正常组要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首要方法是应用彩超检查技术,可提高预防效率,为进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参考。

  • 标签: 彩色多普勒 诊断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 简介:目的:探究社区综合干预糖尿病治疗依从性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该实验98例糖尿病患者源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社区内进行初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使用目前临床上常规降糖疗法,实验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进行综合社区干预治疗,并随访患者1年。结果干预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分别为75.51%(27/49)和55.10%(36/49),实验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以及餐后2h血糖(PBG)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患者有小幅度下降,不显著。结论糖尿病患者除了常规治疗管理外,联合社区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依从性,并降低患者HbA1c、FBG和PBG含量,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有效方法之,可以广泛在社区内推广。

  • 标签: 社区综合干预 糖尿病 常规疗法 治疗依从性 临床疗效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治疗效果与母婴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4年2月来该院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结果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新生儿平均体重与对照组新生儿平均体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跟对照组相比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时使用胰岛素能有效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有效避免母婴风险。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胰岛素 母婴风险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应用前锯肌皮瓣烧伤造成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间该院收治足部因烧伤造成不同程度感染、钢板外露患者21例,采用前锯肌瓣游离移植,肌瓣上游离植皮方法进行修复。结果21例患者中手术平均用时(5.91±0.9)h,术后皮瓣均存活。3例患者与术后早期并发肩胛区局部血肿,用胸带固定之后稳定。3例患者主诉瘢痕部位有摩擦疼痛,但在可忍受范围内;2例患者术后侧胸壁出现麻木感,与2个月后症状自行好转;4例患者和侧相比,存在程度不同肩关键活动幅度和力量降低,与4个月后恢复正常;1例患者存在轻度翼状肩胛,但无功能受限。结论前锯肌皮瓣烧伤患者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可获得理想效果,尤其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 标签: 前锯肌皮瓣 足踝 软组织缺损 修复
  • 简介:收集11653例明确诊断为DKD患者病历资料,根据临床表型分为5组,分析5组患者给予治疗方案(9种)、复诊次数、预后转归情况。结果DKD好转率70.0%,死亡率5.0%,痊愈率15.0%,未愈率10.O%,总有效率72.5%。调查结果表明,就诊时机、病情、治疗方案、复诊次数、是患者预后转归重要影响因素。结论DKD患者就诊时间晚,就诊时病情属于临床期糖尿病肾病(m型、IV型、V型)高达69.15%,已经失去最佳治疗时期,同时也是导致预后不佳主要原因。

  • 标签: 糖尿病肾脏疾病(DKD) 临床表型 治疗方案 预后转归
  • 简介: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并针对其自我管理行为,研究其血糖控制变化情况。方法选择来该中心体检有2型糖尿病既往史患者102例,年龄在45~79岁人群建立健康档案,随机分为两组。组为对照组,没有自我管理行为;组为观察组,有自我管理行为,并定期接受社区医生糖尿病健康教育指导。先采集其FPG,2hPG以及HbA1C指标,对比其两组之间血糖变化情况。结果在研究中,各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较低,FPG,2hPG以及HbA1C指标皆受到自我管理行为水平影响,其中自我管理水平越高,其FPG,2hPG以及HbA1C指标越低,且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其FPG与患者服药时间,饮食控制情况,参加社区教育次数有着关系。结论当前2型糖尿病患者其自我管理行为较低,并为真正意识到自我管理行为重要意义,因此应提升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帮助患者建立自我管理好习惯。

  • 标签: 2型糖尿病 自我管理行为 血糖控制情况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收集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该院450例糖尿病合并尿道感染患者尿液标本,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50份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457株,其中菌革兰氏阴性杆菌344株,所占比例为75.27%。结论糖尿病患者泌尿感染病原菌多为条件致病菌,重视糖尿病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检测,临床合理筛选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糖尿病 泌尿系统感染 病原菌 分布 耐药性
  • 简介:目的:探索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用于治疗社区2型糖尿病应用价值。方法将2014年3月-2015年3月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糖尿病门诊治疗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选作研究对象,并随机平分为3组,每组各有40例。对照组单独应用二甲双胍,对照二组予格列吡嗪联合二甲双胍,而观察组予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对比3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二组和观察组患者FBG、2hFBG以及HbAl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FBG、2hFBG以及HbAlc更趋向理想水平。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没有出现感染、血尿常规异常及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不良反应。3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用于治疗社区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格列美脲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 简介:吸纳120名II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名,实验组1∶40名为二甲双胍(500mg,3次/d)组,实验组2∶40名为二甲双胍联合维生素B12组,观察患者血清中维生素B12及叶酸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1维生素B12,叶酸水平下降(P〈0.05);与实验组1相比,实验组2维生素,叶酸水平上升(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服用二甲双胍会引起体内维生素B12及叶酸下降。

  • 标签: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维生素B12 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