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丹参酮IIA是中国传统药物丹参脂溶性提取物,临床上广泛用于感染性疾病和脑心血管疾病治疗,在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体内外模型中也显示出了治疗效果。其主要是通过抑制淀粉样蛋白(beta-amyloidprotein,Aβ)形成和沉淀,抑制Tau蛋白过磷酸化,从而抑制老年斑(Senileplaques,SP)形成和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tangles,NFT);抑制抗氧化应激,通过多种途径抑制神经元凋亡;此外,丹参酮IIA还显示了抗胆碱酯酶作用、神经保护和修复作用,从而对AD起到防治作用。

  • 标签: 丹参酮IIA AΒ蛋白 TAU蛋白 氧化应激 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膀胱全切术与回肠原位膀胱术护理;减少和避免并发症发生。方法:12例膀胱肿瘤患者进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膀胱全切术与回肠原位膀胱术术前准备以及术后观察护理。结果:12例患者成功接受手术,术后均末发生并发症,按期出院。结论:机器人辅助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可充分发挥其准确显露和精细重建优越性。减少病人创伤,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康复。

  • 标签: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 膀胱全切术 回肠原位新膀胱术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控制性超促排卵周期中血清雌激素水平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vitrofertilization-embryotransfer,IVF-ET)妊娠结局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3个IVF/卵细胞浆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sperminjection,ICSI)-ET周期,分别测定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chorinonicgonadotrophin,hCG)和移植日(Embryotransfer,ET)时血清雌激素水平,ET日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浓度变化分为5组。A组:18个周期,E2下降幅度〈40%;B组:21个周期,E2下降幅度40-49%;C组:28个周期,E2下降幅度50-59%;D组:38个周期,E2下降幅度60-69%;E组:58个周期,E2下降幅度≥70%。将妊娠组(65例)及非妊娠组(98例)上述E2下降幅度作回顾性分析对比。结果:A组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最高。E组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降低,与A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IVF/ICSI-ET新鲜周期中移植日雌激素水平呈不同程度下降。移植日时血清E2水平下降及其幅度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无明显影响,制定黄体支持方案有临床价值。

  • 标签: 雌激素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妊娠率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强度阿托伐他汀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hs-CRP)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就诊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分为阿托伐他汀中等强度组(20mg·d-1)、阿托伐他汀高强度组(40mg·d-1)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分别测定治疗前及治疗7天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hs-CRP浓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ACS患者hs-CR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7天后中等强度组和高强度组hs-CRP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并且高强度组较中等强度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但是两组治疗7天后hs-CRP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炎症反应贯穿ACS发展过程,阿托伐他汀明显降低ACS患者hs-CRP浓度,高强度阿托伐他汀更能显著抑制ACS炎症反应。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炎症 C反应蛋白 阿托伐他汀
  • 简介:目的:探究神经生物电刺激原发性痛经(Primarydysmenorrhea,PD)大鼠P物质(SubstanceP,SP)表达变化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非模型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实验组3组。实验组给予股部皮下注射已烯雌酚,每天次,连续10d,第1天0.8mg·只-1,第2-9天0.4mg·只-1,第10天0.8mg·只-1;第11天腹腔注射缩宫素2U·只-1;实验组大鼠进行神经生物电刺激干预,并在1h、3h和7h后采用扭体评分进行运动评价。模型对照组只注射与实验组相同剂量已烯雌酚与缩宫素,不进行神经生物电刺激干预,其余操作不变。非模型对照组不注射已烯雌酚与缩宫素,不进行神经生物电刺激干预,其余操作不变。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脊髓后角中SP定位及表达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探究SP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在脊髓后角共定位情况。结果:扭体评分显示实验组大鼠运动增加幅度明显小于模型对照组(P<0.05)。SP主要分布于脊髓后角Ⅱ板层,所有时间点实验组SP表达均低于模型对照组,在3h表达差异最大(P<0.05)。免疫荧光双标技术显示SP和BDNF在脊髓后角共表达。结论:神经生物电刺激能抑制SP表达,影响原发性痛经,其机制可能与SP、BDNF共同作用有关。更多还原

  • 标签: 原发性痛经 神经生物电刺激 P物质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简介:儿茶酚胺类物质是种被广泛研究神经介质,具体种类包括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丁羟色胺、5羟色胺及其衍生物。儿茶酚胺类物质在体内调节基本生理功能,传递生理信号,是正常生理过程中重要信号介质,同时在病理过程中也出现其含量相应变化。儿茶酚胺类物质在血浆及组织间液中含量非常微少,同时各类生物样品中存在化学结构与儿茶酚胺相似的代谢物和/或内源性带有相关基团干扰物,导致精确测定儿茶酚胺含量困难,而临床实践中选择高选择性、高灵敏度测定儿茶酚胺类浓度方法,不但有着重要临床意义,也是当前研究难点。本文在此介绍几种目前应用检测儿茶酚胺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联合质谱分析做重点介绍。

  • 标签: 儿茶酚胺 分析检测 高效液相色谱法 毛细管电泳法 质谱
  • 简介:基因治疗作为新兴治疗乳腺癌方式,与传统治疗方式联合可以大大提高治疗效果。基因治疗方式主要有癌基因治疗、抑癌基因治疗、抗肿瘤血管形成基因治疗、使用溶瘤病毒治疗、多耐药基因治疗、自杀基因治疗、免疫基因治疗、凋亡基因治疗。相信随着针对乳腺癌发病机制研究,相关基因步发现,基因治疗在未来将会成为乳腺癌治疗中不可或缺治疗手段。

  • 标签: 乳腺癌 基因治疗 进展
  • 简介:目前我国医患关系日益恶化,而有效医患沟通是改善不良医患关系最易行、收益最快方式。本文就儿科医患关系现状进行分析,医患沟通在医疗行为中重要性及在儿科实践中体会做报道。

  • 标签: 医患沟通 儿科
  • 简介:目的:设计种数字化老年视觉评估系统。方法:该系统由VC++和计算机视觉库OpenCV设计开发完成,数据库采用MicrosoftSQL2005。结果:该系统包括中央视野、色觉和实物辨别能力三大评估平台,以及系统维护和数据存储和查询等功能。结论:该系统能够老年人视觉进行较精准评估,可以为老年眼部疾病早期发现和治疗提供良好技术支持。

  • 标签: 数字化 视觉评估 眼部疾病
  • 简介: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是现代医学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主要方向。TBL教学模式以团队为基础学习(Team-BasedLearning,TBL)是种以团队学习为特色新型教学模式,生理学教学中运用此教学模式,有助于促进学生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 标签: 生理学 TBL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 简介:麻醉前访视是麻醉实习教学中重要环节,本文通过麻醉学系50名学生实习结束时进行闭卷考核骨科病人麻醉前访视程序正确性和完整性,分析骨科病人麻醉前访视程序在麻醉实习中应用情况及质量分析,为改进和提高该部分临床实习教学工作提供思路。

  • 标签: 骨科 麻醉实习 教学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间接胆红素、低密度脂蛋白与脑梗死发病及预后之间关系。方法:选取50岁以上脑梗死急性期患者80例为病例组,同期本科室住院50岁以上非脑梗死患者60例为对照组。于入院时检测间接胆红素(Indirectbilirubin,IBIL)、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lipoprotein,LDL),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trokeScale,NIHSS)评分,观察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上述指标的异同,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脑梗死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吸烟、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史等基础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脑梗死组IBIL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3.将入院时脑梗死患者分为NIHSS评分〈7分和NIHSS评分≥7两组,两组IBIL、LDL水平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IBIL水平增高;脑梗死急性期血清LDL、IBIL水平与脑梗死预后相关,其水平越高预后越差。

  • 标签: 间接胆红素 低密度脂蛋白 脑梗死 发病 预后
  • 简介:目的:验证去趋势波动分析法应用于脑电信号分析时有效性。方法:使用去趋势波动分析算法分析不同状态下脑电信号,把得到标度指数值进行比较。结果:从心算状态、睁眼状态到闭目安静状态标度指数越来越大,这表明从心算状态、睁眼状态到闭目安静状态下脑动力学活性越来越低,并且在时间上具有长程相关性。结论:去趋势波动分析方法在探索不同脑功能状态下EEG标度指数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有价值。

  • 标签: 去趋势波动分析方法 脑电信号 标度指数
  • 简介:目的:探讨脑电图在儿童过敏性紫癜合并脑损伤中应用。方法:选择临床确诊过敏性紫癜患儿155例,均行脑电图检查。结果:155例中64例异常,异常率为41.2%,EEG异常表现为在该年龄段正常脑波基础上出现弥漫性或局限性高波幅δ、θ波,过度换气诱发试验出现同步高波幅δ、θ波。结论:脑电图在过敏性紫癜患儿诊疗过程中能早期准确地评估脑功能受损情况。

  • 标签: 脑电图 紫癜 过敏性 儿童 脑损伤
  • 简介:目的:观察中风患者病情轻重程度与脑电节律相对功率谱之间相关性,以期为中风病情评估提供电生理依据。方法:将80名纳入标准中风恢复期患者进行脑电检测,并根据《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中病类诊断标准患者病情进行评价,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观察脑电信号与病情轻重相关性。结果:中风患者病情轻重程度与脑电相对功率具有显著相关性,α节律与病情呈负相关,病情越重,α节律相对功率越低且主要体现在前额区、中央区及顶区;θ节律与病情呈正相关,病情越重,θ节律相对功率越高,且体现在顶区、枕区。结论:中风患者病情轻重程度与脑电相对功率有显著相关性,以α、θ节律为主,可以用于评估中风患者病情。

  • 标签: 中风 脑电相对功率 病情
  • 简介:本文根据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内容及特点,确定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与药学学生职业素质结合点。着重介绍我校药学专业"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把知识、能力、素质培养渗透到每节课教学工作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实现教学目标。

  • 标签: 人体解剖生理学 职业素质 药学专业
  • 简介: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Largearteryatherosclerosis,LAA)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期间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3例作为观察组,其中,根据TheTrialofOrg101172inAcuteStrokeTreatment(TOAST)分型诊断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3例作为观察组1(LAA组),诊断为其他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2(其他病因分型组);对照组为同期行健康体检者52例,所有研究对象都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监测。结果:观察组1、2患者血清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观察组1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观察组2(P〈0.05)。结论:Hcy水平升高是缺血性脑卒中,尤其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个重要危险因素。

  • 标签: 同型半胱氨酸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 TOAST分型
  • 简介:目的:探讨节律基因Cry1表达CRY1蛋白在食管癌中表达及其与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食管癌组织,40例癌旁组织中CRY1表达;结果:40例食管癌组织中CRY1弱阳/阳性表达(免疫组化染色强度评分大于等于2分)率为17.5%,而40例食管癌旁组织标本CRY1阳性表达率为75%。两组表达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表达强度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组织性质、侵及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无明显相关性。结论:Cry1基因在正常组织中高表达,而在食管癌组织中低表达,可能作为种抑癌基因影响治肿瘤发生发展。

  • 标签: 节律基因 CRY1 食管癌 免疫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