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6 个结果
  • 简介:胆总管结石、胆总管梗阻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它可以引起右上腹痛、黄疸、畏寒发热等胆道感染的症状,其治疗方法既往是以手术治疗为主、自从开展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后为胆道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有效的方法。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是由ERCP的临床应用中发展起来的一项治疗胆道疾病,乳头狭窄的安全有效的新技术.我院近一年来开展了EST治疗胆总管梗阻,胆管结石,乳头狭窄的病人共23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治疗 胆道疾病 内镜下 乳头肌 切开术 胆总管梗阻
  • 简介:背景:经口内镜下切开(POEM)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EA)的新技术,已有研究证实该法治疗EA可行、安全、有效,但关于中全层切开与环切开疗效差异的报道尚少。目的:探讨POEM治疗E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1年8月至2013年11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收治EA患者216例,行POEM治疗,其中全层切开133例,环切开83例。术后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和复查,观察手术前后Eckardt评分和食管直径改变、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复发率,并比较全层切开与环切开疗效有无差异。结果:216例患者均成功实施POEM,操作时间平均为59.1min,隧道长度平均为13.3cm,切开长度平均为10.1cm。术后患者症状均得到缓解,Eckardt评分较术前显著改善,术后6个月食管直径较术前显著缩小(53.7mm对30.8mm,P<0.001),并发症发生率为13.0%(28/216)。患者术后随访3~30个月(平均13.8个月),有效率为99.1%(214/216),随访期内无一例复发病例。全层切开与环切开相比,操作时间、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OEM可作为EA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全层切开并不增加手术操作时间和手术相关并发症,但其远期疗效和并发症仍有待进一步随访评估。

  • 标签: 贲门失弛缓症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 治疗结果 安全 回顾性研究
  • 简介:目的总结针状刀乳头括约肌切开在难插性ERCP操作中应用的经验体会,分析其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1月~2010年12月,常规插管不能完成采用针状刀乳头括约肌切开41例临床资料。结果41例行针状刀乳头切开,成功37例,成功率为90.2%,使ERCP成功率由86%提升到96.9%,中出现乳头部出血10例,2例出血自行停止,8例给予局部喷洒1:10000肾上腺素、氩气烧灼或钛夹止血,出血停止。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3例,胆管炎2例,穿孔1例行手术治疗;无死亡病例。结论在ERCP操作中由于各种生理及病理原因造成的常规插管困难使用针状刀进行乳头切开,可提高ERCP操作成功率,在严格把握适应症的前提下,仔细耐心操作,便可最大限度的控制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针状刀 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困难ERCP
  • 简介:虽然胃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近年来呈现下降的趋势,但仍在世界上肿瘤致死的原因中占第二位。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是胃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可否通过根除Hp来降低胃癌发生危险性始终是近年来关注的热点。筛查胃癌高危人群以期早期诊断,识别胃癌的危险因素也一直是实施干预策略的主要目标。本文对Hp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胃癌 幽门螺杆菌 根除治疗 预防
  • 简介:呼吸道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组成之一,也是实施介入性治疗的通道。气管切开便于清除气管分泌物,减轻呼吸道阻力,减少呼吸道解剖死腔50%以上,从而增加有效通气量,便于给氧、气管内给药及雾化吸入等局部治疗,便于较长时期机械通气治疗,在抢救呼吸危重的病人时,实行气管切开,迅速建立人工气管是决定抢救成功的关键。气管切开后的人工气管护理管理是不可缺少的至关重要的环节,也是使病人安全渡过治疗期,及早拔管的关键。

  • 标签: 气管切开术 呼吸道 雾化疗法 气管护理管理 室内环境 护理措施
  • 简介:胃癌在中国癌症死亡最常见原因中位居第二。90%以上的胃癌被认为是胃黏膜长期炎症的终末结果。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炎最主要的病因,可导致胃黏膜萎缩、肠化生和异型增生,最终发生胃癌(Correa提出的肠型胃癌发生过程)。这一已被完全了解的胃癌发生自然史为胃癌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策略提供了合理依据。大量证据表明,一级预防(根除幽门螺杆菌)与二级预防(内镜筛查和随访)联合的策略可预防或限制胃癌发生的进程。本文旨在强调胃癌一级预防的重要性。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感染 根除 胃肿瘤 预防 一级预防
  • 简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与胃腺癌、B细胞淋巴瘤的发生亦密切相关,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已将该菌列为I类致癌因子。现有的根除Hp的手段主要是联合应用抑酸剂及二或三种抗生素,但Hp感染的普遍性、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加以及病人的低依从性等限制了抗菌疗法的成功使用,进行免疫防治研究十分迫切。已有许多学者对免疫接种防治Hp的可行性、免疫原及佐剂的选择、动物模型的建立以及免疫保护机制等进行了相当程度的探讨。本文就这一领域的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 标签: 幽门螺杆菌感染 慢性活动性胃炎 抑酸剂 胃腺癌 B细胞淋巴瘤 Hp感染
  • 简介:1999年海南会议上提出并经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确认的"幽门螺杆菌若干问题的共识意见"于2000年发表至今已3年余.3年多来,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简称H.pylori,或简写为HP或Hp)的一些重要问题又有了新的认识.2000年欧洲Maastricht-2共识报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2002年第三届全国H.pylori会议上广泛听取了各位专家对"共识"的意见后,又经2003年安徽桐城中华全国H.pylori共识会议审核修订,现提出新的H.pylori共识意见,以便在推广应用中充实和完善.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安徽省 2003年 桐城市 诊断 抗生素
  • 简介:大量研究表明,胃粘膜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重要致病因素,我们通过调查,分析老年胃病病人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现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老年性 胃病 幽门螺杆菌 细菌感染 HP 慢性胃炎
  • 简介:目的研究PDOX联合细胞减灭加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VX-2胃癌并幽门梗阻的效果。方法选取40只健康大鼠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注射VX一2肿瘤细胞悬液建立鼠VX-2胃癌并幽门梗阻模型,将其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细胞减灭加腹腔热灌注化疔治疔.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PDOX治疗。分别比较两组大鼠各区域腹膜癌指数情况,腹水量、荷瘤质量以及生存期,脏器受累情况。结果研究组大鼠各区域腹膜癌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大鼠腹水量与荷瘤质量分别为(8.21±2.75)mL、(14.52±4.49)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59±3.40)mL、(23.11±7.11)g,而研究组生存期为(54.23±18.05)d,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48±12.5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大鼠肺受累、盆腔受累以及肠壁受累占比分别为30.0%、25.0%、2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0.0%、60.0%、7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OX联合细胞减灭加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VX-2胃癌并幽门梗阻具有显著的效果,可有效延长大鼠生存期,且有利于降低器官受累情况,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胃癌 幽门梗阻 PDOX 细胞减灭术 腹腔热灌注化疗
  • 简介:目的探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奥硝唑10d序贯疗法在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86例慢性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镜胃窦部快速尿素酶试验(RUT),^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均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6例,行10d序贯疗法.前5d应用雷贝拉唑20mg,Bid,阿莫西林1.0g。Bid。后5d雷贝拉唑20mg,Bid,克拉霉素0.5g,Bid,奥硝唑0.5g,Bid。对照组40例,应用雷贝拉唑20mg,Bid,克拉霉素0.5g,Bid,阿莫西林1,0g,Bid,10d。结果停药4周后复查胃镜RUT及^14C-UBT,两者均阴性,试验组41例,89.1%,明显高于对照组27例67.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副作用发生率,试验组3例,6.5%,对照组12例,30.0%,后者明显高于前者(P〈0.01)。结论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奥硝唑联合质子泵抑制药10日序贯疗法可以明显提高Hp根除率。

  • 标签: 阿莫西林 克拉霉素 奥硝唑 幽门螺杆菌 根除
  • 简介:男,29岁,因上腹部疼痛反复发作1年余,呈持续性疼痛伴呕吐2天来院急诊。病人近一年来上腹部反复闷痛不适,曾作钡餐透视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近2天来腹痛持续不断,呈阵发性加剧,每当进餐后为甚,伴恶心呕吐。以“幽门梗阻”收治入院。

  • 标签: 小肠扭转 误诊 幽门梗阻 病例分析 临床研究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 简介:幽门螺杆菌(H.pylori)可引起消化性溃疡,是胃癌的危险因素之一。H.pylori感染普遍存在,而且其基因具有很强的种系地理结构(phylogeographicstructure)。提示其多态性可反映人类的种系地理特征和迁徙史。2003年,我们将370株H.pylori菌株分为4个主要种群。这些菌株的地理起源反映了人类居留史上的重要事件,如玻里尼西亚和美洲的殖民地化,以及非洲班图人的迁徙。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H.PYLORI感染 人类 非洲 渊源 地理特征
  • 简介:材料与方法同期检出的胃粘膜病变共302例,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CSG)13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96例;肠上皮化生(IM)51例;异型增生(DYS)23例.每例于胃窦大小弯侧,胃体大小弯则取粘膜组织4块,分别进行HE染色病理检查和Hp染色的Warthin-starry染色.以镜下见到棕黑色典型Hp菌体为Hp阳性.

  • 标签: 胃癌前病变 幽门螺杆菌 肠上皮化生 HP阳性 胃体 胃粘膜病变
  • 简介:目的研究酪酸茵在幽门螺杆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酪酸茵(米雅BM)及三联疗法,对照组使用三联疗法,分别观察副反应发生率及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结果治疗组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3.6%,副反应发生率为12.8%;对照组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88%,副反应发生率为30%,两组相比副反应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O.05)。结论酪酸茵能显著减少Hp根治中副反应的发生率,且能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根治疗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酪酸菌 幽门螺杆菌 治疗 三联疗法
  • 简介:目的:评估幽门螺杆菌(Hpylori)粪便抗原(HpSA)试验诊断H.pylori感染的准确性.方法:应用酶免疫反应原理进行HpSA试验,在大样本、多中心研究中进行HpSA试验的评估.995例因消化不良症状接受胃镜检查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以HpSA试验、快速尿素酶试验(RUT)和组织学(或培养)方法检测H.pylori.以RUT和组织学(或培养)联合检测作为"金标准",两项试验均阳性者定为H.pylori感染.结果:以光密度值≥0.16为阳性,HpSA检测诊断H.pylori感染的敏感性为93.5%(478/511),特异性为94.2%(456/484),阳性预测值为94.5%(478/506),阴性预测值为93.3%(456/489),总的检测准确性为93.9%(934/995).结论:HpSA试验是一种简便、准确的非侵入性H.pylori感染检测方法.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粪便抗原 多中心研究 酶联免疫反应